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0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2-02-26
  

  • 全选
    |
  • 刘小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来源于自然的细菌纤维素作为包装材料应用于包装领域,以取代传统的塑料包装材料。方法 综述近几年细菌纤维素在包装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介绍细菌纤维素的基本培育过程、改性技术和制备方法,阐述细菌纤维素在包装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结果 细菌纤维素通过层层组装、聚合、联接等方式,可与多种聚合物高效复合,形成不同微观尺寸和结构特性的纤维素基多孔复合材料,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并可调控其阻隔性能和抗菌灭菌性能。常用细菌纤维模式为纳米细菌纤维和纳米细菌晶须。结论 细菌纤维素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完全可以替代塑料用于包装领域,在食品包装和智能包装上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较大。
  • 孙一凡, 方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MPCM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石蜡相变微胶囊(MPCMs)对环氧树脂导热调温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共混法制备MPCM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共混改性的复合材料进行导热、储热、调温及热稳定性能表征。结果 MPCM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增大,为原来的4.91倍以上,相变潜热特性与MPCMs的质量分数成正比,有自我调节温度能力。 结论 MPCM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提高了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保留了MPCMs的相变储热调温性能,热稳定性良好。
  • 伍占文, 朱兆龙, 王金鑫, 原慧敏, 郭晓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切削加工时木工刀具的摩擦磨损形式较为复杂,旨在研究高速钢与木粉/PE复合材料之间的摩擦特性。方法 通过木粉/PE复合材料与高速钢的摩擦试验,围绕木粉质量分数、往复频率、轴向载荷等因素,分析木粉/PE复合材料与高速钢摩擦因数的变化规律,以及试验后木粉/PE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果 木粉/PE复合材料与高速钢刀具的摩擦因数随着木粉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木粉质量分数为50%时达到最大,摩擦特性为磨粒摩擦及粘着摩擦。结论 随着频率、载荷的升高,木粉质量分数较高的木粉/PE复合材料摩擦因数明显降低,高速钢刀具更适用于切削加工木粉质量分数较高的木粉/PE复合材料;摩擦试验后木粉/PE复合材料粗糙度显著降低,使用高速钢刀具切削加工木粉/PE复合材料,木粉质量分数为50%的材料试验后形貌较为平整,这为获得较好的表面切削质量提供了有力参考。
  • 郑进宝, 李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抗菌空气过滤纸制备的关键技术,指出该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为今后制备抗菌空气过滤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从抗菌空气过滤纸的材料出发,分析抗菌物质和纤维的种类,总结抗菌空气过滤纸的制备和主要性能研究方法。结果 部分抗菌物质赋予空气过滤纸的抗菌性能,但其粒子迁移特性和安全性能尚不能确定,混合超细纤维有望提高滤纸的过滤性能,综合抗菌性和过滤性两方面有待系统深入研究。结论 研发以植物纤维为主混合超细纤维,结合天然抗菌物质制备高效、安全、环保的抗菌空气过滤纸,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巨大的市场前景。
  • 李海徽, 花文东, 贺蓬辉, 张树鹏, 徐彬彬, 任天瑞, 张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醇溶性聚氨酯油墨,并探究聚氨酯单体的分子量所合成的连接料对油墨印刷适性和触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扩链反应和预聚合的方法,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丙二醇(PPG,数均分子量Mn为1000,1500,2000,3000,4000)和扩链剂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合成一系列醇溶性聚氨酯(PU1000,PU1500,PU2000,PU3000,PU4000),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研究不同分子量PPG合成的聚氨酯作为连接料对油墨的粘度、细度、印刷适性、油墨的稳态剪切粘度和触变性的影响。结果 不同分子量PPG合成的聚氨酯连接料对油墨的各项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PPG分子量的逐渐增大,油墨的粘度、细度和稳态剪切粘度先增大后减小。当Mn=1500时,所合成聚氨酯制备的油墨综合性能最佳,油墨粘度为880 MPa∙s,细度为5 μm,析油率为5%,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附着力为93%,初干性为84 mm/s,光泽度为37),油墨在15s的结构回复率为94.47%,触变性良好。结论 将所合成的聚氨酯作为连接料,在油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袁宁宁, 赵仕英, 李善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回收制氢装置尾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将回收的二氧化碳应用于食品保鲜,变废为宝,创造经济效益。方法 通过变温、变压吸附和低温精馏闪蒸处理技术对制氢装置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纯化。对荔枝、猪肉和韭菜进行保鲜实验,分析对比不同条件下样本的保鲜情况。结果 纯化后尾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提升至99.9%。保鲜实验对照组的荔枝在观察第2天开始出现褐变,猪肉也出现了变质异味,韭菜打蔫发黄。冰箱冷藏组也都出现了轻微失水,干冰保鲜组样本均良好。贮存第7天时干冰保鲜组荔枝的褐变指数最低,仅为0.7,且荔枝和韭菜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2.2%和4.15%。结论 回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仅降低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而且能够广泛应用到食品保鲜行业,延长食品的储存期限,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对国计民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张彦粉, 魏华, 葛纪者, 邹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建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可食用油墨的粘度进行预测和模拟。方法 在前期关于可食用油墨的研究基础上,以醋酸浓度、壳聚糖用量、酒精用量、研磨速度为自变量,以配制得到的油墨粘度作为因变量,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实验,运用BP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对可食用油墨的粘度进行预测和模拟。结果 以正交实验设计得到30组实验数据,利用Matlab 2018a软件中GAOT遗传算法工具箱,经过38次迭代训练,得到收敛精度为10−4的神经网络,粘度的预测值与对应的真实值相对误差介于0.05%~3.7%,拟合度R2值为0.8672,表明该神经网络对可食用油墨的粘度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较高的预测精度。结论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可以用来预测和模拟可食用油墨的粘度,可以将神经网络拓展到可食用油墨其他性能的评价体系中,从而对可食用油墨的生产和应用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 齐淑宁, 赵垚垚, 唐继兴, 林琼, 崔燕, 凌建刚, 段玉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不同保鲜袋包装对水蜜桃贮藏品质的改善效果,为水蜜桃贮藏保鲜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以“玉露”水蜜桃为研究对象,采用聚乳酸可降解保鲜袋、纳米保鲜袋包装,在0 ℃下贮藏12 d后转至26 ℃下贮藏,以普通市售聚乙烯保鲜袋包装的水蜜桃作为空白对照。在低温贮藏期间每隔4 d测定水蜜桃的感官评价、硬度、质量损失率、呼吸强度、抗氧化酶活性等理化指标,在常温贮藏期间每天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用市售保鲜袋包装的水蜜桃在低温下贮藏12 d就会发生严重腐烂变质,失去商业价值,转入常温后,腐烂愈发严重。采用聚乳酸可降解保鲜袋和纳米保鲜袋包装的水蜜桃在贮藏期12 d时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2.13%和1.5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3.43%和13.3%,且无腐烂果实。结论 纳米保鲜袋包装可以减少水蜜桃水分的流失,保持水蜜桃的硬度、口感和风味,增加其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其商品价值,有效延长水蜜桃货架期。
  • 代文清, 张福娟, 纪秀凤, 于泳渤, 薛磊, 吕长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得到纯度更高的桑葚花色苷。方法 以桑葚为研究对象,比较AB-8,D4020,D101,NKA-9,HPD100等5种大孔树脂对桑葚花色苷吸附和解吸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结果 HPD100大孔树脂是最合适的桑葚花色苷纯化物质,测得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为93.6%和37.9%;纯化工艺最佳条件为上样流速1.5 mg/mL、上样pH值2.4、乙醇体积100 mL、洗脱流速1.5 mg/mL、乙醇体积分数70%,在此条件下测得纯度为35.15%。运用聚酰胺树脂进行2次纯化得到的最佳纯化条件为上样pH值3.4、乙醇体积分数70%,在此条件下测得纯度为50.76%。结论 此最佳纯化工艺条件能够有效提高桑葚花色苷的纯度,为后续桑葚花色苷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 熊金梁, 陈爱强, 刘婧, 张蕊, 关文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明确不同温度波动幅度对猕猴桃微环境参数和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徐香”猕猴桃为实验材料,采用聚乙烯膜(Polyethylene,PE)包装扎口后装于白色塑料筐中,分别放置于(4±1),(4±2),(4±3),(4±4)℃的保鲜箱内贮藏,监测PE膜包装袋中微环境气体CO2,O2,C2H4含量的变化,每6 d测定相关品质指标。结果 贮藏结束时,(4±1)℃实验组猕猴桃的质量损失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细胞膜透率分别为0.66%,0.58 kg/cm2,14.2%(质量分数),683.5 mg/kg和50.32%,小幅度的温度波动有效抑制了猕猴桃的软化和营养物质的流失,延缓了呼吸高峰的出现和乙烯的释放。结论 温度波动幅度越小越有利于延缓猕猴桃的衰老速度,维持贮藏品质。
  • 王妍惠, 张福娟, 于泳渤, 赵晓山, 台蕊, 宁妍, 吕长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一款非浓缩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NFC)复合汁,比较不同杀菌方式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苹果梨和桑葚为原料,制备NFC复合汁,优化NFC苹果梨桑葚复合汁配方,并研究超高压(High Pressure Possessing,HPP)和热处理(Thermal Processing,TP)对复合汁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 苹果梨汁透光率为(91.20±0.84)%,澄清度较高。按苹果梨汁的质量分数82.96%、桑葚汁的质量分数11%、柠檬酸的质量分数0.04%、白砂糖的质量分数6%复配,感官评分最高(94.70)。2个处理组在贮藏期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均无显著变化(P>0.05);离心沉淀率均显著上升(P<0.05),其中HPP处理组更低;总酚、黄酮和花色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HPP处理组具有更高的总酚、黄酮和花色苷含量,且能更好地保留三者含量,其中花色苷保留率均大于55%。结论 与TP处理相比,HPP处理能更好地保持复合汁品质。
  • 戴瀚铖, 成纪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适宜鲜切加工的桃品种。方法 比较4个品种桃经鲜切处理后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在贮藏期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综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构建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鲜切桃加工优势品种。结果 在贮藏期6 d内,‘艳红’桃维持了较好的感官品质,质量损失率小,硬度变化缓慢,‘夏之梦’‘中川新岛’‘美香’和‘艳红’桃的Vc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分别降低了75.1%,75.3%,77.5%,75.8%。相关性结果表明,鲜切桃各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各指标间存在信息重叠。主成分分析提取的2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6.156%,说明其反映了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结论 在贮藏过程中,‘艳红’桃的综合得分优于其他品种,可作为较适宜鲜切加工的品种。
  • 陈颜红, 王修俊, 周雯, 聂黔丽, 冯廷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采用非钠盐代替部分钠盐、采用液体烟熏代替传统气体烟熏的低钠盐液熏腊肉与苗岭山区传统腊肉在低温冷藏条件下的风味和品质差异,探究对苗岭山区传统腊肉进行现代化生产的实际操作意义。方法 测定两者的游离氨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钠含量、水分含量等理化品质指标,以及过氧化值、亚硝酸盐、苯并(a)芘等食用安全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结果 2种腊肉游离氨基酸的差异并不显著,低钠盐液熏腊肉中醛类、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和种类高于传统腊肉,其具有更多的果木风味。低钠盐液熏腊肉的钠含量相较于苗岭山区传统腊肉降低了24.61%,并且低钠盐液熏腊肉中未检出亚硝酸盐,苗岭山区传统腊肉的亚硝酸盐含量为1.34 mg/kg。虽然低钠盐液熏腊肉色泽良好,水分含量、挥发性盐基氮、过氧化值、微生物总数均小于苗岭山区传统腊肉,但是低钠盐液熏腊肉的硬度和pH较大。N-二甲基亚硝胺、苯并(a)芘含量在2种腊肉中均未检出。结论 在低温条件下,低钠盐液熏腊肉的品质和安全指标整体优于苗岭山区传统腊肉,在腌腊肉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具有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 贾鸿震, 张晓雪, 于长青, 李冰, 刘小波, 张辉, 张小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枸杞为原料,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对枸杞色素吸光值的影响,以确定枸杞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枸杞色素的闪式提取和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 闪式提取枸杞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1︰13,提取电压113 V,提取时间112 s,该条件下枸杞色素吸光度为0.457;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枸杞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1︰16,微波功率613 W,提取温度55 ℃,提取时间32 min,该条件下枸杞色素吸光度为0.502。结论 对2种提取方法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比较,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法提取枸杞色素的效果优于闪式提取法。
  • 聂黔丽, 王修俊, 周雯, 陈颜红, 冯廷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贵州苗岭山区传统腊肉工艺,研究低钠复合盐腌制对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筛选出各因素最优参数,通过响应面分析各个因素对综合评分的效应关系,优化低钠复合盐腌制参数。结果 确定了最佳工艺,低钠复合盐质量分数为3.8%,腌制时间为63 h,腌制温度为8 ℃;在此工艺腌制条件下腊肉产品综合评分为0.8156。结论 低钠复合盐腌制的腊肉色泽红润有光泽,肉质紧实,与全钠盐腊肉品质无差异,且氯化钠质量分数减少了37.7%,可为贵州苗岭山区低钠盐腊肉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 吴慧慧, 徐立伟, 王领军, 匡华, 胥传来, 刘丽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纸质玩具中丙烯酰胺(acrylamide,AA)衍生化后酶联免疫生物的测定方法,对比分析在啃咬和舔舐暴露模式下AA的迁移规律,评估低龄儿童(3~36月龄)接触纸质玩具的AA日均摄入量和致癌风险。方法 模拟不同温度(4,37,60 ℃)、盐浓度(0.001,0.01,0.1 mol/L)、pH(2,7,9)口腔暴露条件,研究AA的迁移规律,基于迁移曲线和Fick第二定律拟合相应的迁移模型,应用其预测实际样本的迁移情况。结果 建立的酶联免疫生物检测方法的回收率为84.45%~92.31%,对比分析了啃咬和舔舐暴露模式下AA的迁移差别,迁移量与唾液模拟液的温度和盐离子的浓度呈正相关,pH的改变会影响AA的溶出;评估了低龄儿童接触儿童纸质玩具的AA日均摄入量和致癌风险,该值低于风险阈值。结论 啃咬模式下纸质玩具中AA的迁移风险更大,基于温度37 ℃、离子强度0.01 mol/L和pH=7作为基线的接触条件,扩散系数(Dp)为2.20 μm2/s,拟合得到的迁移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0~0.98,应用于预测儿童纸质玩具中AA的线性曲线的相关系数R2为0.97,表明该模型可用于预测儿童纸质玩具中AA的迁移情况,此项工作对儿童接触纸质玩具的风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董越, 李文博, 孙武亮, 贾璐, 孙文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一种内置智能传感器的标签,实现对肉类在储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实时监测,从而提高食用安全性。方法 通过文献搜集和整理,首先简要概述肉类的腐败机理,指出挥发性生物胺是肉类腐败的主要指标;其次归纳利用传统技术检测肉类新鲜度的方法;最后主要论述智能传感器对肉类新鲜度的检测,从合成材料、天然材料和荧光材料3个角度出发介绍智能指示标签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总结和展望。结论 智能指示标签对肉品的新鲜度检测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可实现肉品物流节点的无缝链接,在短时间内提供肉品质量信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 程赤云, 马骏, 阎瑞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改性聚乳酸在果蔬保鲜包装中的研究现状,对其未来在果蔬保鲜包装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改性聚乳酸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阐述聚乳酸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的方法、改性聚乳酸的性能特点及其在果蔬保鲜领域的应用,总结近几年聚乳酸复合包装薄膜在果蔬保鲜包装上的研究进展。结果 聚乳酸经过改性,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制备的聚乳酸复合薄膜可以有效延缓果蔬衰老,保持果蔬的品质,延长贮藏期。结论 由于聚乳酸具有可生物降解的特性,在未来绿色包装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对改性聚乳酸还需要进行安全高效、创新环保方面的深入研究。
  • 陈云璨, 何春莉, 秦子娴, 周浩, 朱立军, 唐杰, 朱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高压密封微波消解技术,构建一种新型微波消解体系,并将其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用于烟用内衬纸和框架纸中铬、镍、砷、硒、镉、汞和铅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在新的消解体系中,用氟化铵(NH4F)代替传统方法中的氢氟酸(HF),以降低对实验操作人员的危害,并考察不同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消解条件为0.2 g纸质样品在6 mL硝酸和0.5 mL NH4F体系中消解,微波消解程序为温度从室温升至185 °C(20 min)保持30 min后降至55 °C(20 min);7种元素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2>0.9990),检出限低,加样回收率和重现性良好;在检测实际样品时,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安全环保,适合于烟用内衬纸和框架纸中7种元素含量的测定。
  • 范金波, 李学鹏, 周素珍, 吕长鑫, 李书慧, 励建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为应对新的挑战培养食品专业新工科人才,进行食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尝试。方法 以渤海大学食品学院为例,阐述后疫情时代给高等工程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精准定位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新方向和新内涵,提出二级学院应主动应变,通过探索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搭建阶梯式实践平台,构建进阶式实践体系,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以现代产业学院引领产教深度融合,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结果 该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结论 研究结果将能更新专业的建设思路、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培养造就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 姜红, 林凡琦, 满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现场经常提取到的快递塑料包装袋物证,建立一种快速检验分析、样本分类的方法。方法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41个不同快递公司、不同来源地的快递塑料包装袋样品进行无机元素检验分析。根据不同样品的元素种类含量进行分类,并利用系统聚类和K-Means聚类,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根据检验得出无机元素含量及其主要元素的比值,对各样品进行有效区分。通过系统聚类的方法,将样品成功聚为4类。用K-Mean算法对聚类结果进行检验,其分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的聚类效果良好。结论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结合聚类分析检验41个样品,结果表明,各类样品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可以实现对不同公司、不同来源地的快递塑料包装袋进行区分。文中方法为公安工作中处理此类物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 吉永林, 许佩华, 史正, 吕瑞玲, 刘东红, 周建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脉冲强光作为一种非热加工技术由于其高效、安全环保且能较大程度上保持食品的营养与风味,旨在探究其在低温酸奶灌装设备杀菌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脉冲强光对低温酸奶灌装设备中不同包装容器的不同位置处的黑曲霉灭菌效果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照度剂量的增加,脉冲强光对黑曲霉的杀灭效果显著增加。同一剂量的脉冲强光对不同形式的包装杀菌效果有显著的差异,塑瓶包装上的黑曲霉更难杀灭。包装容器上不同位置的杀菌效果有明显差异,其中塑杯包装的杯面底面、盖膜内面以及塑瓶包装的瓶盖侧面、底面和瓶坯口内外侧面均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但瓶盖螺纹处杀菌效果较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螺纹处的细菌较难杀灭,容易产生杀菌死角,具有一定的风险。结论 与紫外线杀菌相比,脉冲强光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且穿透能力相对较强,在灌装设备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郑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多种可行的饮品包装方案进行评估,选择出最佳方案,从而满足消费者市场的多方位需求,促进饮品销售,提高饮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方法 在价值工程驱动下构建饮品包装功能层次结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模糊群决策法求解各饮品包装方案的指标值;使用多阶权重组合来融合赋权有效信息,采用PROMETHEEⅡ对多个饮品包装方案进行评估,以避免决策补偿性。结果 对各饮品包装方案的净流量排序,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对比,4种饮品包装方案的优劣性排序为J2>J4>J1>J3,最优方案为易拉罐包装方案(J2)。结论 通过某款果汁4种包装方案的评估案例,验证了文中所提饮品包装方案评估模型的有效性,表明该模型能够应用于饮品包装的综合评估与优选,可为饮品包装的设计提供支持。
  • 孙爽, 王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瓦楞纸板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到环境湿度的影响,因此,首先研究标准环境下的平台应力模型,然后引入湿度因素对模型进行修正。方法 采用试验及理论建模的方法建立基于环境湿度的纵向压缩平台应力理论模型。通过实验手段探讨瓦楞原纸极限应力随环境湿度的变化规律,建立其随环境湿度的特征曲线,然后引入标准环境下的平台应力理论模型中,建立任意环境湿度下的平台应力理论模型。结果 与未考虑湿度建立的瓦楞纸板平台应力相比,考虑湿度建立的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论 建立任意湿度下的理论模型对于平台应力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对瓦楞纸板的选择以及包装设计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 蔡虹, 赵玉滢, 陈柳瑾, 庄陈龙, 周昉, 倪卫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小型非易碎品在分拨中心的二次包装方法进行标准化研究,以应对物流中的过度包装问题。方法 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包装材料使用数量和包装方法;并应用鱼骨图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小型非易碎品二次包装标准化方法;最后参照ISTA测试,进行振动测试、跌落测试,从而确定包装间隙率的阈值、充气袋放置数量、气泡膜全方位包裹圈数。结果 采用文中提出的标准化包装方法,能够在确保商品运输安全性的同时,节省充气袋使用量62.3%,气泡膜用量80.8%。结论 能有效解决小型非易碎品物流配送过程中的过度包装问题。
  • 王育军, 曹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印刷量子点的点阵图像用于实现信息记录、信息隐藏和信息防伪时,存在因打印信息污损和图像识读信息误判引起的误码率高这一突出问题,设计一种信息可靠性编解码算法。方法 该算法采用二维奇偶校验码+BCH码+交织编码+帧同步组合方式。结果 经实验测试验证,该组合方式得到的印刷量子点图像与汉明码和RS编码相比,随机性更高,具有更加突出的纠错能力,信息解码识读速率更快、鲁棒性更好。结论 该算法可很好地解决印刷量子点信息的突发性错误和随机性错误,同时也解决了印刷量子点图像在信息防伪领域应用推广的瓶颈问题,扩展信息增值服务功能。
  • 吕伟, 贾圆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提高光柱镭射纸上专色配方的精确度,探究光柱镭射纸上基础油墨数据库的建立方法。方法 验证加入“垫黑”基础油墨数据库前后对目标色和预测色之间色差和均方根误差的影响,并将配色软件应用于生产实际中。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没有经过“垫黑”处理的基础油墨数据库导致配色不准确,出现颜色偏移现象。配色软件基于“垫黑”和“垫白”的基础油墨数据库能够精确配制光柱镭射纸上的专色,初始配方、修正配方的色差平均值分别为3.1888和1.7711,色差皆降至3以下;初始配方、修正配方的均方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0380和0.0256。结论 专色配色需考虑承印物的表面特性差异,从而建立不同的基础油墨数据库。在配制光柱镭射纸上的专色时,爱色丽配色软件需要“垫白”和“垫黑”的光柱镭射纸基础油墨数据库,否则无法实现精确配色。
  • 张宗强, 穆平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解决外包装行业对产品外观进行检测时,采集视频图像存在抖动失真的问题。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L1范数优化路径的视频稳像算法,采用SURF算法和FREAK算法对视频序列帧中的特征点进行检测和描述;然后,使用KNN算法和RANSAC算法对相邻帧间的特征点进行匹配和筛选;最后,通过L1范数优化算法对序列帧进行校正和去黑边处理,得到稳像视频。结果 在处理前景无运动和前景有运动的2类视频时,稳像前后视频的平均PSNR值分别提升了5.094 dB和4.273 dB,并且相对于常用的特征匹配算法,文中算法能显著降低相机路径的主动平滑因子。结论 文中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视频抖动失真的问题,提高抖动视频的质量,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 金爱娟, 陈昌泽, 李少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决传统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伺服自抗扰控制系统中外界扰动、非线性特性和本身自抗扰控制中参数较多且整定难的问题。方法 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对自抗扰控制中的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误差校正系数进行在线整定,设计出基于小波神经网络优化的自抗扰控制器及相关的控制系统,以实现对整体控制系统的性能优化,并通过在Matlab/SIMULINK仿真实验与传统PID伺服控制系统和未进行优化的交流自抗扰伺服系统进行对比验证。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小波神经网络优化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伺服自抗扰控制系统对目标位置动态响应快、稳态误差小、抗干扰能力强,稳态时转矩脉动小。结论 与常规未优化自抗扰伺服系统和传统PID伺服系统相比,基于小波神经网络优化后的自抗扰伺服系统,能有效地提高伺服系统控制性能和鲁棒性。
  • 饶江, 何邦贵, 陈芳锐, 夏家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柔性电子和柔性基底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前景,为促进智能包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先从柔性基底材料入手,梳理常见基底材料性能;再综述柔性电子器件集成的研究现状及主要的集成技术,并讨论其在包装上的应用。结论 具有较好柔韧性和降解性的纸基可作为柔性电子集成的基底材料,结合柔性印刷电子技术和传统硅基电子技术的优势,将柔性电子器件通过蛇形互联结构集成并封装在柔性基底上,从而制备集成可拉伸的微系统,且随着新型印刷电子材料、印刷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涌现,柔性电子器件集成于柔性基底上并应用于包装将成为一大研究热点。
  • 李祎, 肖敦逸, 吴岳忠, 孙翱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呈现智能包装目前研究现状,并探究其未来发展趋势,为行业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方法 以CNKI数据库“智能包装”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样本,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研究样本数据从作者、机构、
  • 周洁, 郑维, 张玉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传统液体灌装机灌装定量控制方法存在控制稳定性不高、控制精度较差等问题,引入RBF神经网络对液体灌装机高精度灌装定量控制。方法 构建液体灌装机伺服驱动计量缸传递函数,结合空间扰动性融合方法实现液体灌装机高精度灌装扰动特征解析;采用参数自适应辨识方法进行液体灌装机高精度灌装的定量分析;通过B样条曲线拟合方法对液体灌装机灌装拟合控制;通过自适应参数调节,构建RBF神经网络模型,实现液体灌装机高精度灌装定量控制的优化设计。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液体灌装定量控制稳定性较好,灌装机灌装定量控制效果较好。结论 文中方法提高了液体灌装机高精度灌装的定量控制能力。
  • 沙鑫美, 吕小祥, 徐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快递行业每天都需要耗费人工对中型件进行分拣、包装,而中型件需要并联机构有更大的工作空间,相较于旋转驱动,直线型驱动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更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同向滑杆支链的3-PUPU并联机构。方法 以同向滑杆支链的3-PUPU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并联机构的几何关系和运动学模型,利用矢量法建立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求解方程;其次,对影响及约束同向滑杆支链的3-PUPU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运动副及运动支链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最后,采用三维边界搜索法通过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方程对同向滑杆支链的3-PUPU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进行分析,并以工作空间的体积为目标,研究并联机构的万向铰运动转角及同向滑杆支链对工作空间的影响。结果 研究表明,该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具有对称性、内部无明显空洞、截面形状规整;同时,运动副约束与工作空间体积的影响曲线表明同向滑杆支链的移动距离对工作空间的体积影响最大。结论 通过添加可控程序以更大的工作空间来实现同向滑杆支链的3-PUPU并联机构对中型件分拣、包装,为该机构后续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 金守峰, 杨栋峰, 张潇, 库朋涛, 严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决袜子腰封过程中不同规格纸卡的多次弯折问题,设计一种摆动式自动折纸机构。方法 采用机构设计方法设计齿轮齿条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从而实现对纸卡进行竖折、横折等多次弯折。采用Matlab优化函数库对机构的摇杆、连杆、摆动角度、气缸行程等尺寸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分析确定折弯块摆动角度为15°;利用矢量封闭方程与坐标变换求解折纸过程的运动方程。结果 通过SolidWorks的motion插件对摆动式折纸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机构能满足袜子自动折纸的运动要求,运动轨迹与运动方程相匹配。结论 所设计的摆动式自动折纸机构不仅满足折纸功能要求,而且实现了单个机构完成纸卡的多向弯折,为袜子腰封自动化提供了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折纸新方案。
  • 冯云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解决微量包装系统中称量传感器输出电压与质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高称量精度,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设计一种非线性补偿方法。方法 阐述电阻应变式称量传感器的非线性补偿原理,根据称量传感器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设计一种神经网络补偿器。为提高神经网络控制性能,引入一种惩罚因子,可解决因训练不足导致的误差偏大等问题。结果 经对比发现,改进型BP神经网络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较高的精度,可提高微量称量包装系统的控制性能。高速模式下,称量误差可以控制在0.5%以内,实际称量结果较理想。结论 该方法能够改善系统动态性能,提高测量精度,可满足称量、包装行业等精度要求。
  • 李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减小凹版印刷过程中套印误差、提高印刷质量。方法 分析凹版印刷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基于模糊控制设计一种多色套准控制系统。论述基于图像处理的套印误差检测原理。根据多色套印的生产需求,设计一种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利用模糊推理,该控制器可对PID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进而实现高精度、高速度印刷。最后,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搭建控制系统架构,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套印偏差最大值只有0.018 mm,远小于行业标准;套印偏差检测速度明显大于印刷速度,可确保印刷过程的实时性。结论 所述多色套准控制系统具有精度高、速度高等特点,可满足印刷、包装等相关行业的要求。
  • 陈平, 李攀, 秦明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筒子纱包装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采用分布控制和集中管理模式设计一种筒子纱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方法 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上位机、自动包装模块、自动码垛模块。控制系统硬件可分为监控层、应用层、控制层和设备层。上位机基于TCP/IP协议制定系统应用层,通过工业以太网与各模块控制器通讯。各模块控制器会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发送至上位机,上位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存储等操作,进而实现数据共享。针对筒子纱翻转系统,利用机器视觉采集筒子纱侧面图像,经图像处理后,与模板进行比较,进而判断筒子纱姿态并执行翻转操作,最后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所述控制系统的包装成功率可以达到99.7%以上。结论 筒子纱自动包装生产线具有成功率高、包装速度快、稳定性高等优点,可满足筒子纱包装需求。
  • 孟志刚, 李晓丽, 刘丽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由于全自动称量包装精度控制容易受到物料冲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精度控制很难保持稳定,降低其抗扰性能。为此,提出基于PLC冗余技术的全自动称量包装精度控制方法。方法 建立称量传感器的数学模型,采用滑动平均滤波和程序判断滤波处理称量原始信号,去除动态振荡和干扰因素,将处理的信号作为输入数据,利用PLC冗余技术制定同步机制,实现数据传输和控制命令的同步传输,在此基础上,使用设计的专家控制器,根据灵活的控制规则库实现全自动称量包装的精度控制。结果 设计的基于PLC冗余技术的全自动称量包装精度控制方法过码质量计量偏差小、通讯数据协同性好。结论 通过滤波处理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控制系统的抗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