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0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15-07-13
  

  • 全选
    |
  • 黄红军, 杜志鸿, 胡建伟, 王晓梅, 万红敬, 王建江
    . 2015, (13):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一种性能优良的黏性泡沫材料。方法 采用分步法制备环氧树脂共混改性聚氨酯泡沫材料, 研究泡沫材料粘附性能变化规律及环氧树脂质量分数对材料粘附性能的影响。对共混改性的环氧树脂/聚氨酯泡沫材料进行粘附性能测定、 内部结构以及热稳定性表征。结果 环氧树脂的质量分数对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粘附性能有很大影响。结论 在环氧质量分数为50%时, 泡沫材料具有较好粘附性能和热稳定性, 材料内部形成了互穿程度良好的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
  • 徐朝阳, 刘庆德, 刘庆峰
    . 2015, (13): 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聚氯乙烯杨木粉发泡材料并研究其性能。方法 采用模压法制备发泡材料, 利用压缩试验表征其性能。结果 随着杨木粉填充量的增加, 聚氯乙烯杨木粉发泡材料的密度呈上升趋势。添加木粉后, 压缩强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当木粉填量为10份时, 压缩强度达到最大。随着木粉粒度的增加, 聚氯乙烯木粉发泡材料压缩强度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木粉粒度为100目时压缩强度达到最大。结论 可采用模压法制备聚氯乙烯杨木粉发泡材料, 发泡剂用量、 木粉填量和粒度对发泡材料性能有一定影响。
  • 宋树鑫, 刘林林, 张晓燕, 云雪艳, 梁晓红, 王羽, 呼和, 董同力嘎
    . 2015, (13): 8-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聚碳酸亚丙酯 (PPC) 薄膜的阻隔性。方法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PPC薄膜表面上沉积SiOx层, 并以阻氧性能为工艺评估指标。结果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在PPC薄膜表面沉积SiOx层, 最佳工艺条件为沉积功率150 W、 六甲基硅氧烷流量为6 mL/min, 氧化流量为12 mL/min、 沉积时间60 min, 通过沉积SiOx层, PPC薄膜的阻氧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结论采用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在PPC薄膜上沉积SiOx层可明显提高对氧气、 水蒸气和紫外线的阻隔性能, 并保持原有韧性。
  • 刘聪, 张洋
    . 2015, (13): 15-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纳米纤维素(NCC)对豆胶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验证纳米纤维素对豆胶宏观胶合性能的增强作用。 方法 运用差示扫描仪(DSC)和动态机械分析仪(DMA)分析纳米纤维素对豆胶胶合性能的增强, 并对比空白组豆胶与质量分数为3%纳米纤维素的豆胶不同的胶合性能。结果 DSC曲线显示豆胶分子链的打开伴随着50~200 ℃吸热的协同转化。在豆胶的DMA曲线中, 加入NCC, 储能模量E′提高, 耗散因子tanδ降低, 说明NCC提高了豆胶胶合板抵抗变形的能力。结论 胶合强度测试显示NCC的加入提高了杨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 NCC质量分数为3%的豆胶胶合板的胶合性能比空白胶合板的提高了56%。
  • 文璞山, 宗迅成, 何维, 何庆畅, 肖细梅
    . 2015, (13): 20-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合成一种耐水性良好、 流动性高的包装用改性糊精胶黏剂 (MDA)。方法 以糊精、 三羟甲基三聚氰胺(TMM)和硼砂为原料, 利用交联共聚的方法制备MDA。分别研究三羟甲基三聚氰胺、 糊精和硼砂的配比及交联温度等4个变量对MDA的耐水性、 干燥速率、 初粘力、 固含量和黏度等5个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 当硼砂质量分数为0.8%, TMM质量分数为16%, 交联温度为90 ℃时, MDA的耐水性达123 h以上。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TMM与糊精发生了交联反应, 生成了MDA的结构。结论 利用TMM交联改性糊精, 提高了胶黏剂的耐水性与粘结强度, 所得的改性糊精胶黏剂可用于瓦楞纸板的粘合。
  • 张琳, 吴养育, 王莹莹
    . 2015, (13): 24-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食品包装材料常用的5种粘合剂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 提取粘合剂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GC-MS) 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 (GC-O), 分析计算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 量化强度值、 气味和浓度, 鉴定粘合剂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 并对挥发性组分及浓度进行定性、 定量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HS-SPME/GC-O-MS法能有效地鉴别和确认粘合剂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类别及浓度; 各粘合剂的挥发性气味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差异, 粘合剂中有33种嗅感物质, 其中乙酸、 丁酸、 丁酸甲酯、 1-丁醇和壬醛存在于大部分的粘合剂。结论 粘合剂中含量最丰富的挥发性化合物是乙酸, 其含量范围为22 900~8 930 000 ng/g, 最佳的萃取纤维时间为15 min, 最优萃取纤维是DVB/CAR/ PDMS。
  • 徐雪萌, 任宁, 唐静静
    . 2015, (13): 32-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新型经纬线纸研制高强度冷冻防潮瓦楞纸箱, 以适应冷链食品低温贮藏、 运输的物流环境。方法 实验测试经纬线纸包装特性, 确定其适合瓦楞纸板的组分; 应用Ansys分析软件, 建立经纬线瓦楞纸箱和普通瓦楞纸箱的有限元模型, 模拟实际流通环境对纸箱模型施加载荷, 求出2种瓦楞纸箱的抗压强度; 进行空箱抗压实验, 比较2种方法下经纬线纸箱与普通纸箱的抗压强度大小。结果 用预应力经纬线纸作为瓦楞纸箱的面纸, 在低温流通环境中其空箱抗压强度比相同芯纸和里纸的普通瓦楞纸箱高约 30%, 并且经纬线纸纸箱的质量比普通瓦楞纸箱的质量低 12%。结论在实际生产中, 可以利用经纬线纸制造高强度的低温防潮箱, 以适应冷链流通环境, 也可以制作低克重高强度纸箱, 以节约纸箱用纸量。
  • 孙玉廷, 王家俊, 帅宁, 周灵青
    . 2015, (13): 35-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番茄皮渣为原料, 玉米淀粉为增稠剂, 甘油为增塑剂, 采用流延法制备番茄皮渣/玉米淀粉膜。方法 研究番茄皮渣、 玉米淀粉和甘油含量对番茄皮渣/玉米淀粉膜性能的影响。结果 随着番茄皮渣含量的增加, 番茄皮渣/玉米淀粉膜的抗张强度和氧气透过率增大, 断裂伸长率和水溶性减小, 经番茄皮渣/玉米淀粉膜包裹的油脂的过氧化值减小, 抗氧化性提高; 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 番茄皮渣/玉米淀粉膜的抗张强度增大, 断裂伸长率和水溶性减小, 氧气透过率先减小后增大, 经番茄皮渣/玉米淀粉膜包裹的油脂的过氧化值变化不大; 随着甘油含量的增加, 番茄皮渣/玉米淀粉膜的抗张强度减小, 断裂伸长率、 氧气透过率和水溶性增大, 经番茄皮渣/玉米淀粉膜包裹的油脂的过氧化值变化不大。结论 番茄皮渣/玉米淀粉膜的适宜制备工艺条件为番茄皮渣质量分数为2.5%~3%、 玉米淀粉质量分数为3%~4%、 甘油质量分数为1.5%~2%。
  • 张权, 张婉玉, 尹进, 祁天, 颜永斌
    . 2015, (13): 40-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壳聚糖对淀粉改性制备可食性复合膜, 研究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方法 通过溶液共混法将壳聚糖的乙酸溶液与淀粉糊化液均匀混合, 然后流延成膜, 分析壳聚糖、 甘油、 NaCl含量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 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 通过X-射线衍射、 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对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 复合膜中淀粉与壳聚糖两组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甘油和NaCl的添加有利于促进淀粉的塑化, 改善复合膜的柔性, 同时影响其力学强度和水蒸气透过率。结论 当淀粉与壳聚糖质量比为5∶3、 甘油质量分数为25%、 NaCl质量分数为5%时, 所制备的膜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 岳淑丽, 万达, 张义珂
    . 2015, (13): 47-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肉桂精油微胶囊抗菌纸, 并在常温条件下研究其对圣女果的保鲜作用。方法 采用β-环糊精包埋技术制备肉桂精油微胶囊, 与聚乙烯醇(PVA)溶液混合制备抗菌涂料, 测试 PVA 浓度、 肉桂精油微胶囊添加量对抗菌性能的影响。随后采用涂布的方法将制备的抗菌涂料均匀涂布在保鲜纸上, 无菌实验室中自然晾干制得抗菌纸, 将制备好的抗菌纸在室温下对圣女果进行保鲜试验, 研究抗菌纸的保鲜性能。结果 PVA 的最佳使用质量浓度为 0.02 g/mL, 肉桂精油微胶囊的添加量为1.2 g/50 mL。结论 使用肉桂精油胶囊抗菌纸可明显提高圣女果的货架寿命。
  • 余永涛, 卢立新, 姜权
    . 2015, (13): 52-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喷淋热杀菌过程中杀菌初始温度对PET瓶装饮料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方法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构建喷淋热杀菌PET瓶装饮料热传导模型, 并以水为喷淋介质对其进行温度加载。结果 喷淋热杀菌过程中, PET瓶装饮料的温度场分布受杀菌初始温度影响较大, 但其高温区域始终位于瓶肩中心处。杀菌初始温度越高, 其最终温度场分布中高温区域所占比例越大, 最高温度值有所提高, 达到相同温度所需的时间也越短。结论 杀菌初始温度的适当提高可保证杀菌效果, 同时也可缩短杀菌时间。
  • 黄倩, 王建清, 高康
    . 2015, (13): 56-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牛至、 柠檬草精油复配防霉剂应用于纸质文献储藏包装。方法 在高温高湿加速实验条件下, 通过GC-MS分析纸盒内防霉剂浓度变化, 并检测纸样表面菌落总数的变化。结果 防霉剂配方为柠檬草精油 (0.25 μL/mL) +牛至精油 (0.25 μL/mL) 时, 与对照组相比, 内壁涂布防霉剂的纸盒可将内装纸质文献霉变周期延后3.7倍, 内置防霉小包的纸盒可将其霉变周期延后4.6倍。结论 无论是将防霉剂涂布于包装盒内表面,还是内置防霉剂小包于纸盒内, 都能有效抑制内装纸制品表面霉菌的生长。
  • 黄立果, 徐淑权
    . 2015, (13): 60-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发射箱箱盖RTM树脂体系流变特性, 建立等温化学流变模型, 预测不同温度下低黏度平台所维持的时间, 为树脂传递模塑 (RTM) 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和质量保证。方法 采用旋转黏度计测试树脂体系动态黏度和静态黏度, 运用双阿累尼乌斯方程研究树脂体系等温黏度特性, 建立等温化学流变模型。结果 黏度特性显示, 树脂体系随时间的延长, 黏度不断增加, 且温度越高, 黏度增长越快。建立了等温化学流变模型方程。结论 等温化学流变模型理论模拟黏度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并预测出树脂体系在50~90 ℃之间呈现低黏度平台, 符合RTM工艺要求。
  • 曲普, 史锐, 李锦红, 杨臻
    . 2015, (13): 64-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在空投着陆过程中, 气囊缓冲系统的缓冲特性和环境适应性, 分析空投着陆环境变化对气囊缓冲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热力学理论和刚体动力学为基础, 建立空投着陆气囊缓冲系统动力学模型, 以此为基础编写气囊缓冲特性计算分析软件; 针对某型主-辅囊结构气囊进行地面冲击试验,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结果 空投着陆海拔高度为0, 3000, 4500 m时, 空投装备着地瞬间的着地速度分别为0.52, 0.96, 2.31 m/s, 随着海拔升高, 空投装备着地速度明显增大。环境温度、 大气密度和大气压力等参数对气囊缓冲特性的影响比较显著。结论 气囊缓冲系统的缓冲特性满足设计要求, 可适应海拔较高的空投环境。同一气囊系统在较高海拔环境中使用应充分评估其适用性和安全性, 避免空投装备着地速度较大而造成装备损坏。
  • 何健, 马吉胜, 吴大林, 邓士杰, 孙也尊
    . 2015, (13): 69-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某大型空降装备着陆缓冲系统的可排气型气囊缓冲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基于有限元方法, 建立着陆缓冲系统的有限元模型, 采用控制体积法, 利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对着陆气囊的缓冲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分析了气囊缓冲过程中气囊内压、 气囊剩余高度和气囊排气速率等特性的变化规律, 以及气囊织布的弹性模量、 排气压力和排气口面积等主要参数变化时对气囊缓冲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 对气囊的缓冲特性影响较大的参数为气囊的排气压力和排气口面积, 当气囊织布的弹性模量高于0.2 GPa时, 弹性模量的变化对气囊的缓冲特性影响较小。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工程人员进行气囊初始设计和对气囊缓冲过程进行模拟仿真提供参考。
  • 韩凌, 刘英, 张晓
    . 2015, (13): 74-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食用菌培养基包装机抱合机构的运动平稳性, 改善机构的传力性能。方法在 ADAMS 环境中进行参数化建模、 机构动力学仿真和综合优化设计。在优化设计数学模型中, 将支承轴最大横向反力 FOx max, FJx max和抱合块最大加速度 apis max纳入多目标的设计评价函数, 将活动构件之间的运动角作为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通过仿真实验筛选出优质参数θ1和θ3, 并确定其合适的取值范围, 剔除低质参数。结果 进行对比性的动态综合优化, 选取针对对象与目标的优势参数组合(包含θ1和θ3的设计参数组合)具有优势; 综合动态优化使机构各支承轴上的最大反力下降了30%~40%, 末端构件抱合块的最大加速度下降了34.4%。结论 耦合效应会掩盖独立参数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设计软件应能进行单参数的独立调整, 以保证优化后规范的结构参数值能够直接进入工程应用。
  • 林陈彪
    . 2015, (13): 80-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中开口钢包装桶生产工艺流程长、 模具套数多及占用压力机较多的问题, 对模具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方法 分析生产工艺要求, 应用复合模具技术, 通过结构研究、 材料选择和优化设计方案, 计算各套模具的冲压力, 并确定压力机型号。结果 结构设计可靠、 制造方案优化的复合模具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实现了合并工序的目的。结论 通过模具结构研究及优化设计、 改造生产流程、 应用复合模具合并工序, 可减少压力机台数, 提高了钢桶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 边兵兵, 李伟平, 沈新, 李洪贵, 张新昌
    . 2015, (13): 86-89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发一种可生产无脱模斜度纸浆模塑包装制品的成形模具。方法 以一种纸浆模塑酒盒底托制品为例, 通过分析该制品的结构及成形工艺, 研究模具工作尺寸计算方法、 制品脱模过程和成形模具分体结构。结果 基于纸模制品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要求, 设计了一种分体式吸滤成形模具。结论 设计分体模具必须考虑纸模制品的平均收缩率及其波动、 模具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等因素, 成形上模应沿对角线拆分成对称的两部分, 成形下模应设计能准确定位上模的凸缘结构。
  • 王娈, 张国全, 雷新云, 王北海
    . 2015, (13): 90-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锂离子电芯为研究对象, 设计手机锂离子电芯贴标机。方法 基于功能、 行为和结构三者之间的映射模型, 采用系统功能分解策略, 将总体功能分解成子功能, 建立实现各子功能的结构解。结果 得出了满足系统功能的总体结构, 并详细说明了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结论该技术经现场验证, 满足了生产要求。
  • 杨春梅, 刘睿, 任洪娥, 郭继峰, 包玉莹
    . 2015, (13): 95-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竹材初加工设备相对落后、 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基于竹材四面铣削三面剖分加工工艺, 用数控技术提高其自动化程度。方法 给出了实现竹材四面铣削三面剖分加工工艺的整机结构; 根据竹材四面铣削三面剖分加工方式, 利用PLC设计了竹材四面刨床的数控系统。 结果 确定加工竹材的宽度和厚度之后, PLC能进行相应脉冲数量的运算, 得出所要进给的距离; 四面数控刨床具有自动对刀、 独立加工、 单件刨切和统计加工件数等功能。结论 数控化的竹材四面刨床使竹条初加工更加人性化, 提高了竹材初加工的机械自动化程度, 所加工的竹条规格更加统一。
  • 姚尚金, 蔡锦达
    . 2015, (13): 101-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色标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方法 采用相位法测试色标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以嵌入式工业触摸屏为控制核心, 与色标传感器、 富士伺服电机、 伺服驱动器和编码器组成测试装置, 间接测试动态响应时间; 用MATLAB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分析其动态特性。结果 在动态响应时间内, 根据基于触摸屏的相位法, 测得动态响应时间为2 ms, 其系统为一阶系统。结论 该测试方法简单可靠, 可以测出各种传感器的动态响应时间, 并可以判断其系统特性。
  • 周啸, 史瑞芝, 李少梅, 李胜辉, 曹朝晖
    . 2015, (13): 104-110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调幅和调频加网在本质上的不同, 过渡区域容易出现网点衔接不平滑和不均匀, 造成明显跳变, 影响印刷品质量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阶调划分的网点重组型复合半色调算法。方法 在分析复合半色调阶调划分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过渡区域网点重组方法, 通过建立过渡区域平滑衔接模型, 构建了网点重组算法模型和分配方案, 列举了几个典型实例, 并对算法模型的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 生成的过渡区域网点实现了调幅和调频等2类不同性质网点的平滑过渡, 提高了半色调图像的输出质量。 结论 提出的算法能够改善复合半色调图像的印刷质量, 消除过渡区域的视觉干扰, 是一种有效的半色调方法, 为网点生成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 商静静, 孙刘杰, 王文举, 秦杨, 周中原
    . 2015, (13): 111-114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保护三维模型版权, 提出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三维点云模型全息盲水印算法。方法 对三维点云模型进行仿射不变性处理, 将三维模型由直角坐标系转到球坐标系, 并对球坐标中的角度值进行升序排序; 将顶点到质心的距离按顺序存入64×64的数组中, 作为水印嵌入对象; 二值水印图像经全息水印技术生成全息水印, 并对全息水印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 在该变换域的中频部分实现对水印的嵌入, 再经过离散余弦逆变换, 实现由频域到空间域的变换, 生成带有水印的三维模型。结果 提出的算法是一种盲水印算法, 对一些仿射攻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将水印嵌在变换域的中频部分, 水印的不可见性及稳定性增强。结论 提出算法可成功获得水印信息, 采用全息技术实现了三维模型版权保护。
  • 柴江松, 王琪, 刘洪豪
    . 2015, (13): 115-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阈值处理方法, 准确获取网点微观图像的特征参数, 将其与仪器测量值相结合, 综合评价印刷品复制质量。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高斯函数模型拟合网点图像灰度直方图数据的阈值分割算法, 寻找网点类图像最佳分割阈值, 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得到准确的网点参数。结果 得到的印刷品网点面积率在全阶调范围内更接近于测量值, 分割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阈值分割算法。结论 提出的高斯拟合阈值分割算法更有利于提取网点类图像的微观参数, 精度高, 稳定性好,为获取准确的网点图像微观参数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 刘真, 于海琦, 田全慧
    . 2015, (13): 122-124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实现打印机的光谱预测。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子空间划分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 将打印机颜色空间划分成若干子空间, 在子空间中运用RBF神经网络, 对任意输入打印机驱动值根据其所在子空间实现其光谱值的预测。结果 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未进行子空间划分模型的有明显提高。结论 该模型能够满足高精度打印机光谱预测的要求。
  • 王宏丽, 赵不贿, 孙智权, 陈星星
    . 2015, (13): 125-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现有医疗袋质量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检测速度慢和检测精度低等问题,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 HALCON 的医疗袋印刷图案缺陷检测方案。方法 根据不同医疗袋图案的区域特征进行手动定位, 通过基于形状的模板匹配算法实现目标区域的快速匹配, 利用灰度值差影匹配算法进行缺陷检测。结果 检测出的缺陷与实际存在的缺陷基本吻合, 且检测速度和检测精度均满足要求。结论 该方案能够快速、 准确、 有效地检测出医疗袋图案缺陷, 达到了一般生产线质量要求。
  • 张菁, 杨应平, 章金敏
    . 2015, (13): 130-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解决因成像原理、 元件性能、 机械上的限制等因素导致的色彩失真与偏差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颜色复原和基于全局多项式回归的颜色复原等2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提出基于色调分区多项式回归的、 由 RGB 到 L*a*b*的颜色复原转换方法。结果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颜色复原得到的最小色差为 2.8476, 基于全局多项式回归的颜色复原得到的最小色差为2.857, 二者相差仅 0.3%; 而经过分区后的多项式回归颜色复原得到的平均色差为 2.206, 比基于 BP神经网络和全局多项式回归方法降低了 23%左右的色差。结论 经过分区后的多项式回归颜色复原方法能更有效地提高颜色复原的精度。
  • 桑凤仙, 许向阳, 孟凡亚
    . 2015, (13): 135-138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预定义黑版不能依据图像原稿的油墨覆盖特征, 自适应确定黑版生成曲线的问题。方法 采用微观分析法研究中性灰色块网点的分布特征, 对比分析饱和色替代前后的色差情况。结果 黑版起点与加网线数和网点形状相关, 黑版起点位置的定义应以保护图像浅色阶调层次为原则, 实验中对于150 LPI传统网角的方形网点印刷, 黑版起点确定为13%的网点面积覆盖; 黑版曲线的幅度应在饱和色彩度最佳还原的基础上, 以最大黑版替代为原则, 以饱和色差控制在ΔE76小于3为依据。结论 在GCR分色工艺中, 以最大黑版替代为原则, 以饱和色差控制在ΔE76小于3为依据, 能使饱和色彩度保持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节省彩色油墨用量, 确定的黑版替代曲线可用于指导建立设备链接特性文件, 以保证图像颜色转换更加准确。
  • 王淑娟, 程欣, 唐亚丽, 卢立新
    . 2015, (13): 139-1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高压处理对聚合物包装材料包装性能及其可逆性影响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方法 从超高压处理对食品包装材料阻隔性能、 热性能、 结构变化及可逆性能的影响等方面, 综述了超高压杀菌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结果 对不同超高压处理条件下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 热性能、 结构变化的研究结果差别较大, 甚至相互矛盾, 且鲜有人研究这些性能是否可逆。结论 随着超高压处理对包装材料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 关于包装材料性能变化的微观机理研究会越来越深入。
  • 罗媛静, 舒祖菊, 周园园, 马楠, 孙杨, 孙广辉
    . 2015, (13): 146-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包装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的高效运作。方法 以利乐包和布丁瓶的粘纸设计为例,对绿色设计和回收物品导向技术对消费者参与逆向物流网络环节的导向作用进行了探讨; 研究和分析了制造商集成、 联营和外包等3种主流回收模式的结合问题。结果 通过产品生产前的绿色设计和废弃后的导向技术, 引导消费者参与到逆向物流网络环节中, 并将目前3种主流的回收模式相结合, 能使包装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高效运作。结论 充分利用包装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的优势,积极发展和研究与包装废弃物相关的逆向物流, 使其高效运作, 不仅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还可以增加企业与第三方的合作机会。
  • 卢礼瑾, 李东波, 何非, 童一飞
    . 2015, (13): 151-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啤酒生产企业的实际需求, 研究设计用于啤酒包装生产线管理的信息系统, 实时监控包装线运行状态, 对生产计划与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方法 采用SQL创建基础数据库, 以Eclipse为开发工具, 设计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组建系统基本架构, 分析系统功能层次, 设计系统功能模块,即工厂建模、 生产数据管理、 数据综合展观等子模块, 采集存储包装线实时运行数据, 统计分析设备及整线的效率、 停机、 产量等生产信息。结果 该系统可实现基础数据的管理, 并能自动、 准确、 及时地追踪反馈包装线运行时各参数指标。结论 该系统对提高啤酒包装线效率、 减少生产损失具有良好作用, 是啤酒生产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