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12
  

  • 全选
    |
  • 宋雪超, 林勤保, 方红
    . 2017, (1):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聚苯乙烯包装材料中苯乙烯单体检测及迁移的研究进展。方法 总结国内外聚苯乙烯中苯乙烯检测及迁移的文献,并将国际上苯乙烯最新的检测方法和迁移研究和我国的进行对比,指出我国在该方面的不足和发展方向。结果 溶解-沉淀可以有效地提取聚苯乙烯中的苯乙烯,其回收率达到86%以上。苯乙烯不易向蒸馏水中发生迁移,只有在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下才有少量迁移。不同迁移方式对苯乙烯的迁移影响较大,由于切口的存在使得全浸泡的迁移量高于单面迁移。结论 溶解-沉淀是提取苯乙烯的有效方法,不同食品模拟物、温度、时间以及迁移方式都会对苯乙烯的迁移产生影响,应避免聚苯乙烯在较高温度、较长时间的情况下接触食品,且不使用表面已损坏的聚苯乙烯包装材料,以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
  • 许博皓, 杨会歌, 陈金周
    . 2017, (1): 7-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近年来使用改性石墨烯改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研究进行总结,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方法 总结通过石墨烯改性来改善其在聚合物的分散性和提高聚合物基石墨烯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方法;对比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对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数值的变化,总结不同的改性方法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论 石墨烯作为一种性能较优的导电填料对材料介电性能影响巨大,然而,由于其物理分散性不好,极大地阻碍了石墨烯改性聚合物基高介电复合材料的发展。通过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改性修饰可以有效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这种材料可作为电活性聚合物,在很多需要高介电常数的电介质材料领域,如超级电容器、感应器、驱动器、智能包装和机器人等方面得到应用。
  • 李波, 王志伟, 林勤保, 胡长鹰
    . 2017, (1): 13-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温度、时间、食品模拟物、材料结构及添加剂分子等对聚丙烯中3种紫外线吸收剂迁移的影响。方法 建立3种紫外线吸收剂(UV-P,UV-531,UV-327)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再在20,40,70 °C下,研究添加剂向5种食品模拟物的迁移。结果 添加剂在0.1~20 μg/mL内线性良好(R>0.99),检出限为0.03~0.05 μg/mL。加标含量为每克塑料中添加20,80,200 μg紫外线吸收剂时,回收率为81.6%~99.8%,相对标准偏差为2.3%~7.7%。在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和质量分数为3%的乙酸溶液中,未检出添加剂;在体积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中,只检测到UV-P;在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和异辛烷中,3种紫外线吸收剂均被检测到。结论 升高温度、延长时间,紫外线吸收剂迁移量逐渐增加直到平衡;紫外线吸收剂易于向异辛烷和乙醇溶液迁移,乙醇溶液中,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加,发生迁移的添加剂种类和质量也随之增加;紫外线吸收剂的迁移量随着聚丙烯材料结晶度的增加而减小;添加剂的分子量越大、结构越复杂,越不容易发生迁移。
  • 郄冰玉, 唐亚丽, 卢立新, 王军, 丘晓琳
    . 2017, (1): 19-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纳米纤维素在可降解包装材料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总结国内外纳米纤维素在包装领域的最新研究,简述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与特性,详细介绍纳米纤维素在生物质薄膜材料、生物质发泡材料、缓释抗菌材料和纸张中的应用研究,以及纳米纤维素功能性材料在包装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纳米纤维素应用在食品包装中的安全问题。结果 纳米纤维素性能优异、绿色环保,作为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增强成分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并可赋予材料特殊的功能。结论 纳米纤维素在包装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利用农作物及其剩余物制备纳米纤维素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黄秀玲, 张显涛, 张晓
    . 2017, (1): 26-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并分析不同PVA分子链长度下thymol的释放过程和释放机理。方法 研究基体为聚乙烯醇(PVA),添加抗菌剂thymol共建PVA/thymol聚合物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别从均方位移、扩散系数、自由体积角度研究分子链长度分别为40,80,160下thymol在PVA聚合物中的释放过程。结果 thymol分子在PVA中的自由体积分数会随着分子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小,thymol分子在PVA中的扩散系数也会相应减小,这是因为分子链越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束缚了链的运动性。结论 不同分子链长度对于包装材料抗菌剂中的释放具有重要影响。在同等条件下,短链结构中thymol分子在PVA中容易释放,且做缓慢蠕动运动而非跳跃扩散运动。
  • 包能胜, 马婉, 黄学佳
    . 2017, (1): 3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理论建模分析涂膜厚度的成型机理,从而实现对涂膜厚度的精确控制。方法 针对牛顿流体在五辊涂布系统存胶辊与计量辊之间微间隙处的流动过程,在机理分析与适当假设的基础上,建立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推导出涂膜厚度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方程,并分析影响液膜厚度的关键因子。应用CFD软件对流体的流动过程进行数值仿真,通过仿真流场对理论模型与理论推导的边界条件及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理论模型与仿真流场一致,理论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度较高,该理论建模具有相当的合理性。理论结果表明,影响涂膜厚度的因素有涂液粘度和表面张力、计量辊转速、辊径以及辊间间隙,它们与涂膜厚度之间存在较复杂的关系方程。结论 有助于在工程实际中快速找到获得理想涂膜厚度的有效工艺参数。
  • 孙聚杰
    . 2017, (1): 37-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模组屏物流包装形式、结构及包装工艺操作性。方法 针对模组屏自身特点,对其原卧式包装形式进行改进,设计模组屏立式包装。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缓冲衬垫和模组屏模型后,将两者进行装配。将包装三维模型导入仿真软件Ansys Workbench中,设置材料属性后,对其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再对各物理性能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结果 对模组屏立式包装提出了通用化包装设计方案,实现了直下式模组屏立式包装。结论 采用通用化缓冲衬垫包装的模组屏在跌落过程中受到的加速度最大为610.58 m/s2,比原包装减小了26.8%,比每片同尺寸卧式包装的成本降低了26.57%,可通用5种原型机,大幅度提高了包装效率,降低了包装成本。
  • 王雪丹, 钱静
    . 2017, (1): 42-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多包装件的机械化组合计量,且保证总质量符合计量精度的要求。方法 基于包装计量的理论知识,将组合称量的思想应用到包装件组合计量的方式中,提出称量设备的结构设想,并设计主程序控制系统的流程,用数学上的方差、概率等知识为组合的精度及组合秤斗的数量进行理论分析,最后用实例研究来对比人工组合称量与计算机组合称量的精度。结果 设计出的组合称量的装置在结构上可满足单个饼干包装件防碎的目的,理论上可满足某饼干公司计量精度的要求,其速度和精度都高于人工组合称量。结论 通过研究可设计出代替人工组合的机械装置,且组合的总质量满足计量精度要求。
  • 周春强, 欧阳祥波, 赵荣丽, 李克天
    . 2017, (1): 47-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渔网自动包装过程为研究对象,设计渔网包装机的包装材料供送、裁切、渔网供送、绕卷包装和涂胶等机构。方法 通过将卷筒薄膜及卷筒商标按规定长度分切,并涂上粘合剂,再将捆绑好的圆柱状渔网放入绕卷机构,通过旋转卷绕的方式达到用透明薄膜材料将渔网和商标包装起来的目的。结果 设计的渔网包装机具有渔网自动包装的功能。结论 该包装机可以改变渔网手工包装的落后方式,实现渔网包装机械化。
  • 陈姝颖, 孙志成, 李路海, 张梦宇, 朱文佳, 李东升
    . 2017, (1): 5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物理发泡微球的油墨化及印刷效果。方法 将热膨胀型微胶囊按一定比例配制得到物理发泡油墨,采用丝网印刷的工艺,将发泡油墨转移至无纺布、铜版纸、铝箔纸这3种承印基材上。通过扫描电镜、厚度计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发泡前后样品的形貌、厚度和色度变化。对印品发泡高度与承印基材之间的关系、发泡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油墨发泡前后的色彩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印刷在无纺布的发泡体的高度较大,且套印2次后发泡体的厚度具有显著的变化。微球的最大发泡温度为150 ℃左右。青色油墨发泡前后的色差为14.49,发泡后的印品饱和度增加、明度值增加、色相基本不变。结论 微球发泡油墨可以在柔性基材上获得浮雕式的立体油墨图案和高饱和度的色彩效果。
  • 黄蓓青, 张复忠, 闫继芳, 徐英杰, 魏先福, 陆丹阳
    . 2017, (1): 55-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生产油墨所用的卧式封闭砂磨机,研究油墨生产工艺条件,以生产出质量良好的纯水型凹印油墨。方法 考察预分散工艺条件对油墨分散性的影响,确定所使用的高速叶轮分散机的转速与分散时间;研究基墨的颜基比、进料速度、研磨次数对油墨质量的影响,确定生产油墨的研磨条件;探讨提高水性油墨干燥速度的干燥剂的添加工艺。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当预分散转速为1500 r/min,时间为30 min,颜基比为1∶1.25,进料速度的隔膜泵工作气压为0.2 MPa,并经过4遍研磨的油墨,其性能较好;干燥剂应先分散到丙烯酸乳液中,1000 r/min的转速下研磨60 min制成乳液,再添加至油墨中,即可提高油墨的干燥速度,又不影响油墨的其他性能。结论 采用文中的工艺条件生产的纯水型凹印油墨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印刷适性,印刷质量优良。
  • 曹瑞春, 魏先福, 王琪, 张辉
    . 2017, (1): 62-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颜料在水性油墨中的分散性及对油墨印刷适性的影响。方法 对影响分散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分散性的途径。结果 颜料的分散性对油墨的多项印刷适性,如着色力、透明度及流变性等均有较大影响。结论 在油墨生产中必须选用粒径合适且分布较窄的颜料,同时合理控制油墨体系的粘度;使用表面活性剂,尤其是超分散剂可以有效地提升颜料在水墨中的分散性能;随着纳米技术的日渐成熟,在纳米尺度上对颜料表面进行一些粗糙加工也是实现良好分散的方法。
  • 贾志慧, 武淑琴, 王仪明, 乔锌, 田贝, 王世辉
    . 2017, (1): 67-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红外热成像系统对压印接触区域橡皮布的动态应变进行测试。方法 建立压印接触区域几何模型,结合热弹性效应与热辐射理论分析温度与应变之间的函数关系,并采用红外热像系统测得压印接触区域橡皮布的温度分布情况,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橡皮布压痕处的应变云图。结果 沿轴线方向,压印接触区域橡皮布温度、应变均呈不均匀分布,轴端温度高于中间区域温度;轴端应力集中,节点位移大,变形量大,中间区域节点位移小,变形量小,中间区域应变量低于轴端区域应变量。结论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测试印刷过程中橡皮布动态应变的方法是可行的。
  • 李晓丽, 罗世永, 许文才, 毛科林, 黄江伟, 肖勇, 何迪, 蒙自强
    . 2017, (1): 72-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单体对UV-LED固化光油性能的影响,并为正确选择单体配制印刷适性良好的UV-LED固化光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主要通过控制预聚物、光引发剂和助剂的种类和比例不变,加入相同数量的不同种类的单体,分别制备光油样品,测试光油的粘度、表面张力和固化速度以及光油固化膜的附着力和柔韧性。结果 不同单体对UV-LED固化光油的性能有不同的影响,采用复配单体,TMPTA和HDDA的质量比为3∶7时,UV-LED固化光油综合性能优异,符合市场上对光油的要求。结论 单体对UV-LED固化光油的粘度和固化速度影响较大,对光油固化膜的附着力和柔韧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 宋词, 童盛智, 吕勇, 余玉生
    . 2017, (1): 76-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环保、适用范围广的温变转色防伪油墨。方法 利用隐色染料(热敏黑)、显色剂(双酚A)及溶剂(十四醇)组成可逆温变转色复配物,然后用原位聚合法对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包覆,最后将微胶囊加入UV连接料体系中制成可逆温变转色UV油墨,分析油墨的色度学特性。结果 当乳化转速为16 000 r/min、pH值为2~3、乳化温度为45 ℃、乳化时间为30~40 min时,微胶囊粒径较小,显色效果较好。对该可逆温变转色UV油墨样品进行CIE-Lab色度学特性分析,在整个加热/冷却循环后,温变转色油墨又回到初始明度值,油墨样品明度发生滞后现象,整个过程中样品的明度值形成一个闭环的回路。结论 该法制备的可逆温变转色油墨具有检测方便、变色效果明显等优点,在包装防伪印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武淑琴, 王仪明, 柴承文, 贾志慧, 田贝
    . 2017, (1): 81-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研究温度梯度对印刷机邻域VOCs特征参数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监测印刷机邻域VOCs的方案,达到有效控制印刷机邻域VOCs的目的。方法 通过建立气流扩散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分析气体在边界条件下的扩散速度、质量浓度等参数变化特征。采用Fluent软件,模拟温度场、气流场等边界条件,对胶印机邻域VOCs气体扩散特征进行仿真分析。结合胶印印刷过程中VOCs的扩散机理及现场操作环境,检测并分析VOCs的扩散特征。结果 温度梯度对VOCs排放速度、质量浓度等特征参数的变化有较大影响,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结论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印刷过程中VOCs的监测及排放控制方法,为包装印刷行业VOCs的治理提供依据。
  • 杜运鹏, 杨福馨, 陈基玉, 王海丽, 魏丽娟
    . 2017, (1): 87-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家用调味剂(蔗糖、食盐、白醋)对鲜切山药保鲜护色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L9(34)正交试验配置一定浓度的蔗糖、食盐、食醋复合浸渍液,并用聚乙烯薄膜进行包装,得出比较理想的鲜切山药贮藏方法。结果 蔗糖、食盐、白醋都有很好的保鲜护色效果,单因素试验表明,当采用蔗糖、食盐、食醋(质量浓度分别为3, 1, 3 g/L)浸泡鲜切山药10 min后,其褐变度的减缓和PPO活性的抑制最为明显。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蔗糖、食盐、白醋质量浓度分别为4, 2, 3 g/L混合处理液浸泡10 min后,护色保鲜效果最好。结论 经过特定浓度复配的蔗糖、食盐、白醋溶液能有效抑制鲜切山药的酶促褐变,起到保鲜护色的作用。
  • 李琛, 康怡帆
    . 2017, (1): 92-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取花色苷做鲜度指示剂,研究一种可用于生活中的天然指示剂标签。方法 通过提取紫甘薯、凤仙花瓣、杜鹃花瓣的色素,制作成标签。研究温度、pH值和鱼肉变质对指示标签的影响。结果 温度对标签颜色没有影响。紫甘薯标签和凤仙标签在pH值达到12.35时分别变为灰色和灰绿色。检测鱼肉鲜度时紫甘薯和凤仙指示标签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杜鹃标签变化不明显。以凤仙指示标签为例进行结构分析,主要由于花色苷主体上的官能团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亲核或亲电重排反应,形成类黄酮等物质,使之颜色变化。结论 花色苷可以用作鱼肉鲜度指示标签,效果较好。
  • 唐园园, 钱静
    . 2017, (1): 97-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糖化酶、淀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激活方便的固态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器。方法 对糖化酶进行微胶囊化处理,以糖化酶反应体系为基础,研究不同因素对指示器色差值的影响,确定在4 ℃条件下,时间在5~6 d的指示器配比。结果 确定了固态酶型TTI的反应配方,通过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得到了7组TTI体系的活化能,其活化能值分别为106.68, 98.47, 87.66, 89.73, 106.74, 97.51和87.99 kJ/mol。结论 得到可用于4 ℃条件下的时间温度指示器的7组配方,根据其活化能的不同,可用于指示不同产品的货架期。
  • 朱华蓉, 郝鹏鹏, 魏思雨
    . 2017, (1): 103-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定量分析桶装饮用水中双酚A的方法,研究北京市桶装饮用水中双酚A的污染水平。方法 采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样品前处理,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样品检测。结果 在质量浓度为122.9~1190.7 ng/L范围内,在最优的质谱检测条件下,一级质谱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69.4x+2186.1,相关系数为0.993,检出限为7.0 ng/L,定量限为23.5 ng/L。方法的回收率为78.8%~108.1%,相对标准偏差(n=6)≤13.5%。在随机检测的北京市6个水站的53种桶装饮用水中有36种检出双酚A,但浓度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的双酚A限值(0.01 mg/L)。结论 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够满足定量检测桶装饮用水中双酚A的要求。北京市售桶装水中较为普遍地存在双酚A,长期饮用有健康风险。
  • 张怡
    . 2017, (1): 108-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以乙醇、甲醇、正己烷、丙酮、四氢呋喃为萃取剂,对4种复合塑料进行萃取,分析得出最佳的萃取剂、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剂用量等萃取工艺,并在该条件下检测复合塑料中污染物的含量。方法 采用超声波技术对样品进行萃取,用气相色谱分析4种塑料制品中污染物的含量。 结果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超声萃取前后塑料制品的表面形貌,发现4种溶剂萃取后的塑料表面的形貌都发生了变化,正己烷、丙酮对塑料表面的影响尤为明显,都导致塑料表面溶胀发白,结合气相色谱测定的标准样品峰面积表明正己烷对标准样品的溶解度最好,因此最佳萃取剂为正己烷;在用正己烷萃取塑料制品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萃取出来的污染物含量也增大,但当温度达到50 ℃后,增幅不再明显,因此最佳萃取温度为50 ℃;在最佳萃取温度下,正己烷的最佳萃取量为20 mL;最后测定塑料制品中污染物的含量,得出4种复合塑料中都存在一定量的污染物,且BHT的质量分数在0.0016%~0.11%之间,高于国家标准,污染物超标。结论 用20 mL的正己烷在50 ℃下萃取20 min,其萃取效率最高;气相色谱测定数据显示4种复合塑料中都存在一定量的污染物。
  • 王睿, 武秋敏, 李晶, 武吉梅
    . 2017, (1): 114-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啤酒生产过程中啤酒瓶盖背景复杂、激光雕刻的电子监管码难以定位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综合图像匹配、形态学、霍夫变换等算法的啤酒瓶盖激光字符定位算法。方法 该算法先采用抗任意角度旋转的图像匹配方法实现定位符的精确定位,再对定位符图像做二值化、形态学运算、边缘检测、轮廓提取、霍夫变换等处理,最终定位到字符。结果 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抗任意角度旋转,定位准确,鲁棒性强,图像定位准确率位高达97%。结论 该算法较好地解决了啤酒生产包装中,激光雕刻的电子监管码字符识别过程中因为背景复杂难以定位识别、定位识别准确率低的难题。
  • 阎帅, 李光
    . 2017, (1): 121-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有限元分析技术应用于液晶电视包装件的抗压、抗振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中。方法 应用Ansys Workbench分析软件,建立液晶电视、缓冲衬垫和瓦楞纸箱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包装件在物流运输和仓库堆码时,包装件受压时的变形受力情况,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情况。以包装件的质量、固有频率及最大变形量为目标函数对液晶电视缓冲衬垫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 经过静压分析,液晶电视缓冲衬垫最大变形量为0.362 mm,包装件所受最大应力为70 339 Pa;经过模态分析,包装件的一阶固有频率为7.7471 Hz。经过优化分析,缓冲衬垫高度和顶部凹槽深度的最佳设计点分别为200.83, 19.34 mm,与原始设计值相比,包装件各项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结论 通过对液晶电视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可以对缓冲衬垫结构尺寸进行改进,降低了产品破损率同时节约材料。
  • 万红艳, 朱光明, 沈学霖
    . 2017, (1): 128-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2, 4-己二炔-1, 6-二乙基脲(KE)发生固相聚合反应时的显色动力学规律进行研究,为其作为商业化时间温度指示剂的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单因素法,分别从浓度、时间、温度3个方面对2, 4-己二炔-1, 6-二乙基脲在聚合反应过程中的显色动力学规律进行研究,利用分光密度仪对光密度值进行测定,并通过计算求得聚合反应的反应级数及反应活化能。结果 随着浓度增大或温度升高,KE聚合反应速率逐渐增大,随加热时间的增长,反应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在上述条件下,时间温度指示剂的颜色均不断变深;通过计算得到该聚合反应的反应级数为0.31,活化能为37.09 kJ/mol。结论 KE作为一种新型的时间温度指示剂,其视觉响应信号易于识别;通过改变指示剂的浓度,可实现对不同产品剩余货架信息的监测;根据其活化能值,可判断出该时间温度指示剂可指示的产品活化能范围为12~61 kJ/mol。
  • 俞坚道, 毛江淳, 朱安娜, 李雪, 计琳琳
    . 2017, (1): 134-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缓冲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生成对应的缓冲曲线,并设计一系列软件界面。方法 基于图片的像素值,提取已发表文献的缓冲材料应力-应变数据。结果 以EPS泡沫材料为例,得到了其缓冲系数-最大应力曲线和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并利用Matlab/GUI得到了用户界面。结论 该方法为包装设计提供了有效途径。
  • 王硕, 谢晶, 刘爱芳
    . 2017, (1): 137-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生物保鲜技术在海产品中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海产品保鲜研究的应用提供相关参考。方法 首先分类概述生物保鲜剂,然后分别介绍茶多酚、乳酸链球菌素、壳聚糖、溶菌酶等不同来源的生物保鲜剂及复合生物保鲜剂在海产品及其制品保鲜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以及生物保鲜剂与冰温保鲜、气调保鲜等其他保鲜手段结合的协同保鲜效果。指出目前国内海产品保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结果 生物保鲜技术通过应用天然物质固有的抗菌化合物来延长保鲜期。生物保鲜剂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海产品市场的发展,提高了海产品的经济价值。结论 生物保鲜剂,尤其是复合保鲜剂结合其他保鲜方法能有效地保障海产品品质,延长货架期。
  • 徐敏, 马青, 王天龙
    . 2017, (1): 143-1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我国速生杉木的改性技术,为我国速生杉木改性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我国速生杉木改性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将已有研究从反应型改性和非反应型改性两方面进行分类,并综合改性方法、改性机理和材性变化,对杉木改性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归纳总结了速生杉木改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并指出了速生杉木改性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杉木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从而扩大速生杉木的利用范围。结论 近年来,我国在杉木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缺乏综合性杉木改性技术,这有待科研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
  • 刘晓伟, 王利强, 廖祝胜, 卢立新, 张新昌
    . 2017, (1): 149-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研究基础。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介绍了微胶囊的功能、作用机理、制备和表征方法,概括了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包装中(包括抗菌包装、防虫包装、果蔬保鲜包装、可食膜、冷鲜肉包装、相变材料-控温包装、生物质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结果 分析表明微胶囊技术能够增加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与包装系统结合能够达到缓释抗菌或控制温度等效果,提高了产品的货架期,其与包装系统的结合主要有4种方法(原料共混、涂覆、装入小袋置于包装系统、固载纤维法)。结论 研究微胶囊与聚合物原料的最佳加入比例能够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包装膜,微胶囊技术在可食膜、相变材料-控温包装、生物质包装材料方面的发展潜力较大。
  • 徐晓娟, 卢立新, 王立军, 龚雪峰
    . 2017, (1): 156-1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各类材料制品原材料短缺的现状,探讨高效、清洁利用秸秆废弃物的资源方式。方法 对造纸、发泡缓冲材料、人造板材、纳米纤维素、餐饮具及包装容器具等几大类材料进行分析与研究。结论 秸秆材料化应用前景广阔,进一步技术创新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后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利用秸秆纤维制备纳米纤维素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化发展方向。
  • 王中元, 武艳慧
    . 2017, (1): 163-1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枕式包装机的运动控制问题,实现电子凸轮、三轴同步控制等关键技术。方法 以三伺服枕式包装机为例,介绍其具体结构,包括送膜、送料、横封横切、纵封装置和制袋成型器等。对枕式包装机的运动特点进行分析,同时简述其功能。设计一种枕式包装机控制系统,并详细论述基于DSP的通用运动控制器结构。最后,给出软件设计方法,结合三次多项式、定步法和查表法实现电子凸轮;采用主从同步控制实现枕式包装机的三轴同步控制。结果 该控制系统可以满足枕式包装机的运动控制要求,能够提高包装质量、精度和效率,降低次品率。结论 通过实验验证了所述控制方法和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陈青, 陈祥, 姚绍华
    . 2017, (1): 169-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抗几何攻击水印算法的鲁棒性,提出一种新的SIFT几何校正的抗几何攻击水印算法。方法 利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分别提取原始图像和受几何攻击图像的特征点,在水印提取前,将原始图像和受几何攻击图像进行特征点匹配,按照匹配的特征点对受几何的攻击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在水印嵌入过程中,结合奇异值分解(SVD)特征值的稳定性和非负矩阵分解(NMF)线性无关性来增强水印图像的鲁棒性。结果 文中算法在剪切、JPEG、噪声等攻击下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提取出来的水印图像NC值均大于0.98,在RST攻击下水印图像的NC值也能达到0.97以上。结论 提出的抗几何攻击算法能有效的抵抗各类几何攻击,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 熊祥光
    . 2017, (1): 174-1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嵌入水印后图像的不可感知性和抵抗攻击的能力,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关系的提升小波变换域自适应图像水印算法。方法 先对水印信号进行预处理以增强水印信号的安全性,然后对载体图像进行互不重叠的分块并对每一分块进行二级提升小波变换,其次根据选定的阈值、每一分块选定的系数差值的绝对值及每一分块的亮度和纹理掩蔽特性,自适应地调整选定的一对系数的大小关系以嵌入水印信号,最后进行提升小波逆变换得到嵌入水印后的图像。提取水印时,不需要原始载体图像的参与。结果 大量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不可感知性,对常规的信号处理和部分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处理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与相似的水印技术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好的抗攻击性能。结论 提出的算法能满足图像版权保护应用的需要。
  • 王勇, 孙刘杰, 武凡静, 元朴康, 徐逸
    . 2017, (1): 180-1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信息隐藏通信技术的安全性,提出一种自毁式数字水印隐藏通信技术,即使非法者截获信息的载体也无法获得信息内容。方法 将生成的含水印信息的图像分切成图像碎片以此破坏内嵌的水印信息,使水印信息无法从单个的图像碎片中提取,必须经过图像碎片拼接算法合成原始含水印图像后才能提取水印信息。结果 通过实验仿真分析,对于大小为32×32像素的8×8个图像碎片,复原的含水印图像无任何图像碎片拼接错位,拼接平均耗时为1.59 s,因此能实现实时在线拼接复原并顺利提取出水印信息。结论 从信息的嵌入到最后信息的提取都能顺利地隐藏信息的内容和信息的存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性能好,因此,自毁式数字水印信息隐藏通信技术是一种可行性极高的信息隐藏通信技术。
  • 杨洋, 项辉宇, 薛真, 魏景辉, 张德兵
    . 2017, (1): 185-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产品包装模式图像的匹配速度和准确性,得出算法中影响这两方面的关键因素。方法 运用高斯金字塔对原始图像进行向下采样,将图像转换为尺度空间的表示方式;利用加速稳健特征(SURF)方法提取特征点,并对SURF方法提取的特征点用Brute-Force算法进行匹配;通过对每组匹配点欧式距离的排序,剔除误匹配点,仅保留一定数量的正确匹配点对。结果 得出高斯金字塔、Hessian值、颜色空间对计算速度及获取特征点数量的影响。颜色空间的改变不影响特征点数量,在计算时间上的差别也可忽略。尺度空间缩小1/2时,计算速度能够提升75%,同时剔除2/3的冗余特征点。结论 文中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特征提取速度,并且具有匹配精度高、鲁棒性强的特点,同时对旋转角度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 严美芳, 李婧, 陈景华
    . 2017, (1): 191-1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亚克力基材烫印工艺中产生的橘皮、裂纹、糊版等质量问题。方法 利用丝网印刷与热转印相结合的新技术,通过大量的实验及数据分析调整丝网工艺和烫印工艺,确定烫金浆和辅助剂的调配比例,干燥温度和时间,以及烫金温度。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烫金浆、固化剂和稀释剂的质量比为10∶2.5∶1.2时,烫金效果最好,不会出现亚克力烫金箔的橘皮现象;烫金浆的最佳烘干温度为80 ℃,最佳烘干时间为45 min,烘干、烫印温度为130~150 ℃时烫金效果最好,不会出现亚克力烫金箔的裂纹或糊版现象。结论 烫金浆与辅助剂的质量比、烫金浆的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及烫印温度是决定亚克力烫金质量的关键因素。
  • 刘澎, 向晨, 侯和平, 张海燕
    . 2017, (1): 195-1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凹版印刷机热风干燥系统热能流向与品质,为烘干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干燥热效率,促进国内凹印机能量审计进一步发展。方法 对凹印机烘干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进行能耗计量。结果 经计算,凹印机烘干系统的热效率只有9.21%,而62.29%高热量气体被直接排出系统,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干燥介质在经过烘箱时,产生的不可逆损失为86.96%,而加热纸张的不可逆损失占到整个烘箱不可逆损失的24.21%。结论 回收利用系统废气热量是提高凹印机烘干系统热效率最有效的途径;此外,降低热风与纸张的换热过程产生的不可逆能量损失也会直接提高凹印机烘干系统热能的品质。
  • 张彦粉, 邹洋, 王旭红, 李小东
    . 2017, (1): 200-2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利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水性凹印油墨在聚乙烯薄膜(PE)上的附着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选择丙烯酸树脂溶液、醇类、润湿剂、偶联剂加入量、颜基比作为自变量指标,水性凹印油墨在聚乙烯薄膜(PE)上的附着力强度为因变量指标,建立数学模型,设计样本变量值并测试其在聚乙烯薄膜(PE)上的附着力强度;利用SPSS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附着力强度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显著性有效性等检验;以模型为算法进行简单编程,使之成为了更为直观操作简便的窗口化应用程序,用户只需输入相应的参数值即可大致预测某一配方的附着力强度。结果 丙烯酸树脂溶液加入量、颜基比与附着力强度的关系为负相关,而醇类加入量、润湿剂加入量、偶联剂加入量与附着力强度则是正相关;丙烯酸树脂溶液对附着力强度的影响较大,其次是颜基比,再次是醇类的加入量,而偶联剂对其影响不大。结论 基于回归分析法所得的水性凹印油墨的附着力影响因素的模型对于附着力强度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 闫凤娟
    . 2017, (1): 204-2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实验设计得到胶印过程中各色版纸张不同区域的横纵变形量,为高精度印刷提供进一步的数据支持。方法 将设计好的十字线分布在纸张不同区域,然后抽取实验样张进行十字线图像采集、分色、细化、计算和数据预处理得到相关数据。结果 研究结果应用在实际中表现为生产中尽量使用纵丝缕纸,排版时将质量要求较高的版面优先安排在叼口位置。如若进行变形量补偿,需考虑各个印版的变形量不同,且各印版纸张不同位置的变形量也不同。结论 根据数据可以统计出纸张变形的总趋势,纸张上不同区域变形量的分布图,纸张叼口、中心和拖梢位置纸张变形量大小。
  • 万敏, 陶强, 车礼东, 黄红花, 于晓
    . 2017, (1): 208-2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降低危险货物运输及流转过程中的包装使用风险,对救助包装的安全使用进行探讨。方法 总结危险货物救助包装的检验要求,并结合救助包装的应用实例,分析救助包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 救助包装的安全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出现问题的危险货物包装的流转安全,最大程度降低意外事故造成的危险性和经济损失,减少了次生危害。结论 有关救助包装的使用探讨,提出了救助包装使用过程中的注意问题,从而可以有效地加强对危险货物的安全管理。
  • 卞光荣, 张洪海, 史红艳, 张沿磊
    . 2017, (1): 212-2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实现弹药保障的信息化和精确化,建立基于军用物联网的军械仓库弹药保障系统模型。方法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军械仓库弹药保障,建立军械仓库弹药保障系统的基本框架,基于RFID技术设计弹药出入库管理平台,融合8421编码、RFID技术和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建立一种新型仓库目标定位与跟踪系统。结果 基于RFID技术建立的弹药出入库平台提高了弹药保障效率,新型仓库目标定位与跟踪系统可实现对仓库内所有目标的定位与跟踪。结论 基于物联网架构建立的军械仓库弹药保障系统,使得弹药保障可视、敏捷、精确。军械仓库、人员、装备、弹药和管理部门等通过军用物联网彼此可实现信息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