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04-03
  

  • 全选
    |
  • 陈日红, 陈日红
    . 2015, (6):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城市软实力, 使其成为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方法 以恩施为例, 将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民间美术、 传统技艺、 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手段形成音视频口述史, 建立数字化图形数据库、 虚拟工艺流程和演示场景以及数字虚拟博物馆。结论 文化是城市竞争的软实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城市的文化基因, 也是城市形象的文化符号, 将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结合城市形象展开有效传播, 不仅可以宣传城市的人文精神, 有助于城市的品牌塑造, 也有利于城市文脉的延续。
  • 袁小山, 袁小山
    . 2015, (6): 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塑造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品牌形象。方法 以品牌活化理念为基础, 借鉴最新品牌活化理念探索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可能性, 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剖析当下我国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论 提出在城市未来发展的愿景之上进行城市形象设计分析, 城市视觉形象设计需要具备3种属性, 即植入性、 系统性和生长性, 基于此, 一个优秀的城市品牌形象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 张朴, 张朴
    . 2015, (6): 8-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和掌握城市形象设计在新媒体技术影响下产生的新变化, 并分析总结其产生变化的客观原因。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形象设计中标志、 标志物色彩、 导视系统及吉祥物呈现方式的实例分析, 对比传统城市形象设计和当今城市形象设计的差异, 归纳新媒体语境下城市形象设计的特点。结论 新媒体介入城市形象设计是数字信息时代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城市形象设计中, 设计的交互思维和创新体验给设计师前瞻性的设计实践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 王灵毅, 王灵毅
    . 2015, (6): 12-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城市符号化与人文关照的有机结合。方法 结合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 以及目前国际国内的城市视觉设计现状, 通过类比论证的研究方法, 实例分析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作为一个城市人文、 社会生活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反映的视觉符号, 是如何反映该城市独特的精神气质的。结论 数字城市视觉形象设计既包含了设计师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也反映了大众对城市的认知需求和城市自身发展的长远需求。
  • 吴萍, 吴萍
    . 2015, (6): 17-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打造城市公共艺术空间。方法 以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中最重要最直观的公共空间艺术的建设为载体, 从城市文化与公共空间艺术关系的角度, 阐述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拓展。结论 提出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打造城市文化形象, 塑造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品牌, 凸显城市的文化个性, 借此提升城市影响力, 增强城市竞争力, 使得城市不仅仅是人们赖以生存之所, 更能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
  • 戴萌, 戴萌
    . 2015, (6): 2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城市再生资源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研究, 实现人与城市、 自然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方法 对比国内外再生资源艺术研究现状, 分析再生资源的材料形态、 审美观念、 化学特性, 探讨其艺术表现的可行性。结论 城市再生资源的艺术表达, 包括可再生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的艺术表现、 废旧材料重复使用的再设计, 利用废旧材料原有的物理化学形态, 通过艺术的再创造和再设计, 达到材料的再利用, 实现城市再生资源循环使用的目的。通过设计达到更加美观的艺术效果, 在转化过程中将艺术的附加值融入到新的再利用的材料当中, 提高再生资源循环使用的附加值。
  • 胡新桥, 胡新桥
    . 2015, (6): 25-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智能化城市数字美学的构成框架及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从城市时代性发展的角度来界定智能化城市数字美学的基本特征, 从智能化城市的城市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对其审美对象、 审美价值观和审美规律进行分析。结论 研究智能化城市的数字美学, 要将美学观念与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融合在一起, 以感性指导来调整实践操作的艺术表现形式, 以理性构建来完善智能化城市进程预期与实践。
  • 凃志初, 凃志初
    . 2015, (6): 29-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武汉国际渡江节体育赛事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的角度研究城市形象设计。方法 引入武汉国际渡江节的由来和体育赛事品牌塑造城市形象的基本概念, 对国际和国内体育赛事品牌形象进行视觉趋势研究, 并结合武汉国际渡江节体育赛事品牌形象塑造案例进行分析。结论 体育赛事品牌形象塑造已成为向世界传递城市形象、 文化与人文理念的重要途径。
  • 钟周, 钟周
    . 2015, (6): 32-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更准确地把握包装设计中的感性信息, 提高包装设计的针对性与产品定位的精准性, 降低能耗, 促进我国包装工业的发展。方法 通过分析感性工学的概念与内涵, 采取感性工学中语意差异分析与阶层类别分析等情感量化的方法进行实验, 并以手机包装为例, 应用精准化设计的方法, 精确得出图文的种类及其组合方式。结论 精准化设计方法是建立在消费者共同认知的基础上的一种实用技术, 据此设计出来的包装可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在包装工业的发展和产品市场的推广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 付彧, 付彧
    . 2015, (6): 37-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市场销售的非处方药品的包装色彩设计进行分析, 指出药品包装色彩设计应准确反映药品特征并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方法 通过基于CIELab的Photoshop色彩均值法, 对药品样本进行色彩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发掘药品包装的色彩设计规律及作用, 探究药品主治功能与色彩之间的关联性。结论 提出以 “病状色” 与 “疗效色” 为基准的色彩设计策略, 为药品包装色彩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秦岁明, 秦岁明, 何梦楠, 何梦楠
    . 2015, (6): 4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扁平化风格在网页界面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探讨扁平化风格在网页设计中的核心问题, 并在扁平化网页设计中应用图形抽象法、 图片去底法、 情感色彩导向法、 色彩层级搭配法以及特定字体等。结论 以提高用户体验为出发点, 运用 “少即是多” 的设计理念, 有效整合图形、 色彩、 文字三者间的关系, 既达到界面设计的美观性, 又保持界面设计的功能性。设计师要理性对待扁平化设计风格, 抓住其精髓, 而不是盲目追求新的设计潮流。
  • 蒲天村, 蒲天村, 何娟, 何娟
    . 2015, (6): 45-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平面广告中动感设计的分析来阐述动感的重要性。方法 分别从动感载体、 同构、二维与三维结合、 互动、 借助自然条件、 连续系列组合这6个方面来研究平面广告中的动感设计。结论 设计师应打破常规, 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来寻求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的突破。尤其在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时期, 平面广告应颠覆传统的静止的画面, 突破人们习惯性的想象和视觉模式的束缚。动感的画面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更能拉近广告与大众之间的距离。
  • 张慧娟, 张慧娟
    . 2015, (6): 50-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儿童阅读图画书的行为特征为出发点, 研究儿童图画书中的多感官体验营造方式。方法 结合优秀的儿童图画书案例, 从文字、 图画、 形态、 材质这4个方面探讨多感官体验的营造方式。结论 设计师可以利用文字和图画来营造时间体验、 空间体验、 五感体验和游戏体验, 也能结合形态和材质营造空间体验、 触觉体验和互动体验, 使得儿童图画书更具趣味性和新奇性。
  • 张苇, 张苇
    . 2015, (6): 55-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品牌形象的数字化设计表达进行探讨。方法 明确品牌形象数字化设计的概念, 提出了数字时代背景下品牌形象数字化设计的功用和原则, 引入国内外品牌形象数字化设计的优秀范例,展示了品牌形象面向数字时代而进行数字化设计的优势, 与此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品牌形象数字化设计的重点, 加快了品牌形象实现数字化设计的步伐。结论 品牌形象数字化设计是基于传统品牌形象设计的规范、 媒体和形式加以必要性的创新延伸, 是将品牌形象拓展应用在数字载体上的设计形式。数字时代要求品牌形象不仅要顺应时代的变化, 而且要在数字化设计过程中领先于时代的变化, 品牌形象数字化设计应具有前瞻性。
  • 顾蓉, 顾蓉, 穆宝宁, 穆宝宁
    . 2015, (6): 59-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认知理论角度探讨Affordance概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阐述Affordance理论在认知领域的起源及在设计领域的发展, 介绍了深泽直人对Affordance的传承提出了 “无意识设计”理念, 进而研究Affordance在用户、 产品、 环境承担的作用。结论 总结归纳4种运用于产品设计中的Affordance类型, 并针对现有优秀产品案例探讨, 详细分析Affordance是如何运作于产品设计中的。最后提出设计人员应该把握四点方向, 以更好地从Affordance对产品的影响入手设计出优良的产品。
  • 张瑞秋, 张瑞秋, 褚原峰, 褚原峰, 乔莎莎, 乔莎莎
    . 2015, (6): 63-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现有移动终端中常见手势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探索用户心理模型与手势操作之间的联系, 研究基于用户心理模型的手势操作设计。方法 通过对现有移动终端上常见手势操作的研究, 从用户对手势操作的认知角度提出基于用户心理模型的手势操作设计方法。以目标定位人群的心理模型为基础进行手势操作设计, 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断重构、 完善和优化用户已有的心理模型, 使得用户能更快地理解、 接受和使用产品中的手势操作。结论 基于用户心理模型的同化和顺应过程, 总结归纳出了手势操作设计中多要素和用户心理模型在设计全过程的具体应用, 并提出了手势操作设计时的原则。
  • 姚湘, 姚湘, 胡鸿雁, 胡鸿雁, 李卓, 李卓
    . 2015, (6): 68-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明确汽车造型设计中的用户意图并获取用户知识。方法 通过用户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 对汽车造型设计意象语汇进行降维。结论 获取描述汽车造型设计的代表性意象语汇和代表性汽车样本, 减少冗余信息干扰, 在设计前期更有效地辅助设计师开展汽车造型设计。
  • 李然, 李然, 赵江洪, 赵江洪
    . 2015, (6): 71-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汽车的类型分析出发, 对汽车造型设计问题进行定性、 定量研究, 探讨语义驱动的汽车造型设计方法。方法 构建汽车类型的原型范畴, 通过分析、 归纳、 推论等方式, 将类型成员与原型相似性度、 类型成员贡献度、 原型权重系数等概念进行形式化表征。结果 以SUV车型为例, 获得14组侧面轮廓造型的关系拟合模型, 运用11组SUV车型核心差异性语义词汇驱动汽车侧面轮廓造型生成设计。结论 基于汽车类型的分析, 其核心在于对原型范畴的运用, 以一种更加贴近设计师认知规律和思维模式的方式, 为汽车造型设计提供更加客观、 合理、 灵活的指导。
  • 李晓珊, 李晓珊
    . 2015, (6): 77-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居家养老模式下适用的智能产品类型与设计。方法 针对面向居家养老人群的现状与需求, 结合此类产品的设计实例进行分析。结论 满足高龄用户居家养老的智能化产品可分为三大类型, 即养老服务的智能家居产品、 针对老年用户的移动应用 (APP) 产品和面向高龄用户的可穿戴产品。通过移动互联网、 智能终端、 触摸屏式操控将智能家居与老龄用户的需求无缝对接的产品, 将是智能家居类产品设计的方向; 移动应用类既可以通过软件的设计弥补现有操作系统对高龄用户的设计缺憾, 也可以进一步结合软硬件设计出更完善的老年人智能手机产品; 集成化更高、 设计更为隐形是未来老龄用户可穿戴类产品的设计趋势。
  • 陆泉, 陆泉
    . 2015, (6): 81-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老年人群的弱势特征, 研究归属于老年家电的设计需求。方法 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消极负面情绪、 社会关注度3个方面, 结合当前家电产业的现状, 分析老年人群的弱势特征及成因。结论 依据老年人的弱势特征, 针对性地提出了包括老年家电的弥补性需求、 替代性需求、 个性化需求、 经济性需求、 正能量需求、 时代性需求的认识, 以期从弥补弱势特征的独特视角, 满足老年人对家电产品的核心诉求。
  • 郝恬, 郝恬, 尹欢, 尹欢
    . 2015, (6): 85-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一种可以代替传统U盘使用的手机U 盘创意设计。方法 基于人性化的考虑, 对比手机U盘与传统U盘, 以及传统手机U盘造型与创意手机U盘造型。结论 设计出一款可以在手机上使用的手机U盘, 它在使用便捷性和手感上都将超越传统U 盘, 是对传统U盘的传承与创新, 让消费者在使用手机U盘读取信息的同时体会到手机U盘为消费者带来的便捷和优越感。
  • 王勇, 王勇, 虞金蕾, 虞金蕾
    . 2015, (6): 88-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当下主题公园内公共设施设计的体验缺憾, 探索设计新思路。方法 理清体验视角下主题公园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试将体验理论引入苏步青数学园项目实践, 以实践设计案例研究归纳新方法。结论 提出以施密特的体验模块引导设计方法, 从感官、 情感、 思维、 行为和关联5个模块理清使用者的体验需求, 明确设计者的设计目标, 从而设计出能优化体验质感的主题公园公共设施。
  • 袁翔, 袁翔, 何人可, 何人可
    . 2015, (6): 92-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案例反思在概念生成中的设计固化效应。方法 基于 “反思-实践” 循环组织实验进行实证研究。结论 与设计问题密切相关的参考案例能显著驱动设计者的反思活动, 促使其设计构思更加激进。这种激进的设计构思可能导致设计固化, 但若设计者运用高级反思策略, 设计固化就不会出现。
  • 朱国玮, 朱国玮, 吴月燕, 吴月燕
    . 2015, (6): 97-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评估初吸烟高危人群对不同呈现形式的烟草警告标签的认知, 并对不同类型警告标签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了3×3重复测量双因素眼动实验设计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139名大学生观看9幅烟草警告标签时的眼动数据, 记录其在观看图片时的注视次数、 注视时长、 首次注视时间等数据。利用问卷收集实验参与者看完烟盒图片后的记忆、 认知、 态度及潜在行为。结论 烟盒表面中上部醒目位置的警告标签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生动反应吸烟危害健康的真实图警告标签的警示作用最强。定期更换烟盒表面警告标签的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增加初吸烟高危人群对吸烟有害健康的关注和认知, 增加其对吸烟的厌恶程度, 从而减少吸烟行为。
  • 冯青, 冯青, 吴限, 吴限, 耶虹菲, 耶虹菲, 刘永琪, 刘永琪
    . 2015, (6): 100-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基于优度理论的产品设计知识评价方法。方法 针对知识特性, 比较相关研究, 明确了评价需求、 评价目标和实施评价的基本流程, 结合层次分析法, 构建了产品设计知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获得评价指标的权重, 在此基础上建立关联函数, 通过优度计算, 得到最优知识对象。并以某液体罐式运输半挂车为例, 获得最符合客户需求与设计期望的车辆系统知识, 且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论 基于优度理论的产品设计知识评价方法, 可使评价决策过程数字化、 系统化, 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可信性。
  • 金心, 金心, 陈满儒, 陈满儒, 王伟伟, 王伟伟
    . 2015, (6): 105-108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凝结于传统器形中文化因子的提取模型, 支撑文化创意设计活动的开展, 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 满足用户的文化需求。方法 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并提取形态样本, 利用语义差异法,构建五点心理量表, 通过风格特征语汇描述图进行感知定性分析, 以获得风格特征语汇。从视觉和内涵两方面对所获得的风格特征语汇进行定量分析, 基于层次分析法, 对影响风格特征语汇的特征因子进行权重分析, 从而获取特色文化因子。结论 文化与设计的融合能够有效地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提高产品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 邓焱, 邓焱, 李中扬, 李中扬
    . 2015, (6): 109-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设计 “无用即大用” 的理念。方法 从通过对古典哲学中 “道” 与 “器”、“有用” 与 “无用” 的分析, 阐述了人的需求层次, 强调设计应具备创造美的责任, 并以优秀的设计为例, 论证了 “无用即大用” 的理念。结论 无用设计理念是人们生活需求和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 设计不仅满足了人对物质的形态美和功能上的需要, 而且其创造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态, 体现了 “无用” 之大用。
  • 张馨元, 张馨元, 吴凤林, 吴凤林
    . 2015, (6): 113-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语意的载体语言为视角, 从语言的语法和语意的构成规律来挖掘产品形态和语意生成规律。方法 将语意学的研究内容划分为狭义语意学与广义语意学两大类, 分别从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分析语言的语法与语意构成, 并从中得到启发, 建立产品的形态语法模型与产品形态用户语意模型作为产品设计的参考。结论 产品的形态语法模型与产品形态用户语意模型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语意学, 将语意学的思维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运用到产品设计中, 使得语意学的运用能够更快速、 有效。
  • 蒋剑平, 蒋剑平
    . 2015, (6): 117-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简约和实用的包装设计方案。方法 搜索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通过市场调研, 将同类产品的包装设计进行对比分析, 再通过头脑风暴法, 讨论出关于简约和实用的包装设计方案。按照方案进行包装设计, 将生产出的设计结果投入市场进行检验, 经过反馈对方案进行修整。结论 简约和实用的包装设计符合绿色设计的需要, 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和成本, 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 于福艳, 于福艳
    . 2015, (6): 121-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城市色彩规划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整理相关资料和参考文献后进行市场调研, 分析城市色彩的构成要素、 设计原则, 并列举国际著名色彩设计案例以提供参考。结论 城市色彩的设计就是精神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与人们日常生活交往密切, 已经成为人们缓解生活与工作的压力、 放松心情和进行审美艺术等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乌兰吉亚, 乌兰吉亚, 任建军, 任建军
    . 2015, (6): 125-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实现白蜡杆家具的工业化批量生产。方法 针对河南宁陵白蜡杆家具的生产, 对白蜡杆材料特征和白蜡杆家具现状进行有效分析, 并结合白蜡杆家具加工工艺流程, 提出白蜡杆家具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精度差、 产量低等导致难以工业化的问题。通过对比同类材料的特性, 对家具批量化生产加工工艺流程进行分类研究。结论 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 改变白蜡杆家具部件连接方式, 得出白蜡杆家具满足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标准, 并带动宁陵白蜡杆家具产业的发展。
  • 熊强, 熊强, 陈守明, 陈守明, 司纪中, 司纪中
    . 2015, (6): 129-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保护、 继承、 发扬传统文化, 使得传统木版年画能被更多人接受和学习。方法 阐述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现状及分类, 重点分析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装饰风格以及创作手法, 通过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实地考察与分析, 整理得出当下图案创作的思路及手法。结论 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传统图案的创新实践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 陈守明, 陈守明, 王明星, 王明星, 曾书琴, 曾书琴
    . 2015, (6): 132-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和分析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 研究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策略。方法 运用设计学、 传播学、 营销学剖析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策略。结论 通过品牌化传播策略, 为忻州发展文化产业和传承、 创新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支持。忻州市政府要完善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 邀请高校科研机构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搭建平台, 统筹规划, 提升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传播效应,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 任小红, 任小红, 丁熊, 丁熊
    . 2015, (6): 136-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运动型多用途汽车 (SUV) 装饰纹样的设计方法及美学特征。方法 以设计美学规律为理论核心, 针对现有SUV装饰纹样设计中美学规律的应用及表现特点进行探讨, 运用数据挖掘、 用户研究、 情绪板等方法, 研究用户 (情感)、 产品 (品牌、 构造、 外观)、 装饰纹样 (风格、 色彩、 质感) 三者之间的关系。结论 跨越视觉设计与产品设计的边界, 实现SUV装饰纹样的整合性设计, 由原创层面挖掘出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新产品构想、 概念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