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6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5-10-10
  

  • 全选
    |
    冲击防护超材料与超结构
  • 蓝子涵, 任建伟, 贺良, 赵振宇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1-14.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现有针对浅埋爆炸载荷及其防护结构的研究多集中于内陆环境,而对浅滩环境覆水工况下爆炸载荷特性及防护的研究尚不充分。同时,针对此类覆水浅埋爆炸载荷下夹芯板结构的研究也较为缺乏。为此本文重点探究蜂窝夹芯板在覆水浅埋爆炸载荷下的动态响应与抗爆性能,旨在为此类载荷作用下的防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经文献实验数据验证的数值仿真方法,分析覆水高度、边界条件、芯体结构参数对四方蜂窝夹芯板变形模式、能量吸收特性的影响,并对比不同芯体结构的防护性能。结果 覆水显著增强了浅埋爆炸载荷强度,部分覆水时载荷分布相对集中;完全覆水时载荷分布相对均匀。边界条件显著影响夹芯板变形模式。增加芯体高度可提升芯体压缩变形与吸能占比,降低后面板中点位移,部分覆水时,芯体高度=15 mm可使前面板位移最小;完全覆水时,芯体高度=20 mm可使前面板位移最小。部分覆水时存在最优芯体质量占比使面板位移最小;完全覆水时降低芯体占比、提高面板占比可增强结构抗爆性能。部分覆水时,前后面板厚度比为3:1时可使后面板中点位移最小,增加前面板厚度比会减少芯体及整体^l吸能;完全覆水时该比例改变对后面板位移及面板总吸能影响有限,前后面板厚度比为1:1时可使后面板中点位移最小。最优芯体结构取决于覆水工况:无覆水时四方蜂窝夹芯板抗爆性能最优;部分覆水时各结构性能相接近;完全覆水时波纹A夹芯板性能最优。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覆水浅埋爆炸工况下夹芯板的动态响应以及各设计因素的影响,可为特定工况下防爆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 杨钊, 姚谦, 王鹏飞, 冯相超, 王昕, 翟智, 陈强, 刘金鑫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15-23.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提高冲击防护结构的吸能效率,提出基于曲边构型设计的手性超结构,探究曲边构型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 将贝塞尔曲线引入手性超结构的肋构型设计中,优化设计传统直边四手性、反四手性和元四手性胞元,形成曲边构型。通过3D打印制备试验样件,开展准静态力学压缩试验。结果 研究发现,四手性超结构的变形模式为逐层压溃,反四手性和元四手性超结构则呈现局部破坏引发的大范围环状变形带,且曲边构型的压溃过程更缓和、变形更均匀,揭示了手性超结构的压缩变形特征分成3个阶段,且曲边构型弹性模量低,变形更平稳,可提高柔性和适应性,具有负泊松比特性;在能量吸收方面,曲边构型在四手性超结构中增强吸能效果,在元四手性超结构中与直边构型吸能相近,在反四手性超结构中吸能降低。结论 研究成果可为柔性冲击防护结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 张尧, 纪玮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24-30.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探究轻质随机纤维网状结构的宏观力学行为与其特有的网状微结构变形的内在机理,本文利用宏、细观力学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酚醛浸渍碳纤维网状材料的力学行为。方法 通过轻质随机纤维网状材料单轴压缩、循环压缩力学实验,研究该类材料面内方向与面外方向力学行为的各向异性。结果 研究表明,该类材料面内方向的刚度、强度优于材料面外方向性能。进一步,采用原位观测方法表征了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及其典型失效模式。结论 揭示了微结构中纤维段弯曲、屈曲、纤维间接触滑移等典型变形机理和随机纤维网状结构宏观失效型内的内在关联机制,阐明了轻质随机纤维网状结构宏观各向异性的内在机理。该类材料有望在隔热、缓冲功能包装中应用。
  • 吴晨曦, 刘凯, 敬霖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31-40.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恒速冲击下连续密度梯度泡沫铝的动态压溃力学行为与冲击波传播特性。方法 基于率无关的刚性-塑性硬化(R-PH)本构关系建立密度梯度泡沫铝的一维非线性冲击波模型,基于二维Voronoi方法建立密度梯度泡沫铝的动态压缩细观有限元模型,分析梯度泡沫铝典型的动态变形模式和应力-应变响应,揭示梯度泡沫铝的一维速度场分布规律和冲击波传播特性,比较理论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波阵面平均速度。结果 相较于均匀密度与正梯度泡沫铝的单一变形模式,负梯度泡沫铝的变形随着冲击速度增加由准静态模式转变为动态模式;均匀密度与正梯度泡沫铝的冲击波传播以单波为主,而负梯度泡沫铝冲击波的传播出现了由后波主导向前波主导转变的双波现象;双波传播过程中泡沫铝冲击端的部分动能转化为未变形区的动能,导致前波与后波波速降低。结论 验证了梯度泡沫铝冲击波理论分析模型的有效性,揭示了不同冲击速度下密度梯度对泡沫铝的动态压溃机理与冲击波传播特性的影响机制,为梯度泡沫材料在工程防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 周卫中, 周笃波, 周文德, 向双喜, 刘奇龙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41-47.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研究聚苯乙烯泡沫在连续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进行一系列的试验与模型建立研究。方法 首先,利用ogden超弹模型,建立聚苯乙烯泡沫在单次加载条件下的本构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识别了应变率对本构模型的作用规律。然后考虑EPS的应力软化效应,建立EPS在卸载与再次加载条件下的Mullins效应本构模型。最后建立易损件-质量主体-EPS泡沫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质量主体加速度-时间曲线、易损件加速度曲线以及易损件冲击响应谱。结果 理论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良好吻合,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本构模型与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所得结果可为EPS缓冲设计提供分析手段。结论 EPS缓冲系统在连续冲击载荷下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
  • 季俊杰, 田宇, 张传昇, 王振, 程子睿, 张亚男, 胡玉冰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48-57.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探究了面板厚度、蜂窝胞元尺寸、蜂窝壁层数和蜂窝芯高度对蜂窝夹层结构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程度,并确定结构抗冲击最优的参数组合。方法 本文基于ABAQUS仿真软件,建立了蜂窝夹层结构在15 J低速冲击下有限元仿真力学模型,并通过落锤实验验证模型准确性;然后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构建不同结构参数组合的纤维金属层板(Fiber metal laminates,FMLs)/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CFRP)蜂窝夹层结构,并根据极差分析结果深入探究FMLs面板厚度、蜂窝胞元尺寸、蜂窝壁层数和蜂窝芯高度4个结构参数对其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后对比分析得出具有最佳抗冲击性能的结构参数组合。结果 极差分析结果表明,面板厚度对蜂窝夹层结构抗低速冲击性能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蜂窝胞元尺寸,而蜂窝芯高度和蜂窝壁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面板厚度的增加和蜂窝芯胞元尺寸的减小,冲头的最大位移变小,而峰值载荷和能量吸收则变大。结论 建立以冲头最大位移、冲击峰值载荷和能量吸收为主的性能评估体系发现,在15 J低速冲击能量下,面板为4/3-FMLs、蜂窝胞元尺寸为5 mm、蜂窝壁层数为3层、蜂窝高度为15 mm组成的蜂窝夹层结构具有最佳抗冲击性能。
  • 蒋明明, 尹海明, 武斌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58-64.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弹药无伞空投缓冲包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解决弹药有伞空投补给保障着陆散布大,直升机机降补给保障实施效率低、风险高等问题。方法 以某型弹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选择缓冲材料,并设计4层包装、2级缓冲的包装结构,减少弹药在无伞空投着陆后所受冲击力,实现了直升机在50 m高度悬停进行弹药无伞空投补给保障。结果 采用仿真软件及对比试验方式,对该缓冲包装状态下的弹药冲击特性及经过着陆冲击后弹药安全性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最后采用载重无人机进行实弹无伞空投验证。模拟仿真和空投试验结果均表明,利用该缓冲包装技术对某型弹药实施无伞空投是安全可行的。结论 创新设计了基于不同材料的多级缓冲包装结构,开创了弹药无伞空投补给的保障模式,为实现其他物资无伞空投提供了有益借鉴。
  • 齐宏伟, 杨颖, 秦杰, 庄宝潼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65-74.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瓦楞纸板方管约束柱在准静态轴向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变形特征,得出不同阶段受压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方法 设计制作双层外横内竖瓦楞纸板方管柱和单层方管柱对比试件,开展准静态压缩试验,获得构件破坏全过程F-S曲线和关键力学参数;结合试验数据和简化力学模型推导双层方管柱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 双层外横内竖瓦楞纸板方管柱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压全过程分为线弹性阶段、平台阶段、压溃阶段、强化阶段4个阶段;竖向内管两端形成瓦楞纸板叠层压缩式压密区、中部形成薄壁管凹凸大变形折叠区;构件高度的增加对承载力影响较小,稳定变形区域延长,总吸能能力增大。双层方管柱平台阶段和压溃阶段受压承载力简化为外横管和内竖管承载力的叠加,计算公式主要参数为瓦楞纸板标准试件竖向横向平均压应力,单层竖管横管平台力的平均值和最小值,以及瓦楞纸管柱的受压截面面积。结论 双层外横内竖瓦楞纸板方管柱形成约束结构,在横向外管约束作用和稳定压缩变形引导下轴向压溃过程稳定,具有优越的塑性变形特征和较高吸能能力。
  • 先进材料
  • 沈志阳, 董延茂, 张旖, 袁妍, 周兴, 蒋莉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75-8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PVA的阻燃性能,使其可作为无卤阻燃包装膜材料。方法 通过六氯环三磷腈(HCCP)与聚乙烯醇(PVA)的交联反应和铸膜法制备了PVA-HCCP膜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样品的形貌,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材料的化学结构,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热重分析(TGA)、微型量热法(MCC)测试材料的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用拉伸性能测试分析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用耐水性测试分析样品的耐水性能。结果 当添加质量分数为15%的HCCP时,复合材料PVA-HCCP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2.15%,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94V-0级别,总热释放量较纯PVA降低了66.6%,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提高了191.9 ℃,残炭率提高了18.8%,改善了熔滴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77.8%和169.8%。结论 PVA-HCCP膜材料同时存在气相阻燃和固相阻燃机理。HCCP不仅对PVA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还改善了PVA的耐水性。
  • 刘宜奇, 李泽坤, 胡长鹰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82-9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再生聚丙烯(Recycled polypropylene,rPP)的回收和改性技术,以及其用作食品接触材料时的安全性,为我国rPP应用于食品接触用材料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分析国内外对rPP回收技术、rPP用作食品接触材料时的改性方法及其安全性评估的最新研究。结果 物理回收是解决废弃PP对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但rPP在回收过程中会因热机械降解等因素导致性能下降,如分子量降低、黏度减少、力学性能变差等。通过添加加工助剂、纳米颗粒或玻璃纤维、聚烯烃共混物和生物基材料可显著改善rPP制品的性能,并减少有害物质的迁移,提高rPP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安全性。此外,化学回收和生物回收的发展潜力大。结论 经过性能改性和制品配方优化,rPP有望进一步扩大其在安全性要求更高的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的应用。
  • 张杨, 梁福根, 姚胜, 杨淑娟, 张勇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93-9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烯基琥珀酸酐(ASA)在纸张施胶中的疏水效果,对阳离子淀粉乳化ASA乳液粒径的工艺优化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内烯烃和顺丁烯二酸酐通过烯反应(Alder-ene)制备出ASA,通过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进行表征分析,确定ASA的成功合成。使用阳离子淀粉作为乳化剂与ASA进行结合使用,并使用Mastersizer 3000对淀粉温度、乳化时间、淀粉pH、淀粉黏度、阳离子淀粉与ASA的乳化比例以及乳液的放置时间等因素对ASA乳液粒径大小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 使用阳离子淀粉乳化ASA的最佳工艺:淀粉温度为40~50 ℃、乳化时间为3 min、淀粉pH=4、淀粉黏度为1 200~1 600 mPa·s、乳化比例为2:1,将获得体系稳定的ASA乳液进行应用。结论 通过阳离子淀粉对ASA乳化工艺的调整,ASA施胶后的Cobb值(49.6 g/m²)较市售产品降低了28.5%,显著提升了纸张疏水性能。
  • 高会会, 王上, 金文语, 袁少锋, 于航, 姚卫蓉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100-106.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和分析我国食用农产品包装材料的应用现状及成本效益的现状。方法 通过对不同包装质量比样本数据的分析,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得出不同包装方式下食用农产品包装质量比、包装层数和包装成本与销售价格的比率的实际情况。结果 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食用农产品,如新鲜蔬菜、水果、肉制品和粮食制品等,普遍采用单层或双层包装,调研发现96.66%的食用农产品包装成本都在20%以内,并且未发现有食用农产品采用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进行包装。结论 该结果为了解我国食用农产品包装行业现状、降低包装成本及推动包装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 朱志鑫, 朱兆凯, 曹黎明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107-116.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传统生物质材料在食品应用中功能单一的技术瓶颈,旨在结合Janus结构设计开发多功能生物质基材料,为食品产业功能化升级提供新型解决方案。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概述Janus材料的基本概念与形态,系统探讨Pickering乳化法、微流控技术和静电纺丝工艺在生物质基材料上构筑Janus结构的潜力,并重点分析其在毒素检测、食品包装及智能指示标签三大应用场景中的作用机制与效能特征。结论 生物质基Janus材料通过结构设计与功能集成,在保留其可再生、可降解和环境友好等绿色属性的同时,还额外赋予了材料亲水-疏水、黏性-非黏性及磁性-荧光等功能适配性,为食品产业低碳转型与高值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然而,当前研究仍面临界面稳定性不足和规模化生产成本较高等挑战。未来应深入研究Janus界面作用机制,突破规模化生产限制,以推动其在复杂食品体系中的稳定应用,助力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 文璇慧, 程峥, 李怡涛, 谭夏琪, 陈志豪, 莫前彬, 高文花, 张雪琴, 农欣梅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117-127.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竹基纤维素纸的制备工艺、结构特性与功能调控机制,研制具备高性能与多功能特性的可持续食品包装材料。方法 以竹材为原料,经特定工序提取高纯度纤维素,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调控其结构。采用纳米化技术制备竹纳米纤维素,最终通过涂布、浸渍或复合工艺实现功能化改性。结果 改性工艺显著提升了纤维素纯度与纤维结合力,功能化处理则同步赋予其疏水、抗菌、防油、机械强化及智能响应等综合特性。结论 竹基纤维素纸兼具高强度、可调控阻隔性、天然抗菌性及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可持续性。其绿色制备工艺与功能化创新突破了传统材料局限,为食品包装领域提供了轻量化、高阻隔、智能化的塑料替代解决方案。
  • 何磊, 王田, 赵嘉欣, 余泰, 吴聪, 李威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128-13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材料学视角出发,系统总结纳米功能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其在药物递送系统、抗菌防护和医疗包装等方面的功能特性,并探讨纳米材料在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方法 通过检索和分析国内外有关纳米医学材料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研究报道,从材料结构设计、功能化修饰策略和应用效果评价等方面,系统归纳纳米功能材料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无机纳米材料、聚合物纳米材料、脂质纳米材料等在药物递送、抗菌防护以及医疗包装等方向的应用。结论 纳米功能材料通过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医学领域展现出显著应用优势。在药物递送方面,可实现靶向递送、控制释放和多功能协同。在抗菌防护方面,具有多重抗菌机制和持久抗菌效果。在医疗包装应用上,可强化包装材料,赋予其新的功能。然而,纳米材料在临床转化过程中仍面临生物安全性评估、规模化生产等挑战。未来应着重于提高材料的功能特异性和生物安全性,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推进纳米医学材料的临床应用。
  • 农产品保鲜与食品包装
  • 周俊男, 张鹏, 吴迪, 魏宝东, 李江阔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139-14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明确采后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时效对塞外红苹果采后生理与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 塞外红苹果采后在常温(26±1)℃下放置0、3、6、9 d后进行1-MCP(1.0 μL/L)熏蒸24 h处理,以未处理为对照,测定贮藏18 d内的感官指标、营养品质、生理指标及生理代谢相关酶活性等。结果 不同1-MCP处理时间点均能较好地保持果实贮藏品质,采后3 d内处理的果实保持了良好的外观品质且减轻了果柄褐变程度,能够延缓果实软化及水分流失,维持较高的TSS、TA、VC、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明显降低乙烯生成速率和呼吸强度且有效推迟了SOD活性峰值出现,保持CAT和POD活性处于较高水平,显著抑制了PPO活性。通过感官和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综合得分排序从大到小为0 d+1-MCP、3 d+1-MCP、6 d+1-MCP、9 d+1-MCP、对照。结论 1-MCP保鲜效果随处理时期的延迟而下降,在常温放置3 d时处理仍会发挥有效保鲜作用。因此1-MCP处理应在采后3 d内完成,以采收当日处理为最优选择。
  • 刘欣琪, 邬锐, 王珏莹, 宋建宇, 刘钊, 魏宝东, 周倩, 程顺昌, 孙阳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150-15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轻度失水结合涂膜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抗灰霉病的作用效果。方法 以“龙城2号”软枣猕猴桃为材料,分别进行轻度失水(4%)、肉桂精油涂膜(1%)以及复合处理,贮藏10 d,每2 d取样测定贮藏期间软枣猕猴桃感官品质和活性氧代谢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和单独处理相比,复合处理效果最好,明显降低了软枣猕猴桃果实32.98%的发病率,减小了病斑直径,同时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tmu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ydas,APX)、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结论 轻度失水处理与肉桂精油涂膜单独使用均能抑制软枣猕猴桃灰霉病,但复合处理效果更优。不仅可改善果实因失水导致的感官品质下降,其抑菌效果也显著优于单独处理。研究表明,复合处理可能通过协同作用提高果实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从而提高软枣猕猴桃的抗病性。该结果为提升软枣猕猴桃抗病性及优化贮藏保鲜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 吕瑞, 冷月, 朱婉婷, 胡兴媛, 李香蓉, 关卉梓玉, 孙茜文, 李想, 蔡一镝, 武龙, 周慧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159-17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良好抑菌保鲜效果的含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的果胶/小麦面筋蛋白/海藻酸钠(JHGX)复合膜,并应用于黑鱼鱼片的冷藏保鲜,以期延长货架期。方法 在果胶/小麦面筋蛋白/海藻酸钠(HGX)复合膜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ε-PL制备JHGX复合膜,测定其性能并分析结构,比较JHGX、HGX、PE保鲜膜对冷藏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 当ε-PL添加量为0.75%时,JHGX复合膜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1.08±0.22)mm和(11.80±0.32)mm,抑菌活性明显,断裂伸长率达到(22±1.41)%,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0.33%。结构表征证实,JHGX复合膜中各组分形成了较为均匀的网络结构,表面平滑致密。JHGX复合膜应用于黑鱼鱼片的冷藏保鲜后发现:ε-PL的添加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第4天超过可接受阈值,达到(5.70±0.01)lg(CFU/g);延缓脂质氧化和蛋白质分解,挥发性盐基氮(TVB-N)在第5天超过国标限定值,达到(32.9±0.98)mg/100 g。同时能减缓pH值上升、维持持水力。结论 以TVB-N为品质评价指标,相较于传统的PE包装膜,JHGX复合膜将黑鱼鱼片的保质期成功延长了2 d。研究结果可为ε-PL在海藻酸钠复合膜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农欣梅, 程峥, 宁梅, 肖乃玉, 钟乐, 张雪琴, 王红蕾, 李怡涛, 陈志豪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172-183.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水果智能包装保鲜技术的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为这一领域的技术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归纳国内外针对不同水果的智能包装保鲜技术(环境调控型、感知反馈型、数字化与物联网集成、活性功能型智能包装、智能包装材料等),并对其构成及应用进行梳理。结果 智能包装保鲜技术能够有效延长水果保鲜期、保障水果品质,为水果及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但目前存在技术成本过高、不够环保、不能规模化应用等问题。结论 水果智能包装保鲜技术将朝着智能化、绿色环保化、多功能化等方向发展,通过智能包装科技融合创新、智能包装技术可持续方向导向、全链条智能化等发展路径,推动水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郝同铮, 王训洪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184-197.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环境下生鲜电商与预制菜冷链物流配送效率低、多目标协同优化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动态路况的多目标路径优化方法,旨在协同提升经济成本、客户满意度及货物新鲜度。方法 基于真实路网构建融合道路拥堵指数与路阻函数的优化模型,以总成本(含碳排放)、平均客户满意度和货物平均新鲜度为多目标,改进CMME多目标进化算法。采用SLHD初始化种群,优化交叉与变异算子,引入自适应策略,并结合时间依赖性A*算法实现分钟级动态路径规划。结果 在沈阳某企业的实际案例中,改进CMME在基准测试中IGD和HV指标优于原算法及对比方法。案例求解得到41个Pareto解,代表解总成本为1 245.20元,满意度为89.44%,新鲜为度94.27%。碳税每增加0.3元/kg,致总成本上升5.8%,延迟发车可提升满意度,货物变质率对新鲜度影响显著。结论 所提模型能有效规避拥堵,改进算法在收敛性、分布性和效率上均具优势,可为时效敏感型物流提供兼顾经济、环境与服务质量的决策支持,相关影响因素也为多偏好决策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 张宇宵, 鲁珍妮, 林勤保, 李函珂, 李烃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198-206.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市售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与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餐盒在与食品模拟物接触过程中的微塑料迁移特征,评估微塑料的释放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常见PP和PS餐盒各2款,在80 ℃条件下分别与典型食品模拟物(50%乙醇和4%乙酸)接触2 h,随后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Micro-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Micro-FT-IR)表征迁移至模拟物中的微塑料种类与浓度,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析样品表面形貌特征。结果 微塑料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种类包括PP、PS、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酰胺(Polyamide,PA)和酚醛树脂。与50%乙醇接触时,PP和PS餐盒释放的微塑料浓度分别为0.6×103~3.2×103 颗/L和1.3×103~1.8×103颗/L;与4%乙酸接触时,分别为0.2×103~0.8×103颗/L和0.4×103~0.7×103颗/L,表明含油脂食品模拟物可能促进微塑料释放。微塑料粒径分布在10~434  μm,其中超过95%的粒子粒径大于20  μm。SEM分析发现,外卖餐盒表面存在裂纹、凹陷等缺陷,可能是加速微塑料释放的关键因素。结论 PP和PS餐盒在高温条件下与食品模拟物接触均会释放多种类型的微塑料,其中50%乙醇模拟物对微塑料释放更为敏感,餐盒表面结构缺陷可能加剧其释放行为,提示外卖包装在使用安全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与监管。
  • 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
  • 简献忠, 支佳乐, 郭强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207-217.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包装生产线中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控制性能,降低对霍尔传感器的依赖,构建高精度、低成本的无感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伞蜥优化算法(IFLO)与UKF结合的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算法。方法 首先,采用基于Sine混沌映射的透镜反向学习机制对FLO算法进行改进,解决FLO算法中初始种群多样性不足的问题;其次,引入基于Lévy分布的自适应鹈鹕水面飞行机制,解决FLO存在的精度不足和易陷入局部解等问题;最后,利用IFLO算法优化UKF的过程噪声协方差矩阵Q和测量噪声协方差矩阵R,缩小转子转速的跟踪误差。结果 IFLO算法的有效性已通过基准函数测试得以验证。仿真结果显示,IFLO-UKF方法在转速估计中,其稳态均值绝对误差为2.07 rad/min;在位置估计中,其稳态均值绝对误差为0.0197 rad。与现有方法相比,速度估计误差缩小至原来的29.4%,位置估计误差缩小至原来的23.8%。结论 所提出的IFLO-UKF融合策略在提升无位置传感PMSM控制精度方面展现出良好效果,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 刘小坤, 谭旭东, 赵育明, 陈思涛, 许馨, 谢雯婷, 李雪涵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218-225.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将微图案进行与可见光波长相比拟的栅格化处理的办法,实现基于柱透镜阵列的动态图像彩色化效果。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首先利用CTP制版的方式,实现微图案阵列的设计输出,并与柱透镜阵列层相匹配,最终实现基本放大效果和动态放大效果;接下来通过将微图案进行与可见光波长相比拟的栅格化处理的办法,通过微纳结构与可见光相互作用而使微图案具有结构色效果,即实现不依赖于传统油墨呈色的特殊彩色效果,进而与柱透镜阵列匹配,形成动态彩色效果图案。结果 实验中分别设计了以文字“宽窄”以及字符“2024”为代表的结构参数,分别将字符组沿x轴及y轴方向进行压缩,使与其对应的y轴及x轴方向可以任意修改字符间距,从而实现完整的彩色放大图像。结论 本方法通过微纳结构与可见光相互作用而使微图案具有结构色效果,同时与透镜阵列匹配,形成动态彩色效果图案,可为绿色、环保及个性化产品的呈现提供一种光学调控、再现的方式,实现动态变化效果变色薄膜产品的应用。
  • 欧幸福, 张淼, 唐戎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226-23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升柔性印刷电路(FPC)软排线缺陷图像的分割与检测精度、效率,解决传统方法在低对比度、强干扰及细微缺陷图像中的分割模糊和检测误差等问题,提出一种高鲁棒性、高效率的包装缺陷处理方法。方法 构建基于并行动态角色记忆灰狼优化算法(PDM-GWO)的图像分割和缺陷检测方法。通过动态角色分配和历史位置记忆提升优化能力,引入主从并行架构,提高计算效率;分割阶段采用PDM-GWO优化多阈值策略提取清晰边缘;在检测阶段,基于边缘检测获取排线坐标,融合RANSAC拟合提取几何特征,结合Z-score统计分析,实现多类缺陷的识别。结果 多组图像实验证明,该方法在PSNR、SSIM、IoU等3项指标上的平均值为22.42 dB、0.964、0.933,均优于标准GWO和典型改进型算法。在缺陷检测方面,平均检测精度达到0.990 6,处理速度为9.63 帧/s,优于YOLOv9、Faster-RCNN等主流方法。结论 所提方法在图像分割质量、检测准确率、运行效率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适用于包装自动线复杂工况下的微小缺陷检测,具备良好的工程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 樊垚淼, 杨梅, 高岗, 陈浩芃, 周宇, 刘毅超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239-246.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胶印机墨键电机控制中存在的参数时变、负载扰动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超螺旋滑模控制系统。方法 分析墨键控制原理,建立无刷直流电机(BLDC)的数学模型;设计非线性增益超螺旋滑模控制器,采用PSO算法对改进的非线性增益超螺旋滑模参数进行离线全局优化。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优化后系统的稳定性。搭建以无刷直流电机为执行机构的墨键电机控制仿真系统。结果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外界条件变化下,相较于其他控制算法,优化后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响应时间缩短了12.5%~81.68%。该方法将智能优化控制参数与改进滑模技术相结合,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结论 以胶印机为出发点,将粒子群优化方法、改进后的超螺旋滑模控制结合在一起引入胶印机墨键电机控制系统,经过研究与仿真实验,提高了胶印机墨键电机控制性能,为印刷装备智能控制提供了新的尝试。
  • 车畅, 李明辉, 马晨佩, 亓梦元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247-257.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包装机深沟球轴承在高速启停、高粉尘湿环境下的早期故障难检测问题,研究多模态特征融合与智能算法优化的故障诊断方法,以提升设备的运维效率。方法 鉴于传统深度置信网络用于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时存在结构复杂、训练困难及参数无法自适应选取等问题,通过构建“小波包变换(WPT)+麻雀搜索算法(SSA)+深度置信网络(DBN)”多模态智能诊断模型,利用WPT提取时域、频域及能量特征,降低输入维度;引入SSA自适应优化DBN的网络层数、隐含层节点数及学习率,解决传统DBN参数依赖经验的问题,实现参数自适应选取,从而更准确、快速地识别轴承故障状态。结果 多模态智能模型对包装机深沟球轴承正常状态诊断准确率达到100%,不同程度的内圈、外圈、滚动体故障平均诊断准确率分别提升至98.58%、97.75%、98.42%,训练时间缩短约1 min。结论 通过优化模型可有效解决包装机深沟球轴承在复杂工况下的诊断难题,为包装机预知性维护提供了智能诊断方案。
  • 唐翰犀, 张晟, 徐然, 吕小波, 陈彦梦, 吴永金, 陈文韬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258-267.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烟支质量直接影响烟草包装的成型质量,针对卷烟机烟支质量控制存在的时间滞后性问题,提出一种智能预测方法以降低废品率并提升质量稳定性。方法 以PROTOS 2C卷烟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融合XGBoost、LGBM、LSTM、TCN和Transformer 5种算法,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预测算法实现烟条段质量趋势预测,并在线实时量化关联因素,引导技术人员提升设备调整维度、精度。结果 实验表明,该模型在均方误差(MSE)、散点图、残差直方图与核密度估计(KDE)等评价指标上表现最优,烟条段质量变化趋势能提前5 s预测,微波检测剔除烟支数量同比降低86.70%,调整时间同比减少79.29%,显著提升了烟支质量控制的稳定性和实时性。结论 Stacking集成模型有效解决了传统控制模式的滞后性问题,有助于生产提前调整设备部件、参数,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烟支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潘劲韬, 刘德云, 何国山, 仇旭前, 陈意光, 熊小婷, 李慧勇, 凌光耀, 李泽荣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268-274.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竹木砧板表层中46种溶剂残留量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方法,为砧板产品中溶剂残留量的质量安全监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刮取砧板表面样品,采用顶空进样,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电子轰击源(EI)下选择离子(SI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在优化的条件下,46种溶剂均能较好分离,在0.2~20 μg内呈现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0.996,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6%~109%,RSD为1.4%~8.4%,检出限为0.007~0.097 mg/kg。结论 本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检出限和精密度满足分析要求,适用于竹木砧板表层中46种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 张沛林, 凌光耀, 陈意光, 何国山, 刘德云, 熊小婷, 李慧勇, 李泽荣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275-28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食品接触用复合膜袋中10种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研究食品接触用复合膜袋中相关成分的安全风险和法规符合性。方法 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待测物,在酸催化条件下用乙酸酐将其中的醇类物质转化为对应的乙酸酯,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检测目标物。通过考察催化剂种类、衍生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回收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以硫酸为催化剂,在60 ℃条件下用乙酸酐衍生化处理60 min。目标物经DB-5MS(30 m×0.25 mm×0.25μm)毛细管柱分离,采用程序升温法和G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并以内标法定量。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10种PFASs在10~20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7;方法检出限(LOD)为0.001~0.003 mg/kg,定量限(LOQ)为0.003~0.01 mg/kg;在食品接触用复合膜袋基质中,3个添加水平(高、中、低)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5.8%~108.4%,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6%~7.6%。结论 本方法具有定性定量准确、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重现性优等特点,适用于食品接触用复合膜袋中10种PFASs的同步检测。
  • 董云帆, 张博, 王冬伟, 熊巍, 张正达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283-290.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安瓿折断力是评价玻璃安瓿使用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本研究基于ANSYS软件,探究安瓿刻痕形貌及位置对安瓿折断力的影响。方法 首先,通过对比实际安瓿折断力试验与模拟计算结果,确定模拟计算的关键参数。继而模拟设计具有不同刻痕形貌(深度、顶部尖锐度)及位置的安瓿模型,并进行折断力计算。结果 研究发现,安瓿刻痕深度增加时,折断力呈下降趋势;刻痕顶部尖锐程度增大,折断力减小;刻痕位置越接近上压头与安瓿接触点垂线,折断力越小;反之,刻痕位置越靠近瓶口或瓶底,折断力越大。结论 玻璃安瓿生产企业可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有效控制与设计刻痕的形状尺寸,优化生产工艺参数,从而提升安瓿的折断性能及整体质量。
  • 绿色包装与循环经济
  • 柳虎威, 周丽, 杨江龙, 梁凯博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291-297.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传统石油基包装材料环境负荷高、资源依赖性强的问题,构建生物基包装材料生命周期评估模型,评价其可持续性,并提出应用优化策略。方法 基于ISO 14040/14044,建立包含原料获取、生产制造、使用和废弃处理全过程的LCA评价框架,选取碳足迹、水足迹、土地利用等关键指标,对PLA、PHA、淀粉基和纤维素基等典型生物基包装材料进行定量评估,并与传统PE、PP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LA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比PE降低了35%,在海洋环境中PHA在6~12个月内可完全降解,在堆肥条件下淀粉基材料在90 d内完全降解,但其力学性能较差。生产制造阶段是主要环境影响源,占总影响的60%~75%。结论 生物基包装材料在环境友好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政策引导可实现大规模应用,可为包装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 左大发, 朱德龙, 朱娜娜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298-310.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车辆与无人机协同配送模式在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及优化“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中的应用潜力与可行性。方法 提出5种主要协同配送模式,包括平行配送、集中式协同配送、移动起降协同配送、异构车辆无人机协同配送、多车多机协同配送,并对其路径规划算法进行分类和比较,分析其适用性与优劣,同时梳理测试数据集及其应用。结果 各配送模式在效率与场景适配上各有优势,不同路径规划算法在精度、计算效率等方面对配送效果的影响显著,明确了算法的适配性及优化方向。结论 随着路径规划算法和调度系统的进步,车辆与无人机协同配送将在未来智慧物流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望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助力绿色、高效物流发展。
  • 丁力行, 吕浈, 邝淑敏, 陈宗瑜, 谢如鹤, 刘广海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311-31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目前冷藏运输装备能耗较高的问题。方法 引入节能降耗改进技术,在综合分析冷藏运输装备能耗构成的基础上,研制新型隔热、蓄能材料,设计新型无源模块化蓄冷运输装备,并开展性能测试。结果 在隔热性能方面,研制了具有高反射率的复合型围护结构,实验表明结构优化后的外表面峰值温度最高下降了14.9%,平均温度最大降幅达到7.6%;内表面峰值温度最高下降了5.1%,平均温度最大降幅达到5.0%。在制冷性能方面,开发了一系列无毒、高潜热量蓄冷剂,并设计了可拼接模块化蓄冷装置,提出了相应的运用模式。实验表明,在蓄冷剂使用量为1 t时,9.6 m冷藏车厢的有效控温时间可达到10 d以上,满足长途运输的需要。在经济性方面,新型无源模块化蓄冷运输装备相较于传统机械冷藏车,其年均制冷成本下降了79.6%。结论 可为冷藏运输装备新能源的运用提供参考。
  • 蔡微, 叶华雄, 林勤保, 杨青华, 陈可晴, 冯炜婷, 林光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320-32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量化灰板和微瓦楞月饼包装盒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识别出2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最相关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和因素,为包装方案选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产品环境足迹(PEF)方法对比分析灰板与微瓦楞月饼包装盒的环境影响,以3 500个月饼包装盒(所有盒子展开面积之和为1 000 m2)为功能单位,采用SimaPro 10.2软件和Ecoinvent 3.11数据库建模,并运用环境足迹EF3.1方法量化16类环境影响。结果 气候变化是2类包装盒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环境影响类别,其中灰板盒和微瓦楞盒的碳足迹分别为2 156.03、1 464.81 kg CO2 eq./1 000 m2,两者环境影响均与其原材料生产中的蒸汽、电力消耗密切相关。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若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2类包装盒的碳足迹最多可分别降低11.17%、14.31%。结论 在相同功能单位下,微瓦楞盒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性能优于灰板盒。此外,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能够显著降低产品包装的环境影响,推动绿色转型。
  • 装备防护
  • 董云桥, 唐宇忠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330-337.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验证某乏燃料运输容器在正常和事故工况下的热工性能,并评估其在特定冲击工况下的结构完整性,为同类型容器热工与抗冲击分析提供技术路线。方法 本研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运输容器进行以下工况分析和研究:(1)容器在正常和事故运输工况下的热分析;(2)容器内置不同功率比条件下乏燃料组件的温度分布特性研究;(3)正常工况下的1米落棒贯穿试验;(4)事故工况下的9米跌落试验和1米穿刺试验。结果 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容器本体及乏燃料组件在正常和事故运输工况下,热安全性良好,各部件均未超过最高温度限值;容器在多种冲击载荷下,满足应力强度要求,确保了容器在特定位置相应冲击工况下的筒体结构完整性。结论 计算结果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该研究结果可为乏燃料运输容器热工与抗冲击性能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 郭彦鹏, 郭洁, 张述兵, 王振威, 邬朝鹏, 马安鹏
    包装工程(技术栏目). 2025, 46(19): 338-345.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9.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推动无伞空投弹药包装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升现代战场环境下弹药补给的效率与安全性。基于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方法,系统梳理了无人机无伞空投系统、弹药包装缓冲材料与防殉爆技术3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比了不同材料的性能差异,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无人机无伞空投弹药实现了精准、高效的战场投送,泡沫铝、聚氨酯泡沫和纤维增强聚合物等复合材料在缓冲与防殉爆方面表现优异,可显著降低冲击过载,并抑制殉爆传播。无人机无伞空投弹药包装技术正朝着智能化、轻量化与多功能集成方向发展,未来应重点突破智能集群协同控制、自适应缓冲材料与多级防殉爆结构等关键技术,构建更精准、可靠的弹药保障体系,为我军后勤保障提供坚实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