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5-06-11
  

  • 全选
    |
  • 侯庆英, 王姣, 范新光, 曹建康
    . 2015, (9):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成熟度盖县李果实的低温 (温度±0.5 ℃, 相对湿度80%~90%) 贮藏品质, 以及各指标与李果实贮藏品质关系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 以盖县李果实为材料, 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研究贮藏过程中李果实硬度、 可溶性固形物(SSC)、 pH值、 可滴定酸、 失重率、 出汁率、 褐变度、 总酚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等多变量分析方法, 综合评价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对李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 褐变是影响李果实低温贮藏品质较大的劣变因子, 它与果实pH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其次是SSC和可滴定酸, 它们作为内在品质因子对果实食用品质和风味特征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可知, 高熟李果实综合得分在采收时最大; 低熟、 中熟盖县李果实采后品质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贮藏2~4周时综合品质达到最佳, 在贮藏10周时果实失水及褐变严重, 失去食用价值。 结论 通过多变量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不同成熟度盖县李果实低温贮藏品质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 明确了其合理的贮藏期限。
  • 敬媛媛, 李娜, 王英, 朱璇
    . 2015, (9): 7-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采前水杨酸处理延缓采后甜瓜果实后熟软化的机理。方法 以 “金甜蜜” 甜瓜为试验材料, 采用1.0 mmol/L的水杨酸溶液分别在甜瓜幼果期(花后2周)、 膨大期(花后3周)、 网纹形成期(花后4周)及采收前48 h等4个生长期进行喷施处理。甜瓜采摘后在低温下(温度为 (7±1)℃, 相对湿度为85%)贮藏, 定期测定果实硬度、 纤维素含量、 原果胶含量、 纤维素酶、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PG)、 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 采前进行水杨酸 (1.0 mmol/L) 处理可以有效抑制甜瓜在贮藏过程中硬度和原果胶含量的下降, 减缓可溶性果胶含量的上升, 抑制PG、 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有效延缓甜瓜果实的后熟软化。结论 水杨酸处理可通过抑纤维素酶、 β-葡萄糖苷酶和PG等酶的活性有效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 延缓甜瓜果实的后熟软化。
  • 刘青, 李东立, 刘冠一, 陈雪柔, 李可欣, 冯亚芳, 樊启鹏
    . 2015, (9): 12-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延长火龙果在常温(25±1)℃条件下的货架期。方法 使用智能缓释杀菌薄膜和高透气性硅窗薄膜制备多功能集成保鲜袋 (AP), 并对新鲜火龙果进行保鲜实验。通过对保鲜袋的顶空气体组成、 火龙果的硬度、 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可滴定酸 (TA) 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研究AP多功能集成保鲜膜对火龙果的保鲜效果。结果 在常温下, 裸放火龙果的货架期为6 d, 而AP多功能集成保鲜袋内火龙果的货架期可以延长4 d, 并且可以较好地保持火龙果的品质。结论 AP膜可有效减缓硬度的降低及水分损失, 同时可溶性固含量和总酸值均高于对照组。
  • 胡顺卿, 刘雨辰, 井广琴, 陈长宝, 朱树华
    . 2015, (9): 16-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李果实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及其相应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0,5, 20 ℃下贮藏 “安格诺” 李果实, 从不同温度处理对李果实贮藏过程中花青素含量及组分变化、 相关酶活性变化等方面的影响来探究采后李果实花青素的生物代谢过程。结果 5 ℃下贮藏增加了李果肉的花青素含量, 而0 ℃下贮藏减少了花青素含量。0 ℃下贮藏提高了矢车菊色素-3-芸香糖苷的含量, 5 ℃和20 ℃下贮藏提高了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0 ℃下贮藏李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查尔酮异构酶 (CHI)、 黄烷酮3-羟化酶 (F3H)、 类黄酮3, 5-糖苷转移酶 (UFGT)、 二氢类黄酮还原酶 (DFR) 和花色素苷合成酶 (ANS) 的酶活性, 在处理的30 d后均低于5 ℃下相应的值。研究同时表明, 20 ℃下贮藏时花青素的含量和PAL, ANS的活性有显著相关性; 5 ℃下贮藏花青素的含量同F3H活性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贮藏温度对采后李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和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适宜的低温贮藏对于延缓采后李果肉花青素积累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 唐海尧, 龚意辉, 梁淑兴, 张昭其, 庞学群
    . 2015, (9): 23-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低温环境下不同材料薄膜包装处理对荔枝果实耐藏性的影响。方法 以 “怀枝” 荔枝果实作为实验材料, 分别用单侧厚度为 0.02 mm 的聚乙烯(PE)、 聚丙烯(PP)和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 3种材料的薄膜袋进行包装处理, 不包装的作为对照, 放置在温度为4 ℃, 相对湿度为66.6%的环境下贮藏。结果 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 各处理组的荔枝果实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褐变和腐烂现象,不包装的荔枝果实迅速失去食用价值, 在贮藏第7天时褐变指数超过4.5, 腐烂率高达56.7%; BOPP包装处理的荔枝果实在第28天时褐变指数仅为2.4, 腐烂率为36.7%, 果皮含水量保持在63%以上, BOPP包装的荔枝果皮相关酶活性相对较低, 且果皮花色素苷含量、 果皮厚度和部分营养成分指标均不同程度优于PE和PP包装的荔枝。结论 用BOPP薄膜包装处理的荔枝果实在低温环境中显示出较好的贮藏效果。
  • 王宝刚, 李文生, 侯玉茹, 苗飞, 石磊
    . 2015, (9): 28-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明经物流运输后甜樱桃不同温度贮藏期间品质的损耗情况。方法 以雷吉娜甜樱桃为实验材料, 研究经常温运输以后甜樱桃在25, 5, 0 ℃下贮藏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25, 5, 0 ℃贮藏温度下, 甜樱桃果实分别在贮藏5, 15, 35 d时保持腐烂率低于5%。5 ℃和0 ℃贮藏均可以保持较高的果柄拉力。0 ℃贮藏维持了甜樱桃果实较高的硬度、 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 延缓了果实VC含量的下降和花青素的积累。结论 25 ℃和5 ℃贮藏时, 甜樱桃果实的贮藏期分别为5 d和15 d, 甜樱桃在0 ℃贮藏35 d后仍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
  • 潘艳娟, 王建清, 王猛
    . 2015, (9): 33-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天然植物精油、 吸湿剂和气调包装技术联合应用于双孢菇的贮藏保鲜。方法 联合组为在常温下将双孢菇PE包装袋内充入O( 2 体积分数为40%) + N( 2 体积分数为60%)、 添加10 μL抑菌剂(大蒜精油和肉桂精油的体积比为1∶2)和2 g吸湿剂(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共聚), 分别设裸露空气放置和单独PE薄膜包装为对照1组、 对照2组, 定期测试双孢菇的感官评价、 乙醇含量、 失重率、 褐变度、 总酚含量和还原糖含量等指标。结果 联合组中双孢菇感官品质得到了良好改善, 减缓了褐变, 降低了失重率, 抑制了总酚和还原糖含量的下降, 并将裸露放置保存1 d的双孢菇保鲜期延长至8 d。结论抑菌剂、 吸湿剂及气调包装技术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改善双孢菇贮藏品质, 明显延长其货架寿命。
  • 侯玉茹, 李文生, 王宝刚, 苗飞, 石磊
    . 2015, (9): 38-41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高CO2结合气调包装贮藏草莓品质变化的情况。方法 以 “书香” 草莓为实验材料, 研究CO( 2 体积分数为5%, 10%, 15%, 20%)结合气调保鲜箱对草莓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 体积分数为5%和10%的CO2结合气调保鲜箱对草莓的贮藏效果较好, 能抑制果实病害的发生, 果实保持了较高的硬度, 延缓了维生素 C、 总酚含量的下降和花青素的积累, 可使草莓的最长贮藏期达到 16 d 以上。体积分数为15% 和20%的CO2处理却降低了果实硬度, 对抑制病害没有起到较好的效果。结论“书香” 草莓适合的CO2体积分数为5%~10%。
  • 江晶晶, 陈洁, 周雅涵, 曾凯芳
    . 2015, (9): 42-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茎瘤芥为试材, 研究不同浓度的高CO2短时处理对新鲜茎瘤芥采后衰老的影响。方法将预冷后的茎瘤芥分别充入CO( 2 30%) +N( 2 70%), CO( 2 40%) +N( 2 60%), CO( 2 50%) +N( 2 50%) 等3种混合气体(均用体积分数表示), 以相同条件下充入空气的处理作为对照, 然后置于温度为(4 ±1)℃、 相对湿度为90%~95%的气候箱中处理48 h。结束处理的茎瘤芥用厚度为0.03 mm 的聚乙烯袋包装, 置于温度为(4 ± 1)℃、 相对湿度为90%~95%的条件下贮藏, 定期测定其呼吸强度、 衰老相关酶活性、 VC含量等指标。结果 高CO( 2 30%, 40%, 50%)短时处理可有效降低茎瘤芥的呼吸强度, 高CO( 2 30%, 40%)处理使贮藏后期的茎瘤芥果皮保持了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同时抑制了果皮过氧化物酶(POD)、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上升和果皮VC含量的降低,高CO( 2 40%)短时处理效果最明显; 高CO2处理对于茎瘤芥果肉衰老相关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 高CO( 2 40%) 短时处理能有效延缓茎瘤芥采后衰老进程, 保鲜效果最好。
  • 王宁, 邓冰, 李珍, 陈计峦, 李志文, 闫师杰
    . 2015, (9): 48-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1-甲基环丙烯 (1-MCP) 不同处理时间对采后无核白葡萄销地低温贮藏生理及品质的影响。方法 新疆无核白葡萄经冷链(1~6 ℃)运输到达销地后, 在5 ℃低温下采用体积分数为1.0 ×10-6的1-MCP进行不同时间(24 h和48 h)熏蒸处理, 置于0 ℃下贮藏, 定期测定其相关生理指标。结果 2种不同1-MCP处理时间均能有效减少葡萄贮藏期间的落粒率、 腐烂率、 果梗褐变指数, 延缓可溶性固形物、 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 保持果实品质, 其中48 h的1-MCP处理效果更好。结论 在5 ℃低温下1-MCP处理无核白葡萄48 h能够有效抑制葡萄生理代谢并保持果实较好品质。
  • 程欣, 唐亚丽, 王淑娟, 卢立新, 方艳
    . 2015, (9): 54-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超高压对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以及超高压作用下薄膜与食品模拟物的相互作用。方法 选择低密度聚乙烯包装袋为研究对象, 以体积分数为10%和95%的乙醇作为低密度聚乙烯包装内的食品模拟物。在超高压装置中, 分别进行压力为200, 300, 400 MPa, 保压时间为5, 15 min, 介质温度为20, 60 ℃的处理, 放置7, 14, 21 d后检测膜的结构和性能变化, 以及内容物的不挥发物总量变化。结果压力和温度的提高会使链段运动增强, 导致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的结晶度变大, 同时拉伸强度也变大, 但并不显著; 压力与氧气透过率的变化成反比, 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内容物的低密度聚乙烯, 其氧气透过率低于体积分数为10%的; 内容物的含量对不挥发物总量也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含量越大,不挥发物的总量越低, 迁移量越小。结论 压力、 温度和内容物含量的变化都会对低密度聚乙烯和乙醇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
  • 常江, 巩雪
    . 2015, (9): 60-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超高压保鲜技术对冷鲜肉在存储期内品质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冷鲜肉分别施加200,300, 400, 500 MPa的超高压力, 并保持一定时间, 在室温下存储, 每隔3 d对样品进行1次测定, 分别检测冷鲜肉的TVB-N值、 色度、 pH值及菌落总数, 以检验超高压对冷鲜肉的保鲜效果。结果 经过15 d的存储, 在300 MPa的超高压下保持5 min的试样, 其TVB-N值为15.3 mg/100 g, pH值为6.6, 色度值 (a*) 为14.1, 菌落总数为4.8×104 cfu/g, 基本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一级鲜肉标准, 保鲜效果较好。结论 实验验证了超高压保鲜包装技术在冷鲜肉保鲜中的可行性和保鲜效果。
  • 朱霞, 顾景喜, 陈俊斌, 陈永安, 武小琴
    . 2015, (9): 64-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JG3军用合成制动液在不同厚度瓦楞纸箱运输包装情况下, 角跌落过程对包装箱内部制动液吹塑桶小包装应力、 应变的影响。方法 利用ANSYS/LS-DYNA软件, 对不同厚度瓦楞纸箱运输包装的JG3军用合成制动液进行角跌落仿真实验, 获取内部制动液吹塑桶小包装的有效应力及塑性应变数据, 分析不同运输包装条件下制动液吹塑桶小包装的应力、 应变特点。结果 随着瓦楞纸箱运输包装厚度的增大, 相同角跌落条件下, 包装箱内的制动液吹塑桶小包装总体应力、 塑性应变变小; 在最厚的瓦楞纸箱包装条件下, 部分制动液吹塑桶小包装存在应力、 塑性应变集中区域。结论 瓦楞纸箱运输包装对内装物的保护作用并非瓦楞厚度越大越好。
  • 许鑫, 齐明思, 孙亮, 赵奇, 刘守君
    . 2015, (9): 69-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高冲击、 高过载的环境下, 研究高过载测试电子记录器的环阻尼缓冲防护结构的缓冲防护性能。方法 从结构和材料上对高过载测试电子记录器中的环阻尼缓冲防护结构进行改进, 采用具有梯形齿环状缓冲防护结构, 在钢壳内侧壁和内胆盖外侧壁、 内胆外侧壁之间装有泡沫铝-聚氨酯或泡沫铜-聚氨酯等复合材料, 以更好地起到缓冲防护作用。接着对复合材料结构试样进行Ansys仿真实验, 研究泡沫铝-聚氨酯复合材料结构的抗高过载、 高冲击性能。结果 灌封质量分数为25%的聚氨酯时的泡沫铝-聚氨酯复合材料结构的抗高过载性能较好, 灌封质量分数为4.9%聚氨酯时的泡沫铝-聚氨酯复合材料结构的抗冲击性能最好。结论 梯形齿环状结构较三角齿螺纹结构有更好的稳定性。
  • 朱琳, 王金武, 刘壮, 林晶, 孙智慧
    . 2015, (9): 73-76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决传统陶瓷阻隔薄膜的裂纹问题。方法 采用射频磁控共溅射的方法在基底PP表面制备TiNx/CFy薄膜, 并通过改变输入PTFE与Ti靶的射频功率比大小控制TiNx相与CFy相的体积分数, 利用RBS与FTIR表征复合薄膜化学元素组成与结构, 并根据各原子数分数结果计算出复合薄膜中TiNx的体积分数, 建立该值与薄膜的透氧率、 透湿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TiNx相与CFy相的体积分数及薄膜的细部结构直接影响薄膜的透氧率与透湿率, 同时也影响薄膜的柔韧性能。结论 TiNx相的体积分数为0.28时, 复合薄膜的柔韧性能及阻隔性能最好。
  • 王幽又, 杨随先
    . 2015, (9): 77-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寻求一种包装设计中进行绿色选材的理论与方法。方法 基于生命周期设计, 通过对材料的功能性、 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分析, 讨论包装物料的循环模式, 构建绿色包装材料选择的经济性评价模型, 并以一次性饮料杯为例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 列出了不同模式下材料特性优先考虑等级, 给出了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对选材的影响指数, 以及绿色选材的TOPSIS法解析最优解算法与综合性评价方法。结论 采用TOPSIS法对经济性成本模型及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指数进行综合求解, 有利于从多种符合生命周期物料循环模式和材料特性关注等级的材料中选择较优材料。
  • 徐雪萌, 张永宇, 张映霞, 徐云
    . 2015, (9): 82-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高效的、 可集成于瓦楞纸箱生产线终端的瓦楞纸箱板自动码垛装置。方法 通过对六自由度码垛机器人和机械式码垛装置进行研究, 在分析其优缺点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的技术要求设计瓦楞纸箱板自动码垛装置。在设计方案中采用AHP法, 结合企业的要求和生产现场的状况, 选择机械式码垛设计方案。结果 确定了新型瓦楞纸板箱码垛成套装置设计方案, 论述了其工作原理并讨论了关键装置的设计要点, 对抓取机械手的结构和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与优化。结论 该设计方案采用2个机械手分别完成单层码垛和整层抓取操作, 设计合理, 满足企业的使用要求。
  • 陆佳平, 张肖庆, 张竹青
    . 2015, (9): 86-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真空系统理论研究设计一种袋式包装真空吸附传送装置。方法 通过建立输送带透气面积和关键结构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 探讨装置参数化的设计, 并建立动态吸附传送的力学模型,确定其影响因素。结果 带速和真空度是动态吸附输送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且真空孔间距 d相等时, 随着真空孔半径 r减小, 真空度越容易形成, 但真空吸附力也随之变小, 不利于吸附输送和开袋。当真空孔半径 r相等时, 适当减小间距 d有利于增加真空吸附力。结论 采用合理的真空吸附技术参数供送塑料包装袋有其必要性。
  • 朱鹏飞, 黄松和, 冷东
    . 2015, (9): 90-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组合秤下料机构参数缓慢时变导致的下料量偏差大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对下料速度的偏差进行补偿, 给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结果 当模拟下料机构在1 s之后发生机构参数变化时, 在2 s内无自适应控制系统下料量与参考模型下料量的偏差随时间增加而比例增大, 在2 s时相对误差达41.38%; 采用自适应控制系统, 其下料量偏差稳定, 在2 s时相对误差为3.36%。结论 组合秤下料机构采用自适应控制系统, 能够有效减少由于参数缓慢时变引起的下料量偏差。
  • 张洪军, 尚润琪
    . 2015, (9): 95-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 Pro/E 行为建模技术应用在包装机械零部件优化设计中, 以期得到最优的设计参数。方法 简要给出Pro/E行为建模的一般过程, 在对插板驱动机构模型建立测量特征、 插入运动分析特征及关系分析特征, 并进行灵敏度分析。在可行性/优化分析的基础上, 优化插板驱动机构中的凸轮大径、 小径、 凸轮位置及曲柄孔间距离。结果 得到了满足设计意图的插板驱动机构模型参数尺寸,圆整后得凸轮大径 R 为 34 mm, 凸轮小径 r 为 30 mm, 凸轮位置高度 H 为 40 mm, 曲柄孔间距离 L 为91 mm。结论 在包装机械零部件优化设计中应用Pro/E行为建模技术, 可以大大提升包装机械的设计效率与质量。
  • 袁清珂, 凌均健, 缪来虎
    . 2015, (9): 99-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LED编带机热压头间接加热方案效率低的问题, 利用SolidWorks对其进行实体建模, 并导入Ansys中进行热分析与优化设计, 提出新型的直接加热方案。方法 根据SMD器件编带包装的基本要求, 具体结合片式LED编带机热压封装的基本原理, 引入有限元热分析概念, 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 对直接和间接加热方案进行热分析。结果 热压头直接加热方案优于间接加热方案, 兼具有升温速度快、 温差小和结构简单等优点。结论 热压头直接加热方案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 为具体设计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 许洪龙, 赵伟
    . 2015, (9): 103-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可用于工业包装的秸秆纤维栈板。方法 通过对1/4栈板进行建模和有限元分析, 而后用一定配比的秸秆纤维浆通过半湿压工艺对其进行试制, 并对其进行最大压力和耐破强度试验。结果 该方案测试结果与软件分析的结果比较接近, 栈板的最大压力可达7424 N, 材料的耐破极限达到2.833 MPa。结论 通过有限元分析与试验验证, 文中设计的栈板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且承重为750kg, 该设计方案可行。
  • 刘乐沁, 邵奇, 武燕
    . 2015, (9): 108-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基于混沌理论、 粒子群算法、 模糊聚类和人工神经网络的色彩匹配模型。方法 结合混沌理论和动态自适应策略, 对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 得到混沌自适应粒子群算法, 并应用于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的基函数中心, 以及扩展常数和网络权值的优化中; 通过模糊聚类分类样本数据, 得到混沌自适应粒子群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色彩匹配模型, 并将模型与其他色彩匹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CSAPSO RBF ANN 色彩匹配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 均方根误差和色差平均值分别为 0.0106,0.000 96和1.9122。结论 CSAPSO RBF ANN色彩匹配模型具有良好的普遍性、 通用性和泛化能力。
  • 张雷洪, 杜晓萌, 樊丽萍, 梁东, 赖河木
    . 2015, (9): 114-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一种结合客观Itti模型及主观眼动模型进行图像增强的方法。方法 将基于主观和客观人眼视觉特性获取的显著图用于直方图构造中, 使用参数将利用客观Itti视觉注意计算模型及主观眼动实验获取数据生成的显著图相结合, 基于新的加权系数对图像的相应区域进行调整来实现图像增强, 并通过基于视觉感知的客观图像增强质量评价算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基于视觉感知的客观评价算法表明, 通过改变参数λ取值来调整客观Itti模型及主观眼动模型的比重, 可以得到不同的增强效果, 当参数λ=0.7时, 提出的方法具有优于基于客观Itti模型和主观眼动模型的图像增强效果。结论 主客观人眼视觉特性结合进行的图像增强优于传统的图像增强算法, 具有满意的视觉效果。
  • 李梅, 孔令罔
    . 2015, (9): 119-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快速独立成分分析法, 实现有效利用色彩光谱信息进行色彩精度复制的关键技术。方法 利用快速独立成分分析法对孟塞尔colormatt光谱数据集进行光谱空间降维, 并利用选用的独立成分进行光谱空间重建; 从累积空间覆盖率和表色精度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随着选用独立成分个数的增加, 累积空间覆盖率和表色精度数据逐步增大, 当选用8个独立成分时, 累积空间覆盖率和表色精度逐步处于平稳状态; 根据需求选用5个基矢量对颜色进行准确光谱重建, 最终累积空间覆盖率达到97%, 99.92%的重构光谱拟合度达0.9以上, 100%的样品色差小于0.5。结论 利用快速独立成分分析法进行光谱空间降维, 能够高精度地表示原始光谱空间。
  • 龚冬梅, 顾济华, 陈大庆, 陈维霞
    . 2015, (9): 124-128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含水印QR码图像在扫描和解码过程中的几何攻击,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全息和傅里叶-梅林变换的数字水印技术。方法 以傅里叶-梅林变换构建几何不变域, 并利用全息图的不可撕毁性, 将水印以全息图的方式隐藏在QR码图像离散傅里叶变换中频幅度谱部分。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表明, 提出算法可以有效抵抗对含水印QR码图像进行的剪切、 缩放和旋转等几何攻击, 且算法简便, 嵌入信息量大。结论 在不影响QR码正确识别的基础上, 提出算法的鲁棒性和不可见性之间能达到较好的平衡。
  • 张岩, 李仁爱, 曹云峰
    . 2015, (9): 129-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图像技术量化纸张表面孔隙结构, 并分析孔隙与纸张表面性能的关系。方法 使用拉普拉斯算子和中值滤波, 处理喷墨打印纸表面扫描电镜图片 (SEM), 提取出喷墨打印纸表面孔隙结构, 对不同粒径分布的SiO2形成的涂层孔隙进行量化和对比, 得到孔的个数、 面积、 面积方差及面积分布情况,探讨了孔面积和分布对纸张表面性能如光泽度、 粗糙度、 平滑度的影响。结果 SiO2粒径分布影响纸张表面孔隙的个数、 面积和均匀程度, 进一步影响纸张的表面性能。SiO2粒径分布越宽, 形成的孔隙个数越多, 面积越大, 孔隙越不均匀, 所得到的表面越粗糙, 平滑度和光泽度也越低。结论 利用图像技术可以量化涂层表面的孔隙情况, 为喷墨打印纸表面孔隙及表面性能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 何留喜, 陈广学
    . 2015, (9): 134-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以UV喷墨为成型材料的彩色3D打印方案。方法 以纸张为承印介质, 采用UV喷墨打印方式, 在 5 张同种纸张表面打印不同墨层数的黄、 品、 青、 黑和白等 5 种颜色的色块和 IT8.7-3CMYK i1 PM 5.0.5标版, 对比分析不同墨层数色块的厚度和颜色再现情况, 以及白色油墨对色域的影响。结果 对黄、 品、 青、 黑、 白等5种油墨来讲, 第1层油墨会与纸张表面发生较强的渗透和铺展作用,影响高程精度; 随着墨层数增加, 黄、 品和青等3种色油墨的亮度逐渐下降, 色相逐渐偏离; 在纸张表面均匀打印1层白色实地油墨, 可改善纸张偏色情况, 且白色油墨具有较好的色彩再现性。结论 能够以多层白色油墨的叠加实现3D模型的高度, 以若干层彩色油墨打印实现3D模型的色彩方案, 从而实现UV喷墨彩色3D打印。
  • 邓洋, 李征
    . 2015, (9): 139-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当前数字化防伪技术的原理及实际应用。方法 在介绍防伪验证理论模型和消费者查询模型, 以及数字防伪原理和典型数字防伪技术的基础上, 对二维码和RFID(射频识别)防伪技术的组合应用进行了探讨。 结果 二维码和RFID防伪技术均符合产品防伪验证理论模型, 且RFID防伪技术安全等级高于二维码防伪技术。 结论 数字化防伪技术越来越成熟, 必将成为防伪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 张正健, 黄汝权, 陈蕴智, 尹鹏瑞
    . 2015, (9): 144-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UV上光油各组分对上光后铜版纸印品光泽度、 附着牢度和固化时间的影响, 并研制出性能优良的铜版纸印品UV上光油配方。方法 选取合适的预聚物、 单体和光引发剂, 通过控制各组分变量, 配制不同UV上光油, 观察各项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制出性能优良的铜版纸印品UV上光油配方, 即双酚 A 环氧丙烯酸酯、 丙烯聚氨酯低聚物、 TMPTA、 TPGDA、 DPGDA、 Irgacure 907、Darocure184、 BYK-320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 15%, 36%, 4.5%,4.5%,3.6%,0.9%和0.5%。结论 当预聚物质量比m (EA) ∶m (PUA) 为2∶1、 光引发剂质量比m (907) ∶m (184) 为4∶1、 单体质量比m (TMPTA) ∶m (TPGDA) ∶m (DPGDA) 为8∶1∶1时, 上光后铜版纸印品光泽度和附着牢度提高, 膜层固化时间较短。
  • 曹晓瑶
    . 2015, (9): 150-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合成应用于废纸脱墨的表面活性剂。方法 采用脂肪酸和环氧乙烷直接合成有机酸聚氧乙烯嵌段酯 (“醚-酯型” 表面活性剂), 采用氯乙酸化法合成羧甲基化AEO-9, 用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 并对其表面活性、 起泡性、 乳化性、 增溶性、 润湿性等表面性能进行研究, 分析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合成的新型有机酸聚氧乙烯嵌段酯表面活性剂各项性能均优于Tween-80; 将 “醚-酯型” 表面活性剂A-107复配应用于浮选法废纸脱墨中, 当改性AEO-9, AEO-9与A-107按质量比3∶2∶1复配时, 脱墨效果最好, 脱墨浆料白度可达到59.4%, 残余油墨量为51.4 mm2/m2。结论 合成的 “醚-酯型”表面活性剂A-107复配应用于浮选法废纸脱墨中具有良好的脱墨效果。
  • 林高松, 李巧兰
    . 2015, (9): 155-1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美军军品包装技术标准和其包装工作的发展变化, 总结经验教训, 为我军提供借鉴。方法 广泛收集美军军品包装技术标准文件和法规制度, 并翻译整理、 分析类比、 归纳总结。结论 美军军品包装技术标准体系健全, 条令规范较具适用性; 包装组织健全完善, 包装工作规范有序;包装技术先进可靠, 包装材料不断创新, 值得我军学习参考。同时, 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需要在工作中注意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