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0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19-07-18
  

  • 全选
    |
  • 任浩, 于官楚, 孙炳新, 秦苏怡, 姜凤利, 辛广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介绍国内外保鲜技术在食用菌保鲜中的应用进展,为食用菌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分析影响食用菌品质下降的因素,包括呼吸作用、水分含量、相对湿度、温度、微生物和气体环境等,并总结多种食用菌的保鲜技术,包括真空预冷、气调保鲜、减压贮藏、超高压处理、辐照处理、保鲜剂、电解水和臭氧处理等。结论 食用菌贮藏与保鲜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产品的品质,并延长货架期。随着保鲜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将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巴良杰, 罗冬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对火龙果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火龙果为实验材料,研究质量浓度为10,50 mg/L的GA3对其在(7±1)℃下贮藏生理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质量浓度为10,50 mg/L的GA3处理均能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抑制果实的腐烂率、质量损失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增加,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的降低,提高其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且质量浓度为50 mg/L GA3处理组的效果要好于质量浓度为10 mg/L GA3处理组。结论 GA3处理延缓了火龙果采后果实的衰老进程,保持了其贮藏期果实品质,其中质量浓度为50 mg/L的GA3处理效果较好。
  • 程顺昌, 袁尔千, 魏宝东, 贾文涛, 纪淑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研究乙醇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品质的保鲜效果。方法 以鲜切‘寒富’苹果为材料,比较乙醇、乙醇复合抗坏血酸(Vc)溶液处理对鲜切苹果在4 ℃下贮藏品质的影响。分析鲜切苹果包装内的气体成分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颜色、质量损失率等品质指标,还对组织衰老进程、酚类物质代谢和活性氧代谢及微生物数量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表明,体积分数为30%的乙醇溶液浸泡鲜切苹果能有效保持冷藏货架期间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的质量损失率,延缓果实组织表面颜色变化和褐变的发生;进一步研究显示,乙醇可能是通过抑制酚类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减少了醌类物质在组织中的积累;乙醇处理还有利于抑制果实组织中电导率的升高,此外经乙醇处理后,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和复合处理组中的数量。结论 采用乙醇处理鲜切‘寒富’苹果,有利于保持果实的品质,并延缓衰老和褐变进程,从而延长了货架期。
  • 尚静, 张艳, 孟庆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算法,建立挤压损伤苹果的Fisher识别模型、K最近邻(KNN)识别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识别模型。方法 以挤压损伤苹果和无损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光谱仪采集2种苹果的光谱反射率,综合比较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二阶微分(SD)、标准正态变换(SNV)和多元散射校正(MSC))对各模型识别效果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并提取能反映损伤苹果的特征光谱。结果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了累计贡献率超过99%的前7个主成分(P1—P7)作为特征光谱数据,有效地实现了光谱数据的降维;二阶微分对光谱反射率预处理的效果最好;3种判别模型均能满足实际要求,且SD+Fisher和SD+PLS-DA识别模型对校正集和预测集样本的总正确识别率均高达100%。结论 研究结果有助于实现挤压损伤苹果的快速识别。
  • 苏晗, 涂金金, 陈竟豪, 曾绍校, 郑宝东, 卢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反复冻融对淀粉质食品组织具有破坏作用,融化后产品水分会损失且质地易软化,造成品质下降、消费属性降低等现象,总结和研究该现象的机制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淀粉在冻融过程中的老化回生、硬度上升、析水率提高等品质劣变问题,以及影响冻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淀粉来源,直链与支链淀粉含量,盐、糖的加入等均会对淀粉冻融稳定性造成影响,但具体效果受环境因素影响程度较大,有待进一步探究。结论 阐述了影响淀粉基食品冻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可能的作用过程和机理,为含淀粉质食品的品质改良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 王洁茹, 喻文丽, 李颖, 郭东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阿拉尔市枸杞干果的污染微生物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新疆枸杞干果的产品质量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GB 4789—2016《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中的方法对其进行调查,并进行初步杀菌的应用研究。结果 在供试散装枸杞干果中的污染微生物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菌落总数为8.9×105 CFU/g,细菌的菌落总数为3.5×105 CFU/g,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MPN值)为1100;在供试袋装枸杞干果的污染微生物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菌落总数为520 CFU/g,细菌的菌落总数为11000 CFU/g,大肠菌群的MPN值为150,主要污染霉菌为黑曲霉和青霉属。结论 紫外辐照10 min后,霉菌和酵母菌的抑菌率达到32.44%,细菌的抑菌率达到74.69%;超声波处理5 min后,对菌落总数的抑菌效果极为显著,抑菌率达到98.21%。通过紫外辐照和超声波处理均可杀灭枸杞干果表面的微生物,其杀菌效果良好。
  • 姜云斌, 王志华, 杜艳民, 王文辉, 郭黄萍, 徐凌飞, 王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晋陕红香酥梨贮藏保鲜技术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 于2013—2018年对晋(山西运城盐湖区,临猗)、陕(陕西大荔)的红香酥梨贮藏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后期销售等基本情况进行连续6年的跟踪调查,并分析红香酥梨采收、采后处理、保鲜技术应用现状及贮后销售情况等,总结晋陕红香酥梨采后贮藏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结论 目前贮藏企业红香酥梨贮藏的温度管理、库间湿度和码垛基本达标,但在采收期和库间气体管理上还不达标,因此容易造成贮藏期间发生大量的生理病害,从而影响企业效益,因此应加强贮藏企业的管理水平。
  • 常晶, 李晨辉, 刘尊英, 赵元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明胶-壳聚糖-迷迭香提取物复合膜(G-C-RE),并研究其对冷藏鲟鱼的保鲜效果。方法 通过测定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BARS)含量、感官评价等指标来探究复合膜对鲟鱼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 鲟鱼经复合膜处理后感官评分得到提高,特别是在维持鲟鱼气味上表现出显著的效果。在贮藏第6 d时,复合膜处理后鲟鱼的TVB-N值和TBARS值分别比对照组低27.7%和62.5%(P<0.05),使冷藏鲟鱼的货架期从6 d延长至8 d,并使鲟鱼的菌落总数在第10天时才达到国标限值。结论 明胶-壳聚糖-迷迭香提取物复合膜具有抑菌和抗氧化作用,可保持鲟鱼的良好品质,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食品活性包装材料。
  • 钟乐, 曾绮颖, 肖乃玉, 刁维新, 罗文翰, 张雪琴, 陈海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获得具有优良抗菌性能的PE食品包装膜。方法 以聚乙烯膜(PE)为基材,根据静电相互吸引的原理,将带负电的食品接触材料丙烯酸树脂阴离子乳液(1127-PAA)涂覆在PE上,再涂覆带正电的壳聚糖(CTS)/柠檬油(LEO),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抗菌性能的PE食品包装膜。利用氨基黑染色和接触角实验对涂覆效果进行分析,考察PE-PAA-CTS/LEO复合膜中CTS与LEO的比例,以及CTS/LEO的层数对复合膜抗菌性的影响。以冷藏猪肉为保鲜对象,通过定期对冷藏猪肉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菌落总数、水分迁移、色差(a*值、b*值、L*值)、质构(弹性、硬度和黏度)进行测定,对冷藏猪肉进行鲜度分析,评估复合膜的保鲜效果。结果 将PAA,CTS依次均匀地涂覆在PE膜上,膜的接触角由原来的71°变为22°,亲水性得到大大提高;当复合膜中CTS与LEO的体积比为1︰1,且CTS/LEO的层数为2层时,牛津杯测得抑菌圈的直径可达35.6 mm,其抗菌性较优且成本较低;与纯PE膜相比,综合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菌落总数、色差(a*值、b*值、L*值)、质构(弹性、硬度和黏度)和核磁共振指数等实验结果可知,PE-PAA-CTS/LEO抗菌膜能将冷藏猪肉的保质期延长2 d。结论 与空白PE膜相比,PE-PAA-CTS/LEO复合膜能有效延长冷藏猪肉的保质期2 d,当PE+PAA膜上CTS/LEO的层数为2时,其抑菌效果最优且成本最低。
  • 胡伟, 马俊辉, 张晓飞, 徐文, 周良春, 李双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用于食品接触塑料及纸制品中短链氯化石蜡(SCCPs)含量测定的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源质谱法(ASE-GC-NCI-MS)。方法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对食品接触塑料及纸制品中的SCCPs进行处理,萃取溶剂为正己烷-二氯甲烷,萃取温度为80 ℃,静态萃取时间10 min;采用浓硫酸净化法对萃取溶液进行净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在负化学电离模式、全扫描模式、离子源温度为180 ℃等条件下对样品中的SCCPs进行定性与定量测定。结果 氯的质量分数在58.7%~64.3%范围内时,SCCPs的总体响应因子与实测氯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765,检出限为20 mg/kg,加标回收率为86.3%~95.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5.2%(日内),4.8%~8.1%(日间)。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好、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可用于食品接触塑料及纸制品中SCCPs的实际检测。
  • 毕清华, 谢兰桂, 赵霞, 孙会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准确测定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聚乙烯瓶)相对分子质量信息的高温凝胶色谱方法。方法 供试品于150 ℃下震荡溶解2 h,流动相为1,2,4,-三氯苯(含250 mg/L的抗氧剂BHT),色谱柱为高度交联的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基柱,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200 μL,柱温为150 ℃,运行时间为35 min。考察溶解温度、溶解时间以及抗氧剂对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的影响,并对方法进行优化,对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并采用相对法和绝对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采用相对法计算出3批供试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36 327,238 832,240 631,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别为3.42,3.48,3.66;采用绝对法计算得到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4 158,186 674,184 006,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别为4.30,4.25,4.24。结论 该方法可准确测定药用低密度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信息。
  • 严欣, 冉文生, 李漫江, 李良, 龙泽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餐具的使用和清洗方法对餐具中甲醛、重金属迁移量的影响,降低消费者的使用风险。方法 通过研究密胺餐具经过极端不当条件使用后甲醛迁移量的变化和有、无图案印刷密胺餐具的重金属迁移量,对各种条件下密胺餐具的使用方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经过微波炉使用(中火)、钢丝球擦洗(10次)、模拟蒸煮温度使用(100 ℃)后,密胺餐具的甲醛迁移量均显著增高。食品接触面有图案印刷和无图案印刷密胺餐具中的重金属(As,Pb,Cd)迁移量变化不大,均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结论 不正确的使用密胺餐具,如微波炉使用、反复利器擦洗、蒸煮使用后,甲醛迁移量均会明显增大,甚至超过标准限量值,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存在极高风险。
  • 李丹, 于佳佳, 仇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种类包装材料的性能差异对所包装肉类食品胀袋问题的影响。方法 以常见的用于包装烧鸡的PA/Al/CPP、BOPA/LDPE,包装猪蹄的PET/PA/CPP、PET/PA/Al/CPP,包装肉肠的PVDC共挤膜、BOPP/PVDC/PE等6种材料为试验样品,分别测试其揉搓前后氧气透过量、拉伸性能、抗穿刺性能、热封强度、密封性能。结果 样品阻隔性由高到低依次为PET/PA/Al/CPP、PA/Al/CPP、PVDC共挤膜、BOPP/PVDC/PE、PET/PA/CPP、BOPA/LDPE;揉搓后PET/PA/Al/CPP阻隔性仍较高,PA/Al/CPP耐揉搓性差,出现贯穿性针孔,揉搓前后BOPA/LDPE、PET/PA/CPP的阻隔性相差不大;BOPP/PVDC/PE拉伸性能较差,横向断裂伸长率仅为28.4%,且热封强度低,其余样品的拉伸性能、抗穿刺性能、热封强度均较好;PA/Al/CPP,BOPP/PVDC/PE成品包装分别在袋体折皱处、袋体与热封口处漏气,其余样品均未漏气。结论 耐揉搓性差、拉伸性能差及热封强度低分别是烧鸡PA/Al/CPP包装、肉肠BOPP/PVDC/PE包装发生胀袋的主要原因;阻氧性偏低易导致由BOPA/LDPE,PET/PA/CPP,PVDC 5层共挤膜包装的烧鸡、猪蹄、肉肠在长时间存储时缓慢胀袋。上述样品存在的问题主要与材质结构、铝箔层质量、材料生产及热封工艺有关。
  • 王玥, 王建川, 朱贵萍, 皮涵, 刘耀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茶多酚良好的抗氧化性、抑菌性,综述国内外将茶多酚与可降解成膜基材复合后应用于食品保鲜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的综述,介绍茶多酚的保鲜机理及与可降解成膜基质复合后在食品保鲜(肉类、蔬菜类、水果类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并分析茶多酚的加入对复合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论 从发展趋势来看,可降解食品保鲜材料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茶多酚的添加虽使得可降解复合膜的保鲜效果大大增加,但国内外在茶多酚复合保鲜材料方面的研究形式相对较单一,多以复合膜或者膜液形式进行保鲜。利用微胶囊技术与茶多酚复合保鲜材料相结合制备保鲜剂,既能够更好地控制保鲜剂的使用量,又能避免直接与食品过多接触,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思路。
  • 劳彩娴, 卢立新, 潘嘹, 卢莉璟, 张大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光源、乙烯初始浓度等反应条件对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乙烯气体的影响,为纳米TiO2脱除乙烯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向密闭反应器中加入纳米TiO2和乙烯气体,在室温下稳定后,设置光源和光照强度,对反应器进行照射,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乙烯的浓度,计算乙烯的降解率;研究紫外光波长、光强度、乙烯初始浓度、纳米TiO2添加量对乙烯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 在254 nm的紫外光照射下,乙烯的降解率最大,反应2 h后,降解率高达95.92%;光源距离越短,光强度越高,当光强度大于28.00 W/cm2时,乙烯降解率随光强度的增加急剧上升;乙烯的降解率随着乙烯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TiO2添加量在0.05~0.5 g内时,乙烯的降解率随着纳米TiO2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稳定。结论 紫外光波长越短,光强度越高;乙烯初始浓度越低,纳米TiO2的添加量越多,乙烯的降解率越大。
  • 雷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等密度、恒温条件下聚乙烯(PE)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改进原有本构方程的应变率项。方法 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量不同拉伸速率下PE的应力-应变曲线,并研究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最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变化趋势;基于Sherwood-Frost本构模型,对经典的热激活机制Seeger模型添加幂函数项,实现应变率与应变的耦合;基于最小二乘法,采用Matlab软件拟合本构模型参数,并将本构方程拟合结果与300,400,500 mm/min速率下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改进后的本构模型拟合数据与试验结果具有更高的吻合度,最大误差为8.12%,出现在300 mm/min的速度条件下。结论 随着拉伸速率的增加,PE材料的最大拉伸强度逐渐增加,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改进应变率项后,本构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能够为有限元分析提供准确的材料参数。
  • 王强强, 宁保安, 梁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近年来,包装材料在生产和降解过程中广泛存在微塑料及相关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等问题,其对微塑料的检测以及毒理学研究至关重要。为了给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微塑料的一些常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分析。方法 对现有的微塑料的检测方法,如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热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凝胶渗透色谱(GPC)结合荧光检测、高光谱成像、电镜成像等进行阐述,并且对检测现状进行总结。结论 微塑料的检测方法已呈现从单一化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是检测方法的简便性、快捷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后期包装材料中微塑料及相关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和检测技术研发提供了参考。
  • 王虹, 印雄飞, 杜雄章, 郭太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根据纸板粘合机理,从纸板特性指标角度进行研究,建立包卷式纸箱封合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实现通过纸板表面性能相关指标测试,即可评判预测包卷式纸箱在线封合质量的目的。方法 通过设计不同试样进行直角粘合模拟测试及拉力测试,研究瓦楞纸板的表面性能参数对包卷式纸箱封箱效果的影响,找到纸板表面吸水渗透性、表面张力、纸纤维内结合强度等指标的合理范围,建立包卷式纸箱封合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结果 根据试验结果预测,纸板印刷面吸水量低于1 g/m2,表面张力低于38 mN/m,内结合强度低于100 J/m2的纸板,包卷式纸箱粘合封箱强度较低。结论 可以通过增加测试纸板表面吸水渗透性、表面张力、纸纤维内结合强度等指标,建立包卷式纸箱的封合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对包卷式纸箱在线封合质量进行预测。
  • 王新鸽, 程芸, 朱荣耀, 张红杰, 张文晖, 罗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纸基包装材料多采用水性油墨印刷,在此类废纸回用过程中通过增加水性油墨颗粒的粒径,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由于其粒径过小而造成的在纤维上的二次沉积与吸附,也可增加水性油墨废水处理过程中小颗粒水性油墨的去除效果。方法 模拟废纸碎浆体系中小颗粒水性油墨在不同助剂及不同pH条件下粒径的改变情况,从而得到不同助剂的使用效果。结果 添加一定量的无机助剂CaCl2、有机助剂CTAB或改变体系的pH值,均能增加无纤维时的水性油墨颗粒粒径;但纤维存在时CTAB并不能起到预期效果。结论 当体系pH值为5、CaCl2浓度为0.20 mol/L、CTAB浓度为0.12 mmol/L时,水性油墨颗粒的粒径相对较大,分别为3.8, 1.0, 0.5 μm;但当有纤维存在时,添加CaCl2的效果降低,最佳浓度是0.30 mol/L,粒径为2.7 μm;CTAB在纤维存在时并不能促进水性油墨的絮聚,反而会造成纸浆光学性能的降低。
  • 郭凌华, 龙浩, 姜慧娥, 李小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吡啶二甲酸铕的稀土配合物,将其加入胶版油墨中,并对荧光性能进行检测和分析。方法 以稀土材料Eu盐为主要原料,在一定条件下与2,6-吡啶二甲酸反应形成一种光致发光的稀土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物质结构进行表征。将合成的稀土配合物添加到白色胶印油墨中,通过印刷适性仪将油墨打印在纸张上。结果 通过荧光检测确定了该物质的主要激发波长为365 nm,发射波长为617 nm;在紫外灯照射下,加入质量分数为3%~4%发光材料的油墨所打印图案的油墨颜色接近于稀土材料的荧光颜色;在D65光源下,该油墨的色度与之前相比变化不大,且可以在加网的条件下完成印刷。结论 稀土发光材料在胶印油墨中发光性稳定,且稀土材料荧光体在油墨中可发光,实现了稀土发光油墨对有机荧光油墨的替代,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 王丹丹, 孟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性能优异的即开型彩票专用柔性版水性油墨,研究影响油墨刮开性的因素。方法 分别改变油墨配方中树脂的种类,润湿剂的种类、配比,以及乳液的种类及配比,以配制油墨,并测试油墨在隔离油上的刮开性能。探究即开票用水性油墨刮开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选用研磨树脂Joncryl 678,油墨的刮开性能较好;润湿剂选用TEGO wet245,其质量分数为4%时,能够使油墨在正常上墨的前提下,保证较好的综合刮开性能;选用Neocryl A-1120,其质量分数为50%时,刮开层能被有效刮开,且票样老化后能够正常刮开;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润湿剂245的质量分数为4%,乳液A-1120的质量分数为50%时,油墨的综合刮开性能最优。结论 油墨配方中的研磨树脂对油墨的刮开性有一定影响。润湿剂种类和含量对刮开墨的刮开性影响较大。其中润湿剂还影响油墨在UV光油打底样张上的上墨情况,鉴于即开票的特殊性,需对遮盖性和刮开性进行综合考量,最终合理选择和添加润湿剂。乳液在油墨配方中对墨层的刮开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润湿剂种类与乳液种类,润湿剂含量与乳液含量间的交互作用对油墨刮开性的影响较大,在评价油墨刮开性的影响因素时,需考虑各组分的交互作用。
  • 周岩, 肖世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碰撞局部撞击载荷及其特征,为产品安全防护设计、碰撞响应分析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抽象刚体碰撞柔性体的共性特征,分别将被撞击柔性体的碰撞局部刚度特性和整体结构效应表征为弹簧力-位移关系,建立系统的二自由度刚-柔碰撞动力学模型,应用数值方法系统分析刚柔碰撞局部撞击载荷的特征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结果 获得了刚体初始碰撞速度、柔性体碰撞局部刚度特性与整体结构效应等主要因素对局部撞击载荷时程、冲量、峰值和脉宽等撞击载荷特征的影响规律。结论 深化了刚-柔碰撞局部撞击载荷的认知,为防护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 王新春, 周华良, 郑立亮, 夏雨, 甘云华, 周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评估就地化保护装置跌落冲击载荷下的失效情况。方法 基于显式动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法对就地化保护装置进行跌落冲击的建模仿真。分析PCB板变形与焊点失效之间的关系,探讨元件封装方式对产品抗跌落冲击性能的影响,提出以Von Mises准则得到的焊点最大应力联合跌落寿命模型,进行元件封装可靠性评估的分析方法。针对元件不同封装方式的装置进行跌落验证试验。结果 就地化保护装置跌落冲击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结论 验证了评估元件封装失效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为推断产品可靠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 刘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高硼硅玻璃沙拉碗跌落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为沙拉碗安全包装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Pro/E软件和Ansys软件建立沙拉碗及其缓冲包装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有无缓冲包装以及不同跌落高度和跌落姿态分别进行跌落仿真模拟,获取沙拉碗跌落冲击过程的应力、变形和加速度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 沙拉碗跌落冲击时,最易损坏的部位在上部边缘、底部缓冲包装棱边及角的冲击部位;无缓冲包装时最大应力和脆值分别为76 MPa和1.84×105g,有缓冲包装时的最大应力和脆值分别为0.139 MPa和73.5g。结论 对沙拉碗进行包装设计时,应加强对上部碗口边缘部位和缓冲垫边角的保护;缓冲包装结构对沙拉碗起到了明显的保护作用,该研究为高硼硅沙拉碗缓冲包装的理论研究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 巩桂芬, 刘雨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不同形状的压痕条件下,对瓦楞纸箱进行抗压试验,研究纸箱的变形情况和抗压能力。方法 首先设计无压痕纸箱、一字型压痕箱、八字型压痕箱以及菱形压痕箱;其次将各种压痕形状下的纸箱,利用纸箱抗压试验机进行空箱抗压实验,记录各自的最大压溃力;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抗压强度与压痕形状的关系。结果 不同压痕形状对瓦楞纸箱的抗压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菱形影响最大。菱形压痕通过阻碍纸箱变形趋势可提高瓦楞纸箱的抗压强度。结论 在瓦楞纸箱侧板上通过施加阻碍纸箱工字型变形的压痕(如菱形压痕),可以增加瓦楞纸箱的抗压强度,对瓦楞纸箱的生产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 李洋, 赵鲁华, 管德勇, 王恩童, 窦新禹, 王宝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更灵活地满足不同企业间的配送需求,以提高运输效率。方法 在智能交通背景下,基于RFID、Compass/GPS、通信技术等,以运输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模型,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网络型甩挂运输车辆调度进行优化。结果 以山东省某网络型运输企业联盟为例进行优化调度,通过与普通货车运输比较,优化后的甩挂运输车辆调度方案空载率降低了4.6%,耗油量降低了10.6%,运输总成本降低了25.4%。结论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网络型甩挂运输车辆调度方案有效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对于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及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 王奉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一种新型外包保温加热系统,并检测其综合性能。方法 将冷链物流作为切入点,提出一种新型保温加热系统,结合传热学基础理论,从物理性能分析、工艺性能实践、综合性能检测、应用性能验证等不同角度,详细阐述新型保温系统的综合性能。结果 新型外包保温绝热材料达到热动平衡后,漏热率与温差关系曲线相对稳定,无大的波动点;同时与之相搭配的新型加热系统柴油消耗量由19.3 L/h降低至17.2 L/h,平均加热时长减少了1 h。结论 新型外包保温加热系统的加热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进一步减少了热能损失,同时加快了装卸效率。
  • 杨澄懿, 于明媛, 赵雁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军队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选择问题,从风险视角对供应商完成军事保障任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以降低军事物流外包风险,为军队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决策提供方法和思路。方法 提出可将FMEA技术运用于军队第三方供应商选择中的操作性框架,按照框架流程确定评价标准、识别潜在失效模式、决策分析,可更加全面、科学地对军队第三方供应商做出选择。结果 在不考虑风险的情况下,5家候选供应商中E的原始评分最高,D排名居中,但经过FMEA分析后,由于E在单项评价指标上的风险比例太大,而D的各项指标风险比原始排名靠前的供应商小很多,因此D成为军队最终选择的供应商。结论 利用FMEA分析军队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问题,可以起到事先识别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分析产生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现有措施的可控程度,从而评估每位候选供应商在确定的评价标准中的风险大小,最后综合原始评分得出了供应商选择的结果。该方法操作简单、计算方便,能比较全面衡量军队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综合水平,有助于提高军队物资保障效率,降低物资保障风险。
  • 唐启慧, 谷紫颖, 李振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封装检测是保证流水线上产品质量的关键。针对预罐装注射液,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注射液针头胶帽缺陷的实用检测算法。方法 算法首先采用以灰度分布概率作为度量标准的直方图双峰法,对图像进行阈值分割;随后依据以特征角点为中心延伸出的4个象限区域进行特征分析,定位胶帽下边沿左、右角点,以计算胶帽高度;将对称轴点集进行分段直线拟合,得到对称轴所有可能的斜率和截距,基于边缘信息计算最优对称轴和胶帽倾斜角。结果 采用多组图像检验算法缺陷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检测成功率达到97.86%。结论 该算法能够对针头胶帽的多种缺陷进行检测,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
  • 陈小康, 涂煊, 许维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实现自动包装机热封工艺中温度传感器的故障实时故障检测。方法 使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GRNN)构建了热封温度传感器状态自动检测网络,再采用混沌加速果蝇优化算法(Chaos Accelerated Fruit 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 CAFOA)进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学习因子优化选取,求解出最优学习因子。通过建立CAFOA-GRNN自动检测模型,再结合统计学中置信区间的方法,对故障进行诊断分类。结果 在传感器故障实验中,将理想故障函数与历史运行数据叠加,产生故障数据集,并将其用于验证建立的模型,获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准确率较高。结论 该方法实现了传感器故障的实时检测,可以用于提高生产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 李飞翔, 李永祥, 徐雪萌, 唐静静, 孟坤鹏, 陈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变距螺旋主要以经验设计为主,缺乏系统设计方法的问题,提出一种函数拟合法。方法 首先以二次函数y=Ax2+Bx对变距展开线进行初始拟合,考虑进料段螺旋变距的均匀变化,再以线性函数y=Ax+B进行二次拟合。根据线性拟合结果,采用粒径为1.5 mm的小米物料对等距和变距螺旋进行离散元仿真。结果 得到了进料段变距设计方案,S1=0.4D,S2=0.56D,S3=0.72D,S4=0.8D。相比等螺距,在相同转速及外径下,变距螺旋进料段下料均匀,输送稳定,质量流量与实际流量相对误差为1.8%。结论 验证了变距设计的合理性,可为变距螺旋研究提供参考。
  • 尹亚南, 韩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传统印刷机、包装机各轴机械连接方式下,多电机同步控制存在的机械磨损严重、同步控制精度低等问题。方法 基于偏差耦合控制系统结构,将PID与神经网络控制相结合,提出一种径向基神经网络PID的多电机速度同步控制策略。结果 通过仿真可知,该算法相较于传统PID控制超调量更小,系统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实现同步跟踪,速度同步精度明显高于PID控制。结论 该控制算法能够大大提升印刷机多轴同步控制的动态性能,可以有效提高印刷质量。
  • 杨健, 辛浪, 豆昌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当前国内瓶盖划痕检测算法在较复杂背景条件下,存在精度不高、瓶盖划痕图像灰度值变化剧烈,且影响因素较多,无法准确定位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瓶盖划痕检测方案,以实现在对比度较低的背景下对细微划痕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对标准图像作预处理创建模板,对样本图像进行滤波降噪、基于形状的模板匹配、提取感兴趣区域(ROI)、高斯差分滤波增强划痕拉开对比度、二维Otsu阈值分割、形态学处理、特征提取划痕。通过获取300幅瓶盖表面图像,与差影法、大津法、人工检测法进行了划痕检测对比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快速、准确、高效地提取瓶盖划痕,检测1幅图片的平均时间为113 ms,检测准确率为98.3%。结论 该方案与人工检测、差影法、大津法相比,检测精度更高、速度更快、鲁棒性更好,可以满足工业上的生产需求。
  • 陈青, 卜莹, 李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水印算法的不可见性及抗旋转攻击的能力,提出一种基于BSVD分解和Radon变换的NSCT域鲁棒水印算法。方法 首先对水印图像进行Arnold变换,然后对载体图像进行NSCT变换,接着对低频子带进行不重叠分块,最后对各子块进行BSVD分解,选择合适的缩放因子,将水印嵌入奇异矩阵的最大奇异值中。提取水印时,先用Radon变换对含水印信息的载体图像进行校正,再提取出水印信息。结果 实验显示,文中算法具有很好的不可见性,PSNR值均在60 dB之上,并且能够抵抗常规信号的攻击,NC值均大于0.95。结论 该水印算法具有良好的不可见性和鲁棒性,抵抗旋转攻击的能力较强。
  • 韩明, 李宏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决当前图像融合算法在融合过程中忽略了低频系数中所包含的图像细节信息,导致其输出的融合图像存在间断以及模糊效应的不足,方法 提出基于二代Curvelet变换耦合二维因子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利用具有多尺度以及多方向特性的二代Curvelet变换对源图像进行快速的分解,以获取源图像精细的低频以及高频系数。引入低频系数的信息熵以及区域方差特征来构造二维因子,对低频系数所包含的信息量以及图像的变化程度进行度量,以完成低频系数的融合。随后,利用高频系数的平均梯度特征,构造信息融合规则,完成高频系数的融合,提高融合图像的细节信息含有量。最后,利用像素点的R,G,B值,构造颜色校正因子,对融合图像进行颜色修正,以获取色彩效果较好的融合图像。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与当前图像融合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具有更强的细节表达能力,其输出的融合图像具有更好的清晰度及视觉效果。结论 所提算法拥有较好的融合质量,能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与分辨率,在图像处理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刘世朴, 李艳, 王麒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清晰直观地认识凹胶印刷电子油墨铺展过程的微观机理。方法 根据油墨铺展运动过程,建立其静态的物理和几何模型,利用幂律流体理论,分析油墨粘度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纳米银导电油墨的幂律流体函数模型,最后利用实验验证这一模型的正确性。结果 幂律流体理论表明,纳米银导电油墨的粘度与剪切速率存在 的数量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印刷压力为49 N,线宽扩大率最大时,印刷速度为21.88 mm/s,验证该条件下的方阻值为5.915 Ω;在印刷速度为45 mm/s,线宽扩大率最大时,印刷压力为49.36 N,验证该条件下的方阻值为5.908 Ω;在印刷压力为49 N,印刷速度为45 mm/s下,线宽扩大率最大时,油墨粘度为0.78 Pa•s,验证该条件下的方阻值为4.8998 Ω;油墨粘度η与印刷速度v之间存在 的函数关系。结论 纳米银导电油墨是一种假塑性流体,其粘度与剪切速率呈负相关变化,剪切速率是影响油墨铺展过程的关键参数。
  • 张雷洪, 熊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当前印刷缺陷检测系统中存在的低对比度印刷缺陷检测精度不高等问题,基于HSV颜色空间,提出一种增强的低对比度印刷缺陷识别方法。方法 首先,将标准样张图像与采集到的印刷图像由RGB颜色空间转换到HSV颜色空间,并提取视觉上变化敏感的亮度分量V作为待检测对象;其次,将对比度受限的局部直方图均衡(CLAHE)与数学形态学相结合,来增强显现待检测图像中的缺陷;再次,使用连通域分析方法来获取缺陷的面积、周长、离心率、长宽比和圆形度等5种特征信息,并以此建立15个特征模型;最后,构建基于PNN的印刷缺陷识别神经网络,并在Matlab中实现对低对比度印刷缺陷的识别。结果 15个模型的平均耗时为475 ms,都控制在毫秒级别,满足了现代印刷缺陷检测对于实时性的要求。其中模型2的测试正确率为95%,能够识别污点等点缺陷,模型3和模型12的测试正确率为93%和93.3%,能够识别刮痕等线缺陷,模型5的测试正确率为93.1%,能够识别墨迹等面缺陷,且测试正确率高于基于BP神经网络的缺陷识别方法。结论 从缺陷检测的实时性和精确性上来讲,提出的方法能够对低对比度印刷缺陷进行实时和精确的检测。
  • 宗利永, 肖颖, 麻祥才, 王晓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对柔性版印刷关键技术的演进路径及研发热点进行知识挖掘。方法 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II)收录的柔性版印刷技术相关专利为数据源,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所采集的专利数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 利用CiteSpace软件提供的词频探测技术绘制了柔性版印刷技术的研发热点和前沿知识图谱,识别了柔印领域的技术热点。通过聚类可以发现专利文献聚焦范围主要集中在印刷版材制作、印刷油墨、印刷设备和柔性印刷电子等领域。研究焦点从最初的柔性版印刷的油墨和喷墨印刷研究领域,逐渐出现了对印版制版的研究,后续又围绕着印刷设备的各个部分产生了新的研发热点,如控制系统、触屏、飞达和装帧部分。结论 基于专利知识图谱分析可以应用到柔性版印刷技术的知识管理过程中,能为柔印行业探测学科前沿、开展知识服务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