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3-25
  

  • 全选
    |
  • 刘云飞, 纪海鹏, 陈存坤, 董成虎, 关文强, 林贺彬, 刘建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二氧化氯气体处理对库尔勒香梨贮藏后期品质保持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新疆库尔勒香梨为实验材料,在(0±0.5)℃条件下,采用质量浓度为0,130.43,260.86,391.29 mg/m3的二氧化氯气体处理库尔勒香梨。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二氧化氯气体浓度处理能有效降低香梨的质量损失率,保持较好的色泽,有效减缓香梨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叶绿素等含量的消耗,增强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的活性,抑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的活性。其中质量浓度为130.43 mg/m3的处理效果最佳。结论 采用二氧化氯处理库尔勒香梨,有利于保持果实的品质,进而延长了货架期。
  • 周福慧, 徐冬颖, 左进华, 高丽朴, 王清, 姜爱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低强度LED白光处理对采后油麦菜品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光照强度为5 μmol/(m2•s)的LED白光于(20±1)℃下持续照射油麦菜7 d,以黑暗条件下贮藏的样品为对照,测定贮藏期间样品的感官评分、腐烂率、呼吸强度,叶绿素、维生素C、总酚及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叶绿素降解酶(叶绿素酶、脱镁鳌合酶、叶绿素过氧化物酶、脱镁叶绿素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贮藏期间,LED处理可有效维持油麦菜的感官品质,抑制其呼吸强度和MDA含量的上升,维持叶绿素、维生素C及总酚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并降低叶绿素降解酶的活性。结论 LED处理可通过抑制采后油麦菜的呼吸强度和叶绿素降解速率,维持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保持细胞膜完整性,从而延缓其采后衰老,并保持其较好的感官和营养品质。
  • 张帆, 纪淑娟, 魏宝东, 程顺昌, 周鑫, 周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概述不同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作用机理,探讨其在采后蓝莓果实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展望如何延长蓝莓果实的贮藏期。方法 介绍植物激素乙烯、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脱落酸(ABA)及植物生长调节剂1-甲基环丙烯(1-MCP)的作用,及其对采后蓝莓果实衰老进程的影响和在保鲜领域的应用。结果 由于蓝莓果实成熟于高温多雨的季节,且其果实含水率高、果皮薄,导致其贮藏性差,采后极易发生软化,最终衰老腐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细胞壁降解酶类之外,内源激素含量也能调控果实的成熟及衰老,而施用不同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则是延缓果实衰老的有效措施。结论 高浓度外源乙烯及脱落酸的施用会加速果实软化及衰老现象的发生,适当浓度的乙烯、1-MCP、SA、MeJA处理可以延缓果蔬采后衰老所带来的腐败变质进程。
  • 马永强, 杨秋慧, 王鑫, 黎晨晨, 庄星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探究天然树莓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树莓酮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 以红树莓为原料,选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树莓酮,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树莓酮含量。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以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和温度为影响因子,树莓酮得率为响应值,设计响应曲面优化实验,并研究树莓酮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 得到树莓酮最佳提取条件,料液比(g/mL)为1∶15、乙醇体积分数为85%、超声时间为50 min,超声温度为40 ℃。在此条件下验证了实验,得出树莓酮含量为2.803 μg/g,抗蛋黄卵磷脂脂质过氧化能力趋势为Vc溶液>树莓酮粗提液>树莓酮标准溶液。结论 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可有效应用于红树莓中树莓酮的提取,且树莓酮粗提液对由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蓝蔚青, 冯豪杰, 刘大勇, 徐逍, 谢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微生物源生物保鲜剂对水产品腐败菌作用的研究现状,延长水产品的贮藏货架期。 方法 分析常见水产品特定腐败菌种类、生物保鲜剂分类与主要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乳酸链球菌素、ε-聚赖氨酸、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常用微生物源生物保鲜剂的抑菌机理与研究现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并对微生物源生物保鲜剂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结论 微生物源生物保鲜剂与其他生物保鲜剂或保鲜技术相结合,能有效提高抑菌效果,发展前景广阔。
  • 杨晶晶, 阚欢, 刘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玫瑰花、玫瑰茄多酚提取的最优方案;通过响应曲面优化试验确定制备玫瑰花、玫瑰茄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产自云南的玫瑰花和玫瑰茄为原材料,研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对玫瑰花、玫瑰茄多酚提取率的影响;以玫瑰花、玫瑰茄的浸提液为原汁,以综合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玫瑰花、玫瑰茄复合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 在浸提温度为90 ℃、浸提时间为50 min、料液比(g/mL)为1∶70条件下,玫瑰花、玫瑰茄多酚提取率最高为(1.87±0.01)%;在添加浸提液的质量分数为40.50%、白砂糖的质量分数为14.10%、柠檬酸的质量分数为0.20%、蜂蜜的质量分数为2.10%的条件下,玫瑰花、玫瑰茄复合饮料的综合感官评分最高达到93.26±0.04。结论 响应面法分析可以很好地对玫瑰花、玫瑰茄复合饮料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制备的玫瑰花、玫瑰茄复合饮料呈红色、质地均匀、清澈透亮、酸甜适宜。
  • 韦巧艳, 成清岚, 陈碧, 张鹏, 覃逸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魔芋葡甘露聚糖/纳米ZnO复合涂膜对常温贮藏香蕉保鲜效果的影响,为香蕉的采后常温保鲜贮藏提供新途径。方法 以巴西蕉为实验材料,采用KGM涂膜液(A组)和KGM/纳米ZnO复合涂膜液(B组)等2种可食性涂膜液对香蕉进行涂膜处理,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CK组),置于夏季常温(32±2)℃下贮藏,每天取样测定果实的好果率、褐变指数、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等指标。结果 在整个贮藏期间,与KGM涂膜和对照组相比,KGM/纳米ZnO复合膜能显著维持香蕉的好果率,抑制香蕉的褐变,降低香蕉在贮藏期的质量损失率,减少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损失。结论 KGM/纳米ZnO复合涂膜液对采后香蕉的常温贮藏效果最好,能够维持香蕉较好的贮藏品质。
  • 刘月瑶, 路飞, 高雨晴, 陈鹤, 戴增辉, 肖志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藜麦的营养价值、功能特性及其制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藜麦产业未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首先从淀粉、蛋白质及氨基酸、酚类化合物、皂甙等营养成分的角度对藜麦的营养价值进行介绍;其次,对藜麦的防治乳糜泻、抗癌、抗氧化等功能特性进行综述;最后,对蒸煮类、焙烤类、发酵类等藜麦制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论 藜麦在全营养制品和无麸质食品上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不仅可以提供丰富高质量的营养成分,还可以在抗癌、抗氧化、防治“三高”症状、减肥胖和助消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 孙武亮, 刘晓娟, 董信琛, 逯泽宇, 周志敏, 王朋洋, 孙文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延长冷鲜羊肉的货架期,实现抑菌剂的可控释放,制备一种对冷鲜羊肉生物胺敏感的纳米纤维包装垫。方法 以茶多酚为抑菌剂,pH敏感材料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100-55为基材,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抑菌纤维垫。通过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抑菌纤维垫进行表征,通过模拟扩散实验验证其pH响应释放行为。随后,将该抑菌纤维垫应用于冷鲜羊肉托盘包装,通过测定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硫代巴比妥酸、pH值、色泽和汁液流失率来评价抑菌纤维垫的保鲜效果。结果 抑菌纤维垫质地柔软,纤维平滑、均匀、连续,且纤维丝平均直径约为900 nm。茶多酚被成功包埋于纤维丝中,且具有pH响应可控释放性。通过考察冷鲜羊肉品质发现,该抑菌垫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可将托盘包装冷鲜羊肉货架期由6 d延长至9 d。结论 该智能抑菌包装垫通过其良好的pH响应性可实现抑菌剂的可控释放,具有延长冷鲜羊肉货架期的效果,且保鲜效果良好,有望成为新型包装材料推广于市场。
  • 张根生, 吕云雄, 遇世友, 王璇, 李德红, 刘俊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测定菌落总数、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研究超高压对鸡全蛋液杀菌效果及贮藏期的影响。方法 以市售鲜鸡蛋为原料制备全蛋液,以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模拟高染菌情况(>106 CFU/mL),研究25 ℃下采用超高压(压强为150~400 MPa,保压时间为2.5~12.5 min)对全蛋液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杆菌菌落总数、沙门氏菌是否检出)、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 经超高压杀菌后,蛋白质变性率、白度和粘度上升,起泡性和感官评分下降;在贮藏期间,白度、起泡性和pH值不断下降,粘度先上升后下降。结论 在300 MPa,7.5 min条件下超高压杀菌,鸡全蛋液符合GB 274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蛋与蛋制品》微生物限量要求和感官要求,且对蛋液物理特性影响较小。经此条件杀菌的鸡全蛋液可在4 ℃下贮藏20 d。
  • 王芳, 陈满儒, 赵郁聪, 丁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新鲜度指示标签在冷鲜肉包装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为新鲜度指示包装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介绍新鲜度指示标签的定义和功能,并根据生鲜肉类腐败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特征反应物进行分类,阐述不同类型指示标签的工作原理。探究新鲜度指示智能标签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并分析制约智能指示标签发展的因素。结论 新鲜度指示标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智能标签的发展程度,是食品包装未来发展的研究热点和方向之一;由于成本高、制作工艺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国内还没有达到商业化程度,还需从技术角度继续深入研究,以开发出低成本、高精度的新鲜度指示标签,进而推动智能标签的商业化应用。
  • 朱晓艳, 童嘉琦, 詹何珊, 叶晴, 刘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接触耐高温材料中氯苯类物质(氯苯、对二氯苯等)的迁移量。方法 从水基、酸性、醇类、油基等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试验中得到的样品,通过正己烷或甲醇等有机溶剂萃取后,提取液中的氯苯类物质经由键合聚乙二醇的毛细管柱分离,最终在质谱中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在优化萃取溶剂、色谱柱等检测条件下,该方法可有效测定食品模拟物中氯苯、对二氯苯等物质的迁移量,在0.05~50 mg/kg(水性模拟物)或0.2~50 mg/kg(油性模拟物)的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可达到0.02 mg/kg(水性模拟物)或0.1 mg/kg(油性模拟物),回收率在87.6%~11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n=6)。结论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中氯苯和对二氯苯迁移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满足了食品接触材料中氯苯类物质日常检验的要求。
  • 张莉伟, 付志强, 张蕾, 雷鹏, 徐雅, 周传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优化保温箱壁厚设计,以保温箱的保温性能为表征,探究不同环境温度和材料导热系数条件下的最优保温箱壁厚。方法 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比实验和有限元结果,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改变模型中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外界环境温度,探究不同壁厚对箱体保温性能的影响。结果 在环境温度为20~50 ℃的条件下,导热系数为0.01~0.075 W/(m•K)的保温箱壁厚从10 mm增加到35 mm时,保温性能变化较大;壁厚从35 mm增加到45 mm时,保温性能变化缓慢;同一温度条件下,增加相同壁厚,导热系数越小的保温箱保温性能增加越显著;同一导热系数的保温箱,增加相同壁厚,环境温度越低,保温性能增加越显著。结论 在不同环境温度和材料导热系数下,保温箱对应的最佳壁厚为35~40 mm,为保温箱的优化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 白静, 王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复合保鲜膜,对冷鲜肉进行包装,评价其保鲜效果。方法 通过测定膜的力学性能,并对贮藏期间冷鲜肉品的pH值、质量损失率、质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菌落总数等保鲜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洋葱提取物/聚乙烯醇(PVA)膜对冷鲜肉品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 洋葱提取物/PVA复合保鲜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当洋葱提取物添加量占PVA总量的0.056%时,抗拉强度为36.26 MPa,断裂伸长率为59.72%。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未添加洋葱提取物纯PVA薄膜中的肉品表面出现粘度增大、颜色变淡等现象;添加洋葱提取物的保鲜薄膜对肉品腐败有一定抑制作用,当洋葱提取物占PVA总量的0.069%时,保鲜效果最佳。结论 洋葱提取物/PVA膜显著地保存了冷鲜肉品中的营养成分,延长了冷鲜肉品的贮藏时间,且对感官品质没有影响,达到了保鲜效果。
  • 袁先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食品包装过程中喷码检测的准确度,基于机器视觉提出一种喷码缺陷检测方法。方法 分析自动喷码系统结构和工艺流程,包括搬运机械手、传送装置、喷码装置、检测装置等。以扫码检测为重点研究对象,利用机器视觉采集图像,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实现喷码缺陷检测,包括模板匹配算法和垂直投影方法。同时给出缺陷检测流程,主要由图像分割、字符校正和分割、字符分割、缺陷检测等步骤组成。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所述喷码检测方法的识别成功率可以达到99%,识别成功率较高。结论 该方法能够有效处理漏印等喷码缺陷,可以代替人工实现食品包装的自动化分拣。
  • 程有亮, 赵维娜, 方长青, 刘铭, 杜有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石墨烯量子点为填充材料,纤维素为基体,制备石墨烯量子点/纤维素复合气凝胶。方法 以原生木浆纤维为原料,氯化锌溶液为溶剂来溶解纤维素,以无水硫酸钠为成孔剂,石墨烯量子点为填充材料,经水洗固化、低温冷冻干燥制备纤维素气凝胶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吸附实验等研究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和对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 制备的气凝胶材料具有三维多孔结构,大孔较多,密度低,纤维素气凝胶的密度为0.113 g/cm3,吸附率为5.85%;复合气凝胶的密度为0.116 g/cm3 ,吸附率为11.22%。结论 石墨烯量子点的加入改善了纤维素气凝胶对甲基蓝的吸附效果。
  • 于力, 李继兰, 钟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改善聚乳酸(PLA)/热塑淀粉(TPS)共混复合膜的使用性能。方法 探究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和环氧大豆油(ESO)2类增塑剂对复合膜力学性能、透湿性、透光性、微观结构及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增塑剂的添加可显著改变复合膜力学性能,当ATBC添加量(质量分数)从10%升至20%时,复合膜断裂伸长率增加38倍,而抗拉强度仅为前者的36%。单一ATBC或ESO的添加对复合膜透湿性及透光性影响基本一致,且优于复合增塑剂效果。增塑剂对复合膜体系能够起到一定增容效果,但会造成热分解起始温度下降。对于单一增塑剂,ATBC的增塑效果更为优良;ATBC和ESO复合增塑剂虽具有一定协同作用,但由于二者相容性较差,在总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其对复合膜的增塑作用相较于单一ATBC未展现出明显优势。结论 ATBC添加量为20%的复合膜拥有最佳综合性能。
  • 李冬娜, 马晓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聚羟基烷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的生物合成工艺、影响因素及其在包装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优化其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PHAs的产量。方法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介绍PHAs的生物合成工艺、影响PHAs产量的主要因素及在包装方面的应用。结论 好氧瞬时供料法合成的PHAs产量高于微好氧-好氧工艺;底物种类、C/N值、pH值、溶解氧浓度和合成温度对生物合成PHAs的产量和成分比例都有很大影响;PHAs作为可降解材料在包装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是优化PHAs的合成工艺和影响因素,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产品性能。
  • 理莎莎, 刘乃亮, 方长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探讨氮化物陶瓷颗粒AlN和BN对热塑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导热率的影响,制备高导热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电子塑封领域。方法 首先,采用硅烷偶联剂对AlN和BN进行表面改性,以增强其在有机聚合物中的分散性。然后通过在线性酚醛树脂中添加不同粒径的陶瓷颗粒,对比粒径及填料含量对线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导热率的影响,从声子角度分析,获取适合作为提高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填料。结果 经过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后,陶瓷颗粒AlN、BN与水的接触角变大,与树脂的接触角变小,能够更好地分散在线性酚醛树脂中。在线性酚醛树脂中添加不同粒径、不同含量的AlN和BN,发现在不同含量范围内,填料粒径对复合材料导热率的影响不同。根据声子传递热量理论分析,BN较AlN在与C形成的界面上更容易传输热量,从而实现了较高的导热率。结论 氮化物陶瓷颗粒能够很好地增强复合材料的导热率,尤其是BN,其态密度和C的态密度重叠率极高,更适合在BN与C的界面快速传递热量。
  • 吕文志, 王珏, 吴大旺, 徐丹, 莫燕, 韦小玉, 孟美, 罗应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表面施胶淀粉中添加硫酸铝对瓦楞纸强度性能和抗水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为更好地在表面施胶过程中合理应用硫酸铝,进而改善纸张性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先通过实验考察硫酸铝对淀粉胶液pH值、粘度,以及纸张强度和抗水性能的影响,再通过对淀粉胶膜进行DSC检测和SEM观测,探讨硫酸铝影响纸张施胶的机理。结果 硫酸铝的添加会显著降低淀粉胶液的pH值和粘度;在一定用量范围内,添加硫酸铝可明显改善纸张强度,且其最佳质量分数为6%;纸张抗水性能随硫酸铝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最佳质量分数在3%左右;添加硫酸铝的淀粉膜表面覆盖有一层纳米级的硫酸铝结晶,且玻璃化温度比原淀粉膜高。结论 淀粉膜表面纳米硫酸铝结晶层的存在以及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升高会影响纸张表面施胶效果,是改善其强度性能的重要原因。
  • 项云, 智庆科, 罗红艳, 裴金龙, 高艳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导热高分子材料在包装印刷领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拓展导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方法 首先介绍2类导热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即本征型和填充型导热高分子材料;其次全面综述用于包装印刷领域的导热膜/纸、导热胶黏剂和导热油墨;最后总结常用的各类导热机理模型。结果 与本征型导热高分子相比,填充型导热高分子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廉、应用面广等优点,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导热高分子材料。导热膜/纸、导热胶黏剂和导热油墨具有广泛的研究基础,市场需求旺盛。导热预测模型虽能够有效预测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但会受到填料含量和粒子形貌的影响。结论 导热高分子材料在包装印刷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需求,开展导热高分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 葛笑, 沈丹丹, 何小云, 苟进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实现木托盘设计与自动化分析一体化。方法 基于Creo建立托盘模型库,利用Ansys AIM日志和脚本记录功能,使Creo软件与Ansys AIM无缝连接,实现对模型结构的自动化有限元分析。随后分别对木托盘进行抗弯和角跌落试验,并进行有限元分析与实物试验验证,证明Creo与Ansys AIM自动化分析一体化的可靠性。结果 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都满足标准中规定的性能要求,偏差分别为5.2%和6.8%,在标准范围内,说明仿真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论 完成了基于Creo平台快速、准确、易操作的木托盘设计与自动化有限元分析系统一体化,解决了有限元分析操作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 李志强, 王羽星, 张素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获取烤箱产品在半正弦激励下的破损边界曲线和机械冲击脆值,解决因脆值选取不合理而造成的过包装问题。方法 参考ASTM D 3332及相关理论,并通过预试验确定试验的相关参数,根据预试验参数,分别进行产品临界速度变化量测定试验,以及临界加速度测定试验,从而确定产品的破损边界曲线和脆值。结果 该产品的临界速度变化值Δvc=2.27 m/s,第1次和第2次临界加速度测量值分别为Gm1=72.93g,Gm2=65.06g,脆值G=52g,并得到了破损边界曲线。结论 试验结果为缓冲包装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脆值数据,为包装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提供依据;试验中运用的产品破损边界曲线及产品本身的机械冲击脆值的测定方法对同类试验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王妮睿, 尤飞, 江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猕猴桃在运输过程中振动特性以及机械损伤的影响因素,为增强水果运输包装的防护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扫频振动实验检测猕猴桃的共振频率;基于正交实验分析法进行猕猴桃的定频振动实验,分析振动加速度、包装缓冲材料、振动时间和堆码层数等因素对表面损伤指数和振动传递率的影响,从而获得造成猕猴桃机械损伤的敏感因子。结果 当振动加速度为0.15g时,猕猴桃的共振频率为85.2 Hz;采用纸屑作为缓冲材料的整体包装,猕猴桃的受损程度最小,其振动传递率也较小。结论 对表面损伤指数和振动传递率影响最大的因子均为缓冲包装结构,纸屑衬垫和EPS衬垫的缓冲性能优于PET衬垫。振动传递率越大,表面损伤指数越大。
  • 田高, 刘红梅, 倪红军, 吕帅帅, 汪兴兴, 张健, 艾闻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砖垛无托盘打包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 对砖垛静置状态和转移状态进行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将SolidWorks中建立的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进行分析,得到有限元模型。通过施加不同载荷和不同的约束条件得出仿真结果。结果 砖垛在只受载荷静置时,砖垛最大应变、应力集中在从下而上叉车孔所在上层的砖垛第2层;砖垛在转移过程中,砖垛最大应变、应力仍集中在该位置,并产生了挤压与压碎的趋势;捆扎带在砖垛转移过程中,最大形变集中在砖垛底面中心处和竖直方向靠近叉车孔位置。捆扎带的受力已达其许用值的41.2%。结论 在该种打包方式下,砖垛虽然在叉车孔位置处出现横向挤压的破碎趋势,但并未超出砖块的强度范围;捆扎带依旧在许用范围中,能够满足该种打包和堆码方式的需求。
  • 吴延凯, 张伟, 王亚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得到最优PID控制器的整定参数,满足印版滚筒温度实际控制要求,使温度控制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方法 提出一种把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智能混合算法,用该算法对二自由度PID参数进行优化,并将该思想用于印版滚筒温度控制系统;基于Matlab进行仿真,并与文中其他整定方法相比较。结果 通过仿真验证,文中提出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系统响应快、调节时间短、超调量小、鲁棒性好等优点,并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其目标值跟踪特性中调节时间为143.7 s,超调量为15%;其外扰动抑制特性中调节时间为57 s,超调量为2.5%,明显优于其他方法。结论 采用该融合算法可充分发挥2种算法的优点,具有优良的性能指标值,可更好地满足现场控制要求。
  • 赵鹏, 唐英杰, 杨牧, 安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传统无纺布缺陷分类检测中人工依赖性强、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满足工厂要求的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检测方法。方法 首先建立包括脏点、褶皱、断裂、缺纱和无缺陷等5种共计7万张无纺布图像样本库,其次构造一个具有不同神经元个数的卷积层和池化层的神经网络,然后采用反向传播算法逐层更新权值,通过梯度下降法最小化损失函数,最后利用Softmax分类器实现无纺布的缺陷分类检测。结果 构建了12层的卷积神经网络,通过2万张样本进行测试实验,无缺陷样本准确率可以达到100%,缺陷样本分类准确率均在95%以上,检测时间在35 ms以内。结论 该方法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线中对于无纺布缺陷实时分类检测的要求。
  • 王静, 司占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满足胶印机的研发和维护,为产品提供一种自我展示的虚拟平台。方法 选用型号为PZ1740E的四开单张纸单色平版胶印机为例,通过使用较为精准的测量工具实际测量,在三维建模软件3ds MAX中进行建模,以及模型的优化,最后导入Unity3D中完成虚拟装配系统的制作。结果 既可以实现自动装配功能,又可以手动进行拆分和装配操作,观察印刷部分的内外构造。结论 将虚拟现实技术、装配技术与胶印机相结合,使胶印机印刷部分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更好地应用于胶印机的工业设计、完善和维护。
  • 杨彩虹, 蔡培良, 罗勇, 关明宽, 易凡竣, 陈秀红, 黄建雄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决GDX6S包装机出口至烟包输送通道、烟包存储装置、C800包装机入口处烟包输送、存储、包装等过程中容易导致烟包外观质量缺陷,而且无任何检测装置对其进行有效检测与剔除的问题。方法 设计一种新型烟包外观视觉检测装置,通过对其关键技术的研究,综合工业相机及触发脉冲信号的安装,全方位可旋转支架的设计制作与安装,动态图像的采集与处理,PLC控制程序的设计等,实现烟包外观缺陷产品的动态检测及准确剔除。结果 该外观视觉检测装置安装后,对烟包外观缺陷产品检测剔除率≥99%,误检率≤0.9%。结论 该烟包外观检测装置能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物耗,提高设备作业率,降低有缺陷烟包进入下道工序的风险,可推广应用于行业内所有包装机组设备上。
  • 李蓉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包装过程物料抓取成功率,采用机器视觉设计一种物料识别和定位方法。方法 以串联机械手臂为载体搭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物料识别、定位、抓取平台,包括物料传送模块、图像采集模块、视觉分拣模块、机器人控制模块和抓取模块等。重点论述相关图像处理算法,包括基于双边滤波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基于Canny算子的图像边缘检测,图像特征提取和质心定位等。最后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码垛机器人的物料形状正确识别率可以达到99.25%,抓取成功率能够达到99.5%。结论 所述物料形状识别和抓取定位方法可有效解决图像特征提取、定位等问题,具有识别率高、抓取准确等特点,能够满足包装搬运要求。
  • 王胜, 吕林涛, 杨宏才, 陆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二维Gabor滤波器含有多个参数,在印刷品套印缺陷检测中,二维Gabor滤波器使用不同参数增强图像特征的效果差别较大,为了获得二维Gabor在某印刷品套印缺陷检测下的优化参数。方法 在印刷品套印缺陷检测中,提出一种PSO-Gabor-CNN算法,采用Sobel算子对印刷品图像进行边缘检测,以粒子群算法(PSO)对二维Gabor滤波器的中心最大频率kmax、带宽σ、模板窗口window进行参数寻优,处理后的图像与模板图像采用加权欧式距离进行评价。然后用优化后的Gabor滤波器对图像进行滤波,最后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印刷品套印缺陷进行检测和分类。结果 通过粒子群算法,确定了二维Gabor中心最大频率kmax为6.0476、带宽σ为0.1444、模板窗口window为27×27取得最佳效果,此时加权欧式距离为1.1927×10-33。卷积神经网络经过70次训练的均方误差为0.0035,测试样本正确率为96.93%。该方法与无数据预处理的BP神经网络(BPNN)、Sobel预处理的BP神经网络(Sobel-BPNN)、无数据预处理的卷积神经网络(CNN)、Sobel预处理的卷积神经网络(Sobel-CNN)对比,表现出了较好的识别效果。结论 该方法可以获取二维Gabor滤波器的较优参数,从而获得较好的滤波效果,将其应用于套印缺陷检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麻祥才, 肖颖, 钱志伟, 王东东, 王晓红, 李贤峰, 张大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实现LCD显示器RGB颜色空间到颜色光谱高效的特征化。方法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以及借助RBF神经网络研究输入变量数据范围、视觉加权函数和颜色数量对特征化模型的精度影响。结果 主成分个数为6时可以很好地保留光谱原来的信息;输入变量范围为0到2.55,CIE1931视觉函数作为加权函数,颜色数量为364时特征化精度高,客观验证99个颜色转换的平均色差为0.36,最大色差为1.59,总样本的平均色差为0.17。结论 输入变量数据范围对模型影响最大,视觉加权函数和颜色数量次之,因此在特征化时要考虑输入变量范围、视觉加权函数和颜色数量,这样可以提高模型的精度。文中提出的模型是一种精度较高的特征化模型,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 陈文, 王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在高动态范围成像技术中更简单、有效地拓展图像的动态范围,提出一种基于低动态(LDR)图像重建高动态(HDR)图像的算法。方法 基于扩张卷积层的卷积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一种根据相同场景中各种照明与曝光的LDR图像组来建立HDR图像新模型的图像融合算法。结果 通过所提出的LDR和不同比特深度HDR映射关系,采用链式结构完成了从LDR图像到HDR图像的重建。结论 通过拟建的HDRI模型,拓宽了图像的动态范围,并提高了物理光信息恢复能力。与传统算法相比,该研究所提出的方法能减少运算量,能较好地还原高动态范围场景。
  • 薛倩, 李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在不同条件下使用近红外烧结后导电图案方阻值的变化。方法 首先用丝网印刷方式分别在PET薄膜、普通纸张、棉布上印刷图案;其次通过增加烧结时间、是否加入反射板进行近红外烧结试验;最后用四探针测量烧结后导电图案的方阻,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无反射板条件下,烧结13 s时,PET基底上的导电图案的方阻值由未烧结时的381 mΩ/□降至89.25 mΩ/□,纸基底上导电图案由未烧结时290.3 mΩ/□降至132.5 mΩ/□;在烧结10 s时,棉布上导电图案方阻值由未烧结时的357 mΩ/□降至111 mΩ/□。加入反射板后,在烧结5 s时,PET基底上导电图案方阻值由381 mΩ/□降至72.7 mΩ/□,纸基上导电图案方阻值由290.3 mΩ/□降至62.5 mΩ/□。结论 近红外烧结工艺适用于以上3种柔性基底的烧结,加入反射板可明显增强红外热效应,快速降低方阻值。
  • 徐丽, 王昕怡, 管雪松, 朱南峰, 徐长妍, 李大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寻12个树种材色在L*a*b*色空间及孟塞尔色空间的分布特征,同时,根据参与者对树种材色的美学评价得分进行色彩主观评价。方法 采用CR-5色度仪,对12个木材试样的表面色彩进行色度学参数研究,同时应用SPSS对色彩三要素和美学评价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木材试样的材色大多分布在5.40 YR~9.95 YR区域,处于黄红色系,呈现暖色,给人以“温暖”和“亲切”之感。结论 建立了美学评价与材色明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模型,对寻求可替代的室内装饰用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田野, 李艳, 袁英才, 刘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丝网印刷过程中刮胶角度、刮胶速度、离网间距、刮胶压力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规律,为丝网印刷电子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利用现有丝网印刷试验台,对4个印刷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影响因素主次判断。结果 离网间距对印刷电子中导电线条宽度和导电线条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刮胶压力、刮胶角度和刮胶速度在确定范围内对导电线条表面粗糙度和宽度的影响并不明显;经由正交试验分析出丝网印刷的最优工艺条件为C3A1D1B3。 结论 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正交试验的合理性;在丝网印刷电子印制过程中,正确选用合理的离网间距是获得高品质印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