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5-04-03
  

  • 全选
    |
  • 陈旭, 尚华
    . 2015, (2):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剖析当代国际设计战略与管理科研及产业应用状况, 构建适应于新经济形态并以创新为目标体系的新时代设计战略与管理知识构架。方法 横向对比以英国、 美国、 意大利、 中国为代表的四大类创新体系的异同, 纵向分析 “产品层面”、“企业层面”、“产业层面” 及 “社会层面” 创新体系的沿革及未来趋势。抽取创新思维系统中四大关键要素, 即 “生活风格”、“商业模式”、“设计思维” 及 “新产品研发” 进行深入分析。结论 构建系统化、 动态化、 多层次的新型设计战略与管理知识构架, 以期从设计专业角度为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创新困局, 提供相对完整的知识构架参考。
  • 陈旭, 陈旭
    . 2015, (2):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剖析当代国际设计战略与管理科研及产业应用状况, 构建适应于新经济形态并以创新为目标体系的新时代设计战略与管理知识构架。方法 横向对比以英国、 美国、 意大利、 中国为代表的四大类创新体系的异同, 纵向分析 “产品层面”、“企业层面”、“产业层面” 及 “社会层面” 创新体系的沿革及未来趋势。抽取创新思维系统中四大关键要素, 即 “生活风格”、“商业模式”、“设计思维” 及 “新产品研发” 进行深入分析。结论 构建系统化、 动态化、 多层次的新型设计战略与管理知识构架, 以期从设计专业角度为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创新困局, 提供相对完整的知识构架参考。
  • 安娃, 孟凯宁, 房慧
    . 2015, (2): 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交互设计思维方法如何帮助创造更好的产品、 服务与体验。方法 从行为逻辑的角度, 介绍构成服务体验的交互设计五要素的具体内容, 描述如何构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流程, 通过案例说明好的产品及服务体验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结论 创新的服务体验通过改变行为流程及场景中某些交互元素来实现, 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更顺利、 愉悦地完成特定的任务, 形成良好的体验。
  • 安娃, 安娃
    . 2015, (2): 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交互设计思维方法如何帮助创造更好的产品、 服务与体验。方法 从行为逻辑的角度, 介绍构成服务体验的交互设计五要素的具体内容, 描述如何构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流程, 通过案例说明好的产品及服务体验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结论 创新的服务体验通过改变行为流程及场景中某些交互元素来实现, 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更顺利、 愉悦地完成特定的任务, 形成良好的体验。
  • 傅小龙, 殷科, 魏阳阳
    . 2015, (2): 9-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服务设计在设计创新和服务开发之间建立的联系进行分析, 提出针对用户的新的服务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对服务设计的4个要素, 即用户、 服务理念、 接触点、 增值服务进行系统分析, 了解用户价值与需求。结论 针对当前知识和服务密集型社会用户需求的多样化, 提出了通过扩展附加值服务、 优化环境服务、 销售功能服务3种方法强化服务内容, 增加新的设计机会, 且通过相对应服务设计案例加以论证, 强调了服务创新的切入点是用户进行体验与互动, 最终形成系统的思维方法, 为服务设计的创新实现提供集成的解决方案。
  • 殷科, 殷科
    . 2015, (2): 9-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服务设计在设计创新和服务开发之间建立的联系进行分析, 提出针对用户的新的服务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对服务设计的4个要素, 即用户、 服务理念、 接触点、 增值服务进行系统分析, 了解用户价值与需求。结论 针对当前知识和服务密集型社会用户需求的多样化, 提出了通过扩展附加值服务、 优化环境服务、 销售功能服务3种方法强化服务内容, 增加新的设计机会, 且通过相对应服务设计案例加以论证, 强调了服务创新的切入点是用户进行体验与互动, 最终形成系统的思维方法, 为服务设计的创新实现提供集成的解决方案。
  • 丁熊, 邹瑾琳, 彭一清
    . 2015, (2): 13-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服务设计的角度研究公共服务体系创新设计的方法。方法 在我国大力发展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 研究公共服务与用户体验的关系, 结合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若干公共服务创新的案例。结论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可通过服务理念、 服务模式、 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体验5个方面的创新设计来实现。
  • 丁熊, 丁熊
    . 2015, (2): 13-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服务设计的角度研究公共服务体系创新设计的方法。方法 在我国大力发展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 研究公共服务与用户体验的关系, 结合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若干公共服务创新的案例。结论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可通过服务理念、 服务模式、 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体验5个方面的创新设计来实现。
  • 许世虎, 赵斌, 张少鹏, 许书婷
    . 2015, (2): 18-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揭示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井喷式发展背后的原因。方法 以多种可穿戴设备的设计案例为基础信息, 结合产品设计发展背景, 通过人类核心需求进行研究。结论 通过对运动与健康类产品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共性的分析, 得出可穿戴设备必然会在运动与健康领域进行大量探索, 并最终达到 “无” 的境界。
  • 赵斌, 赵斌
    . 2015, (2): 18-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揭示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井喷式发展背后的原因。方法 以多种可穿戴设备的设计案例为基础信息, 结合产品设计发展背景, 通过人类核心需求进行研究。结论 通过对运动与健康类产品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共性的分析, 得出可穿戴设备必然会在运动与健康领域进行大量探索, 并最终达到 “无” 的境界。
  • 方方, 潘子林, 关惠元, 崔淼
    . 2015, (2): 21-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汽车设计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进行研究。方法借鉴电子产品设计、 开发和销售的模式, 对现有汽车外形设计、 配置选购、 个性化搭配等环节重新进行审视, 寻求更符合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节奏的汽车设计思路。结论 将自由定制与订单式设计、 生产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应用到汽车设计和销售中, 让消费者充分体验高度个性化的乐趣, 同时带动周边配套产业的发展。
  • 潘子林, 潘子林, 崔淼, 崔淼
    . 2015, (2): 21-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汽车设计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进行研究。方法借鉴电子产品设计、 开发和销售的模式, 对现有汽车外形设计、 配置选购、 个性化搭配等环节重新进行审视, 寻求更符合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节奏的汽车设计思路。结论 将自由定制与订单式设计、 生产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应用到汽车设计和销售中, 让消费者充分体验高度个性化的乐趣, 同时带动周边配套产业的发展。
  • 方卫, 李继春, 文泽卉, 黄群
    . 2015, (2): 26-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强调信息有效传达的基础上, 研究包装文字设计的相关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 针对现代社会从专注于文字理解转向热衷于图像直观的现状, 分析文字在包装设计中传达商品信息的重要性, 系统整合设计用户分析、 消费情景、 大数据等设计思路围绕商品特性进行文字信息设计, 并用设计实践案例进行实证。结论 从包装中商品信息传达的现状入手, 充分提炼设计信息传达中的视觉要素, 分门别类地将文字设计的形与意结合, 在其过程中有机呈现文字, 更有效地传达商品包装信息的体系。
  • 方卫, 方卫, 文泽卉, 文泽卉
    . 2015, (2): 26-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强调信息有效传达的基础上, 研究包装文字设计的相关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 针对现代社会从专注于文字理解转向热衷于图像直观的现状, 分析文字在包装设计中传达商品信息的重要性, 系统整合设计用户分析、 消费情景、 大数据等设计思路围绕商品特性进行文字信息设计, 并用设计实践案例进行实证。结论 从包装中商品信息传达的现状入手, 充分提炼设计信息传达中的视觉要素, 分门别类地将文字设计的形与意结合, 在其过程中有机呈现文字, 更有效地传达商品包装信息的体系。
  • 黎英, 乔现玲, 宋海卉
    . 2015, (2): 30-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人本理念下的航空食品包装设计方式进行探讨, 使旅客在特殊的就餐环境下获得舒适、 安全的食用方式。方法 通过分析我国航空食品包装现存的一些问题以及飞机航餐的特殊性, 以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 从航空食品包装的结构、 消费人群、 情感导入以及材料的安全与功能进行研究,探讨适合我国航空食品包装的人性化设计方式。结论 只有功能合理、 使用方便、 视觉愉悦、 安全环保的航空食品包装, 才能使旅客在就餐过程中既获得舒适体验, 又提升航空公司的品牌形象。
  • 黎英, 黎英
    . 2015, (2): 30-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人本理念下的航空食品包装设计方式进行探讨, 使旅客在特殊的就餐环境下获得舒适、 安全的食用方式。方法 通过分析我国航空食品包装现存的一些问题以及飞机航餐的特殊性, 以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 从航空食品包装的结构、 消费人群、 情感导入以及材料的安全与功能进行研究,探讨适合我国航空食品包装的人性化设计方式。结论 只有功能合理、 使用方便、 视觉愉悦、 安全环保的航空食品包装, 才能使旅客在就餐过程中既获得舒适体验, 又提升航空公司的品牌形象。
  • 黄薇, 张桦, 宋洁琼, 吴剑锋
    . 2015, (2): 34-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 “超平” 理念在当代商业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将 “超平” 理念影响下日本亚文化(动漫、 卡通等)设计语言引入到当代商业包装设计中, 对当代商业包装多视点二维图像化、 包装材料的轻质化、 透明与超透和包装的符号化与装饰性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结论 通过对商业包装设计中“超平” 理念的研究, 开辟了 “超平” 在当代商业包装设计的交互应用, 促使包装设计新形式、 新观念的生成。
  • 张桦, 张桦
    . 2015, (2): 34-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 “超平” 理念在当代商业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将 “超平” 理念影响下日本亚文化(动漫、 卡通等)设计语言引入到当代商业包装设计中, 对当代商业包装多视点二维图像化、 包装材料的轻质化、 透明与超透和包装的符号化与装饰性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结论 通过对商业包装设计中“超平” 理念的研究, 开辟了 “超平” 在当代商业包装设计的交互应用, 促使包装设计新形式、 新观念的生成。
  • 阎鹤, 张海林
    . 2015, (2): 37-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书籍多维度空间形态的塑造方法及表现形式, 为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思路与借鉴。方法 先分析书籍多维度空间形态的塑造和表现形式, 外部与内部空间形态的构成方式,再论证外部空间形态的立体化可由对书籍外形、 书口等的设计来实现, 内部空间形态的立体化可通过折叠、 切割、 架构等技术手段来获得。结论 设计师在塑造书籍多维度空间形态的同时, 应该兼顾书籍的功能性与读者的阅读感受, 对此课题展开的研究是对现代书籍设计的一个全新角度的探索。
  • 阎鹤, 阎鹤
    . 2015, (2): 37-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书籍多维度空间形态的塑造方法及表现形式, 为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思路与借鉴。方法 先分析书籍多维度空间形态的塑造和表现形式, 外部与内部空间形态的构成方式,再论证外部空间形态的立体化可由对书籍外形、 书口等的设计来实现, 内部空间形态的立体化可通过折叠、 切割、 架构等技术手段来获得。结论 设计师在塑造书籍多维度空间形态的同时, 应该兼顾书籍的功能性与读者的阅读感受, 对此课题展开的研究是对现代书籍设计的一个全新角度的探索。
  • 黄龙, 孙红权, 孙湘明, 陈昳
    . 2015, (2): 42-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视觉设计角度, 探讨历时性的二维空间存在形式, 以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方法 以历时性原理为基点, 对视觉设计的静止或运动的时空关系进行研究。结论 提出了多维图式和连续图式的静态设计历时形式, 位移运动与交互过程的动态设计历时形式, 以及从三维矛盾空间和二维矛盾空间的空间设计历时形式。随着研究的深入, 历时性逐渐渗透到视觉设计领域, 并成为了考量视觉设计的一种自觉的、 必然的因素。
  • 孙红权, 孙红权, 孙湘明, 孙湘明, 陈昳, 陈昳
    . 2015, (2): 42-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视觉设计角度, 探讨历时性的二维空间存在形式, 以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方法 以历时性原理为基点, 对视觉设计的静止或运动的时空关系进行研究。结论 提出了多维图式和连续图式的静态设计历时形式, 位移运动与交互过程的动态设计历时形式, 以及从三维矛盾空间和二维矛盾空间的空间设计历时形式。随着研究的深入, 历时性逐渐渗透到视觉设计领域, 并成为了考量视觉设计的一种自觉的、 必然的因素。
  • 胡莹, 谭征宇, 郭寅曼, 胡婷婷, 周倩
    . 2015, (2): 46-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面向时序关系的装备产品造型设计识别要素。方法 从产品识别的基础理论研究出发, 采用造型Metaphor的方法并结合Sato提出的DIS(Design Information Structure), 对装备产品时序性识别要素进行获取与表达, 并分析了时序性产品识别要素类型与适应性, 以及基于时序关系的产品识别要素的关键特征演变。结论 提出了基于时序性产品识别要素的设计创新方法, 研究最终通过项目组承担的中联重科汽车起重机设计项目, 对设计创新方法进行了验证。
  • 谭征宇, 谭征宇, 胡婷婷, 胡婷婷
    . 2015, (2): 46-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面向时序关系的装备产品造型设计识别要素。方法 从产品识别的基础理论研究出发, 采用造型Metaphor的方法并结合Sato提出的DIS(Design Information Structure), 对装备产品时序性识别要素进行获取与表达, 并分析了时序性产品识别要素类型与适应性, 以及基于时序关系的产品识别要素的关键特征演变。结论 提出了基于时序性产品识别要素的设计创新方法, 研究最终通过项目组承担的中联重科汽车起重机设计项目, 对设计创新方法进行了验证。
  • 景春晖, 武月琴, 赵江洪
    . 2015, (2): 50-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影响汽车造型边界和认知范畴的规则, 进而辅助汽车造型设计和计算机辅助造型生成。方法 提出了一种规则表达的汽车造型 “原型特征” 抽取方法, 首先将汽车造型问题映射到规则模型上, 然后以规则表达方式抽取对汽车造型原型有影响的几何阈值特征、 几何逻辑特征、 工程特征和品牌特征。结果 这些特征共同组成了该车型、 该品牌的汽车造型原型特征。结论 此成果已经应用在基于进化思想的汽车造型优化设计方法中, 对于造型与工程整合, 计算机辅助造型生成以及评价具有重大作用。以小型两厢车为例, 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此方法亦可用于其他车型和品牌“原型特征” 的抽取。
  • 景春晖, 景春晖, 赵江洪, 赵江洪
    . 2015, (2): 50-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影响汽车造型边界和认知范畴的规则, 进而辅助汽车造型设计和计算机辅助造型生成。方法 提出了一种规则表达的汽车造型 “原型特征” 抽取方法, 首先将汽车造型问题映射到规则模型上, 然后以规则表达方式抽取对汽车造型原型有影响的几何阈值特征、 几何逻辑特征、 工程特征和品牌特征。结果 这些特征共同组成了该车型、 该品牌的汽车造型原型特征。结论 此成果已经应用在基于进化思想的汽车造型优化设计方法中, 对于造型与工程整合, 计算机辅助造型生成以及评价具有重大作用。以小型两厢车为例, 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此方法亦可用于其他车型和品牌“原型特征” 的抽取。
  • 周晓珠, 朱云峰, 刘李明, 徐聪, 周玮, 谢文婷
    . 2015, (2): 55-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品牌轿车造型家族特征的感知机理和演变模式。方法 选取福特旗下的福克斯与蒙迪欧两型号系列轿车作为研究样本, 借助心理学SD (Semantic Differential) 法即语义差别法, 对汽车整体轮廓、 前脸、 侧腰线等部位的特征感知进行定量分析。结论 汽车前脸和侧腰线凸显了品牌轿车的家族特征, 对顾客感知产生较强影响;福特品牌轿车家族特征演变模式经历了从单一塑造标志性实体元素, 到现今统筹局部特征与整车概念设计相结合的转变过程, 其特征感知不断增强且与品牌理念相吻合。
  • 朱云峰, 朱云峰, 刘李明, 刘李明, 周玮, 周玮
    . 2015, (2): 55-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品牌轿车造型家族特征的感知机理和演变模式。方法 选取福特旗下的福克斯与蒙迪欧两型号系列轿车作为研究样本, 借助心理学SD (Semantic Differential) 法即语义差别法, 对汽车整体轮廓、 前脸、 侧腰线等部位的特征感知进行定量分析。结论 汽车前脸和侧腰线凸显了品牌轿车的家族特征, 对顾客感知产生较强影响;福特品牌轿车家族特征演变模式经历了从单一塑造标志性实体元素, 到现今统筹局部特征与整车概念设计相结合的转变过程, 其特征感知不断增强且与品牌理念相吻合。
  • 傅晓云, 王金广, 吴慧君, 李玮, 吴剑锋
    . 2015, (2): 59-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符合老年人情感需求的电动代步车造型设计。方法 以感性工学理论为指导, 广泛收集国内外现有的老年人电动代步车产品, 应用文献检索、 问卷调查、 用户访谈和座谈会等方式, 搜集老年人对电动代步车产品的感性评价, 并建立起感性词汇与车身造型的设计元素之间的关联性, 指导产品造型的设计。结果 得到了2款造型上符合老年人情感需求的电动代步车。结论 有助于改变当前市场上的老年人电动代步车产品外形不够时尚、 个性, 容易给人留下 “残疾车”、“电动轮椅” 印象的现状。
  • 傅晓云, 傅晓云, 李玮, 李玮, 吴剑锋, 吴剑锋
    . 2015, (2): 59-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符合老年人情感需求的电动代步车造型设计。方法 以感性工学理论为指导, 广泛收集国内外现有的老年人电动代步车产品, 应用文献检索、 问卷调查、 用户访谈和座谈会等方式, 搜集老年人对电动代步车产品的感性评价, 并建立起感性词汇与车身造型的设计元素之间的关联性, 指导产品造型的设计。结果 得到了2款造型上符合老年人情感需求的电动代步车。结论 有助于改变当前市场上的老年人电动代步车产品外形不够时尚、 个性, 容易给人留下 “残疾车”、“电动轮椅” 印象的现状。
  • 刘卓, 张凌浩, 倪鸣, 张芳燕, 郭伟, 贾丽丽
    . 2015, (2): 63-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关注老龄化人群用户, 重视老年人群顺应时代发展的潜在需求, 提早一步为老年人考虑交互产品设计, 消除老年人接触新产品时的陌生感、 无力感, 使老年人能够享受科技产品带来的快乐。方法 从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老年人产品设计的现状, 分析和了解老年人这一特定的群体所具有的较于其他群体更为显著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结合交互设计的开放性设计思维, 从用户体验层面进行设计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 提出未来用户体验角度进行老年人产品研发的4个关注点, 并结合案例分析对其进行解读。
  • 刘卓, 刘卓, 张芳燕, 张芳燕, 郭伟, 郭伟
    . 2015, (2): 63-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关注老龄化人群用户, 重视老年人群顺应时代发展的潜在需求, 提早一步为老年人考虑交互产品设计, 消除老年人接触新产品时的陌生感、 无力感, 使老年人能够享受科技产品带来的快乐。方法 从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老年人产品设计的现状, 分析和了解老年人这一特定的群体所具有的较于其他群体更为显著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结合交互设计的开放性设计思维, 从用户体验层面进行设计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 提出未来用户体验角度进行老年人产品研发的4个关注点, 并结合案例分析对其进行解读。
  • 陈金栓, 姚江, 封冰
    . 2015, (2): 67-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老年人信息产品中界面交互设计进行分析。方法 以老年人信息产品的界面交互和体验设计之间的联系为基础, 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信息产品设计开发不足与老年人高质量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入手, 对老年人感官识别体验、 功能认知体验、 行为关联体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论 通过对老年人群体特征和信息产品界面交互的分析, 得出体验视角下老年人信息产品界面交互设计的3个原则, 即视觉完美化原则、 操作多样化原则、 界面一致性原则, 并归纳了体验视角下老年人信息产品的界面交互设计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及发展趋势。
  • 姚江, 姚江, 封冰, 封冰
    . 2015, (2): 67-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老年人信息产品中界面交互设计进行分析。方法 以老年人信息产品的界面交互和体验设计之间的联系为基础, 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信息产品设计开发不足与老年人高质量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入手, 对老年人感官识别体验、 功能认知体验、 行为关联体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论 通过对老年人群体特征和信息产品界面交互的分析, 得出体验视角下老年人信息产品界面交互设计的3个原则, 即视觉完美化原则、 操作多样化原则、 界面一致性原则, 并归纳了体验视角下老年人信息产品的界面交互设计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及发展趋势。
  • 刘晓宏, 张华, 郑逸婕
    . 2015, (2): 72-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家具形态特征的识别模式。方法 以家具形式与意义的对应关系以及认知学相关理论为基础, 对家具意象认知过程中的形态特征识别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总结了家具形态特征的两种模式识别方法, 构建了家具形态特征的一般识别模式和认知识别模式。结论 形态特征识别是家具意象认知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 它解释了人们怎样在非稳定的产品系统中对家具意象进行相对明晰的认知; 科学合理的识别模式和识别方法应用于家具感性设计, 能确保家具意象的准确传达和实现。
  • 张华, 张华
    . 2015, (2): 72-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家具形态特征的识别模式。方法 以家具形式与意义的对应关系以及认知学相关理论为基础, 对家具意象认知过程中的形态特征识别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总结了家具形态特征的两种模式识别方法, 构建了家具形态特征的一般识别模式和认知识别模式。结论 形态特征识别是家具意象认知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 它解释了人们怎样在非稳定的产品系统中对家具意象进行相对明晰的认知; 科学合理的识别模式和识别方法应用于家具感性设计, 能确保家具意象的准确传达和实现。
  • 孙文涛, 王军, 邓明明, 董斌, 高贺云, 宁奎伟
    . 2015, (2): 76-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人因工程和无障碍设计相关理论, 设计一款适合老年人居家使用的智能药箱。方法建立老人智能药箱的人机界面模型, 对老人智能药箱的人机界面进行无障碍设计, 通过单片机和机械机构进行实现。对药箱的视觉、 听觉、 触觉界面进行人性化设计, 运用单片机原理进行控制, 实现语音和文字的吃药提示信息的显示, 运用机械装置实现药匣的自动弹出功能。结论 家用老人智能药箱的无障碍人因设计充分考虑了老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实现提醒老人按时、 准确吃药的功能。
  • 王军, 王军, 邓明明, 邓明明, 高贺云, 高贺云, 宁奎伟, 宁奎伟
    . 2015, (2): 76-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人因工程和无障碍设计相关理论, 设计一款适合老年人居家使用的智能药箱。方法建立老人智能药箱的人机界面模型, 对老人智能药箱的人机界面进行无障碍设计, 通过单片机和机械机构进行实现。对药箱的视觉、 听觉、 触觉界面进行人性化设计, 运用单片机原理进行控制, 实现语音和文字的吃药提示信息的显示, 运用机械装置实现药匣的自动弹出功能。结论 家用老人智能药箱的无障碍人因设计充分考虑了老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实现提醒老人按时、 准确吃药的功能。
  • 汪通, 张明春, 李珂, 李世国, 邓倩, 张伟社
    . 2015, (2): 79-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药品包装机械中人机关系。方法 采用实际案例、 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 针对药品包装机械的特殊性, 围绕人机系统的多个层面展开研究。结论 药品包装机械人机关系需要关注操作、 清洁、维修的特殊性, 并考虑尺度、 光照、 声音等因素再着手设计, 力图构成一个 “人—机—环境” 的和谐系统。
  • 汪通, 汪通, 李世国, 李世国
    . 2015, (2): 79-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药品包装机械中人机关系。方法 采用实际案例、 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 针对药品包装机械的特殊性, 围绕人机系统的多个层面展开研究。结论 药品包装机械人机关系需要关注操作、 清洁、维修的特殊性, 并考虑尺度、 光照、 声音等因素再着手设计, 力图构成一个 “人—机—环境” 的和谐系统。
  • 韩旭, 文艳群
    . 2015, (2): 84-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防呆法在无障碍设计中的应用对策。方法 通过阐述防呆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实施思路, 指出产品设计阶段引入防呆法的好处, 进一步论述以弱势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无障碍设计引入防呆法的必要性。以卫浴产品为例, 从人和机器两个因素展开防呆法在无障碍卫浴设计中的应用对策研究。结论 防呆与防障碍相辅相成。无障碍卫浴设计引入防呆法是帮助用户思考他所需的以及他没想到的, 从机器 (产品) 层面看, 加强形的对比, 选择适当的操作方式和添加必要的辅助装置等防呆对策, 能更好地防止用户发呆。
  • 文艳群, 文艳群
    . 2015, (2): 84-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防呆法在无障碍设计中的应用对策。方法 通过阐述防呆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实施思路, 指出产品设计阶段引入防呆法的好处, 进一步论述以弱势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无障碍设计引入防呆法的必要性。以卫浴产品为例, 从人和机器两个因素展开防呆法在无障碍卫浴设计中的应用对策研究。结论 防呆与防障碍相辅相成。无障碍卫浴设计引入防呆法是帮助用户思考他所需的以及他没想到的, 从机器 (产品) 层面看, 加强形的对比, 选择适当的操作方式和添加必要的辅助装置等防呆对策, 能更好地防止用户发呆。
  • 王玮, 王岳
    . 2015, (2): 88-91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幼儿园室外游戏器材的创新设计。方法 在比较了中日幼儿园室外游戏空间及设施设计的基础上, 分析背后的理念差异, 通过创新室外游戏器材设计来弥补我国幼儿园室外游戏空间及设施设计的不足。结论 通过 “口袋” 植物栽种、 自由玩耍的 “火柴条”、 交互式 “步径” 等游戏器材的设计创新,分别在引入绿色植物进行自然教育, 多样化游戏空间的打造, 以及结合数字信息技术来吸引儿童到室外尽情玩耍这几方面取得了突破, 为我国幼儿园室外游戏器材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王玮, 王玮
    . 2015, (2): 88-91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幼儿园室外游戏器材的创新设计。方法 在比较了中日幼儿园室外游戏空间及设施设计的基础上, 分析背后的理念差异, 通过创新室外游戏器材设计来弥补我国幼儿园室外游戏空间及设施设计的不足。结论 通过 “口袋” 植物栽种、 自由玩耍的 “火柴条”、 交互式 “步径” 等游戏器材的设计创新,分别在引入绿色植物进行自然教育, 多样化游戏空间的打造, 以及结合数字信息技术来吸引儿童到室外尽情玩耍这几方面取得了突破, 为我国幼儿园室外游戏器材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彭国华, 彭敏, 陈红娟, 杨君顺
    . 2015, (2): 92-94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视觉体验与日用产品设计的关系以及将视觉体验应用于日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设计方法。方法 引入 “视觉体验” 的概念, 从视觉元素带给人们的不同视觉体验入手, 依托日用产品设计, 分别从视觉体验与产品形态表现、 色彩表现、 材质表现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结论 体验经济时代下, 产品设计不再仅是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工具或器械, 而是带给人们丰富情感体验的媒介, 通过日用产品视觉体验的研究, 总结出能够满足人们情感体验需求的日用产品的设计方法。
  • 彭国华, 彭国华, 陈红娟, 陈红娟, 杨君顺, 杨君顺
    . 2015, (2): 92-94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视觉体验与日用产品设计的关系以及将视觉体验应用于日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设计方法。方法 引入 “视觉体验” 的概念, 从视觉元素带给人们的不同视觉体验入手, 依托日用产品设计, 分别从视觉体验与产品形态表现、 色彩表现、 材质表现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结论 体验经济时代下, 产品设计不再仅是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工具或器械, 而是带给人们丰富情感体验的媒介, 通过日用产品视觉体验的研究, 总结出能够满足人们情感体验需求的日用产品的设计方法。
  • 李委委, 刘兵兵, 侯凤斌
    . 2015, (2): 95-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汉斯·瓦格纳的 “中国椅” 对明式家具的创新设计启示。方法 分析明式家具的设计特点及不足之处, 结合汉斯·瓦格纳设计的多款 “中国椅”, 论述了他如何从明式家具中吸取精华部分并进行保留和弘扬, 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良与创新。结论 通过对汉斯·瓦格纳的 “中国椅” 的设计分析,提出了汉斯·瓦格纳的 “中国椅” 对明式家具的继承与发展具有反启迪作用, 明式家具应在造型、 结构、材质、 工艺方面展开创新设计, 以促进明式家具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发展。
  • 李委委, 李委委
    . 2015, (2): 95-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汉斯·瓦格纳的 “中国椅” 对明式家具的创新设计启示。方法 分析明式家具的设计特点及不足之处, 结合汉斯·瓦格纳设计的多款 “中国椅”, 论述了他如何从明式家具中吸取精华部分并进行保留和弘扬, 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良与创新。结论 通过对汉斯·瓦格纳的 “中国椅” 的设计分析,提出了汉斯·瓦格纳的 “中国椅” 对明式家具的继承与发展具有反启迪作用, 明式家具应在造型、 结构、材质、 工艺方面展开创新设计, 以促进明式家具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发展。
  • 刘立维, 张展
    . 2015, (2): 99-101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与思考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设计理念, 辨析设计核心价值的转变。方法 结合设计发展规律与当前实际矛盾得出了系统化设计的趋势, 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论证了系统化设计的内涵与价值。结论 未来的设计将呈现系统化的趋势, 是以系统为核心价值的设计。系统包括了人、 物、 环境等多种要素及其相互间关系的总和, 系统化设计通过整合和配置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实现系统利益的最大化。系统化设计的理论依据来自复杂系统论, 它和当今的设计发展趋势高度切合。系统化设计的提出, 将会指导设计以实现循环和可持续化为宗旨, 加速设计非物质化的进程, 带来更有效的设计成效评估和趋势分析。
  • 张展, 张展
    . 2015, (2): 99-101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与思考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设计理念, 辨析设计核心价值的转变。方法 结合设计发展规律与当前实际矛盾得出了系统化设计的趋势, 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论证了系统化设计的内涵与价值。结论 未来的设计将呈现系统化的趋势, 是以系统为核心价值的设计。系统包括了人、 物、 环境等多种要素及其相互间关系的总和, 系统化设计通过整合和配置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实现系统利益的最大化。系统化设计的理论依据来自复杂系统论, 它和当今的设计发展趋势高度切合。系统化设计的提出, 将会指导设计以实现循环和可持续化为宗旨, 加速设计非物质化的进程, 带来更有效的设计成效评估和趋势分析。
  • 刘艳, 徐丰, 杜小珠
    . 2015, (2): 102-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界面设计中视觉信息的主导作用, 优化界面设计, 提高设计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产品视觉界面设计的概念, 首先厘清了视觉信息在现代产品界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总结出在界面设计中加强视觉信息的意义, 为研究提供基础。其次通过分析基于用户视觉心理的界面设计原则, 从接近性原则、 相似性原则、 闭合性原则、 联想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这5个方面对产品视觉界面设计进行了描述。最后提出在界面设计中加强视觉信息主导作用的策略, 从合理规划视觉信息的内容、 选择恰当的视觉形式、 合理规划视觉信息结构这3个方面对界面设计进行了综述。结论 随着现代产品设计的多样化, 视觉信息在当前的产品界面设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视觉设计可以赢得客户, 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
  • 徐丰, 徐丰
    . 2015, (2): 102-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界面设计中视觉信息的主导作用, 优化界面设计, 提高设计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产品视觉界面设计的概念, 首先厘清了视觉信息在现代产品界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总结出在界面设计中加强视觉信息的意义, 为研究提供基础。其次通过分析基于用户视觉心理的界面设计原则, 从接近性原则、 相似性原则、 闭合性原则、 联想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这5个方面对产品视觉界面设计进行了描述。最后提出在界面设计中加强视觉信息主导作用的策略, 从合理规划视觉信息的内容、 选择恰当的视觉形式、 合理规划视觉信息结构这3个方面对界面设计进行了综述。结论 随着现代产品设计的多样化, 视觉信息在当前的产品界面设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视觉设计可以赢得客户, 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
  • 皇甫娟, 宗亮
    . 2015, (2): 107-109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民间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方法 对具有民间艺术元素设计的商品进行研究,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 对民间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作用和市场前景进行预测。结论 产品的包装体现着对文化消费的追求, 是消费群体精神文明水平提高的表现, 而民间艺术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是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亲切感。
  • 皇甫娟, 皇甫娟
    . 2015, (2): 107-109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民间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方法 对具有民间艺术元素设计的商品进行研究,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 对民间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作用和市场前景进行预测。结论 产品的包装体现着对文化消费的追求, 是消费群体精神文明水平提高的表现, 而民间艺术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是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亲切感。
  • 李静静, 栗嘉忆, 支锦亦, 向泽锐, 郑书夏
    . 2015, (2): 110-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具有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有轨电车的外观设计方法。方法 对现代有轨电车的概念及国内外现有车型的外观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并梳理了地域文化的概念, 同时对人们视觉艺术中的形态知觉与心理层面进行了分析, 然后以古蜀三星堆文化符号为例, 从中提炼出具象的、 能被人感知的形态、 色彩, 并将其应用到现代有轨电车的外观设计。结论 提出了一种包含地域文化的现代有轨电车外观设计的方法, 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案例。
  • 李静静, 李静静, 支锦亦, 支锦亦, 向泽锐, 向泽锐, 郑书夏, 郑书夏
    . 2015, (2): 110-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具有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有轨电车的外观设计方法。方法 对现代有轨电车的概念及国内外现有车型的外观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并梳理了地域文化的概念, 同时对人们视觉艺术中的形态知觉与心理层面进行了分析, 然后以古蜀三星堆文化符号为例, 从中提炼出具象的、 能被人感知的形态、 色彩, 并将其应用到现代有轨电车的外观设计。结论 提出了一种包含地域文化的现代有轨电车外观设计的方法, 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案例。
  • 李俭, 陆珂琦
    . 2015, (2): 114-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析青花纹饰设计风格中的折衷主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折衷主义产品设计思维下的拼接混搭和包容扬弃的美学探析, 结合时代的发展对这一传统元素的解构、 重组与综合进行了研究。结论 传统青花纹饰的设计与应用体现了民族的典型性、 多元时代性和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折衷主义产品设计的辩证关系, 可以规避设计的盲目与无序, 有助于民族传统符号在现代产品设计应用中的创新推广。
  • 陆珂琦, 陆珂琦
    . 2015, (2): 114-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析青花纹饰设计风格中的折衷主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折衷主义产品设计思维下的拼接混搭和包容扬弃的美学探析, 结合时代的发展对这一传统元素的解构、 重组与综合进行了研究。结论 传统青花纹饰的设计与应用体现了民族的典型性、 多元时代性和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折衷主义产品设计的辩证关系, 可以规避设计的盲目与无序, 有助于民族传统符号在现代产品设计应用中的创新推广。
  • 罗力, 杨新忠, 李彩林, 刘晴, 胡卜文
    . 2015, (2): 118-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汉字字体异域化风格设计的独特表现形式和设计规律, 给汉字字体设计带来一些启示。方法 引入了藏文、 蒙文、 日文和韩文的文字形态, 并与汉字形态作比较, 对汉字字体异域化风格的设计进行了分析。结论 汉字字体异域化风格设计要关注受众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进行汉字字体的藏文风格、 蒙文风格、 日文风格和韩文风格等设计, 传达出来自异域的风情。分析汉字字体的应用场合、 载体、 时空等具体因素, 选择合适的异域风格形式, 创造出既符合实际需要, 又有独特视觉审美意蕴的汉字字体形象。
  • 杨新忠, 杨新忠, 李彩林, 李彩林, 刘晴, 刘晴, 胡卜文, 胡卜文
    . 2015, (2): 118-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汉字字体异域化风格设计的独特表现形式和设计规律, 给汉字字体设计带来一些启示。方法 引入了藏文、 蒙文、 日文和韩文的文字形态, 并与汉字形态作比较, 对汉字字体异域化风格的设计进行了分析。结论 汉字字体异域化风格设计要关注受众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进行汉字字体的藏文风格、 蒙文风格、 日文风格和韩文风格等设计, 传达出来自异域的风情。分析汉字字体的应用场合、 载体、 时空等具体因素, 选择合适的异域风格形式, 创造出既符合实际需要, 又有独特视觉审美意蕴的汉字字体形象。
  • 孙静, 吴恽
    . 2015, (2): 123-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水墨意蕴与招贴设计的融合运用。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 列出水墨意蕴所包含的内容, 阐述了水墨意蕴在招贴设计中的发展与得到的启示, 并举例讨论水墨意蕴在招贴设计中的融合运用。结论 现代招贴设计中融合水墨意蕴时需注意色彩的融合、 形式的融合与构图的融合, 参考传统水墨画的运用, 进行改进和创新, 使得水墨意蕴与招贴设计完美融合, 人们在情感上也能找到归属感。
  • 孙静, 孙静
    . 2015, (2): 123-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水墨意蕴与招贴设计的融合运用。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 列出水墨意蕴所包含的内容, 阐述了水墨意蕴在招贴设计中的发展与得到的启示, 并举例讨论水墨意蕴在招贴设计中的融合运用。结论 现代招贴设计中融合水墨意蕴时需注意色彩的融合、 形式的融合与构图的融合, 参考传统水墨画的运用, 进行改进和创新, 使得水墨意蕴与招贴设计完美融合, 人们在情感上也能找到归属感。
  • 韩雪琳, 孙光晨, 蒋晓, 柯胜海, 王松
    . 2015, (2): 127-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获取产品包装附加价值的角度出发, 讨论网购包装获取附加价值的非物质化设计的策略。方法 分析网购形式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将一般产品包装与网购包装的附加价值设计点进行了对比研究, 得到了符合网购包装特殊价值属性的设计策略。结论 结合互联网购物的现实环境和物联网的应用基础, 为网购包装寻找现实可行的拓展附加价值的设计方法, 低碳环保的非物质化功能性设计策略为网购包装提供最具价值的思路。
  • 孙光晨, 孙光晨, 柯胜海, 柯胜海, 王松, 王松
    . 2015, (2): 127-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获取产品包装附加价值的角度出发, 讨论网购包装获取附加价值的非物质化设计的策略。方法 分析网购形式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将一般产品包装与网购包装的附加价值设计点进行了对比研究, 得到了符合网购包装特殊价值属性的设计策略。结论 结合互联网购物的现实环境和物联网的应用基础, 为网购包装寻找现实可行的拓展附加价值的设计方法, 低碳环保的非物质化功能性设计策略为网购包装提供最具价值的思路。
  • 杨璇
    . 2015, (2): 132-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如何设计出 “有趣” 的饮料包装。方法 阐述趣味设计的定义及其在饮料包装设计的发展史, 明确趣味饮料包装设计带来的价值, 并详细阐述如何设计趣味饮料包装与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结论 趣味饮料包装设计能够为社会、 经济及个人情感带来积极影响, 设计时应从色彩设计、 图案设计、 文字设计及形态设计4个方面着手, 以创造幽默感与亲切感为主, 设计时需注意符合环保及简便的观念。
  • 杨璇, 杨璇
    . 2015, (2): 132-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如何设计出 “有趣” 的饮料包装。方法 阐述趣味设计的定义及其在饮料包装设计的发展史, 明确趣味饮料包装设计带来的价值, 并详细阐述如何设计趣味饮料包装与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结论 趣味饮料包装设计能够为社会、 经济及个人情感带来积极影响, 设计时应从色彩设计、 图案设计、 文字设计及形态设计4个方面着手, 以创造幽默感与亲切感为主, 设计时需注意符合环保及简便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