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0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19-12-18
  

  • 全选
    |
  • 陈学玲, 何建军, 范传会, 梅新, 施建斌, 蔡沙, 隋勇, 王少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4种薄膜包装对菜心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为延长菜心货架期提供依据。方法 以菜心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polyethylene,LDPE)、聚偏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chloride,PVDC)、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及聚乙烯(polyethylene,PE)等4 种薄膜包装在4 ℃下贮藏,贮藏期间每隔3 d测定菜心的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在贮藏0~6 d,LDPE,PVDC和PVC对菜心呼吸强度的抑制效果优于PE;LDPE,PVC和PE组菜心的硬度略有提高,并接近鲜样的硬度;4种薄膜均能有效抑制菜心叶绿素的降解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且增强了过氧化物酶活性。结论 菜心在采后贮运期间,使用4种薄膜包装均有利于延缓其衰老进程,提高了其品质,其中LDPE的保鲜效果最好,其次为PVC;当菜心货架期≤6 d时,其综合品质最佳。
  • 陈山乔, 孙志栋, 史婷婷, 诸惠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Nα-月桂酰-L-精氨酸乙酯盐酸盐(LAE)和1-甲基环丙烯(1-MCP),以及其联合处理对蟠桃的常温货架耐贮藏性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0.2,0.5,0.8 g/L的LAE水溶液对蟠桃进行采前喷施,1 μL/L的1-MCP采后熏蒸24 h,以及联合使用的处理。在25~30 ℃下贮藏11 d后,考察其相关指标。结果 LAE和1-MCP处理能够抑制蟠桃腐烂,其中联合处理能够达到最大的抑腐效果,腐烂率为42.8%,在贮藏结束后处理组比对照组腐烂率减少了57.2%;1-MCP处理,以及其与LAE联合处理能够显著减缓贮藏中可溶性固形物(SSC)和还原性糖(RS)含量的下降,在贮藏初期能显著维持果实的硬度和脆度,减缓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升高,在贮藏过程中能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丙二醛(MDA)积聚,从而减轻褐变程度。结论 LAE和1-MCP联合处理能提升蟠桃的耐贮性,其中LAE作为抑菌剂能发挥抑制腐烂作用,1-MCP作为乙烯抑制剂能延缓果实后熟,降低氧化应激和褐变程度。
  • 王明, 张璇, 李秋莹, 李颖畅, 孙彤, 谢晶, 励建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获得具有高效缓释和协同增效性能的水产品保鲜剂。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分别制备茶多酚(TP)微胶囊、植酸(PA)微胶囊和TP/PA复合微胶囊,以美国红鱼为保鲜对象,测定其在温度4 ℃条件下的保鲜性能。结果 保鲜剂处理可有效抑制鱼片中菌落总数(TVC)的生长,延缓pH值、硫代巴比妥酸(TBA)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的升高,有效地抑制鱼体感官评分和其硬度、弹性、咀嚼度、回复性等质构指标的下降,延长产品货架期。与未包埋保鲜剂处理的鱼片相比,在贮藏后期,经含有保鲜剂的微胶囊处理后,美国红鱼鱼片的保鲜效果更优,延长货架期3 d以上,即微胶囊中的保鲜剂在贮藏过程中缓慢释放,并作用于美国红鱼鱼片表面。TP/PA复合保鲜剂和复合微胶囊的保鲜性能均优于单一保鲜剂,说明复合保鲜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论 具有协同增效和缓释性能的TP/PA复合微胶囊能够显著延长美国红鱼鱼片的货架期3 d以上,可为微胶囊保鲜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 李逸, 王子鑫, 韩延超, 柯丽娜, 曾梦秋, 杨峥, 李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SA)制备的薄膜在添加β-环糊精-葡萄柚精油(GEO)包合物后的力学性能、透气性能、透湿性能、保鲜性能。方法 采用熔融共混和挤出流延的方法制备薄膜,在4 ℃保鲜条件下,通过测定和分析水蜜桃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丙二醛含量及感官品质,对包装膜的保鲜效果进行探讨。结果 添加GEO显著降低了PLA/PBSA薄膜的CO2/O2透过率;在保鲜实验中,采用GEO-PLA/PBSA薄膜包装,延缓了水蜜桃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抑制了汁液pH值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维持了水蜜桃的感官品质,将货架期从15 d延长至30 d。结论 添加GEO改善了PLA/PBSA 薄膜的透气性能,对水蜜桃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有助于保持水蜜桃的生理特征和感官品质,延长其贮藏期。
  • 阮程程, 张钰萌, 熊国远, 梁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抗氧化可食膜在食用油和肉品中的保鲜包装研究进展。方法 食用油脂和肉品富含大量脂质和蛋白质类物质,易氧化酸败,需要适宜的保鲜包装材料来延长其保质期。抗氧化可食膜可以通过阻隔氧气和释放天然活性抗氧化剂来延缓脂质氧化及蛋白质变质,进而有效延长油脂和肉品的贮藏期,以达到保鲜目的。主要介绍可食膜的分类和国内外抗氧化可食膜在食用油和肉品保鲜包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结果 针对食用油脂和肉品的保鲜包装,富含天然抗氧化剂的可食性膜与当前的塑料包装相比具有其独特的应用优势。结论 抗氧化可食膜在油脂和肉品类食品的保鲜包装应用方面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朱麟, 程勤海, 林旭东, 戴杭焕, 陈曙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研究水蜜桃大小与内在品质的相关性,探索合理的分级方法,为优质水蜜桃的分级、贮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玉露”水蜜桃为实验材料,测定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可溶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等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因子-聚类分析。结果 水蜜桃大小指标(单果质量、纵径、横径)与品质指标(可溶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相关性不显著;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2个因子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401%,较好地代替原有指标来综合评价水蜜桃的品质,再通过聚类分析将桃分成4个等级,各等级桃果的品质指标均呈现梯度变化。结论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水蜜桃方法能按照桃果的综合品质进行分级,符合生产实际和消费需求。
  • 刘天雨, 丁彦方, 王丹凤, 邓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贮藏温度和时间对黑蒜主要化学成分、质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黑蒜为原料,在室温和4 ℃下贮藏180 d,并定期检测黑蒜的主要组成、质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 在贮藏180 d后,黑蒜的总糖、蛋白质和S-烯丙基半胱氨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0.9%~33.4%,16.1%~18.1%,40%,而还原糖和硬度分别增加了1.65~1.77倍和4.4倍,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还原力分别降低了13.4%~14.3%,30.3%~33.6%,30.6%~34.0%,25.8%~26.6%;在贮藏期120 d内,常温下黑蒜的总糖、总蛋白、S-烯丙基半胱氨酸含量显著低于4 ℃下贮藏的含量(P<0.05), 贮藏温度对质构和还原力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与室温相比,在4 ℃下贮藏更有助于保持黑蒜的总糖含量、氨基酸组成、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
  • 吕丹阳, 蒋磷雷, 王丹凤, 邓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黑蒜、黑枸杞等为主要原料,以出汁率、透光率、饮料中花色苷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依据,研究酶解条件对复合饮料产率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纤维素与果胶酶比例、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为自变量的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酶的最佳酶解条件。结果 各因素对复合饮料的模糊综合评分值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复合酶比例;最佳酶解工艺条件,复合酶质量分数 0.06 %,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的质量比为2︰1,酶解温度为50 ℃,酶解时间为3 h。 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出汁率为91.04 %,透光率为77.27 %,饮料中花色苷的质量浓度为167.11 mg/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8.81 %。结论 该工艺生产的复合饮料出汁率高,抗氧化活性强。
  • 葛文亮, 林璐, 胥传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快速检测湖水中的双酚A二环氧甘油醚。方法 试验设计一种新型双酚A二环氧甘油醚半抗原,并成功与载体蛋白偶联,经过小鼠免疫、细胞融合技术和三次亚克隆等方法,成功筛选出了可以稳定分泌BADGE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 成功制备了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双酚A二环氧甘油醚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针对双酚A二环氧甘油醚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c-ELISA)。基于单克隆抗体,绘制了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的IC50=1.15 ng/mL,检测线性范围IC20~IC80为0.16~8.15 ng/mL。通过加标回收实验,BADGE在湖水的添加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结论 双酚A二环氧甘油醚单克隆抗体在实际湖水样品检测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
  • 朱昊浩, 姜方方, 邵卫卫, 李航钧, 邢伟齐, 汪仕韬, 姚卫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4种有害单体(1,3-丁二烯、丙烯腈、乙苯、苯乙烯)的顶空-气质联用检测方法。方法 塑料包装材料经液氮粉碎、顶空加热后,采用质谱检测器对顶空气体进行检测,通过标准物质扫描获得目标物定性、定量离子,通过标准曲线绘制对目标物进行定性定量。结果 1,3-丁二烯、丙烯腈在0.02~2 mg/mL,乙苯、苯乙烯在0.1~10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5,0.05,0.02,0.02 mg/kg。对4种单体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在94.42%~106.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76%~5.91%。结论 建立了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4种有害单体的顶空-气质联用检测方法,该方法检出限更低,节省了样品的前处理时间,为食品包装用塑料材料中有害单体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方法指导。
  • 王杰, 尚俊琦, 石娟, 孙鹏伟, 李欢欢, 范文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双酚A分析方法,用于快速准确检测襄阳市售5种PET瓶装饮用水塑料包装中的双酚A含量及其在饮用水中的迁移量。方法 样品经前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方法分离检测,选择ODS-C18色谱柱(4.6 mm×150.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酸铵溶液(体积比为50∶50),柱温为30 ℃,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双酚A的检出限为0.004 μg/mL,在0.02 μg/mL质量浓度条件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32%,在线性浓度为0.01~200 μg/mL内的检测信号与双酚A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999),方法分析性能满足国标限量要求。襄阳市售主要品牌PET瓶装饮用水包装中虽均含有一定量的双酚A,但饮用水中未检出双酚A。PET包装中双酚A在0.4,4,40 μg/g等3个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70.30%~113.00%,饮用水中双酚A在0.1,1,10 μg/g等3个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90.00%~119.00%,加标回收结果良好。结论 此方法简便、准确、高效,适用于PET瓶装饮用水包装中双酚A含量及迁移量的分析。
  • 张月美, 韩炬, 宁皓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食品包装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发展态势以及前沿热点。方法 利用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Web of Science检索主题为“Food Packaging”的文献数据;筛选、剔重后导出文献至CiteSpace引文分析软件,从时间分布、作者分布、地域分布、期刊分布多个角度对食品包装领域概况进行研究;再利用引文分析、词频探测、突发词检测等方法研究食品包装的重大意义文献、不同时段的研究热点及领域前沿趋势,并通过突发词检测验证前沿热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2019年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论文预计不低于2000篇;2009—2019年间食品包装领域重要影响文献的研究方向分别为纳米材料、壳聚糖薄膜、香精油、食品包装系统、乳酸、活性包装,中心度较高的重要影响文献有6篇;有食品包装的主要技术、包装材料的主要成分、被包装食品的种类共计22个主要的研究热点种类;近3年,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前沿呈现出由单一的包装性能研究(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到丰富的包装需求研究(人体健康、灭菌性能),再到创新性的包装材料研究(壳聚糖、纳米材料、可降解材料)的变化趋势。结论 基于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挖掘覆盖了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概况、研究热点和前沿发展趋势。
  • 黄伟杰, 高萌, 张正健, 陈蕴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纤维素纳米晶(Cellulose Nanocrystal,CNC)手性向列液晶的形成原理与特征,以及该结构的调控方法,包括螺距和折射率的调控,最后总结纤维素纳米晶及其衍生材料在颜色防伪中的应用。方法 归纳CNC手性向列液晶的形成机理方法,如硫酸水解结合蒸发诱导自主装法以及以CNC为手性模板与其他溶液共混制备法。最后总结国内外CNC手性向列液晶在颜色防伪中的研究现状,并简要讨论纤维素纳米晶在颜色防伪的未来发展趋势。结论 纤维素纳米晶,具有绿色环保、来源丰富、合成工艺简单等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手性向列液晶结构,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并呈现出结构色,可应用于颜色防伪。
  • 钟丽华, 张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归纳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抗菌纺织品类包装材料的应用现状,为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氧化石墨烯的性能、结构特点以及抗菌机理,阐述氧化石墨复合材料、复合纤维材料和复合织物等纺织品类材料的抗菌性能应用,并简单讨论氧化石墨烯的抗菌影响因素和氧化石墨烯的生物安全性。结果 氧化石墨烯具有二维纳米结构、优异的比表面积和水溶性,纺织品类包装材料通过与氧化石墨烯的复合应用可改善其抗菌性能。目前,氧化石墨烯抗菌性能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结论 随着对氧化石墨烯研究的不断深入,氧化石墨烯在抗菌纺织品类包装材料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 张素平, 梁淑敏, 蓝碧锋, 罗鹏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确定常用塑料包装材料的最优耐辐射吸收剂量工艺,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对塑料包装材料的颜色、抗拉强度及伸长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市场上常见的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酰胺与聚乙烯复合袋(PA/PE)等为主要材料的10种塑料包装材料;用60Co-γ射线进行不同剂量辐照,分析其色差值、抗拉强度(Rm)及伸长率(εt)的变化规律。结果 当辐照强度大于6 kGy时,PE、聚偏二氯乙烯(PVDC)、聚氯乙烯(PVC)的ΔE>6,是肉眼可见的大色差;其余7种材料的总色差(ΔE)值<1.51,总色差无显著变化。聚碳酸酯(PC)、聚酯/聚乙烯复合袋(PET/PE)的Rm,εt组内差异显著(P<0.05)。辐照对PA/PE、聚酯/铝箔/聚酰胺复合袋(PET/AL/PA)的力学性能无影响(P>0.05);PA,PVDC的Rm组内差异显著,εt组内差异均无显著性;其余6类材料的Rm,εt均达到显著或极其显著水平(P<0.01)。结论 将PE,PVDC,PVC类塑料包装材料的辐照强度控制在≤3 kGy范围内时效果较好;PP辐照强度需控制在≤10 kGy范围内效果较好;PC辐照强度需控制在≤15 kGy范围内效果较好;PET/PE在0~40 kGy的辐照强度内比较耐辐照,需控制辐照剂量在≤40 kGy。
  • 马丽艳, 马晓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Mn-C复合材料对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己酸酯(PHBH)包装膜性能的影响,以期起到延长果蔬货架寿命的作用。方法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Mn-C/PHBH活性包装膜,应用扫描电镜(SEM)、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力学性能检测、透湿透氧透二氧化碳检测、气体分析仪和保鲜评价对活性包装膜的微观形貌、结晶性能、热稳定性、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和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当Mn-C复合材料的质量分数为5%时,Mn-C/PHBH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为24.38 MPa,且制备的活性包装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有利于形成低氧高二氧化碳的包装氛围,将具有乙烯脱除能力的活性包装膜用于果蔬储藏时能延长果蔬货架寿命。结论 获得了Mn-C/PHBH活性包装膜综合性能最优时,Mn-C复合材料的最佳掺杂比例参数。
  • 王光定, 陶文斌, 纵兆生, 袁惠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某新型军用导弹包装箱为研究对象,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建立包装箱整体结构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其固有特性进行分析。考虑弹体在运输过程中受到随机激励的影响,对组合轮式车辆振动环境试验载荷下包装箱的减振效果进行研究。通过试验测试,验证仿真分析结果的合理性。结果 箱体的前6阶固有频率分布在53~81 Hz范围内;在组合轮式车辆振动环境下,箱体结构各方向所受的最大应力分别为192.4,118.4,260.1 MPa;弹体支撑以及橡胶垫上的应力和位移水平很小。结论 在随机载荷作用下,包装箱结构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结构所受最大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此外,有限元分析结果合理可靠,包装箱结构满足设计要求。
  • 严春, 崔云霄, 黄承兴, 尤兰花, 肖焕新, 商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改进包装的方式降低乘客安全气囊(PAB)工厂包装件的运输危险性。方法 依据乘客安全气囊在联合国外部火烧试验(UN6c试验)的结果,结合LS-DYNA动力有限元软件的分析,先后采用网格式和条栅式金属丝网笼包装控制金属迸射物的产生。结果 条栅式金属丝网笼包装成功束缚了所有动能大于8 J和动能大于20 J的金属迸射物,使乘客安全气囊工厂包装件成功通过了联合国外部火烧试验。结论 改进后的包装符合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TDG)中对危险品包装的有关要求,将原分类为第1类(爆炸品)的乘客安全气囊工厂包装件降低为第9类(杂项危险品),使乘客安全气囊(PAB)工厂包装件适合更多形式的运输。
  • 胡万晓, 葛笑, 姜文剑, 彭国勋, 李晓刚, 苟进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一种适用于小批量多批次运输的鸡蛋快递安全缓冲包装。方法 通过经典的缓冲包装六步法,设计拉伸形式的缓冲结构,计算了缓冲垫的面积与厚度,对包装件进行了强度校核,并根据ISTA 3A标准对包装件进行了跌落与随机振动试验,以验证包装件的缓冲效果。结果 对5箱鸡蛋进行了不同面跌落、楞跌落和角跌落的3组重复测试,结果表明其破损率远远低于目前市场上的鸡蛋缓冲包装的破损率(10%),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随机振动试验显示,缓冲包装中鸡蛋无一破损。结论 该结构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能保证鸡蛋在快递运输环境下得到有效保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辛传奇, 周益邦, 李维军, 白璐, 张学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铝箔不同的密封情况对电磁加热过程中铝箔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建立非接触式密封性检测方法的理论依据。方法 首先创建感应加热理论的有限元数学模型,计算感应电流产生的焦耳热量,以此为内部热源求解温度场。然后通过有限单元法创建6种不同密封情况的铝箔封口稳态热传导模型,对不同铝箔密封情况在恒定温度条件下进行温度分布的三维分析求解,并采用Ansys软件模拟分析加热温度场下铝箔密封的传热特性。结果 得到了各种密封情况对应的温度场图像及温度曲线,其中铝箔密封完好的热图像呈高温闭合且均匀的环状区域,在其温度曲线中,温度集中分布在70~80 ℃,并具有对称性特点,且有2个高温峰值;另外5种为不成环或成环不均的热图像,表明铝箔密封失败。结论 通过研究热温度场分布特性可以判断铝箔封口密封程度,能够为进一步优化非接触式密封性检测的自动化程度提供理论支持。
  • 涂明玉, 葛斌, 华昌彪, 王卓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一种全自动泡罩药品包装生产线。方法 通过分析泡罩药品包装的生产流程,采用SolidWorks软件对各个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及装配,以施耐德公司的LMC058LF42型号的PLC为控制核心,配合其他硬件设备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协调运作,以实现药品泡罩包装的自动化生产。结果 该泡罩包装生产线实际运行稳定,成品质量合格,能够满足公司要求。结论 该包装生产线实现了多种形态的药片和胶囊泡罩包装的自动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药品包装生产效率。
  • 谷吉海, 李超鹏, 陈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瓦楞纸板生产企业后端打包生产线上人工打包成本高、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建立一套高速、多规格、自动化的瓦楞纸板捆扎生产线控制系统。方法 系统采用台达SV2系列PLC作为中枢控制器,台达DOP-B系列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通过各个机构相互协调控制实现瓦楞纸板片高速、自动捆扎。结果 该套控制系统可对瓦楞纸板片长、宽自动识别,同时具有自动分垛、分料、整理等功能,捆扎效率为每分钟10~12个。结论 经过实际测试表明,该套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瓦楞纸板企业生产中高速、多规格捆扎的要求。
  • 于宁波, 黄中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改善食品包装生产线中的皮带输送机结构力学性能,提高皮带输送机的工作寿命,通过结构优化技术对主动辊筒进行结构设计。方法 首先,对主动辊筒进行结构分析和力学分析;然后,运用拓扑优化技术对辊筒辐板进行力学性能改进和轻量化设计;其次,基于HyperMorph对主动辊筒有限元模型进行空间节点的预变形,并进行形状优化求解。结果 优化结果分析可得,主动辊筒的柔度从1340.304 mm/N降至791.1324 mm/N,一阶固有频率从849.344 Hz增大到980.046 Hz,结构质量从1.235 t减小到0.806 t。结论 优化结果表明,基于结构优化技术的主动辊筒结构,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结构的静刚度特性,一阶固有频率的提高说明加强了抑制振动的能力,还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节省了结构生产制造成本。该方法对于现代工程领域中的结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顾冬华, 周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无菌砖包设备预热系统温度控制精度,设计一种温度控制器。方法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算法设计一种温度控制器。在预热系统硬件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被控对象数学模型。利用模糊控制的良好收敛性和对模糊量的运算优势,以及神经网络自学习、自适应的特性,将常规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结合起来,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策略,以实现对PID参数的实时在线整定。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所述控制方法能够将温度超调从2.6 ℃减小到0.9 ℃,稳态偏差从±1 ℃减小到±0.4 ℃。结论 该方法能够满足预热系统温度控制需求。
  • 李晨晓, 左小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产业中啤酒罐装的质量和效率,精准控制储液罐内液位。方法 利用双容水箱建立实验数学模型,在PID串级控制和DMC控制等2种算法下仿真,并进行参数整定,对比分析仿真结果。应用OPC技术实现King ACT和组态王数据通信来设计监控界面。结果 DMC控制汲取PID的快速性和串级控制响应快的特点,使得整体具有响应快、稳定性好和超调量小的特性。监控界面可以实时形象地反映控制过程。结论 该控制系统控制性能佳,鲁棒性强,且成本较低,可用来提高啤酒罐装机灌装效率。
  • 焦玉成, 俞娟, 杜逸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工业机器人码垛操作系统进行改进,使用三菱GS2110-WTBD触摸屏实现工业机器人便捷的操作控制与工作状态的直观监视。方法 三菱GS2110-WTBD触摸屏与PLC使用串口通讯,PLC与工业机器人使用以太网通讯,实现信息交互。外接控制按钮及传感器与QX40模块连接,QY10模块与工业机器人控制器I/O接口连接,三菱Q系列PLC控制三菱QD75P1N定位模块驱动供料进给。结果 编写PLC程序和机器人程序使得机器人与物料盘供料驱动相互配合,能实现对动态物体的精准抓取或放置。触摸屏设计可以实现不同码垛功能的选择和工作状态的监视。结论 该操作系统可使单台工业机器人灵活运用在变化的控制线上,可广泛应用在码垛工业机器人控制中。
  • 徐丽, 王昕怡, 管雪松, 朱南峰, 徐长妍, 李大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低碳经济模式下快递包装材料非绿色、缺乏统一标准、回收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方法 综合运用调研问卷、行为观察、访谈等方法研究“消费者-快递人员-经销商”等三大主体,通过专家打分选取9个相关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快递包装的综合效益模型,将模糊综合评判与问卷数据相结合,定量化处理得出消费者对现有包装的评分。结果 对于“环保意愿”指标,消费者最为重视,权重达0.682;对于“循环利用”指标,消费者最容易忽视,权重为0.08;建立了快递包装综合效益与指标体系的关系式;得出消费者对现有快递包装的最终评分为72.53,满意程度不高。结论 从鼓励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使用,促进包装减量化、人性化设计,构建合理的回收系统等方面入手,可提高快递包装的综合效益,实现物流包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李志强, 袁婷玉, 孙涛, 靳朝晖, 马春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包装方案的综合评价问题,并对包装解决方案进行优选。方法 以转辙机包装解决方案优选为例,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高效的包装方案评估模型。首先基于CPS理念对转辙机设备设计3款包装解决方案,利用层次分析法量化产品防护要求、包装生产成本、包装使用成本、使用后的包装流通成本、环保与安全、用户感受等6个1级指标及其对应2级指标的权重,通过专家评价及语义差异法确定2级评价指标的评价矩阵。最终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转辙机包装解决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得到3个方案的综合性评价结果[0.32,0.37,0.31],确定方案2为优选方案。结果 该评价方法在转辙机包装方案综合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可靠性。结论 该方法可对包装方案的各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包装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决策依据,并为其后续优化设计明确了方向。该模型在包装方案评估中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
  • 郭明德, 李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各省域快递业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发展各省域快递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2014—2016年各省域快递业的数据,应用莫兰指数观察省域快递业的空间相关性,应用空间误差模型(SEM)分析各省域快递业投资、快递业信息化、快递基础设施、从业人数等因素对快递业发展的影响。结果 中国各省域快递业的莫兰指数分别为0.1372,0.2771,0.3029。结论 各省域快递业的空间依赖性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各省域政府应加强信息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推动各省域快递业的合作与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各省域快递业的更好发展。
  • 闫军, 王璐璐, 常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仓配一体化仓库的货物存储以及货物周转效率,对仓库货位分配进行研究。方法 以西北地区某快消品仓配一体化配送中心仓库为背景,应用多色集合理论建立仓配一体化仓库中货位信息模型,通过实际案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得出仓库中货位的最优分区。结果 对仓库在货物就近原则放置和货物分区管理下车辆的等待时间进行仿真,限定在100 d的时间里,得出仓库在运用多色集合理论分区的情况下装卸车辆等待时间相比之前未分区时间下降了20.84%。结论 运用多色集合理论有效提高了城市快消品仓配一体化中货位优化的效率。
  • 林智崧, 张雪斌, 姜大立, 陈元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一种求解考虑包装特点的箱装农产品单车装载优化问题的有效算法。方法 针对箱装农产品单车装载中的弱异类货物问题,以容积利用率最优为目标构建装载数学模型;分析农产品成箱包装的特点,并重新描述了货物承重约束和方向约束;针对模型求解提出了一种混合蚁群算法,包括基于砌墙式的启发装载策略,以及改进后的期望函数;最后选取了5组标准数据,构造了1组农产品数据,设置了3套实验方案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 实验1中算法较2种比对算法目标值分别高出3%和2.5%;实验2,算法平均体积利用率达到81.59%;实验3,改变初始参数后算法最大目标值为93.9%。结论 提出的算法求解单车弱异类货物装载问题有效且性能良好;算法用于求解考虑包装特点的箱装农产品单车装载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方景芳, 陈家伟, 叶波, 刘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车流量达到高峰期时,制定更加高效、低成本的双渡口船舶渡运方案。方法 对在高峰期时的双渡口待渡车辆的排队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排队论中批处理的M/Mr/1系统的分析方法,确定了船舶装载量与车辆排队长的理论关系。结果 以某汽渡企业的实际渡运情况,针对船舶装载量Mi=21,22,24,27,29,30的情况和船舶到达时间间隔TAii-1=6.7,7.1,7.6,9.3,9.9,15.1的情况,分别计算了理论的排队长L,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判断出船只的装载量Mi对于待渡车辆的排队长L具有显著影响(P<0.05),并拟合了队长和船舶载重的函数关系曲线。结论 在服务强度为0.9的情况下,结合船舶的渡运成本,在排队系统的到达率λ1为每分钟2辆时,用载重量为16辆车的渡运船只,以3.2 min的到岸时间间隔,即可满足高峰期的渡运需求。
  • 王程, 刘振华, 赵吉敏, 陈文阁, 唐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促进智能包装技术发展,进一步拓展智能包装在军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方法 明确智能包装的概念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类型,从现代战争对军用食品包装现实需求入手,从防护功能、管控功能角度,论证了在军用食品包装上应用智能包装的优越性,同时预测了可能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 智能包装在军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对军用食品的包装质量、供应链管理、储备管理效益都有明显的优化,将对现代军事条件下的后勤保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结论 将智能包装应用于军用食品包装领域,既是其应用范围拓展的有益尝试,又可以很好地满足现代战争需求,因此要在军用食品的智能包装研发上加大投入,深入研究。
  • 刘振, 葛惊寰, 高倩倩, 景凯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传统木版水印技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工艺,使木版水印得到另一种形式的传承。方法 针对数字化背景下的木版水印的再生研究,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传统木版水印的分色步骤相结合,然后再结合激光雕刻技术进行刻版环节,最后使用计算机配色技术完成最后的印刷过程。结果 采用实验法完成了木版水印的制作工艺,并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 木版水印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具有可行性,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结合对推动木版水印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赵闪闪, 尤飞, 江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水性油墨的喷墨印刷质量,通过控制喷印工艺参数以获得良好的墨滴形态。方法 分析喷印工艺控制的关键参数以及墨滴形态的表征参数,通过单因素工艺参数对墨滴形态影响的实验,分析电压、点火频率和脉冲宽度对墨滴形态各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并运用AHP法构建墨滴形态的质量分析模型;通过多因素工艺参数组合对墨滴形态影响的正交实验,分析各工艺参数与墨滴形态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并结合质量评价模型综合评判喷印工艺参数对墨滴形态的影响。结果 喷印工艺参数电压、点火频率和脉冲宽度共同影响墨滴形态的质量,脉冲宽度对其影响最大,点火频率次之,电压的影响程度最小,其权重分别为0.462,0.272,0.266。 结论 水性油墨喷印工艺中,通过合理地控制喷印工艺的关键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墨滴形态质量,从而获得良好的印刷品质量。
  • 裴茂印, 张荣福, 曾忠, 张仁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柔版印刷过程中套印误差的检测精度。方法 分析了柔版印刷产生套印误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套印误差检测方法。首先进行工业相机的标定,获取原始的“十”字圆环标记图像,采用融合滤波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图像进行数据分析时,提出一种二次分割算法进行图像色彩分离;再使用模板匹配算法进行模板匹配,获取偏差数据进行套印偏差分析。结果 使用该算法在实验中对5组标记图像的轴向、纵向检测误差,均控制在0.03 mm以内,符合行业检测误差在0.2 mm以内的检测标准。结论 提出的基于视觉的套印误差检测方法具有识别准确率高、处理速度快的特点,能可靠稳定地运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邢志勇, 肖儿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在融合过程中,融合图像失真以及可见光图像信息融合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联合多网络结构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方法 首先采用基于密集残差连接的编码器对输入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利用融合策略对得到的特征图进行融合,最后将融合后的特征图送入基于GAN网络的解码器中。结果 通过与可见光图像对抗优化训练,使得融合后的图像保留了更多可见光图像的细节、背景信息,增强了图像的视觉效果。结论 实验表明,与现有的融合算法相比,该算法达到了更好的实验效果,在主观感知和客观评价上都具有更好的表现力。
  • 阳培翔, 刘坤宏, 陈莉, 彭琪, 彭丽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发一种具有双重防伪功能的双开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光栅包装结构,并研究其在运输振动、耐压堆码、垂直跌落翻滚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方法 以PET光栅为盒体材料,通过双重防伪结构模切和内贴兑奖防伪码,采用模拟运输振动、抗压堆码及水平垂直跌落翻滚的方式进行安全性能试验,并对包装的正弦振动、抗压强度、跌落速度变化量进行分析验证。结果 对此包装在开启防伪结构、抗冲击力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整体包装件达到安全性能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包装安全防伪水平及消费者开启体验感等。结论 该包装通过双重撕裂开启结构,达到包装不可循环使用、防伪标识可兑奖等功能,具有极强的防伪功能和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