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4-03
  

  • 全选
    |
  • 刘毅, 刘毅
    . 2015, (4):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设计合适的产品进行论述和分析, 揭示如何通过设计研究的方法创造适应特定市场的、 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设计。方法 通过对手机使用场景的研究案例解释设计研究的流程和方法。研究如何从现象中寻找数据之间的关联, 并通过这些关联找到真实用户场景从而形成设计洞察力, 进而综合商业模式、 品牌等要素, 找出产品核心的 “种子人群” 并为其建立特定的产品用户角色模型。以此案例的设计流程为样本, 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研究方法和流程, 把设计做 “对”。结论 企业能生存并不在于能把产品做得多好, 而在于能把产品做对。把事情做对, 设计“对” 的产品是企业的生存要旨, 也是企业对设计师的基本要求。在竞争市场中 “好” 的设计一定是“对” 的设计,“对” 的设计来自于严谨的设计研究, 以及对研究过程赋予艺术的洞察。没有合理的研究流程不可能有 “对” 的解决方案, 没有艺术的洞察不可能有 “好” 的设计。
  • 王时音, 王时音, 强墨, 强墨
    . 2015, (4): 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传统家具为例, 探讨在工业设计时代里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与意义。方法 在工业时代背景下, 以中国明式传统家具与斯堪的纳维亚传统家具为例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存在方式, 并探讨现代工业设计的理性美学与传统手工艺的感性美学的关系。结论 工业文明的审美与工艺时代的审美并非格格不入, 而是一种反叛与回归, 各种具有强烈手工意义的产品的广泛受宠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现代工业设计也需要再回头认真看待手工艺的传统, 以获取重新出发的力量。
  • 霍康, 霍康
    . 2015, (4): 1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家居产品设计的现象进行哲学美学解读, 从理论层面对其产生、 发展和趋势进行深度分析。方法 结合家居产品设计在中西方历史的发展与现状, 详细考察其在质料选择、 配套设计、 消费类型及需求分析等方面的艺术表现, 从人与物、 一与多、 善与美3个维度, 进行哲学美学分析。结论家居产品设计的发展流行, 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消费不断高涨的必然结果, 契合了现代居民实用主义功能诉求和审美日常化的双重需要, 更有助于人类 “诗意的栖息” 和 “哲学上的省思”。
  • 丁敏, 丁敏, 方澄, 方澄
    . 2015, (4): 14-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论证家居产品 “时装化” 设计趋势的可行性, 助力家居产品行业发展。方法 通过比较法分析时装与家居产品两大设计门类的内在关联性, 从多角度、 多视点分析 “时装化” 现象的成因。结论 时装为家居产品提供了先进的、 可借鉴的品牌营销经验,“时装化” 是家居产品发展的一大趋势; 家居产品为时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营销空间及消费市场, 开拓家居产品市场是国内时装品牌的未来发展方向。
  • 阎秀杰, 阎秀杰
    . 2015, (4): 18-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情感因素作为家居纺织产品设计开发的起点, 探索人类情感与家居纺织产品设计的关系, 进而讨论未来家居纺织产品设计边界日益模糊化的成因。方法 以设计心理学与家居纺织产品设计特点的有效联系为基础, 运用设计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家居纺织产品重新进行设计反思。从本能层、行为层以及反思层3个层面, 探讨家居纺织产品设计的趋势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结论 通过对3种人类情感层面中出现的家居纺织产品情感化设计类型的划分与比较, 可以对家居纺织产品指向未来的设计命题起到拓展的作用。
  • 林绮芬, 林绮芬
    . 2015, (4): 22-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智能家居趋势中软材料产品的创新方向进行研究。方法 以设计和科技跨界合作的案例以及家居中人对软质材料的使用诉求为基础, 分析软材料产品融入智能家居体系中的可行性。结论 软材料产品通过材料及功能等的创新, 与居住者产生更多的互动, 使智能家居体系得到完整延伸,成为物联网时代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 张立雷, 张立雷, 乔洁, 乔洁
    . 2015, (4): 26-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产品包装设计中视觉语言的绿色设计。方法 基于绿色设计这一核心理念, 分析视觉语言和包装设计中绿色创意的框架理论, 对视觉语言的绿色设计中的文字、 图形、 色彩进行剖析, 深入了解绿色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结论 视觉语言的元素包括文字、 图形、 色彩, 在绿色设计中,抽象、 具象、 意象的绿色设计理念通过视觉语言元素形成包装设计的核心, 紧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时代需求, 让消费者加强对产品的认知和了解。
  • 莫梅锋, 莫梅锋, 刘潆檑, 刘潆檑
    . 2015, (4): 29-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增强现实广告的作用机理。方法 分析增强现实的本质, 论证增强现实广告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再从移动广告、 网络广告、 户外广告等领域来分析增强现实广告作用的经典情形, 最后从体验、 融合、 智能、 O2O这4个方面揭示增强现实广告的作用机理。结论 增强现实的本质是一种更真实和奇妙的混合现实, 它通过创造虚实交融的新型体验, 完全融入日常生活, 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加速线上传播向线下营销的转化等环节, 达到既增强营销又增强传播的双重效果。
  • 彭麦福, 彭麦福, 李中扬, 李中扬
    . 2015, (4): 33-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地震应急救援标识设计的方法, 为地震受灾民众的紧急疏散和救援队伍的搜救行动提供统一的标识。方法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地震应急救援标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地震应急救援现场的特殊性及信息特点进行了设计表现的分类。结论 通过地震应急救援导视信息的研究, 探讨地震应急救援标识的设计原则和表现方法, 尝试构建一套针对地震应急救援的标识系统。
  • 房庆丽, 房庆丽, 彭麦福, 彭麦福
    . 2015, (4): 38-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汉字创意造型中点线面的抽象化设计与应用。方法 从视觉造型的角度对汉字构成进行分析, 将汉字笔画抽象化, 融合西方构成学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 探索汉字的结构组合与形态意象化的造型设计, 寻找汉字设计创意的新突破。结论 汉字笔画中点线面的抽象化处理, 使汉字造型更好地将形与意相融合, 拓展了汉字的创意设计思路, 更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与发展。
  • 梁峭, 梁峭, 赵江洪, 赵江洪
    . 2015, (4): 43-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汽车造型的内在规律, 研究汽车形面的属性。方法 以汽车的形面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形面分类的研究, 观察汽车造型中愈发丰富的形面处理方式; 然后对形面的光影进行观察, 分析光影的形成原因以及光影的主要检测方式。结论 形面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汽车造型手法, 不同的汽车形面带来不同的审美意味, 而形面的光影是形面走势的重要表达, 同时也是汽车审美属性的一部分。对汽车造型形面的分类与光影的研究, 对于深入了解设计师领域的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 楚东晓, 楚东晓
    . 2015, (4): 46-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外部环境与行为者(人或者动物)之间潜在的互动行为属性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方法 从生态心理学Affordance理论中人与外部 “环境” 之间交互关系的分析入手, 通过设计物是否能真正满足用户不自知的潜在需求, 是否能很好地体现用户的无意识行为来理解设计物的功能可见性, 并分别从产品、 交互界面和文化的角度, 深入剖析功能可见性与外部环境的能动性关系。结论 得出外部 “环境” 具有能动性, 传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 “以人为本” 的设计, 更应关注环境对人无意识行为的 “拉扯” 作用, 即环境的诱导力是决定设计好坏的重要考量标准。好的设计应该会被人在毫不自觉的情况下拾取其功能可见性, 而好的功能可见性不应该是设计师去强加,有效运用Affordance理论, 可以发现用户真正、 纯粹的潜在需求, 做出真正好的设计, 为设计创意的可视化找到恰如其分的形态载体, 实现设计创意的真正 “落地”。
  • 李健, 李健, 韩静华, 韩静华
    . 2015, (4): 5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歧义交互中 “矛盾性” 的生成机制、 特征与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以符号互动理论为基础, 构建设备信息与用户解释的人机交互模型, 对歧义交互中的 “矛盾性” 进行理论和应用分析。结论 歧义设计不同于可用性设计、 诺曼的概念模型、 模糊设计以及设计失误,“矛盾性” 作为歧义交互中设备/用户关系的极端情况, 是界定歧义交互性质和范畴的关键点。
  • 李雪莲, 李雪莲
    . 2015, (4): 55-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家具32 mm系统实现成组优化, 提出基型模块变型设计方法。方法 先对核心模块、基型模块及其变型设计等核心概念进行定义; 再按成组技术要求分析各模块间的相似性和关联度, 确定基型模块及其设计参数, 对基型模块做变型设计; 并以柜类家具为实例阐述具体设计过程。结论对比柜类家具在使用变型设计之前与之后的核心模块孔位加工时间, 验证了基型模块变型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 连亮, 连亮, 尹欢, 尹欢
    . 2015, (4): 60-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VOLVO重型载货汽车 “前脸” 造型品牌特征。方法 以VOLVO重型载货汽车为研究对象, 通过正立面中关键造型元素和关键线条的位置关系, 探究VOLVO重型载货汽车 “前脸” 造型规律。结论 归纳总结出VOLVO重型载货汽车 “前脸” 造型品牌特征以及其 “前脸” 造型设计方法, 并以此规律设计一款重卡, 为中国重卡提供一些重型卡车设计参考方法。
  • 杨加明, 杨加明, 吴凤林, 吴凤林
    . 2015, (4): 64-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寻求一种全新的重卡内饰空间布局的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对重卡内饰空间的分析, 将小空间设计理论引入到重卡内饰的空间布局中, 鉴于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前者的独特性, 结合人机工程学、 设计心理学, 把重卡内饰当作一个小的室内空间进行研究。结论 在保证空间布局设计舒适性、安全性的前提下, 提出一种更加人性化、 更符合人机关系的重卡内饰空间布局的设计方法。
  • 孙文洁, 孙文洁, 张宇红, 张宇红
    . 2015, (4): 68-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乘客乘坐地铁时的情绪及情感特征, 运用情感化设计理论指导地铁屏蔽门的设计。方法 以 “情感化经济时代” 为时代背景, 结合国内外地铁屏蔽门的现状, 论证地铁屏蔽门情感化设计的必要性; 通过对乘客乘坐地铁时的情绪进行分析研究, 进而运用情感化设计的3个层次理论, 提出地铁屏蔽门的情感化设计建议。结果 地铁屏蔽门的情感化设计可以有效地缓解人们的焦虑、 抑郁等情绪, 并能增强屏蔽门的易用性。结论 运用情感化设计理论对地铁屏蔽门进行再设计, 有助于乘客在选择地铁这一交通方式时获得更加愉悦、 人性化的使用体验。
  • 胡新明, 胡新明, 万鲁鲁, 万鲁鲁
    . 2015, (4): 72-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全自动家用咖啡机为研究主题, 通过市场调研挖掘产品存在的问题, 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点及创新点, 完善和优化咖啡机的设计。方法 立足于物尽其用和情感化的设计方向, 尝试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引入其中, 最大限度地引导人们节约资源; 并以产品和人的情感交流为主线, 强化人机互动和情感体验, 赋予咖啡机以简洁精致的形态。结论 使咖啡机既摆脱冷冰冰的产品形象, 呈现出温情而感性的面貌, 又在贯穿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过程中, 进一步确保设计方案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 王增, 王增, 韦紫高, 韦紫高, 郭鑫, 郭鑫, 张铭, 张铭
    . 2015, (4): 76-79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互动式儿童玩具的创新性设计。方法 通过市场调研, 查阅儿童玩具创新性设计的研究资料、 数据等一系列科学手段, 分析市场上现有儿童玩具的不足之处, 以及使用者、 消费者迫切希望得到改进的地方。结论 通过儿童玩具的创新型设计, 改良了一些现有儿童玩具的不足之处, 提高了儿童玩具的互动性、 交流性等功能, 以此为媒介, 帮助孩子们在玩耍时提升一些成长必要的能力, 并通过设计实践总结出部分互动式玩具设计方法。
  • 何舒姝, 何舒姝, 李世国, 李世国, 吴乃奇, 吴乃奇
    . 2015, (4): 80-83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新型高速Stick多列充填包装机的人机交互要求, 进行交互界面的一系列设计研究和实践。方法 通过对包装机交互界面的特殊性分析、 对比和设计案例分析, 在界面元素和逻辑层级的统一、 标签及页面名称的协调、 界面布局和层级跳转的统筹规划以及视觉风格的表达等方面完全满足了用户需求。结论 提出的高速Stick多列充填包装机界面设计和系统的一致、 信息架构合理和符合用户认知的交互界面设计3个原则, 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及视觉美观程度, 帮助企业建立界面设计规范。
  • 汤进, 汤进, 李世国, 李世国
    . 2015, (4): 84-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基于产品调性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方法 通过阐述产品调性的定义和内涵, 指出了其对于用户情感归属、 产品差异化和品牌识别的价值与意义, 并对互联网产品的品牌、 功能、 交互、 UI与文本这5个产品调性的体现要素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结论 提出了基于产品调性的互联网产品的3大设计策略, 即确保用户情感归属与品牌内涵在产品调性中的统一, 保证产品调性与各调性体现要素之间的横向一致性, 以及坚持产品调性在产品迭代过程中的纵向一贯性。
  • 李敏, 李敏, 吴智慧, 吴智慧, 毛轶超, 毛轶超
    . 2015, (4): 88-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现代红木家具生产中使用的榫卯形式以及影响榫卯演变的因素。方法 了解传统榫卯加工和组装技术, 对部分现代红木家具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 按构件的不同接合类型对榫卯形式进行归类, 并与传统榫卯形式进行对比。结论 汇总了现代红木家具生产中常见的榫卯接合类型以及每种接合类型常用的榫卯形式, 得出榫卯演变受工业化生产环境、 机械设备和刀头引进、 辅助材料运用、 木材资源短缺以及设计方向转变等的影响。
  • 张玉萍, 张玉萍, 陆瀚, 陆瀚
    . 2015, (4): 93-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文化产品的设计方法与流程。方法 从文化产品设计的概念模型、 研究方法及设计过程等内容入手, 概括分析了羌族文化的研究现状以及羌族文化的独特性、 民族性等内涵特征。结论 在产品中融入文化因素的设计是受消费市场欢迎的, 也是文化和设计交叉融合, 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 产品本土化、 全球化的关键因素, 更是当代民族文化建设以及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还提出了将羌族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文化产品设计的方法与思路。
  • 庞野营, 庞野营
    . 2015, (4): 97-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被试对日用小家电的色彩偏好。方法 采用Tobii T60眼动仪, 通过42名被试对于小鸭豆浆机及其类似产品的色彩对比眼动试验, 进而对日用小家电的色彩偏好进行眼动评价分析。结论 被试注视同色系和不同色系豆浆机的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同色系的对比中, 被试最关注的是颜色最艳丽的豆浆机, 位置对被试的影响不大; 在不同色系的对比中, 浅色系更能被被试所接受, 位置会影响被试的关注, 但低于色彩对被试的影响。试验表明被试在进行豆浆机色彩偏好判断时受到注视集中程度、 被试色彩心理喜好度和视觉刺激的影响。
  • 李正军, 李正军, 史凌霄, 史凌霄, 王浩鑫, 王浩鑫
    . 2015, (4): 101-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产品设计创新。方法 针对产品创新的问题提出应用价值工程理论, 采用系统分析、 系统归纳、 系统评价、 理论建模等综合研究方法。结论 产品设计创新是包括产品全寿命过程中的价值、 功能、 成本评价的整体创新, 通过创新优化产品功能, 降低产品成本, 实现产品的社会最大价值, 并获得价值创新的可靠判据。
  • 曹莉蕊, 曹莉蕊
    . 2015, (4): 105-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形象设计。方法 对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形象的相关文献进行了阅读和整理, 结合市场的要求对可持续发展作了研究和分析, 从而设计出符合市场情况的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形象, 并将这些形象推广到人们的生活中去。结论 目前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十分强烈, 针对这一特点, 设计出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形象将有助于品牌获得更多市场。
  • 李亦芒, 李亦芒
    . 2015, (4): 109-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无印良品的绿色包装策略。方法 通过对其品牌、 产品的绿色包装策略、 原材料、 经营理念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结合专业的分析方法得出了无印良品的核心价值思想, 及其广受大众欢迎的原因。结论 无印良品的产品核心思想在于, 一旦消费者接触到它就相当于结识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让人产生追求美好与简约生活的向往, 无印良品在秉承了简约主义的同时, 它的绿色包装策略更是为其良好口碑打下基础。
  • 孙红娟, 孙红娟
    . 2015, (4): 113-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以人为本的用户交互界面设计, 提高用户界面设计的人性化程度。方法 通过整理以人为本的用户交互界面设计的相关文献资料, 理清以人为本的用户交互界面设计的研究意义, 结合市场对人性化用户交互界面设计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 制定出新型的用户交互界面设计方案。在方案的设计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进去, 保证设计出来的用户交互界面设计满足人性化要求。结论机器的界面设计不再是满足人类对于机器最简单的使用, 而是要将人因工程考虑进去。人作为交互界面的操控者与使用者, 只有将人作为整个交互界面设计中的核心部分, 才能提高整个交互界面设计的水平, 只有基于以人为本的用户交互界面设计才最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 章萍芳, 章萍芳
    . 2015, (4): 117-120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儿童户外游戏活动空间休闲场地及游戏活动空间的交通安全隐患、 防范隐患和环境要素隐患等因素对儿童户外游戏活动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对上海市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对儿童户外游戏活动空间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 指出儿童户外游戏活动空间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有利于提高儿童户外游戏活动空间安全性的对策和措施。结论 对儿童户外游戏活动空间的安全性进行全面分析, 寻找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使户外游戏活动空间充分发挥其有益之处, 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 王娟, 王娟
    . 2015, (4): 121-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岭南文化元素的题材、 内涵、 形式的发掘和研究, 为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分析了岭南文化的内涵、 特点, 以及广州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现状和文化定位, 结合典型实例从传统材料、 传统造型、 传统图形和传统色彩等方面论述了岭南文化的思想内涵和视觉语言在广州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结论 深入旅游景区, 充分体会岭南的生活风俗和文化表征, 挖掘纪念品及其包装的文化属性和视觉语言, 才能在吸收、 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设计形式, 有效地表达民族情感。
  • 刘宇, 刘宇
    . 2015, (4): 125-127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互动型广告和环境媒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以互动型广告为研究基础, 从主观、 行为和结果3个方面将环境媒体进行了分类, 根据互动行为与多个设计实例分析了环境媒体的设计应用并加以论证。同时, 从文化发展水平与信息发布成本的角度探讨了环境媒体的发展前景, 进一步表现出在城市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充分发挥环境媒体的优势有助于社会可持续性的和谐发展。结论 通过分析环境媒体在现代广告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体现出环境媒体与互动型广告结合的必然性及其应用的发展空间。
  • 白仁飞, 白仁飞, 张峻霞, 张峻霞
    . 2015, (4): 128-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推论式感性工学研究法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方法 以空气净化器为实际案例进行了思路的展开和设计, 通过收集感性词汇和产品样本、 建立语义轴、 分解产品设计要素等手段, 配对了感性诉求与设计要素, 并结合了理论与实际。结论 感性工学在设计实践中应结合其他方法, 并充分考虑市场和客户需求,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研究方法, 在工业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