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3-11
  

  • 全选
    |
  • 孙德强, 孙玉瑾, 郑波波, 王庆庆, 李文娥, 王晨阳, 孙建建
    . 2014, (3):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正方形蜂窝芯材在共面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 方法 借助于有限元软件ANSYS / LSDYNA,建立了相应基于单元阵列的有限元模拟和分析方法。 结果 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正方形蜂窝表现为不同的变形模式,其冲击响应的力- 位移曲线包含了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 4 个阶段,对于给定结构参数的正方形蜂窝样品,在不同冲击速度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形模式。 计算出了不同冲击速度下不同壁厚边长比的正方形蜂窝芯材的动态峰应力。 结论 正方形蜂窝芯材的动态峰应力,是其静态峰应力和因惯量引起的峰应力增量之和;静态峰应力与正方形蜂窝芯材的相对密度成正比,峰应力增量与冲击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而相对密度又取决于壁厚边长比。 最后拟合得到了动态峰应力关于壁厚边长比和冲击速度的经验公式。
  • 王俊艳, 冯军
    . 2014, (3): 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钙塑瓦楞的成形温度和速度对单瓦钙塑板的平压性能的影响。 方法 分别在实验速度为 2. 0, 2. 5, 3. 0, 3. 5, 4. 0 m / min 和实验温度为 130,140,150,160,170 ℃ 的情况下,用钙塑瓦楞机将钙塑片材压制成钙塑瓦楞芯纸,将不同成形温度和速度制成的钙塑瓦楞芯纸与牛皮面纸,用自制水基胶粘合成单瓦钙塑板并进行平压实验,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当钙塑瓦楞成形速度为 3. 5 m / min 时,平压强度为 267 kPa,达到最大值;不考虑速度的影响,当钙塑瓦楞成形温度为130 ℃ 时,平压强度达到最大值 272 kPa;当钙塑瓦楞成形温度为 170 ℃ 时,平压强度达到最小值 220kPa。 将单瓦钙塑纸板与 C 型 3 层、BC 型 4 层、BC 型 5 层瓦楞纸板进行对比,单瓦钙塑纸板的平压强度超出 3 层瓦楞纸板平压强度 202 kPa;超出 4 层瓦楞纸板平压强度 123 kPa。 结论 随着钙塑瓦楞成形速度的增加,单瓦钙塑板的平压强度呈先骤增后缓增的趋势( 最大值为 266 kPa) ;随着钙塑瓦楞的成形温度的增加,单瓦钙塑板的平压强度总体呈减小趋势,但达到一定值(220 kPa) 后不再减小。
  • 覃宇奔, 郑云磊, 胡华宇, 张燕娟, 蒋婷, 黄祖强
    . 2014, (3): 1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造纸污泥 / PVC 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方法 以造纸污泥为原料,PVC 为塑料基体,采用热压成形技术制备木塑复合材料,探讨污泥填充量、热压时间、温度、压力和偶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复合材料和造纸污泥进行表征。 结果 造纸污泥填充量为 50% ,偶联剂占污泥用量的 2% ,热压时间为 10 min,热压温度为 180 ℃ ,热压压力为 6 MPa 时,所制备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为 35 . 73 MPa,拉伸强度为 12 . 75 MPa,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扫描电镜显示,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后污泥与 PVC 制备的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明显改善,材料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红外光谱分析证明,偶联剂与造纸污泥发生了交联反应,形成了化学键接。 结论 采用造纸污泥与 PVC 共混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工艺是可行的。
  • 付善良, 丁利, 焦艳娜, 朱绍华, 龚强, 成婧, 王利兵
    . 2014, (3): 16-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 7 种指示性多氯联苯、7 种增塑剂、7 种氯酚类化合物、2 种二苯酮类化合物,以及 4-辛基酚、2-异丙基硫杂蒽酮和硬脂酸甲酯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 方法 采用超声提取,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分析。 结果 26 种有机残留物在 0. 02 ~ 2. 0 mg / 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2>0 . 997 ) ,加标浓度在 0 . 1 mg / kg 时的平均回收率为 88 . 9% ~ 105 . 5% ,相对标准偏差低于 12 . 2% ;方法的检出限为 0 . 000 90 ~ 0 . 0035 mg / kg,定量限为 0 . 0031 ~ 0 . 012 mg / kg。应用该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检测,发现绝大多数样品中均检测出邻苯二甲酸二苯酯类增塑剂( 检出含量为 0 . 006 ~ 7 . 02 mg / kg) ,部分样品还检测出硬脂酸甲酯( 检出含量为 0 . 069 ~ 0 . 43 mg / kg ) 。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可用于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及类似基质中多种有机残留物的同时检测。
  • 段朋, 何庆中, 王浦全, 郭帅, 厉明玉
    . 2014, (3): 22-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白酒包装线码垛机器人的轨迹曲线方程。 方法 采用 D-H 算法建立机器人空间轨迹的正解和逆解方程,求解得到各关节相对于初始位置的转角变化量,然后应用五次多项式逼近方式将转角驱动添加到对应的关节驱动上,对机器人进行动力学仿真,从而得到轨迹曲线。 结果 提取轨迹曲线上的点,运用 Matlab 曲线拟合工具箱进行数据拟合,得到了精确的机器人空间轨迹方程。 结论 采用仿真分析和数据拟合方法得到轨迹曲线方程,避免了复杂的数学建模和公式计算,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计算量和工作时间,为进一步完成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 戚东涛, 夏荣厚, 李厚补, 任鹏刚
    . 2014, (3): 28-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气体在 PVDF 片材中的扩散。 方法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氧气在其片材中的扩散行为,得到氧气在 PVDF 片材中的扩散系数,并讨论了时间、聚合度、温度及残余压力对扩散系数的影响。 结果 模拟时间太短对模拟结果不利,应以大于 1000 fs 为宜。 当聚合度由 400 增加到 800 时,扩散系数由 4 . 77 X10-6cm2/ s 下降到 1 . 78 X10-6cm2/ s;当温度从 298 K 提高到 303 K 时,扩散系数由 1 . 06 X10-6cm2/ s 增加到 1 . 42 X10-6cm2/ s;当残余压力由 60 kPa 增大到 100 kPa 时,扩散系数由 7 . 07 X10-6cm2/ s 下降到 3 . 06 X10-6cm2/ s。 结论 氧气在 PVDF 片层中的扩散系数随聚合度和残余压力的增大而变小,随温度的提高而变大。
  • 侯红红, 杨传民, 田少龙, 王心宇, 陈诚
    . 2014, (3): 33-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蔬菜复合纸的大豆蛋白喷涂液雾化角的计算方法,及喷涂过程中工艺参数对大豆蛋白喷涂液雾化角度的影响。 方法 运用 MATLAB 软件,通过图像处理方法计算蔬菜复合纸的大豆蛋白喷涂液的雾化角度,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喷涂参数对大豆蛋白喷涂液雾化角的影响。 结果 单个因素中喷涂流量和气压对大豆蛋白喷涂液的雾化角有显著影响,喷涂流量、气压及液压三者的交互作用对喷雾角度有极显著影响(0 . 0008 <0 . 05 ) 。 通过分析软件建立了雾化角与喷涂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得到了最佳喷涂条件。 结论 当喷涂流量为 48 . 04 mL / min, 气压为 199 Pa, 液压为151 Pa 时,大豆蛋白喷涂液的雾化角最大值为 138 . 2637o
  • 董文丽
    . 2014, (3): 39-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大豆在贮藏过程中包装材料对其品质变化的影响。 方法 采用 3 种包装材料( PE,PA / PE,BOPP / PA / PE) 对大豆进行真空保鲜包装,监测常规储藏和不同材料包装大豆存储期间品质指标的变化,研究包装材料对大豆保鲜效果的影响。 结果 用薄膜包装大豆的重要品质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储藏至 18 个月时,3 种包装大豆的脂肪酸值分别为 20 . 2 mg / 100 g,15 . 5 mg / 100 g,13 . 7mg / 100 g,而对照组大豆的脂肪酸值达到 28 . 6 mg / 100 g,已开始陈化;3 种薄膜包装大豆的蛋白质溶解比率分别为 71% ,75 . 8% ,74 . 2% ,对照组的大豆蛋白质溶解比率为 61 . 8% ,高于国家规定不易存储的临界值。 结论 包装材料能够明显改善大豆的储藏品质,其中材料的阻隔性对大豆保鲜效果影响最显著,3 种薄膜中 BOPP / PA / PE 的保鲜效果最优。
  • 李克宏, 白彦坤, 王东
    . 2014, (3): 43-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选用 4 种食品用纸包装材料,采用 2 种不同提取法,提取样品用于测定甲醛含量。 方法 一是通过冷水浸提之后进行测定,二是通过热水浸提之后进行测定。 结果 用热水浸提法测得的甲醛含量高于用冷水浸提法测得的甲醛含量,测试样品中非食品用纸包装材料中报纸试样的甲醛含量最高。 结论 热水浸提法试验时间短,测得的甲醛含量总体上高于冷水浸提法测得的甲醛含量,食品用纸包装材料中的甲醛含量明显低于非食品用纸包装材料中的甲醛含量。
  • 刘继飞, 韩雪山, 王伟, 葛杰
    . 2014, (3): 48-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发泡聚乙烯( EPE) 缓冲衬垫在受到内装产品长期静态压载后的缓冲特性变化规律。方法 设定 2 个不同负载(15 . 3 ,22 . 2 kg) 模拟某一类电子产品自重,并设置对照组,预载时间为 72 h,进行静、动态缓冲特性实验,对比分析 EPE 产生不同程度的永久变形后,在不同预载量下的应力- 应变曲线、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及缓冲系数-最大应力曲线。 结果 预载使 EPE 静压的屈服阶段变短,吸能特性降低,最小加速度增大,最小缓冲系数增大。 结论 蠕变会显著降低 EPE 的缓冲性能,在对发泡材料进行缓冲特性研究时,应增加对材料初始形态的预处理,使其更加符合实际使用状况。
  • 宋钊
    . 2014, (3): 52-55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理论推导纸板在受到 z 向压缩和弯曲时的本构模型。 方法 对纸板进行 z 向压缩时,用Ramberg-Osgood 方程描述加载过程的应力-应变关系。 根据纸板的内部结构特点,用多孔弹性材料模型描述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关系。 基于对纸板弯曲时变形过程的分析,利用复合材料层板模型和纤维网络模型描述弯曲时纸板层应力-应变关系。 结果 该模型能描述纸板在厚度方向上的力学特性,为建立完整的纸板本构建模提供参考,同时为有限元模拟纸板厚度方向变形提供依据。
  • 尹芳, 宋少云
    . 2014, (3): 56-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用有限元方法推算尖角处的应力。 方法 在对有限元模型进行第 1 次仿真的基础上,基于对等值线图的直观考察,确定应力梯度较小的方位。 然后在尖角附近,沿此方位在几何体表面绘制一定大小的矩形,并在矩形上确定几个关键点。 依次对该矩形进行网格细分,并考察几个关键点的应力变化情况。 当这些点的应力趋于收敛时,根据这些点及其应力值创建一条三次样条曲线,然后利用此样条曲线进行外插,推测尖角处的应力。 结果 对于给定的算例, 得到了尖角处的应力为 1 . 46MPa。 结论 可以使用外插的方式来推算尖角处的应力。
  • 杨传民, 田少龙, 杨锰, 侯红红
    . 2014, (3): 60-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满足码垛机器人能够完成不同类型和规格包装件的码垛作业要求,根据具体的作业要求提出了 2 种不同末端执行器的设计方案。 方法 通过详细的分析和动力学计算,完成了末端执行器的结构设计,并在 Pro / E 平台中建立了该末端执行器的三维模型,最后分析了末端执行器气动系统问题。 结果 该末端执行器能高效地处理各种形态、结构、尺寸不同的包装件,同时又能对同一包装件采用不同方式处理。 结论 这 2 种末端执行器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张洪, 陈路, 钱胜
    . 2014, (3): 64-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中小型化肥厂的汽车运输设计一套自动码垛设备,并对设备工作的动态稳定性进行分析。 方法 应用拉格朗日运动学方程求出了大车机构和小车机构的驱动力,同时该驱动力也是提升臂产生激励振荡的激励力,运用结构动力学原理,得出了提升臂激励运动方程,并对影响方程中关键的设计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 结果 大车机构和小车机构完成一次动作的时间参数对设备动态稳定有较大影响;连接提升臂升降部件的直径 d 越小,设备运行动态稳定性越差;连接提升臂升降部件选用不同的钢材,对设备运行动态稳定性影响基本相同。
  • 钟昌清, 张永林
    . 2014, (3): 69-73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减小高速分件供送螺杆在高速运行时可能产生的振动。 方法 基于一类通用的供送螺杆分段方法和数学模型,构造了 4 种螺旋线分布规律不同的分件供送螺杆,分别对 4 种螺杆进行了结构设计和模态分析。 结果 在分件螺杆静止、不受外界载荷情况下,4 种方案的各阶固有频率和振型的相关数据相差不大,特别是一阶模态最大相差只有 4 Hz。 在分件螺杆以 5 rad / s 的速度转动,并受到 300 N 的外界载荷情况下,4 种方案的各阶固有频率和振型的相关数据相差较大,特别是方案4 与方案 3 的三阶模态相差 300 Hz。 结论 通过比较 4 种分件供送螺杆模态分析结果,得出了相对较佳的、适用于高速供送的螺旋线分布规律。 螺纹线的分布规律对静止状态下分件供送螺杆的固有频率影响不大。 当螺杆高速转动,螺纹线的变速规律遵循“ 尿盆冶 曲线变化规律时,即被供送件加速度先增加而后不变再后减小时,可以减小高速分件供送螺杆的振动。
  • 张川川, 吴秀玲, 曾志强, 王俊元, 柳旭
    . 2014, (3): 74-77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某炮弹药筒退弹槽底宽检测速度和精度要求比较高,传统的手工测量适应不了自动化生产的需要。 方法 用 DH-SV1410 型 CCD 摄像机及可调 LED 光源构建图像采集系统,并在 VS2010 平台上用 C#语言编写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测量系统。 采用亚像素边缘轮廓提取方法精确定位退弹槽的边缘轮廓,并设计一个针对退弹槽底宽检测算法。 结果 通过对一个零件相同部位进行重复对比实验和多个零件测量对比试验表明,该系统在微米级上有误差,但最大误差最大不超过 2 滋m。 结论 该系统的检测精度能够达到 10 滋m,完全能满足某炮弹药筒在线测量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且测量结果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 申静
    . 2014, (3): 78-83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结合人眼对比度敏感视觉特性的彩色图像水印技术。 方法 结合图像变换域频谱特征和人眼对比度敏感视觉特性,提出一种新的人眼感知图像误差阈值的计算方法。 依据计算的阈值,设计一种新的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彩色图像水印嵌入和提取技术方案,并进行仿真实验和多种攻击测试。 结果 嵌入了水印的彩色图像与原始彩色图像及提取的水印与原始水印相比,几乎一样,人眼无法分辨。 经过 3 种攻击测试后提取的水印信息仍清晰可见,含水印图的 PSNR 和提取水印的相似度值均较高;在水印方案中,将彩色图像变换到与设备无关的 CIELAB 颜色空间进行水印的嵌入和提取,有效地提高了水印的实用性。 结论 文中提出的水印技术具有较好的透明性、鲁棒性和实用性。
  • 王晓红, 章婷
    . 2014, (3): 84-871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把视觉感兴趣区域概念引入直方图的建造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视觉感兴趣区域的图像增强方法,使增强效果更符合人眼视觉感知。 方法 首先在标准观测环境下利用先进的眼动仪设备获得人眼感兴趣区域,然后计算各子区域的平均显著值,以确定各个子区域的权重系数,最后采取类似直方图均衡化的思想,优化配比灰度级的动态范围。 结果 通过主客观实验结果表明,增强后的图像更符合人眼视觉感知。 结论 结合了视觉感知特性的直方图增强方法,弥补了传统直方图与人眼视觉感知不一致的弊端,其增强效果更佳。
  • 邢倍, 周世生, 罗如柏
    . 2014, (3): 88-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柔印专色配色模型甚少问题,构建柔版印刷专色配色模型。 方法 以 BP 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自学习等特点为基础,引入 LMBP 算法对传统的 BP 算法进行改进,从而构建柔版印刷专色配色模型,同时运用 Matlab 软件结合标准印刷测试版对模型进行训练。 结果 隐层节点为 17 的单隐层 BP 算法虽然也可达到预计要求,但隐层节点为 8 的单隐层 LMBP 算法精度更高,逼近效果更好。结论 该柔版印刷专色配色模型符合精度要求,可以用于实践。
  • 弓锵, 李艳妮
    . 2014, (3): 93-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可变局部多项式在色彩转换中的精度。 方法 以柔印样张为样本,取 50 个色块作为检验样本,232 个色块作为建模样本,确定最佳建模项数和建模样本数。 采用可变局部多项式拟合实现 L*a*b*色彩空间到 CMY 色空间的转换,采用图表的方法表达了建模结果。 结果 当多项式项数为 14 项时,同时品色、青色、黄色建模样本数分别为 26 ,30 ,40 时,模型精度最高,此时网点面积率误差平均值与标准差均小于 2% ,误差最大值小于 8% 。 结论 可变局部多项式拟合法在色彩转换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建模效果,其结果可用于柔印色彩管理系统。
  • 巩雪, 常江, 李丹婷
    . 2014, (3): 97-101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超高压保鲜包装技术的保鲜机理、 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方法 超高压技术( UHPP) 是一种新型的非热加工技术,它主要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及细胞间隙的结构,使蛋白质等成分发生变性,使酶活性降低来达到杀菌的目的。 从超高压技术在水产品工业、肉制品工业及果蔬、其制品工业等方面,阐述了超高压杀菌技术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结论 超高压保鲜包装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工艺方面,对于保鲜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 随着对超高压保鲜包装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其相关机理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
  • 张晓艺, 安振涛, 闫军, 刘莹, 王维
    . 2014, (3): 102-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现代战场电磁环境日益恶化,含有电子元件和电爆装置的高价值、高技术弹药能否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发挥应有效能,已经成为武器装备建设中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方法 利用电磁屏蔽织物材料作为包装内衬或遮蔽篷布,以增强高价值、高技术弹药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对确保弹药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结果 综述了金属纤维混纺织物、金属化学镀织物、金属真空镀织物和涂层屏蔽织物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各种织物材料制备工艺的优缺点,简要介绍了非晶态合金织物屏蔽效能的研究进展。 结论 电镀非晶态合金织物是未来电磁屏蔽织物材料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 许佩佩, 陈默, 尹世久, 王志伟
    . 2014, (3): 107-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包装材料日益成为食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对食品安全的重要影响却未引起足够重视。 方法 基于山东省 1165 个消费者样本数据,分析了消费者对常见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认知与相关态度,研究了消费者的包装材料选择与使用行为。 结果 消费者对食品包装安全不够重视,难以有效获取相关知识与信息。 结论 消费者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缺乏鉴别能力,导致误用或滥用行为普遍存在。
  • 蔡建, 詹永富, 胡秉飞
    . 2014, (3): 112-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复合材料长贮密封包装容器,研究探讨如何进行合理、可靠的内部环境湿度控制设计。 方法 通过对密封包装容器内环境相对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针对包装容器防潮阻隔结构设计、干燥吸湿材料选用与用量计算,以及典型干燥剂活化处理工艺参数优化确定开展分析探讨。 结果 提出了长贮密封复合材料包装容器防潮阻隔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注意要点,改进优化确定了一种较为符合实际的干燥剂用量计算公式。 结论 在分析试验数据基础上,获得了典型干燥剂细孔硅胶的活化处理温度(140 ~ 150 ℃ ) 、时间(8 ~ 9 h) 等最佳工艺参数控制范围。
  • 唐艳秋, 张建伟, 王福成
    . 2014, (3): 117-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防锈防护组合技术。 方法 通过典型装备器材防锈封存应用说明组合技术的特点、内容和效果,并进一步提出装备器材防锈防护技术包装的发展趋势。 结果 防锈-缓冲-阻隔包装技术已经在装备器材封存中广泛应用,现已形成标准化;以气相防锈棒为核心的组合封存技术已在火炮封存中成功应用,并得到权威部门鉴定和认可;气相防锈、干燥和除氧组合技术用于枪械封存包装,封存期可达 10 年以上。 结论 通过对装备器材防锈防护技术包装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提出装备快速反应、包装轻量化、材料多功能化、效果可视化和封存技术组合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王凯俊, 朱霞, 赵萍, 杨玉梅, 谭德宏
    . 2014, (3): 123-1271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 GM 码实现对小包装油料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方法 对军用小包装油料特点及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以 GM 二维条码作为小包装油料管理的自动识别手段;并根据油料业务物流过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包装标签的数据项;完成油料的生命周期的数据库以及相应的软硬件系统设计;在小包装油料的包装上制作 GM 标签。 结果 通过 GM 码相应软、硬件平台的建设与油料管理实践,有效地完成了小包装油料管理。 结论 GM 码能充分实现小包装油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 孔振, 李辉, 曹雪峰
    . 2014, (3): 128-1311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并获得包装箱减振和密封效果。 方法 以某包装箱结构设计为基础,进行了减振装置冲击试验。 为准确获得包装箱漏率指标,建立了温度和大气压力补偿模型。 结果 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减振效率不低于 62 . 3% ;气密性试验表明包装箱漏率为 3 . 03 X1010-4Pa·m3/ s。 结论 为该包装箱设计定型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带减振或密闭容器设计及试验提供参考。
  • 张雨, 彭虎, 王忱
    . 2014, (3): 132-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自然环境对装备机械部件、电子元器件、光学仪器设备在装备储存过程中的影响及防护对策。 方法 通过研究装备综合防护封存技术,提出了装备整装静态封存和动态封存方案。 结果 通过部队装备试验验证,证明整装综合防护封存技术能有效减缓环境因素对装备的侵蚀,保持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 结论 装备整装封存是装备保管的一种有效方法。
  • 张承革, 石友强, 郭睦基, 孙强
    . 2014, (3): 137-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木塑复合材料。 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及验证试验,合理设计新型木塑复合材料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结果 确定了新型木塑复合材料的最佳配方和最优的制备方法及工艺参数( 板材厚度为 12 mm,混料加热温度为 80 ~ 90 ℃ ,冷却水的温度为 3 ~ 8 ℃ ) 。 结论 研制成功的新型木塑复合材料具有抗静电、阻燃防火、附着力强、防潮、防水、防虫、防霉、耐腐蚀、强度高、韧性好、耐老化、缓冲性能好、表面光滑、质量轻、木质感强、无污染、价格低等优良性能,适合印刷标志。
  • 宇可, 王艳芳, 赵小兵, 李周清
    . 2014, (3): 143-1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确定海上运输补给系统包装模数与物流模数。 方法 针对海上运输补给物资包装与物流模数存在的问题,并考虑物流模数等影响因素,进行海上运输补给物资物流模数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物资包装模数理论,分析海上运输补给物资的包装尺寸。 结果 确定了海上运输补给物资包装模数和物流模数。 结论 将海军军事物流系统的包装模数统一为 600 mmX400 mm,并尽快以标准形式颁布;将海军军事物流系统的物流模数限制为 1200 mmX1000 mm 和 1300 mmX900 mm;从长远发展考虑,海军军事物流系统的物流模数应与国家物流系统相一致为 1200 mmX100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