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11-19
  

  • 全选
    |
  • 朱大鹏, 李明月
    . 2016, (1):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铁路振动环境的非高斯特性, 并分析包装件在非高斯随机振动环境条件下的响应情况。方法 结合离散傅里叶变换与 EARPG(1)模型,模拟了铁路随机振动信号。根据采集的数据的PSD曲线计算幅值, 利用EARPG (1) 模型生成了具有尖峰特征的模拟信号, 计算了相位并进行了相位整体平移, 根据幅值和相位, 合成了所需的非高斯随机振动信号。将包装件简化为单自由度系统, 分析了包装件在非高斯振动条件下的响应情况。结果 铁路随机振动的峭度大于3, 偏斜度为0, 属于对称超高斯随机振动, 提出的模型可准确模拟出铁路振动的非高斯特性, 峭度和偏斜度的误差均小于3%, 包装系统的固有频率、 阻尼比、 激励峭度对系统的响应的峭度、 均方根均有较大的影响。结论 通过合理地选择包装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可有效减小系统的响应峭度和均方根, 提高包装系统的可靠性。
  • 王启利, 王 军, 卢立新, 孙中振
    . 2016, (1): 6-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传统逆子结构理论在求解过程中界面响应难以实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频响探针技术来获取该界面响应的关键技术。方法 首先基于该频响探针的动力学微分方程,从理论上推导了该频响探针技术的理论公式。对一个含有凹槽的结构进行了有限元仿真,设该凹槽界面处由于物理空间限制难以实测其原点频响函数,利用该频响探针技术获取该界面处难测原点频响函数,并将预测值与有限元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 预测值与有限元计算值高度吻合,验证了该理论的准确性。结论 该频响探针关键技术在获取界面响应不可测数据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宋浩, 李宏卫
    . 2016, (1): 1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得到正切型非线性包装系统跌落冲击的近似解析解, 修正提高解的精度, 以达到工程要求。方法 采用解决普遍非线性振动问题的PEM, 并针对跌落冲击动态方程的求解进行了算法修正, 选取正切型非线性包装系统跌落冲击模型为算例, 求解得到了一阶近似解; 与包装工程中的能量法结合, 对近似解进行了修正。结果 修正后的最大位移响应、 最大加速度响应、 系统响应周期与Runge-Kutta数值解非常接近, 相对误差小于4%。结论 研究为非线性包装系统跌落冲击响应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有效的近似分析方法。
  • 范艳芳
    . 2016, (1): 15-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浸渍法测量高密度聚乙烯瓶密度的不确定度来源。方法 采用浸渍法对同批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的密度重复进行了多次测量, 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并画出了来源因果图; 建立了测量模型, 对影响测量结果的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分别进行了评定, 并计算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被测量的同批次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密度为(0.950±0.002)g/cm3, 其分散性在±0.002 g/cm3之间, 符合规定。结论 测量过程中对测得值影响较大的非重复性因素为浸渍液温度。
  • 薛美贵, 王双飞, 林春烨
    . 2016, (1): 19-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模拟苯酚 (Phenol)、 2,6-二异丙基萘 (2, 6-DIPNs) 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等3种有机污染物穿过纸张向所包装食品迁移的过程, 同时测定以上3种有机污染物在纸张与空气之间的分配系数(Kp, a)。方法 根据纸张具有孔隙结构的特点, 引进线性阻滞系数(Rm)的概念对菲克第二定律(Fick′ slaw) 进行修正, 将修正后的迁移方程解与迁移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得到有机污染物在纸质包装材料中的扩散系数 (Dp) 值。结果 在75 ℃与100 ℃的条件下, Dp值的数量级介于10-5~10-4之间, 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符合。结论 与Dp一样, Rm也是描述纸质包装材料中有机污染物迁移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 李娜, 刘剑钊, 张思才, 薛江
    . 2016, (1): 25-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危险材料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将包装系统(包括箱体、 缓冲结构及靶体)简化为由3个非线性弹簧及1个质量块组成的弹簧-质量块模型, 利用能量守恒定律, 分析抗事故包装箱碰撞过程中冲击动能与应变能之间的转化过程, 假设使包装箱吸收相同变形能的冲击速度等效, 研究碰撞过程中屈服靶体与非屈服靶体的速度等效关系, 并通过实例应用此数学方法。结果 得出抗事故包装箱跌落碰撞过程中屈服靶体与非屈服靶体速度关系等效的数学方法, 并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包装箱以一定速度(13.9 m/s)碰撞非屈服靶体可等效为更高速度(26.8 m/s)的屈服靶体碰撞。结论 研究提出的等效方法可为危险材料的运输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
  • 杜振杰, 高万玉, 孙晓军, 田丰
    . 2016, (1): 29-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空投包装缓冲方案设计, 包括钢丝绳隔振缓冲系统设计和泡沫衬垫缓冲系统设计, 便于更好地选取适宜的缓冲材料和缓冲形式, 确保空投的安全可靠。方法 针对物资在空投时开伞与着陆等2种冲击工况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根据2种工况所受最大冲击, 开展空投包装缓冲方案设计。结果 着陆瞬间的最大应力为4.8 MPa, 最大位移为0.666 mm; 反弹过程中的最大应力为13.3 MPa, y向最大位移为5.49 mm; 冲击隔振计算和缓冲衬垫结构校核均通过。结论 采用内部泡沫衬垫缓冲、 外部钢丝绳隔振的空投包装缓冲方案, 缓冲性能优良, 满足空投后内装物资完好的设计要求。
  • 胡宇鹏, 罗群生, 尹霞, 马红, 胡文霞
    . 2016, (1): 33-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根据某产品性能特性设计BWBZX-1保温包装箱, 并进行验证。方法 首先提出BWBZX-1保温包装箱的设计方案, 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结构材料热物性参数对包装箱的温度场和传热特性的影响, 用以对初设包装箱结构进行优化, 最后通过环境试验进行验证。结果 产品、 包装箱内外壁、底板、 法兰、 底座材料不易变更, 只宜优化上保温层、 下保温层和连接件的热物性参数, 使最终包装箱温度场满足了产品使用要求。结论 BWBZX-1保温包装箱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温度实测结果相符较好, 经过温度场数值模拟和温度实验验证, BWBZX-1保温包装箱保温性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 邹饶邦彦, 张春和, 何健
    . 2016, (1): 39-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目前储运环节中存在的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探析了RFID技术在配送中心集合包装上的应用。方法 以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营模式为实例, 结合物联技术的特点, 以流程图的方式分析了RFID技术在包装储运中的应用。结果 通过配送中心的储运流程分析, 得出了在使用RFID系统后改进的运营流程, 并可由此得出基于RFID的优化模式。结论 通过将改进后的系统运营流程与之前的对比, 得出了使用RFID等物联技术的优势所在。
  • 陈慆, 申楠公, 吴会博
    . 2016, (1): 43-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我国弹药外包装箱标志的设计方案, 使弹药外包装箱标志满足国际民用航空运输要求。方法 在保留现有弹药包装文字标志、 军用物资图示标志、 储运图示标志、 危险物资图示标志以及弹药特殊标志的基础上,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制定的 《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 融入关于爆炸品的基本标记、 附加标记、 UN规格包装标记和危险性标签、 操作标签的设计要求。结果 将弹药外包装箱正面布局为军用标志区, 背面布局为民航运输标记与标签区, 左、 右端面为军用与民航共用标志区的设计, 实现了在一个包装箱上集成军用与民航所要求的所有信息。结论 经过重新布局的弹药包装箱标志与标签, 既符合了国家军用标准的要求, 也满足了国际民航安全运输的要求。
  • 朱慧
    . 2016, (1): 47-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定性并定量地分析影响覆膜产品复合强度的主要因素, 提出覆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利于提高复合强度的建议。方法 采用数学分析中的正交试验法, 试图找到最佳覆膜工艺参数, 以提高覆膜强度。结果 直观最优工艺参数方案为复合温度90 ℃、 复合压力20 MPa、 复合速度800 r/min;位级最优工艺参数方案为复合温度80 ℃、 复合压力20 MPa、 复合速度800 r/min; 可能最优工艺参数方案为复合温度80 ℃、 复合压力25 MPa、 复合速度800 r/min。合理的工艺选择范围是平印印刷品的墨层厚度在0~3 μm时适宜选择覆膜加工; 复合温度一般为85~95 ℃, 墨层较厚时还应适当提高;复合压力为20~30 MPa; 复合速度为500~700 r/min。结论 通过选择最佳覆膜工艺参数, 有效提高了包装印品覆膜强度。
  • 李盛伟, 刘勇, 贾立
    . 2016, (1): 52-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一种用于封套的具有高阻隔、 可热封、 耐候性能优异的迷彩橡塑复合胶布。方法 在比较不同封套材料的基础上, 采用铺层结构设计, 以丁基胶布为阻隔层, 聚酯纤维为基材层, 聚氨酯涂覆薄膜为耐磨热封层, 通过橡胶胶布刮涂制造工艺制成。结果 通过对聚氨酯涂层织物的预处理, 解决了覆层材料-丁基橡胶与骨架材料-聚酯纤维难粘合的问题, 经涂胶, 停放72 h内合布、 硫化, 制得的迷彩橡塑复合胶布其透湿率为2.19 g/ (m2·24 h)。结论 整合了现有资源, 从材料性能设计、 结构铺层设计及功能层材料选用等封套包装复合材料设计的关键环节入手, 解决了传统橡胶胶布加工制作的封套在用于大型装备野外封存时存在现场施工不便利, 工艺性不佳的缺点, 满足了对大型装备实施野外长期封存的需求。
  • 李良春, 关继成, 刘仲权, 鲁军, 高飞, 牛正一
    . 2016, (1): 56-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确定军品包装外包商评价指标权重。方法 尝试根据军品包装外包的特殊性, 建立一个包含企业绩效、 生产能力、 研发能力、 风险、 资质认证和环境条件在内的指标评价体系, 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法求出军品包装外包商的评价指标权重。结果 综合权重较大的4项指标分别为企业信誉、质量、 质量资格认证和生产状况。其中企业信誉所占权重最大, 为 0.168, 其次是质量, 综合权重为0.096, 质量资格认证和生产状况均为0.08。结论 企业信誉、 质量、 质量资格认证和生产状况等4项指标在选择军品包装外包商时应优先考虑。
  • 包俊青, 周棋彬, 周洋, 陈安军
    . 2016, (1): 6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三次非线性包装系统为研究对象, 将一种简单有效近似方法应用于系统跌落冲击过程的响应分析, 以得到跌落冲击响应的近似解析解。方法 为了提高解的精度, 与包装动力学能量法结合, 通过能量法求解了最大位移及加速度, 对近似解进行了校正。结果 与龙格-库塔数值分析结果比较, 校正后的近似解其位移最大值、 加速度最大值相对误差小于0.1%, 跌落冲击时间相对误差小于2%。结论 为非线性包装系统跌落冲击响应分析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分析方法。
  • 戴革林, 周弘扬, 王为奎
    . 2016, (1): 65-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空空导弹一体化气源设备中,缓冲罐的材料选型以及包装材料厚度的设计, 对其可靠度进行验证并作为指标评估整个设备。方法 首先理论计算了缓冲罐可能受到的应力情况, 然后用SolidWorks建模并定义了材料类型。由于设备要工作在极寒、 高温环境下, 运用Ansys材料热分析确定了温度对包装材料的影响, 最后选择包装罐体1/4曲面进行了应力位移有限元分析, 得出了其位移变化图, 并将其数值结果与罐体总厚度相对比, 分析了其可靠性。结果 选定的钢性材料导热良好, 不会产生热差。包装曲面上的最大应力载荷产生的位移与厚度之比为2.1%, 可靠性良好。结论 缓冲罐材料Q235-B包装成的曲面可靠性良好, 可以进行加工生产, 此分析流程为设备其他部件可靠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 田丽, 苏祥静, 陈治勇, 王琳, 李光
    . 2016, (1): 69-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主要介绍缓冲包装CAD系统及其运行流程。方法 系统以Visual Basic为编程语言, 实现了缓冲衬垫计算与校核、 瓦楞纸箱计算与校核、 数据处理、 图片显示等功能。系统完善了缓冲衬垫和瓦楞纸箱数据库, 以方便对规则产品的运输包装设计。结果 该系统的设计结果既满足了产品运输中对防护的要求, 又避免了人为误差, 减少了破坏性试验, 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结论 系统将计算机与包装技术有效结合, 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运输包装的设计技术, 使复杂的设计过程变得简单快捷。
  • 苗红涛
    . 2016, (1): 74-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在不同壁厚、 不同直径条件下, 中空塑料包装容器承载内压强度的能力。方法 主要通过SolidWorks软件设计出了不同壁厚、 不同直径和不同结构的包装容器3D模型, 然后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 通过多次试验和数据处理, 得出了塑料包装容器承载内压强的能力与包装瓶壁厚、 直径之间的关系公式。结论 经过测试发现在碳酸饮料灌装压力0.5 MPa的条件下, 包装容器壁厚至少要大于1.5 mm, 瓶体才不会破裂, 测试结果也为今后中空塑料包装容器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滑广军, 廖泽顺, 谢勇, 莫灿梁
    . 2016, (1): 78-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纸浆模塑热压成型模具的加热板工作面温度分布状况,是影响产品成型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原加热板的孔道结构进行优化, 以得到工作面温度分布更均匀的优化方案。方法 用Ansys软件进行温度场仿真分析, 研究了加热板孔道结构对加热板工作面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 原加热板工作面最大温差达到了11.6 ℃, 优化后加热板工作面最大温差为2.2 ℃, 优化后较优化前加热板工作面最大温差降低了81%。结论 研究为纸浆模塑加热板孔道结构提供了可行的优化方案。
  • 吴月, 王桂英
    . 2016, (1): 83-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国内外关于蜂窝纸板性能研究的理论、 方法、 主要成果与不足。方法 根据实际物流的仓储、 运输、 装卸搬运等3个基本环节, 总结出了静压、 疲劳振动、 共振、 垂直冲击和跌落冲击造成蜂窝纸板损坏的主要因素。结果 归纳总结了蜂窝纸板相关性能的国内外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 基于仓储、 运输和装卸搬运过程的蜂窝纸板性能研究, 涉及了蜂窝纸板的理论研究、 静压试验、 动压试验、 跌落试验、 模拟仿真等方面。结论 将物流的仓储、 运输、 装卸搬运等3个基本环节联合起来, 作为蜂窝纸板性能测试的方法, 能更好地保护商品并避免过度包装。
  • 夏琨, 李军涛, 陈淑侠, 木濑洋
    . 2016, (1): 89-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交叉环单向循环搬运系统的搬运量和系统效率, 优化交叉环设置位置。方法 构建交叉环单向循环搬运系统的数学模型, 对设置在不同位置的交叉环进行理论分析, 并进行2种不同调度规则下交叉环的设置与搬运量关系的仿真实验。结果 交叉环设置在不同位置时, 在不同车辆数和不同调度规则的影响下, 单位时间搬运量不同。通过理论分析, 当交叉环设置于处理站点 Sx和 Sx+1的中间位置时, 单位时间搬运量最多, 系统搬运效率最高。结论 交叉环设置在最优位置时可增加系统单位时间搬运量, 提高系统效率, 仿真实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 李浩宇, 夏杨毅, 于建行, 尚永彪
    . 2016, (1): 94-100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根据不同气体比例气调包装生鲜泥鳅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 确定生鲜泥鳅气调包装最佳气体组成并确定产品的货架期。方法 将屠宰好的生鲜泥鳅分别以空气, CO( 2 75%) +N( 2 25%), CO2(50%) +N( 2 50%), CO( 2 25%) +N( 2 75%) 的气体进行包装, 测定4 ℃条件下冷藏过程中感官、 微生物和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高CO2包装组 (CO( 2 75%) +N( 2 25%), CO( 2 50%) +N( 2 50%)) 的感官品质在贮藏过程中明显优于其他组; 贮藏到10 d时, 高CO2包装组的菌落总数分别为4.08和4.36 lg cfu/g, 均低于临界值6 lg cfu/g, 其余组均超标; CO2比例越高, 其pH值在贮藏后期就越低; 高CO2包装组的a*值、 b*值和L*值较其他两组相比变化更加平缓, 护色效果更好; 从剪切值上来看, 高CO2包装组对泥鳅肌肉组织结构的保护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在贮藏过程中, 气调包装组的TBA值远低于空气包装组; 第10天, 高CO2包装组TVB-N值分别为6.61和9.72 mg/100 g, 均未超标, 其余2组均超标。结论 气调包装可显著延长生鲜泥鳅的保质期; 气调比例以CO( 2 50%) +N( 2 50%) 为最佳, 4 ℃条件下冷藏货架期可达10 d。
  • 夏梦, 陆佳平, 蔡和平, 唐亚丽, 王军
    . 2016, (1): 101-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真空软塑包装粽子为研究对象, 探讨不同灭菌工艺对粽子灭菌效果及质构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 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的高压蒸汽灭菌、 巴氏灭菌灭菌、 微波灭菌和超高压灭菌工艺的灭菌效果, 对比了优势灭菌工艺下水分含量、 可溶性蛋白质、 粽子质构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 微波受胀袋现象制约, 灭菌效果不佳, 并不适用于密封包装食品; 120 ℃/15 min高压蒸汽灭菌的灭菌效果最佳; 500 MPa/6 min超高压灭菌对水分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小; 不同的灭菌方式对质构影响不同; 90 ℃/60 min的巴氏灭菌在感官评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结论 高压蒸汽灭菌效果最好, 但超高压灭菌和巴氏灭菌工艺可分别提供较好的品质和较小的口感差异。
  • 王洪波, 赵乐, 郭军伟, 朱先约, 殷延齐, 谢玉龙, 刘惠民
    . 2016, (1): 107-1101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固相萃取净化-连续流动法测定纸质品中六价铬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针对样品中的六价铬, 用pH为8.0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振荡萃取30 min, 经聚酰胺SPE柱净化, 然后用连续流动分析仪进行了六价铬的测定。结果 文中方法的检出限为0.044 mg/kg, 回收率在84.0%~99.0%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60%。结论 建立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快速、 灵敏度高等优点, 适用于纸质品中六价铬残留量的快速测定。
  • 魏洁, 母军, 杨明生, 刘桂芬, 张琳芳
    . 2016, (1): 111-114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纸包装废弃物的高附加值利用途径。方法 以废瓦楞纸箱、 办公废纸和废包装纸板作为原料, 采用硫酸法降解制备纳米纤维素; 利用所制备的纳米纤维素作为添加剂, 加入过氧化氢氧化淀粉胶黏剂中, 研究了不同原料、 不同添加量的纳米纤维素对淀粉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 纳米纤维素的添加改良了氧化淀粉胶黏剂, 当纳米纤维素的添加量为1%时, 可以使氧化淀粉胶黏剂获得最优良的性能, 此时黏度、 干燥速度以及粘接强度均达到最大值, 黏度为0.217 Pa·s, 4 h时的失水率为43.43%, 最大粘接强度为1.243 MPa, 3种性能分别提升了5.8%, 6.78%, 17.26%。结论 得到了不同原料制备的纳米纤维素对氧化淀粉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 为废弃纸包装的循环再利用找到了一种方法。
  • 徐淑权, 黄立果, 蔡建, 秦旭锋, 白焘, 汪道全
    . 2016, (1): 115-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环氧树脂体系的黏度及固化性能, 为利用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造发射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旋转黏度计测试了E-51环氧树脂体系的动态黏度和静态黏度, 用非等温DSC法和平板小刀法研究了树脂体系的固化行为。结果 在60~80 ℃下70 min, 树脂体系的黏度仍小于1000 mPa·s, 符合工艺要求, 并推导出了固化温度参数分别为60, 125, 180 ℃, 以及凝胶时间与温度的关系方程。结论 温度区间60~80 ℃可作为发射箱RTM工艺的操作区间, 建议固化工艺制度为60,90, 125 ℃下分别加热固化3.5, 2, 1 h, 后处理工艺为180 ℃下加热固化1 h。
  • 张磊, 陈彩凤, 仲梁维
    . 2016, (1): 120-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大批量定制模式下镀膜机快速设计的方法。方法 提出基于基因工程理论的关键技术, 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到镀膜机的快速设计当中。研究镀膜机产品基因的提取、 扩增、 重组和表达的实现方法, 即根据分解重构理论, 从实体结构和功能结构开始模块划分, 提取镀膜机的全部基因信息,采用数据库表的储存和检索构建基因文库对产品基因进行管理, 运用事物特性表实现基因扩增, 采用配置设计方法对目的基因和载体基因进行重组, 运用基于功能表面理论方案对携带有遗传信息的重组基因表达在模型结构上。结果 在SolidWroks2012开发平台下, 开发了基于基因工程的镀膜机快速设计平台, 实现了结构设计、 工艺设计和产品数据管理的一体化。通过测试, 设计效率提高了31%。结论 将基于基因工程的镀膜机快速设计平台引入到企业当中, 可以降低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及缩短开发周期, 缓解了大批量设计与个性化定制之间的矛盾, 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实际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 樊勇, 徐海飞
    . 2016, (1): 125-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一款集制袋-填充-封合于一体的高速自动化生产设备及其控制系统。方法 采用S7-1200PLC作为控制系统, 并通过触摸屏对封合温度进行调整并在线显示。供料装置采用压缩气体吹气式供料方式, 以实现高速给料。结果 通过PLC高速计数读取旋转编码器转角控制各机构动作的执行, 封合温度采用PID控制, 达到了稳定控制效果。结论 通过PLC与触摸屏的结合使用, 增加了系统的柔性,实现了高速包装。
  • 包观笑, 孙刘杰, 于海娇
    . 2016, (1): 130-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数字水印的不可见性, 运用拉普拉斯金字塔对原始图像进行拉普拉斯分解后使用DCT变换将水印嵌入其拉普拉斯残差图像的中高频。方法 对原始图像的Y通道灰度图像进行多层拉普拉斯分解后得到第2层拉普拉斯残差图像, 然后通过余弦变换将水印图像嵌入原始图像第2层拉普拉斯残差图像, 最后将所有拉普拉斯残差图重建为含水印图像。结果 嵌入水印图像的PSNR能够达到40.3 dB, 在图像细节上有少许多噪声, 并且对一定的图像攻击具有鲁棒性。结论 该算法能够改善数字水印技术的不可见性。
  • 王茜, 王琪
    . 2016, (1): 134-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原有明暗恢复形貌算法(SFS)进行改进, 以提高调幅网点立体形态还原精度。方法 通过显微测试系统准确采集网点灰度图像, 后利用改进的明暗恢复形貌算法对光照参数进行八邻域估计, 得到点光源的偏角和倾角, 从而对调幅网点进行三维立体还原。结果 与原有算法相比, 改进的算法精确且直观地构建了点的三维立体模型, 真实反映了印刷过程中网点传递的具体情况。结论 加入光照参数估计后的形貌恢复算法是微观物质三维形态还原的有效工具, 可以提高提取网点微观立体形态的精度, 为进一步从源头上控制印刷质量提供思路。
  • 洪建华, 王晓红
    . 2016, (1): 139-141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液晶显示器上小范围内精确地控制颜色的显示。方法 实验选择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5个基本颜色中心, 使用线性插值的方式在各颜色中心小范围内建立三维查找表, 实现小范围内精确控制液晶显示器颜色显示的目的。结果 该方法对 L*, a*, b*的控制精度分别为0.05, 0.08和0.03, 对色差的控制精度是0.18ΔEab个色差单位。结论 使用小范围内建立三维查找表的方式可以实现小范围内更精确显示颜色的目的, 为在液晶显示器上实现颜色视觉评价提供特性化基础。
  • 于明伟
    . 2016, (1): 142-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一种新的、 适用性强的加密全息水印技术。方法 首先将载体图像进行一级Contourlet变换, 得到其低频子带图像; 其次将其低频子带图像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 得到频域的幅度谱和相位;最后将加密全息水印嵌入到其高频部分的幅度谱中, 并对中心对称块相同的嵌入。结果 文中算法水印隐蔽性好, 重建水印图像视觉有意义; 算法鲁棒性强, 可以抵抗均值滤波、 中值滤波和高斯滤波, 对噪声、 JPEG压缩攻击和裁切攻击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同时可以有效抵抗打印-扫描攻击。提取水印时, 不需要原始图像的参与, 属于盲水印算法。结论 该方法能够满足数字图像版权保护的需要。
  • 王琪, 王天马
    . 2016, (1): 147-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信息嵌入率与视觉感知阈值的关系模型, 利用韦伯定律和图像显著性相关理论分析嵌入率对潜像隐蔽性和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特征不同的宿主图像中, 以0.05为步长在(0, 0.50]区间内的信息嵌入率完成防伪标识的隐藏与光栅检测提取, 并用加权信噪比和彩色结构相似度评价隐蔽性、 用信息熵函数和区域对比度评价提取显著性。结果 潜像信息嵌入率与隐蔽性负相关, 与提取显著性正相关; 在潜像嵌入和光栅提取阶段, 纹理复杂的亮调图像其防伪隐蔽性和显著性都最佳,信息嵌入率取值范围为R′ ∈[0.18, 0.41], 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论 适用于大多数基于相位调制的光栅防伪技术。
  • 陈永利, 张晓庆, 范珮, 田雅然
    . 2016, (1): 154-1571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彩色图像像素分布特征及用之提取像素反射和漫射信息的方法, 为从图像中提取其内景物客观颜色外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剖析图像强度和其内物体及外界光照之间的关联性, 阐明图像像素漫射色度和RGB分强度及总强度之间的客观数据分布特征。结果 图像反射像素的色度分布具有线性和双曲线特性, 而漫射像素的分布具有与光照无关的聚集特性。结论 图像反射和漫射像素的分布规律非常不同, 采用特定斜率不同的直线可以将之有效分离, 再结合特定的像素映射转换机制, 就能获得图像内物体及照明的本质颜色特征。
  • 黄强, 康冰冰, 卞光荣, 刘涛, 张迪
    . 2016, (1): 158-1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弹药包装的防护性能和机动性。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 研究文献, 分析了弹药运输储存中的物流特点、 环境特点和弹药包装的发展状况。结果 从弹药包装、 托盘、 集装箱等3个层次研究其尺寸、 材料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并提出了2种储运一体化组合包装方案。结论 弹药包装综合了储存与运输的功能, 进一步促进弹药包装往通用性、 防护性、 机动性的方向发展。
  • 宣兆龙, 王绍山, 王维, 李天鹏
    . 2016, (1): 164-1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弹药储运方舱的战技指标, 为下一步设计和生产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弹药技术特点、 弹药保障环境、 弹药包装标准等约束因素, 运用多约束设计理论确立弹药储运方舱战术技术指标。结果 从质量尺寸指标、 防护指标和使用指标等方面对弹药储运方舱系列指标进行了论证, 确立了3个大项11个小项的战技指标。结论 初步建立了弹药储运方舱战技指标体系。
  • 林陈彪
    . 2016, (1): 170-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钢桶以内壁形式进行分类的方法, 论述目前常用的内喷涂材料的性能特点, 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内喷涂钢桶生产工艺进行提炼总结。方法 在钢桶按开口形式及材料厚度的基础上, 以是否有内壁材料及内壁材料的种类对钢桶进行分类。然后以比较的方式列出内喷涂材料的性能特点, 按工艺流程提炼总结内喷涂钢桶生产工艺, 并提出工艺要点。结果 以有内壁材料、 无内壁材料的内套软包装或直接接触定义为钢桶第3种分类方法, 国内最常用的内壁材料主要有环氧树脂涂料、 聚氟乙烯涂料、 酚醛树脂涂料。结论 批量生产内喷涂钢桶其成熟的内喷涂工艺流程为: 表面去油—表面磷化—烘干—喷涂—烘烤塑化—涂层表面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