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0卷, 第17期 
刊出日期:2016-09-12
  

  • 全选
    |
  • 赵西友, 王可赞, 王仁杰, 林浩
    . 2016, (17):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展某型备份伞可靠性和适用性改进研究,以解决部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减少部队跳伞训练伤亡,保障跳伞员的生命安全,增强跳伞员的自信心。方法 通过研究分析某型备份伞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对备份伞伞包全新的改进方案,即对伞包的结构形式进行调整;改进伞包保护布,改变伞包封包方式;对备份伞伞包的部分部件进行微改。结果 备份伞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结论 改进设计研究给某型备份伞增加了自动开伞方式,这意味着跳伞员又多了一道保险,从而确保了跳伞员的生命安全。
  • 王伯运, 赵西友, 李笃书, 孙伟
    . 2016, (17): 6-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某型机跳伞过程中开伞拉绳缠挂跳伞员肢体的问题。方法 通过对空降兵主战伞型稳定伞包装方式的改革设计,在不破坏主伞主体包装方式的基础上,对降落伞二级开伞的稳定伞进行结构微改设计,实现稳定伞外置包装,使稳定伞系统变为打开主伞伞包的一部分,从而间接缩短预留在飞机跳伞钢索上拉绳的长度。结果 改变二级跳伞稳定伞的包装方式后,跳伞员跳伞过程中,预留在飞机跳伞钢索上的开伞拉绳长度缩短为600 mm,与原来相比缩减1500 mm,增大了跳伞拉绳受飞机尾流作用内甩与跳伞员离机瞬间的距离,做到了两者不再相互缠挂。经过地面模拟和空中试验,跳伞员在进行某型机跳伞时,没有再发生跳伞拉绳缠挂跳伞员肢体的特殊情况,确保了跳伞安全。结论 该改装设计方案可行。
  • 廖圣洁, 林国欣, 杨秀深
    . 2016, (17): 1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携行装备的可靠性,对空降携行装备缓冲包装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理论计算获得开伞过载和着陆冲击过载估值,判断空降携行装备缓冲包装设计输入;通过合理选择缓冲包装材料和准确设计缓冲衬垫的厚度,以优化缓冲包装设计方案,并通过地面试验验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 通过优化设计,对装备进行缓冲包装防护后,某型空降携行装备着陆冲击由48.7g降至17.7g,能保证空降携行装备着陆后的完好和正常使用。最大过载计算值与实际测量最大过载值差距较小。结论 所用计算方法可用于空降携行装备缓冲包装设计,缓冲包装设计不仅可保护装备,而且对其携行具减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王宏, 杨贞文, 赵西友, 刘胜祥
    . 2016, (17): 15-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空投货物出舱姿态变化过程,为确定最佳的捆绑货物重心位置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Ansys/LS-DYNA软件平台,以某型重装空投系统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情况下货物出舱姿态的微观变化过程,包括翻转角度和翻转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出最佳的捆绑货物重心位置。结果 对出舱速度为1 m/s时不同重心位置货物的翻转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确定了该速度下最佳捆绑货物的重心位置。结论 捆绑货物重心位置对货物的出舱姿态有明显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空投货物出舱姿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能够得出逼近实际且较为精确的解。
  • 张红英, 杨璐瑜, 李姝磊
    . 2016, (17): 20-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目前缓冲着陆气囊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对重装空投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方法 通过建立某重型装备气囊缓冲系统的LS-DYNA有限元模型,对该模型进行缓冲仿真计算,对着陆装备的速度历程和加速度历程进行分析。结果 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0.15 s时间内,仿真模型从4.8 m/s加速到触地速度为5.4 m/s;在气囊缓冲作用下加速度减为0时,继续加速到速度最大值,之后模型在反向加速度作用下急剧减速后产生反向速度,经过几次波动后最终速度基本为0,即着陆成功。结论 仿真模型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等都满足气囊安全着陆应有的规律,体现了仿真的可行性。
  • 刘胜祥, 王兴业, 徐丽丽, 鞠苏, 孙伟
    . 2016, (17): 25-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蜂窝纸板在空投包装中的应用,构建军品绿色包装。方法 通过研究蜂窝纸板的性能,并与瓦楞纸板进行比较,来分析蜂窝纸板在空投包装领域的应用效果及前景。结果 蜂窝纸板密度小、抗弯刚度大、平压强度高、侧压强度高、缓冲性能好,是低碳可再生的绿色包装材料,可应用于空投平台、无伞空投物资、特殊包装等方面。结论 蜂窝纸板可作为空投包装材料。
  • 董新东, 王宏, 林浩, 姜照君
    . 2016, (17): 30-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改进中件空投平台结构设计及主体材料,以改善空投物资着陆缓冲效果,提高空投可靠性。方法 以中件空投平台结构、材料为研究对象,借助空投实验,完成缓冲包装材料的合理选择和空投平台结构的优化设计。结果 设计了上、中、下3层的缓冲结构,并合理确定了各层的材料选择,改进后的中件空投平台空投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高。结论 通过改进空投平台结构设计及平台缓冲材料,可满足中件物资空投的要求,确保了空投着陆后物资的完好和正常使用,提高了空投平台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冲击力。
  • 罗护, 赵西友, 曾康斌
    . 2016, (17): 34-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一种新概念空投方式,即旋翼式空投系统及包装设计。方法 结合自旋转翼气动力学分析旋翼空投系统工作原理,并根据相关设计准则开展旋翼式空投系统关键件的包装设计研究。结果 自旋转翼气动升力是减缓空投物资下降速度的主要因素,而合成气流的攻角在内侧大而在外侧小,造成旋翼在整个翼面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实验结果证明了旋翼空投系统减速原理的可行性。结论 旋翼空投系统具有成本低、包装快等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空投装备,同时应注重空投系统的包装设计。
  • 渠文静, 张武生, 许涛, 孙伟
    . 2016, (17): 38-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空投大件在包装中重心调整的精准度,简化重心调整步骤。方法 先确定重心点的位置,再通过计算得出吊挂钢索的长度,再进行适当的配重和调节来调整重心。结果 与传统的重心调整方法相比,优化后的方法操作简单,调整准确,优化效果显著。结论 该方法可广泛适用于空投包装中大件重心调整操作作业。
  • 常淑英, 杨传民, 陈国营, 黄绍祥
    . 2016, (17): 42-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大豆蛋白喷涂液雾化场的粒度分布,及喷涂过程中喷涂参数对大豆蛋白液雾化液滴粒径的影响,从而在蔬菜复合纸覆膜成型过程中选择最优喷涂参数。方法 利用激光粒度仪测量不同喷涂参数下大豆蛋白液喷涂雾化场的粒度分布,并通过数据分析软件Origin研究喷涂参数对大豆蛋白液喷涂雾化粒度的影响。结果 喷涂参数相同时,喷涂雾化场中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大豆蛋白液液滴粒径先显著减小后趋于稳定;喷涂雾化场中同一轴向位置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大豆蛋白液液滴粒径呈减小趋势。在喷涂雾化场同一测量点,随着喷涂气压的增大,大豆蛋白液液滴粒径逐渐减小;喷涂液压对大豆蛋白液液滴粒径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喷涂气压为0.2 MPa,喷涂液压为0.16 MPa,喷涂雾化场轴向30 cm平面内,大豆蛋白液雾化液滴粒径较小且均匀。
  • 李志平, 吴雄杰, 汪佳, 江小平
    . 2016, (17): 48-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提高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中溶剂残留的检测水平,建立溶剂残留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模型。方法 以GB/T 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 干法复合、挤出复合》中溶剂残留的检测方法为基础,参考相关标准和文献系统分析该法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对不确定度各个分量进行评估和合成。结果 样品中溶剂残留总量的测定结果可表示为(22.40+1.421) mg/m2,k=2,P=95%。样品中苯系物残留量的测定结果可表示为(1.748+0.090 06)mg/m2,k=2,P=95%。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拟合校准工作曲线是溶剂残留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结论 溶剂残留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作为表征测量结果准确度的指标之一。
  • 苏婷, 孙昊, 王利强, 钱怡, 张新昌
    . 2016, (17): 54-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装载方便、成本合理的电梯井道部件重型瓦楞纸箱包装方案,以代替现有的木箱包装。方法 在分析电梯零部件包装现状的基础上,采用重型瓦楞纸箱作为井道部件的外包装,内包装采用普通瓦楞纸箱,并使用隔挡对零部件进行限位和缓冲,托盘仍采用木制托盘。结果 实现了电梯井道部件的合理装载,提高了集装箱及货车的装载率,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包装成本。结论 采用重型瓦楞纸箱包装可以替代原有的木箱包装,在保证包装保护性能的基础上,该包装方案装载率提高了66%。
  • 马琼, 王军
    . 2016, (17): 59-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二元复合芯材相变材料微胶囊,讨论不同芯材比对微胶囊性能和表观形貌的影响。方法 以正十二醇和正癸醇为芯材,以尿素、甲醛单体为原料合成脲醛树脂作为壁材,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二元复合芯材相变材料微胶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 随着正十二醇和正癸醇质量比的增大,所得微胶囊相变温度也随之升高,而相变潜热和分解温度变化不明显,微胶囊粒径分布较为均匀,但所得微胶囊表面越来越粗糙,且含有细小颗粒,团聚现象越来越明显。结论 当芯材质量比为1︰1时,所得微胶囊外观近似呈现为球形,表面致密光滑,分散性最好。
  • 游柳青, 王利强, 樊世芳, 张新昌, 卢立新, 刘迪
    . 2016, (17): 64-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化学方法将月桂醇与海藻酸钠接枝共聚形成两亲共聚物,对丁香油进行包埋形成微胶囊,使其具有一定的缓释性和良好的抗菌效果。方法 利用两亲共聚物包埋丁香油形成包合物,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包埋率为指标,评价月桂醇与海藻酸的接枝率对包埋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评价接枝率对缓释性以及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抗菌性能。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包埋率随着接枝率的增大而升高;丁香油微胶囊的挥发率为14.11%,远低于丁香油的挥发率61.25%;释放试验中,丁香油微胶囊的缓释性明显优于未改性海藻酸纳,丁香油微胶囊能稳定缓慢地释放抗菌成分,控制大肠杆菌的生长。结论 月桂醇改性海藻酸钠包埋丁香油形成的微胶囊具有一定的缓释和抗菌性能,突破了丁香油因挥发性强而存在的应用限制。
  • 尹兴, 孙诚, 李悦, 刘山
    . 2016, (17): 70-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添加适量的纳米纤维素改善聚乳酸的脆性,以适应产品的包装。方法 将聚乳酸(PLA)与纳米纤维素(CNFs)共混制备复合包装材料,测试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透光率、红外谱图,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包装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果 纳米纤维素添加到聚乳酸中增加了其力学性能,当纳米纤维素质量分数为2%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都达到最大;随着添加CNFS比例的增大,CNFs/PLA复合薄膜材料的透光率随之降低,雾度随之升高,但是该薄膜作为包装材料对商品的可视性影响不大。结论 纳米纤维素(CNFs)是具有一定长径比的纳米级线状材料,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具有增强作用。
  • 刘忠明, 董峰, 王小林, 邹昊言, 朱可欣
    . 2016, (17): 75-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获得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优异的食品包装用壳聚糖膜。方法 通过超声法由糠醛渣纤维素制备纳米纤维素(NCC),将其与壳聚糖(CS)共混流延制备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NCC-CS)。结果 复合膜中NCC质量分数为5%时,NCC-CS的拉伸强度比纯CS膜提高了30%,NCC-CS的透湿量比纯CS膜降低了24%。SEM分析结果表明NCC-CS复合膜微观结构致密。FT-IR和XRD的分析结果表明CS与NCC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 NCC的加入对CS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 杨连利, 张卫红, 孟小华
    . 2016, (17): 80-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聚乙烯醇(PVA)引入壳聚糖(CS)/有机累托石(OREC)复合体系制备插层效果、力学性能、抗紫外老化及阻隔性能良好的插层纳米复合膜。方法 利用溶液流延法制备PVA-CS/OREC系列复合膜,以XRD及SEM研究复合膜的插层结构及OREC在基体中的分散性,研究复合膜的力学性能、抗紫外辐射性及水蒸气透过性。结果 OREC及PVA添加量较少时可与CS形成良好的插层结构。当OREC质量分数为2%,PVA质量分数为10%时的复合膜(标记为PVA10-CS/OREC2)插层结构最好,OREC在CS及PVA基体中分散性最好,与OREC质量分数为2%且不含PVA的复合膜(标记为CS/OREC2)相比,拉伸强度提高42.2%,断裂伸长率提高30%,水蒸气透过量降低10.2%,复合膜经紫外辐射后拉伸强度保持率、断裂伸长保持率仍达82.5%及68.2%。结论 PVA10- CS/OREC2膜可作为医用膜和药品、食品等的包装材料。
  • 高伟岩, 于敏, 黄小青, 孙昊, 张新昌
    . 2016, (17): 85-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挤出工艺条件下,以废纸纤维和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制备生物质包装材料,研究影响其试样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并确定较优配方。方法 在废纸和农作物秸秆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淀粉、甘油、PVA,经搅拌混合均匀后,通过单螺杆挤出机连续挤出,以实现环保生物质包装材料的连续生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探讨秸秆含量、淀粉含量、PVA含量、甘油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在85 ℃下水浴加热15 min时,混合物料和淀粉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试样抗压性能的影响因素及主次顺序为淀粉含量>PVA含量>基材比例>甘油含量,试样抗弯性能的影响因素及主次顺序为淀粉含量>基材比例>PVA含量>甘油含量。结论 物料分散的均匀性和粘度是以废纸、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挤出法制备生物质包装材料的关键。当基材比例(秸秆与废纸的质量比)为2︰3,PVA质量分数为2.5%,淀粉质量分数为9%,甘油质量分数为5%时,可获得较优的力学性能。
  • 张潇方, 刘升, 王达, 孙毅超, 王楠, 赵丁雨
    . 2016, (17): 91-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0 ℃冷藏温度下不同薄膜包装对水蜜桃品质的影响,得出更加适合水蜜桃贮藏保鲜的包装方式。方法 采用0.035 mm防雾型流延聚丙烯膜、0.025 mm聚氯乙烯膜、0.03 mm微孔膜和0.03 mm聚乙烯膜包装水蜜桃,测定在0 ℃下贮藏48 d的品质变化。结果 0 ℃条件下贮藏48 d后,流延性聚丙烯膜对水蜜桃的保鲜效果最好,其感官评分为6.83,失重率、硬度、相对电导率分别为2.16%,56.33 N,38.11%,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16%,6.05%,100 g水蜜桃中含维生素C 8.11 mg。结论 薄膜包装能显著抑制水蜜桃在冷藏期间失重率和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保持较高的感官评分,防雾型流延聚丙烯膜包装的水蜜桃品质最好。
  • 谢永萍
    . 2016, (17): 96-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模拟物中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TMCD)迁移量的方法。方法 食品模拟物经甲醇提取后,采用DB-5ms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以72作为目标离子,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 水基模拟物中的TMCD在0.25~25.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限为0.25 mg/L;脂类食品模拟物(橄榄油)中的TMCD在1.25~25.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限为1.25 mg/L;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5,回收率为82.2%~106.9%,相对标准偏差(n=6)为0.3%~8.1%。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食品模拟物中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TMCD)迁移量的测定。
  • 田永强, 卢燕霞, 张维, 王元鹏
    . 2016, (17): 102-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牛至精油微胶囊,以提高牛至精油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牛至精油微胶囊,并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其工艺条件,同时研究牛至精油微胶囊的抑菌效果。结果 牛至精油微胶囊化最佳的工艺条件,芯壁质量比为3︰1,反应pH值为4.5,乳化剂WJE-880的添加量为0.1%,以6000 r/min高速剪切2 min,在55 ℃,250 r/min的条件下搅拌固化60 min。此工艺条件下包埋率可达到83.1%。结论 牛至精油经微胶囊化后显著地提高了其抑菌的持久性。
  • 滑广军, 谢勇, 李凤玲
    . 2016, (17): 108-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促进缓冲材料的组合应用,对材料不同组合形式的等效缓冲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缓冲包装设计的理论和知识体系进行公式推导。结果 叠置及并置组合后,等效缓冲系数取值区域介于2种组合材料缓冲系数之间;组合等效缓冲系数公式以不同材料的缓冲性能参数及比例参数表达。结论 推导过程没有对材料模型进行假设,该组合等效缓冲系数公式具有较强的普适性。该等效缓冲系数公式的提出为组合缓冲衬垫设计及不同种类缓冲材料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 张丽娜, 韩晓龙
    . 2016, (17): 112-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空箱调运问题,找出影响可折叠集装箱使用的关键因素。方法 利用因素分析法、整数规划法对标准集装箱和可折叠集装箱的总成本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影响因素包括运输成本、折叠/展开成本、运输能力、存储成本及租箱成本等。结果 租箱成本是影响可折叠集装箱使用的关键因素,当租箱成本降低10%以上时,使用可折叠集装箱比标准集装箱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结论 可折叠集装箱的使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可折叠集装箱优于标准集装箱。
  • 王柳, 王玉龙, 梁秀
    . 2016, (17): 118-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一种组合材料的包装来满足平板显示产品的包装要求。方法 此款包装设计有4个角垫,左右角垫对称,上下角垫略微差异。4个角垫均由瓦楞纸板折成的骨架、蜂窝纸板底板和与平板显示产品直接接触的EPE部件组等部分组成。运用UG与MSC FEA软件对包装件进行建模及有限元仿真试验。结果 在国标规定压力下,平板显示器的最大内应力小于其极限应力。结论 缓冲包装满足平板显示器的防护要求,但是安全系数偏大,有优化空间。
  • 姜鲁萌, 鲍文强, 赵霞, 陈芳, 仲晨
    . 2016, (17): 123-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鲜鸡蛋自身特点,提出兼具缓冲和促销功能的创意包装结构设计。方法 以鸡蛋包装的保护性能为首要目标,基于缓冲包装“六步法”。首先进行鸡蛋物流环境数据采集,其次通过试验掌握鸡蛋本身的力学性能,再次选择环境友好型纸质包装材料进行包装结构d xs设计,最后结合运输环境数据对设计方案打样并进行包装性能测试试验。结果 经过等效跌落高度为1.2 m的冲击跌落试验及随机振动试验,内装鸡蛋均无破损,包装件外形完好。结论 该包装设计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便携性能及促销性能。
  • 史光梅, 李明海, 向延华, 刘剑钊
    . 2016, (17): 129-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某含炸药组合件遭遇意外火灾事故时发生爆炸的问题,提出在药柱端加装防火隔热结构,以便延缓炸药温升,避免炸药发生爆炸反应。方法 采用有限元热分析方法,建立包含炸药热分解反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该组合件在火灾环境下热量传递的关键环节及响应规律,基于经济性、轻便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采取针对性热控措施,在药柱端设计三层夹心防火隔热结构,并将内层钢壳壁面进行磨光处理,以降低表面热辐射率,同时,取消对接法兰间螺栓连接方式,以避免热“短路”。结论 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均表明,该结构有效延缓了组合件内炸药的温升,可避免其在意外火灾事故环境下的热爆炸反应,有助于提升组合件的储运安全性。
  • 吴艳叶, 姜玉, 王可可
    . 2016, (17): 134-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完成前置净水器瓦楞纸板快递缓冲包装设计,达到流通中安全保护产品的目的。方法 根据产品的特点特性、流通环境等因素,选择瓦楞纸板;利用雅图CAD软件为净水器设计缓冲结构和快递包装箱,并进行相关测试。结果 使用该配纸的前置净水器纸板折叠式快递缓冲包装在跌高为107 cm的跌落测试,经受4 h的随机振动测试、50 kg的压力测试中,产品均完好无损。结论 只要缓冲结构设计合理且选配材合适,瓦楞纸板完全能够满足净水器的快递缓冲包装需求。
  • 朱志松, 顾菲菲, 郭东军, 严晓照
    . 2016, (17): 139-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鉴于壁厚控制的复杂性,建立基于有限元型坯尺寸的预测方法。方法 采用Workbench- POLYFLOW分析软件模拟型坯吹胀的过程,获得均匀的型坯尺寸吹胀成型的IBC内胆壁厚分布;分析型坯初始尺寸对制件最终壁厚分布的影响;确定制件壁厚的薄弱部位及其相对应的型坯位置;调整型坯轴线方向控制点的初始尺寸,获得改善制件最终壁厚的型坯轴线方向的初始壁厚曲线。结果 该曲线仿真壁厚极差为2.27 mm,通过大型中空成型机试生产,确定了型坯初始壁厚实验曲线,验证了预测型坯曲线的正确性。结论 该尺寸预测方法缩短了生产周期,准确性高,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 倪洋洋, 林月城, 江贵长, 李真
    . 2016, (17): 144-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成核剂对国内外等规聚丙烯(iPP)改性的研究进展,使材料的透明性及冲击性能都有所提高。方法 从透明改性、增韧改性、透明和增韧协同改性等3个方面详细讨论改性方法和机理,并指出相应的研究进展。结果 在透明改性方面,多采用添加α成核剂的方法改善iPP的透明性,并对聚合物的结晶温度、透光率等进行深入探讨;在增韧改性方面,多采用β成核剂改善iPP的冲击性能,并对iPP的冲击强度进行研究。为了使iPP的透明性、冲击性能均有所提高,可采用α/β成核剂协同改性。结论 α/β成核剂复配会使iPP的透明性达到80%~90%,iPP的冲击强度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 潘愈康, 王文格, 肖振乾
    . 2016, (17): 150-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某包装机械凸轮滑块分离装置的性能,利用机电联合仿真方法对伺服驱动凸轮滑块分离装置系统进行有效的性能预测。方法 提出一种独立伺服驱动凸轮滑块分离装置机电联合仿真分析方法。建立分离装置的动力学模型,并研究其动力学特性;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建立三环控制模型,整定控制参数;进行ADAMS/Matlab联合仿真研究。结果 从仿真结果可知,由于系统存在负载波动,导致最大位置跟随误差达到4.1709°。对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后,最大位置跟随误差减小到0.0440°。系统稳态跟随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利用机电联合仿真方法能够对伺服驱动凸轮滑块分离装置系统进行有效的性能预测。
  • 池腾腾, 王南, 周莎莎, 刘庆阳
    . 2016, (17): 157-1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螺旋理论在Matlab平台上对一种封装并联机构2-RPU/SPR,以及因其运动副摆放位置不同衍生出的3种两转一移并联机构2-UPR/SPR,2-UPR/RPS和2-RPU/RPS的静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并比较它们的优劣性。方法 文中采用螺旋理论法对4种并联机构建立静力学数学模型,进而运用Matlab编程软件建立4个机构的程序模型,在Matlab中分2种情况对4个机构进行静力学分析。结果 机构2-RPU/SPR的驱动力与其他3个机构相比相对较小;机构2-RPU/SPR的等效约束力和驱动力与其他3个机构相比变化波动较小。在动平台输出相同的情况下,机构2-RPU/SPR易于控制与驱动,灵活性高于其他3个机构;在动平台位姿相同的情况下,机构2-RPU/SPR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优于其他3个机构。结论 并联机构2-RPU/SPR比另外3个并联机构更好,在高精度包装工程中更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 许茏
    . 2016, (17): 162-1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CAD技术融入包装机械中共轭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 论述凸轮机构设计理论基础,根据给定的从动件运动规律,基于SolidWorks软件、Motion插件以及Excel软件通过实例对此类机构进行分析、求解及仿真。结果 设计的精度达小数点后3位,仿真的结果和理论求解一致。 结论 设计的方法简洁准确,省去了繁琐的计算,较好地解决了此类机构的设计及仿真的难题。
  • 晏祖根, 孙鑫, 杨华, 孙智慧, 蒋琪, 孟爽
    . 2016, (17): 167-1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国产托盘捆扎机高端产品少、捆扎速度慢等实际状况,开展高性能顶捆穿箭式托盘捆扎关键技术的研究。方法 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经验,提出顶捆穿箭式托盘捆扎机的设计方案,分析捆扎机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捆扎机头的工作原理与传动系统。基于PLC和凸轮组协同控制的原理,设计捆扎执行机构的工作循环图,基于Ansys开展强力捆扎组件的优化设计。结果 捆扎机头仿真分析的最大应力为128.34 MPa,最大变形为0.266 mm,满足机构设计的强度和精度要求。结论 研发出了高性能的顶捆穿箭式托盘捆扎机,能在企业生产中实际应用。
  • 杨秀英, 程玉来
    . 2016, (17): 172-1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一种导爆管自动捆扎机,通过该设备实现导爆管的自动捆扎。方法 在分析捆扎工艺路线的基础上,对实现其基本功能进行分解,并将基本功能进行组合,确定整机结构方案,采用单根成卷,10根捆扎工艺,以旋转构件实现缠绕成卷,直动气动原件实现单根的推送及10根的捆扎、以胶带作为捆扎材料实现对成卷后的2处捆扎。结果 经2轮样机的试制、改进及实际生产考核,完成了导爆管成卷捆扎机的设计、制造。该机每班捆扎的生产率为700捆/8 h,达到预期设计目的和要求。结论 设计的导爆管自动捆扎设备可以提高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 陈营, 陆佳平, 李国华, 钱建华
    . 2016, (17): 177-1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预制袋包装机的生产效率,实现自动装袋机连续开袋机构的设计。方法 基于回转式充填结构,研究并设计一套预制袋在连续自动充填形式下的开袋机构,实现连续式开袋动作。结果 针对选定的预制袋供送轨迹,设计出了预制袋连续开袋充填结构,可以完成预制袋连续性开袋动作。结论 实现了自动装袋机连续开袋充填机构设计,省去了预制袋充填的间歇等待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 刘晏宇, 史颖涵, 黄豪中, 陈雅娟, 庞秋杏, 孙颖, 龙华林
    . 2016, (17): 182-1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满足实际生产对多功能集成化的纸箱包装机械的需要,基于红外感应装置设计一种去流水线化的纸箱包装机。方法 从一体机式纸箱包装机基本机构的特征信息入手,将机械系统分为红外感应装置、箱坯成型装置、推送装置与合箱成箱装置等部分。红外感应识别技术以单片机为核心,利用红外光波作为载波来传送测量信号或者控制信号,以红外感应装置为核心设计。结果 基于红外感应识别技术设计的纸箱包装机集成箱、装箱、封箱为一体,通过红外感应技术测定被包装物尺寸,向单片机传输数据,从而自动选择最适箱型,且在成箱的同时完成包装。结论 红外感应技术可用于纸箱包装机,智能化选择箱型,在单机上实现多功能,从而在包装过程中实现去流水线化。
  • 马岩, 许洪刚, 何惠彬, 任长清
    . 2016, (17): 187-1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决传统刨切机自动化程度不高、刨切精度及效率低的问题,设计小径木双面连续式纵向刨切机的控制系统。方法 对小径木双面连续式纵向刨切机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制定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根据刨切小径木的控制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完成控制系统资源的需求统计和所需电器元件的选择,设计小径木双面连续式纵向刨切机的PLC控制程序和操作界面,以1次刨切循环为例,对程序及操作界面进行说明介绍。结果 控制系统运行后,大大提高了小径木双面连续式纵向刨切机的自动化程度以及精度,可使进给精度达到0.026 mm。结论 基于PLC的小径木双面连续式纵向刨切机的控制系统可以达到提高刨切机自动化程度及精度的要求,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 陈青, 周广州, 王飞, 夏剑峰
    . 2016, (17): 192-1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标志区的抗旋转盲水印算法。方法 将载体图像嵌入旋转标志区和水印区域标志区,旋转标志区用来检测图像的旋转角度,水印区域标志区用来寻找水印嵌入的区域;标志区的宽度大于10,防止旋转对空域系数的改变影响到检测标志区的位置及角度,该算法中标志区宽度选为12。对载体图像进行三级小波分解,确保能量的集中,减小因旋转对水印信息的影响。利用图像相邻像素的特征平均值,将水印信息嵌入到三次小波分解后的低频逼近子带中。结果 旋转攻击从0°~45°或90°~135°,随着角度的增加,NC值减小;在45°~90°或135°~180°时,随着角度的增加,NC值是增大的;在受到旋转45°和135°攻击后,提取不出水印信息。平移攻击和常规的信号处理攻击后NC值均大于0.8。结论 鲁棒性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很好地抵抗旋转攻击和平移攻击,并对常规的信号处理攻击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 方恩印, 杨晟炜, 李春梅
    . 2016, (17): 196-2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一种新的基础线性化算法,优化多级多色打印系统模型。方法 分析现有的用于多级多色打印系统基础线性化算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多级墨量比例系数的确定、单通道控制、总墨量控制、网点级别转换和线性化等5个方面提出一种基于光谱的多级多色打印系统基础线性化模型。结果 该方法的色域体积约为EFI流程控制的109%,在色域空间中的分布更加均匀,喷墨量约为EFI流程的50%~85%。结论 新基础线性化算法在保证打印设备色域最大化的同时,可实现各基色墨水的最佳利用。
  • 姚瑞玲
    . 2016, (17): 202-2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环保油墨并研究该环保油墨在不同承印材料上的褪色效果。方法 以蒸馏水为溶剂,超细指示剂染料为呈色物质,自制乳液为连接料,加入多种助剂制得环保油墨,研究该环保油墨在不同承印材料上的褪色效果。结果 该环保油墨在不同的承印材料上采用丝网印刷工艺进行印刷,墨迹一段时间后能完全褪色。结论 使用该环保油墨印刷有利于承印物的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