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0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19-10-17
  

  • 全选
    |
  • 李江阔, 邓丙乾, 张鹏, 李春媛, 张玲, 李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探究1-MCP结合MAP处理对恭城月柿不同冷藏期后脱涩果实常温货架品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处理(CK)、自发气调包装(MAP)、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和1-MCP处理结合自发气调包装(1-MCP+MAP)等4种方式,将月柿分别在未经冷藏、冷藏15 d和30 d后进行脱涩处理,研究其货架期间柿果的色差ΔE、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着冷藏期的延长,柿果色差ΔE逐渐增加,可滴定酸(TA)含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硬度、抗坏血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逐渐减小,冷藏30 d后果实的色差ΔE显著(P<0.05)增加,而抗坏血酸含量、SOD活性显著(P<0.05)降低,货架期缩短了6 d。在未经冷藏货架期内,1-MCP,MAP,1-MCP+MAP处理方式均可延缓色差ΔE值变化,减少TA含量的流失,抑制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保持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含量、SOD活性、T-AOC活性,其中以1-MCP+MAP处理方法的效果最佳,1-MCP处理方法次之。结论 1-MCP结合MAP的处理方法可以使柿果维持原有色泽,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减缓呼吸代谢,保持果肉硬度和抗氧化能力,且冷藏期越短效果越好。
  • 沈超怡, 吴清燕, 饶景珊, 林梦桦, 李江阔, 吴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决马铃薯容易感染微生物等问题,开展基于等离子水处理的马铃薯杀菌研究。方法 以马铃薯为原料,以马铃薯表面菌落总数为指标,研究室温(25 ℃)条件下,不同电流、水量、制备时间、处理马铃薯时间条件下制备成的等离子水对马铃薯的杀菌效果。结果 在水量为15L,制备等离子水时间为1 h,清洗马铃薯时间为10 min,电流为6 A条件下制备成的等离子水杀菌效果最好,马铃薯表面的菌落总数(2.15 lg CFU/g)明显少于对照组(5.24 lg CFU/g)和水处理组(4.22 lg CFU/g),且采用等离子水处理不会改变马铃薯的颜色和硬度。电镜结果表明,等离子水可使马铃薯表面微生物的细胞破裂,使其灭活,但对马铃薯表皮结构没有影响。结论 研究表明采用等离子水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马铃薯表面的微生物含量,为马铃薯保鲜提供了一种新的物理绿色杀菌方式,对产业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 张鹏, 颜碧, 李江阔, 李春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微波和微波联合干燥技术干燥效果的探讨,以期为我国果蔬采后加工贮藏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介绍果蔬微波干燥以及果蔬微波联合干燥的原理、特性、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果蔬干燥加工的研究进行展望。结果 微波干燥技术在果蔬加工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可以达到干燥的目的,提高果蔬的经济效益,还能缩短果蔬的干燥时间,减少能量的消耗,维持产品较好的色香味和营养物质含量。 结论 微波干燥技术在采后的果蔬加工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果蔬采后加工过程中重要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魏宝东, 康丹丹, 张鹏, 李江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常温条件下,研究1-MCP与高浓度CO2脱涩处理方式对柿果实采后生理和货架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磨盘柿为实验材料,选用体积分数85%~90%的CO2对柿果脱涩24 h,1.0 μL/L浓度的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探究不同处理方式(CO2脱涩、1-MCP处理后CO2脱涩、1-MCP与CO2脱涩同时处理)对柿果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颜色、质地、营养物质(TSS,TA,Vc)含量和挥发性气体成分的影响。结果 在货架期内,与CO2脱涩(CK)相比较,1-MCP处理后脱涩可以有效降低柿果呼吸强度,抑制乙烯生成速率,延缓柿果色泽的改变,延缓柿果在货架期间硬度和脆性的下降速率,使果实的营养物质(TSS、TA及Vc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有效减缓了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减弱。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与CK组相比,1-MCP与CO2脱涩同时处理技术加速了果实的成熟软化,且贮藏后期差异显著(P < 0.05)。结论 柿果经1-MCP处理之后再进行高浓度CO2脱涩不仅可以如期脱涩,而且还具有较好的保脆、保鲜效果,延长了柿果的货架期,所以相较于其他2个处理组,1-MCP处理后再脱涩组果实的货架品质最佳。
  • 纪海鹏, 高聪聪, 董成虎, 于晋泽, 陈存坤, 张学杰, 张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保鲜剂对圆青椒货架期间品质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SO2保鲜剂、1-MCP、乙烯吸收剂,在贮藏温度为(9±0.5)℃下分别对青椒进行处理,并分析贮藏期间圆青椒的腐败率、转红率、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丙二醛含量、Vc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活性。结果1-MCP处理组的腐败率、转红率、质量损失率均在贮藏8 d后加快上升,而在贮藏到20 d时1-MCP处理组的可溶性固形、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分别下降到0.041%,3.87%,Vc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到59.95 mg/100 g,0.073 mg/g,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上升至1.1 μmol/g,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下降至20.38 U/(min•g),相较于其他组可减少圆青椒的腐败率、转红率、质量损失率,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叶绿素等含量的下降,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显著提高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结论 1-MCP可保持圆青椒贮藏期间的品质,并延长货架期。
  • 王志华, 陈颖, 王文辉, 姜云斌, 佟伟, 贾朝爽, 李江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安梨果实的贮藏品质,探索采用不同浓度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方法和薄膜包装对安梨黑皮病的防控效果。方法 以辽宁海城、绥中、天津蓟县产的安梨果实为实验材料,在低温(0±0.5)℃条件下冷藏180 d,之后在20 ℃货架下平衡24 h和放置7 d,然后对3个产地安梨果实的贮藏品质进行测定,同时对天津蓟县产安梨进行了不同浓度(0,0.5 μL/L,1.0 μL/L)的1-MCP处理和不同薄膜(聚乙烯膜(PE),聚氯乙烯膜(PVC))包装的防黑皮病实验研究。结果 通过对果实的黑皮指数、外观色泽和内在品质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绥中安梨采收时的品质要优于海城和蓟县的安梨,但在冷藏180 d,20 ℃货架7 d期间,海城安梨的外观色泽和耐贮性最好,绥中次之,蓟县最差。与CK组相比,2种薄膜包装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安梨果实黑皮病的发生,但1-MCP处理完全抑制了安梨低温贮藏后货架期果实的黑皮病(黑皮指数均为0),维持了果实较好的果皮颜色亮度和黄绿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果实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乙醇含量和乙醛含量,从而延缓了果实的衰老,其中1.0 μL/L 1-MCP处理组果实的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较高,0.5 μL/L 1-MCP处理组果实能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论 与CK组和2种薄膜包装组相比,0.5和1.0 μL/L 1-MCP 处理可作为控制安梨冷藏180 d后货架期的主要技术之一,其果实黑皮病控制指数较低,外观和内在品质良好。生产中不建议采用厚度为0.03 mm的PVC薄膜袋来贮藏安梨。如果安梨贮藏期低于180 d(中短期贮藏),可以采用厚度为0.02 mm的PE薄膜袋来进行自发气调贮藏。
  • 曹森, 李江阔, 张鹏, 尹连兵, 王红, 江彤, 罗冬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结合生物保鲜剂处理对贵长猕猴桃后熟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贵长”猕猴桃为实验材料,采用3种处理方法(1-MCP; 1-MCP+乳酸链球菌素(Nisin);1-MCP+纳他霉素(Nata))对贵长猕猴桃进行常温(20±1)℃货架期保鲜研究,并与对照组(CK)相比较,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贵长猕猴桃生理品质变化特性的影响。结果 采用1-MCP结合生物保鲜剂的处理方法能够延缓贵长猕猴桃的生理代谢水平,推迟果实的衰老进程。其中1-MCP结合纳他霉素处理方法有利于延缓果实腐烂率的上升,降低果实丙二醛(MDA)含量、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抑制贵长猕猴桃硬度、Vc含量和还原糖含量的下降,促进果实固酸比的下降,保持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论 采用1-MCP结合纳他霉素的处理方法对贵长猕猴桃后熟品质的影响最显著,能够降低果实货架期间的代谢水平,维持贵长猕猴桃的后熟品质。
  • 贾朝爽, 包熬民, 王志华, 王文辉, 王宝侠, 佟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塞外红’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塞外红’苹果为实验材料,对其采后的营养指标、质构、穿刺参数等进行测定,研究室温(20±1)℃条件下3种浓度1-MCP处理(0,0.5 μL/L和1.0 μL/L )对‘塞外红’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对3个处理组果实在贮藏21天后的营养、质地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CK组相比,经过0.5 μL/L和1.0 μL/L的1-MCP处理均可以显著抑制贮藏期间果实的软化速率,且处理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在贮藏15 d后,0.5 μL/L的1-MCP处理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0.5,1.0 μL/L的1-MCP处理组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大于CK组(P<0.05),其中1.0 μL/L的1-MCP处理组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0.70%);在贮藏15 d后,CK组与0.5 μL/L的1-MCP处理组果实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差异性,且在贮藏21 d期间均大于1.0 μL/L的1-MCP处理组果实;经0.5和1.0 μL/L的1-MCP处理可以对果实质构(粘附性、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穿刺参数(穿刺果肉做功、果肉硬度、破裂力、屈服力、屈服功、屈服位移)等的下降有抑制作用,且不同处理组之间贮藏品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为了使效益最大化,建议选用0.5 μL/L的1-MCP来处理果实。
  • 巴良杰, 马立志, 余磊, 李江阔, 曹森, 庞俊晓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乙醇熏蒸结合乙烯吸附剂对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粉蓝”蓝莓为实验材料,采用对照(CK)及3种处理方法(乙醇;乙烯吸附剂;乙醇+乙烯吸附剂)对蓝莓在贮藏温度(1±0.5)℃下进行保鲜,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蓝莓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结果 3种处理方法能够降低蓝莓的生理代谢水平,有利于保持蓝莓果实的贮藏品质。其中乙醇结合乙烯吸附剂更有利于降低蓝莓的果实腐烂率、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能有效地抑制蓝莓贮藏期果实硬度的下降,能有效地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花色苷含量的降低,能较好地保持蓝莓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论 采用乙醇结合乙烯吸附剂的处理方法对蓝莓果实保鲜的效果最好,能够更好地维持蓝莓的贮藏品质。
  • 孙兴盛, 银徐蓉, 周福慧, 蒋海峰, 姜爱丽, 胡文忠, 李江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自发气调处理对采后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 将软枣猕猴桃置于塑料气调箱内,气调处理组果实放入气调箱封盖处理,对照组进行不封盖处理,于4 ℃下贮藏64 d,每16 d对软枣猕猴桃呼吸代谢及抗性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即气调箱内CO2和O2含量,可溶性固形物(TSS)、丙二醛(MDA)、总酚含量,及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结果 自发气调处理能够使CO2和O2含量维持在适宜的贮藏范围内,从而保持较高的TSS和总酚含量,抑制MDA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强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论 贮藏48~64 d,自发气调处理软枣猕猴桃的最适宜气体环境为体积分数3%左右的CO2和体积分数16%左右的O2,保持了软枣猕猴桃较好品质的机制,通过诱导果实的苯丙烷及抗氧化代谢实现。
  • 孙德强, 李钟波, 李国志, 段世非, 白家华, 张帆, 李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三角形蜂窝排列方式对三角形蜂窝异面动态压缩性能的影响。方法 借助Ansys/LS-DYNA建立基于特征单元的三角形蜂窝异面动态压缩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三角形蜂窝排列方式对三角形蜂窝异面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 将三角形蜂窝胞元阵列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证明三角形蜂窝的有限元模型是可靠的,随后将三角形胞元阵列模型与此研究中采用的特征单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2种有限元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一致,证明此研究特征单元结构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是可靠的。结论 不同排列方式对三角形蜂窝在异面方向上的动态峰应力和单位体积能量吸收没有影响。
  • 侯晓丽, 齐明思, 张伟, 王晶, 张纪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在准静态压缩过程中,不同孔径(泡沫铝内部胞孔的直径)对球体开孔泡沫铝压缩性能及吸能性能的影响。方法 针对3种不同孔径的泡沫铝试样进行准静态压缩实验。通过准静态压缩试验得出泡沫铝的应力-应变曲线,并通过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得到吸能-应变曲线。结果 当泡沫铝孔径从5 mm增加到9 mm时,球形孔开孔泡沫铝的屈服强度增加了4.6862 MPa,最大吸能效率由24.45%提升到27.71%,力学性能和吸能性能均得到提升。结论 泡沫铝的压缩性能和吸能性能随着球体开孔泡沫铝孔径的增加而增强。
  • 巩桂芬, 李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柱形空气衬垫的振动传递特性,以获取振动传递率曲线。方法 在频率为3~100 Hz区间对柱形空气衬垫和确定载荷质量形成的振动系统进行正弦扫频振动试验,分析初始内压和厚度对其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 初始内压对空气衬垫的隔振能力没有显著影响,3种初始内压下振动系统的共振频率均在35 Hz左右,传递率峰值集中在11左右。当厚度增大时,共振频率和传递率峰值同时减小,空气衬垫隔振能力增强。结论 在满足缓冲性能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初始内压,以及采用多层空气衬垫可显著提高其隔振能力。研究结果可为柱形空气衬垫的缓冲隔振包装设计提供基本依据。
  • 张重, 韩宝坤, 常羽宁, 刘泽坤, 王晓玉, 贾思祥, 贾玉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优化冰柜的包装结构设计,保证冰柜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不被损坏。方法 首先对冰柜跌落冲击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利用SolidWorks进行三维建模;使用Hypermesh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前处理,基于有限元法用LS-DYNA进行跌落仿真实验,利用LS-PrePost对仿真结果进行后处理。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冰柜部分结构会发生塑性变形,为此对冰柜底部支撑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易损部位的变形量减小了1.87 mm。结论 采用Hypermesh联合LS-DYNA的仿真形式对冰柜跌落进行模拟,可以使设计者检测到产品内部受冲击后的变化特性,也可以预知设计缺陷,针对缺陷进行纠正。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设计产品的质量,而且能够大大减少生产周期、节约成本,具有很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 沈仙法, 崔小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优化使用不同材质的木材资源,研究某型机电产品木质包装箱的力学性能。方法 利用UG软件建立包装箱的三维模型,并对包装箱的底架枕木和纵梁进行理论分析,得到松木和杨木2种材质的包装箱在堆码工况下的最大挠度与最大弯曲应力,然后在Ansys Workbench中对2种材质的机电产品包装箱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对比。结果 采用理论分析法和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最大误差仅为7.962%;在相同载荷条件下,杨木包装箱产生的最大挠度大于松木,但最大弯曲应力与松木相同。结论 用杨木代替松木作为机电产品包装箱的材料,完全满足其强度和刚度要求。
  • 李志强, 樊博, 张素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正交试验和有限元法得到一组强度和稳定性最优的木支撑结构。方法 以某胶合板木支撑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3D建模软件IronCAD建立木支撑结构模型,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设计L9(34)的正交试验表。在此基础上,借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正交试验确定的方案进行静力学分析,将仿真结果归纳整理并进行极差分析和综合平衡,得出影响木支撑结构性能的主次因素,确定最优的试验方案。结果 通过极差分析,得到了影响木支撑结构性能的主次因素,由主到次依次为两侧加强板距离中心的距离、开槽圆弧的圆心距离中间板上端的距离、加强板的长宽比,继而通过综合平衡法确定了最优设计方案参数(即开槽圆弧的圆心距离支撑板上端65 mm,两侧加强板距离中心的距离为280 mm,加强板的长宽比为2.5∶2)。经过与原方案对比,最大应力值降低了16%,一阶模态的频率提高了58.2%,最大变形量降低了0.9%。结论 采用正交试验法和有限元法寻找木支撑结构的最优化设计是可行的,将结果应用到木支撑结构设计中,可以满足要求,并能得到合理的开槽深度和两侧加强板合理的排布位置。
  • 张璠, 胡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发设计一种适用于供应链包装系统背景下的新型运输包装箱。方法 首先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调研,了解供应链包装系统下现有运输包装箱的基本信息以及问题点。其次,根据调研情况研发新型运输包装箱来替代现有产品,同时根据模拟测试进行经济效益预测。结果 该运输包装箱在绿色环保、作业效率、成本等方面,均比现有运输包装箱优越。结论 该运输包装箱是一种适用于快销行业的共享型绿色运输包装箱,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节能环保,功能丰富,其综合技术指标优良,且其操作性强,性价比高,具有很高的市场前景,是迎接智能物流时代的必然产物。
  • 皮晓芳, 谢如鹤, 褚力其, 胡子瑜, 付荣华, 赵文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揭示预冷在前端冷链物流中的重要地位。方法 从预冷外部效应的视角出发,通过冷链物流外部效应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成本综合模型,优化前端冷链物流节点;同时运用市场价值法对水果采后预冷的外部效应价值量进行测算,并通过从化荔枝的实例说明具体的优化和测算过程。结果 布局优化预冷节点后,产生的外部效应总价值量是预冷节点布局成本的92倍,占到整年荔枝销售总额的1/5。结论 预冷节点的推广,不仅可以为自身创造经济价值,也可产生巨大的外部效应,且在调节果蔬产销矛盾,延长供应期,稳定和增加农民收益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 周鹤, 陈景华, 韦秋林, 张敏, 孙頔婧, 孙祯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储运包装技术在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生鲜食品的生物特性进行分析,综述生鲜食品对包装的基本要求、生鲜食品的物流模式、生鲜食品的包装材料种类及生鲜食品新型功能性储运包装的研发现状。结果 现有的物流模式和包装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生鲜食品的到货品质,然而并未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对生鲜储运包装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结论 目前对生鲜食品控温不当问题的入手点多停留在物流运输系统和蓄冷剂的研究上,对于包装保温材料的研究不多,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发新型无公害、功能性储运包装技术。
  • 封晴霞, 王利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气体指示型智能标签及纳米智能标签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方法 重点介绍气体指示型智能标签中新鲜度指示、成熟度指示、泄露型指示、无线射频识别等智能标签和纳米综合性指示器的工作原理、应用研究,以及智能标签的发展趋势。结论 智能标签技术在食品包装行业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推进食品包装智能化发展,维护食品安全,加强包装防护,提高质量监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未来食品包装发展的主要方向。
  • 肖黎, 董占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温度、酒精度和时间对陶瓷包装材料中重金属铅和镉向白酒迁移的影响规律,并对其进行迁移动力学分析。方法 在避光、20 ℃和40 ℃温度条件下,用酒精体积分数为38%和53%的2种白酒溶液浸泡陶瓷制品表面一定时间,萃取陶瓷制品表面溶出的铅和镉,微波消解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测定。结果 当温度升高时,重金属铅、镉向白酒的迁移量也增加,迁移速率与温度成正比;当酒精度升高时,铅的迁移量则减少,而镉的迁移量增加;根据迁移动力学分析,重金属铅、镉的迁移量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陶瓷包装材料中重金属向白酒的迁移是一个以离子交换为主的扩散控速过程。
  • 刘芯钥, 林琼, 陈云堂, 崔龙, 段玉权, 哈益明, 李庆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常用的抑菌剂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开发具有可降解性、抑菌性、绿色环保的新型智能食品包装材料。方法 总结可降解抑菌膜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合成的食品包装膜中常用的抑菌剂(如壳聚糖、植物精油、植物提取物、细菌素)与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如淀粉及其衍生物、壳聚糖、纤维素、蛋白质等)的相关学术研究进展。结论 可降解抑菌膜大多被应用于果蔬采后运输贮藏的包装,如果将其应用于田间,可以更好地避免杂菌的污染。
  • 张凌昊, 江贵长, 张德浩, 李菲, 赵忆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已二酸-1,4-丁二醇酯(PBA)、二甘醇(DEG)为原料制备聚酯型聚氨酯(PU)薄膜,并研究异氰酸根与氢氧根的比值(R值)对薄膜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预聚物法制备PU,反应所需要原材料的质量通过不同R值来确定。将制得的PU产物加入DMF进行溶解,然后使用流延方法获得薄膜,随后使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对薄膜的力学性能、透氧性能、热力学性能、透光性以及亲疏水性进行检测。结果 这种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随R值的增大,断裂伸长率呈下降趋势,拉伸强度先增大后降低;透光性和阻隔性随R值增大而降低;疏水性随R值增大而增大。结论 证明了用HDI和PBA合成PU的可行性,且R值的变化对PU薄膜性能有很大影响。
  • 王筱宁, 杨雨凡, 曹雨晴, 詹红钰, 杨国超, 蔡静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开发一种具有单面疏水性能的聚乙烯醇薄膜材料作为包装材料。方法 将质量分数为12%、醇解度为88%的PVA溶液与质量分数为5%的纳米SiO2溶液按体积比为1∶1混合并加热搅拌,通过流延干燥的方式制备PVA-SiO2薄膜。然后分别用体积分数为2.5%,5%,7.5%的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FAS)-乙醇溶液以浸泡方式修饰薄膜的其中一面,并通过溶解性测试、接触角测试、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测试(ATR-FTIR)等方法表征改性结果。结果 结果表明薄膜单面疏水性得到改善,改性后的薄膜在水中的溶解时间增加,且接触角均在120°以上,表明FAS起到了降低表面能的作用;FE-SEM结果显示,Si元素含量对薄膜的疏水性能有着重要影响;ATR-FTIR显示,FAS改性成功将氟原子引入到薄膜表面,且增加了硅原子的数量。其中用质量分数为5%的FAS-乙醇溶液修饰后的薄膜疏水性最好,接触角达到了126.21°。结论 与未改性薄膜相比,经FAS单面疏水改性的PVA-SiO2薄膜疏水性能得到大大提高,拓宽了PVA薄膜材料的应用领域。
  • 郭梦雅, 李晓意, 易凯, 蔡锋, 鲁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以乙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抗菌性能。方法 以纳米氧化锌的粒径和形貌为评价指标,讨论合成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设计响应面实验,以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分析抑菌效果较好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条件。结果 在水热温度为111.14 ℃,反应时间为10 h,乙酸锌浓度为0.02 mol/L时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效果最好,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7.265±0.011)mm。结论 水热温度、水热时间和前驱体浓度会影响纳米氧化锌的粒径和形貌;水热温度和前驱体浓度是影响纳米氧化锌抑菌性的显著因素,水热时间是非显著因素。
  • 陶妍冰, 杨和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消费者心理诉求角度展望玻璃瓶、无菌纸盒、塑料瓶(PET材质)和易拉罐等4种不同材质的包装在我国葡萄酒领域的选择应用。方法 先预调查,并整理、归纳消费者对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轻便性、经济性、奢华感、新颖性、环保性等6个关注诉求点。通过正式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多重相应分析及卡方分析处理数据,分析目前葡萄酒包装容器材料与消费者诉求的契合度。结果 根据诉求的不同,消费群体划分为诉求新颖性的男性群体、高收入追求奢华感的年轻群体、诉求包装材料环保性的中老年群体以及诉求包装材料经济性的中产阶级等4种典型消费群体。结论 根据消费者诉求情况,目前应仍主要发展玻璃瓶包装,可以尝试发展新型轻便包装,并提出了不同消费者群体包装材料选择契合方案。
  • 申展, 刘瑶华, 罗俊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获得细孔球形硅胶被完全脱附活化时对应的温度区间,以及硅胶脱附温度与脱附时间的关系,为硅胶脱附活化工艺参数的设定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通过高低温湿热试验箱让细孔球形硅胶在一定温湿度下充分吸附水分,再利用电热鼓风干燥箱在特定温度下,对2层堆积状态下的细孔球形硅胶进行脱附性能实验,得到脱附性能曲线,并根据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了2层堆积状态下细孔球形硅胶完全脱附活化对应的温度区间,以及脱附温度与脱附时间的关系,进一步得出细孔球形硅胶的最佳脱附活化温度区间为120~130 ℃。结论 通过对实验获取的细孔球形硅胶脱附曲线进行脱附性能分析,为细孔球形硅胶脱附活化工艺参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顾萍, 龚云, 乔俊伟, 钱志伟, 朱钰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一种具备吸附和降解作用的催化剂,进而更高效地净化处理油墨废水。方法 通过氧化还原沉淀法对天然斜发沸石进行MnOx改性,并研究天然斜发沸石和MnOx改性的斜发沸石对油墨废水进行净化处理。考察MnOx改性斜发沸石的晶型、孔结构和形貌,系统地研究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油墨废水COD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 MnOx改性的斜发沸石保持了斜发沸石的晶型结构和形貌,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孔容量,以及更宽的孔径分布。结论 在最佳的处理条件下,与天然斜发沸石相比,MnOx改性斜发沸石具有更高的去除性能,在20 ℃下对油墨废水处理15 min,其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8%和99%以上。
  • 甘文乐, 杨海英, 张玲, 张钟, 熊岑, 谢亚水, 徐井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负载有茶多酚(TP)的蒙脱土(MMT)对聚乙烯醇(PVA)改性制备出PVA复合膜,以期改善纯PVA膜的综合性能,从而替代传统包装膜。方法 利用溶液流延法制备不同茶多酚(TP)质量分数的PVA/MMT复合膜(MMT添加量为PVA质量的3.0%),测试其耐水性能、力学性能、水蒸气阻隔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等。结果 当茶多酚质量分数为3.0%时,其溶胀率、溶解质量损失率分别约为532%和12.3%,水蒸气透过率系数约为1.0×10−10 g•m/(m2•Pa•s);抗张强度相对于PVA/MMT复合膜增强了约26%,断裂伸长率下降明显;PVA/MMT/TP复合膜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了65.5%。结论 采用蒙脱土负载茶多酚可有效改性PVA基复合膜。
  • 章峰, 蔡锦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基于STM32为控制核心的定长切割控制系统。方法 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设计、外部中断跟踪程序的实现以及HMI人机界面的设计。同时,针对刀架以高速返回时的平稳性问题,提出了基于Sigmoid函数的S型算法,并将返回时的主要参数代入该函数中进行MATLAB仿真。结果 经测试,该控制系统满足工作要求。仿真结果表明,刀架返回时的频率曲线是连续平滑的。结论 该控制系统采用STM32替代PLC,成本低,功能稳定,实时性高,操作稳定,能够满足定长切割的精度要求。
  • 寇舒, 胡俊, 费东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直角坐标搬运机器人的定位精度,保证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路径运动。方法 介绍直角坐标机器人工作原理,并基于模糊控制理论,提出一种基于模糊PID的直角坐标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机器人运动轨迹跟踪控制中。结果 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糊PID的机器人控制器能够保证机器人沿预定路径运动,机器人轨迹跟踪误差能够很快收敛于0附近,该轨迹跟踪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结论 所提方法能够明显提高直角坐标机器人的路径跟踪能力,对于提升机器人运动精度具有参考价值。
  • 吕旭悦, 蔡锦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包装机纠偏控制的精度和通用性,提出一种纠偏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两路线阵CCD成像,并比较两者CCD信号,判断材料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发生跑偏现象,然后通过控制器进行纠偏操作。结果 两路CCD灰度值显著变化的像元位置表明了带材的边缘位置,通过两像元的差值即可判断带材是否发生跑偏,方案可行。结论 相较于以往的CCD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稳定性和精度均有所提高,并且当材料的宽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纠偏装置仍可以工作,而不需要其他操作,通用性也有一定提高。
  • 宋建辉, 丁俊健, 涂志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5种不同的涂布气悬浮烘箱腔体中,选出性能最佳的腔体结构方案。方法 通过对5种气悬浮烘箱腔体三维建模,应用Ansys软件的Fluent模块,设定5种模型实际使用时的边界条件,模拟5种烘箱的工作情况。结果 借助设定的辅助平面、辅助线段,得到了5种烘箱工作时的腔体内部热风轨迹图、烘箱不同位置的风速等高线图。结论 通过比较模拟结果,确定了均风导流隔板型烘箱腔体的工作效果优于其他烘箱结构。
  • 宁廷州, 葛美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智能印刷设备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为智能印刷设备的发展提供战略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法回顾印前、印刷和印后等设备的发展历史,总结国内外智能印刷设备的应用和研究现状,提出“标准先行、夯实基础,数据驱动、融合发展,模式创新、示范引领”的智能印刷发展三步走战略。结果 当前智能印刷设备的发展相对缓慢,与之相关的研究普遍较少,智能印刷尚处于智能制造的初级阶段——数字化阶段。结论 通过制定智能印刷标准体系,加快智能印刷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推行智慧印厂和印刷云工厂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智能印刷的有序发展。
  • 景传峰, 张敏, 金晓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铁路机械冷藏车气密性检测指标滞后,难以反映车辆漏风特性的问题,对其气密性指标展开研究,寻求现有装备气密性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新造铁路机械冷藏车的气密性指标和车体气密性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方法 按照GB/T 5600要求,运用压差法对B23型、B23A型和B10型铁路机械冷藏车进行气密性试验,分析运行速度与压差、漏气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测试和实地调研,掌握现有铁路机械冷藏车漏气量偏大的原因,为改进优化提供依据。结果 我国现有B23,B23A,B10型铁路机械冷藏车在50 Pa压差条件下的漏气量分别为27.0,34.1,26.1 m3/h,当压差升至125,250 Pa时,车厢漏气量约上升90%~320%。上述压差条件大致对应40,65,90 km/h的车辆运行速度。在此基础上,分析给出了新造铁路机械冷藏车的气密性指标,提出了改进优化的具体策略。结论 新造铁路机械冷藏车的漏气量标准应设定为在50 Pa压差条件下不大于10 m3/h,比现有标准规定减少了75%。此外,通过使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改进车厢、车门和排水口结构,减少车体漏泄点,有效提高了车厢气密性能。
  • 吕雪菊, 倪静, 马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三维装箱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即在给定车辆中尽可能多地装入货物且保证车辆行驶路线最优。方法 提出基于双向搜寻路径节点规则的智能水滴节约算法来求解车辆路径问题,并采用基于虚拟组合块的启发式算法来求解装箱问题。结果 通过数值算例检验,混合算法使车厢的平均空间利用率达到了76.14%,并确定了最优行驶路线。结论 基于双向搜寻路径节点规则的智能水滴节约算法可找出最优的行驶路线,而基于虚拟组合块的启发式算法也能合理放置货物,得出较优的装载方案。
  • 杨晟炜, 方恩印, 郑亮, 许向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人眼明度视觉感受野“中心-周边”的拮抗特征。方法 设计心理物理实验,测量视觉感知颜色空间CIELAB明度轴上5个明度样本在11个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数据;分别采用一元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实验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明度视觉、空间频率以及对比敏感度阈值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 一元分析表明,5个明度样本的对比敏感度曲线表现为带通特性,明度值越高带通特性越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以前2个主成分为新变量,可描述人眼视觉感受野特性。结论 人眼视觉在低频1~6 cpd时表现出了“中心-周边”环绕的阶调传递特征;在高频时人眼明度CSF与亮度CSF相似,随着空间频率的升高,人眼视觉对比敏感度降低。
  • 焦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一种控制和预测印品透印质量的评价方法,为印品图文设计及选纸方面提供理论依据,达到经济化、高质量生产的目的。方法 选取5种不同的非涂布纸样,对其紧度、平滑度、油墨吸收性和不透明度指标进行检测,通过建立PTR模型来评价纸样的抗透印性。在这5种纸样印上CMYK阶调色块,即10%~100%(实地),利用色差法ΔELab来表征每一阶调的透印程度PTq,以ΔELab=3.5作为透印阈值,来建立纸样抗透印性与各阶调之间的关系。结果 从1#纸样到5#纸样的抗透印值PTR依次减小,CMYK在各阶调的透印值也基本呈现相同规律,PTR模型成立;依据透印阈值和每一纸样的线性公式得到相应的阶调值,计算各色的阶调均值,从1#到5#分别为134.15%(计算值),88.9%,51.95%,42.7%,36.15%,以此建立PTR与阶调值的关系曲线。结论 抗透印PTR值在70.5%以下的纸张,适印40%以下阶调的图像;PTR值从71.0%开始不断增大,纸张的适印阶调范围也随之扩大;当PTR值达到73.8%左右时,即使实地色块也不会干扰到背面的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