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0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14-11-04
  

  • 全选
    |
  • 董同力嘎, 呼和, 梁晓红, 王羽, 仁庆考日乐, 丁春明, 靳烨
    . 2014, (19):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聚己内酯(PCL)薄膜对氧气和水蒸气的阻隔性, 并应用于冷鲜肉的包装中, 以延长冷鲜肉的货架期。 方法 通过正负电性吸引将带有负电性的蒙脱土混入带有正电性的壳聚糖中, 并均匀地涂覆在具有负电性的 PCL薄膜表面。 分别用氧气透过率分析仪、水蒸气透过率分析仪、质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以及差示量热扫描仪测试复合薄膜的包装特性, 并通过测试被包装冷鲜肉的pH 值、汁液流失率和菌落总数等指标来确定货架期。 结果 随着蒙脱土和壳聚糖加入量的增加, 复合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和水蒸气透过率降低, PCL/DK2/CS3 的氧气透过率达到 222 cm3( / m2· d), 水蒸气透过率为 22.3 g/(m2· d), 断裂伸长率和屈服强度分别为 589%和 37.22 MPa。 结论 PCL复合薄膜将冷鲜肉的保质期延长到 23 d。
  • 冯丽萍, 付海姣, 魏丹, 张敏
    . 2014, (19): 7-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常温(20 ℃)下, 不同压力条件对香菇减压贮藏效果的影响。 方法 以常压,(80±5),(55± 5),(30± 5) kPa等不同压力处理香菇, 评定其呼吸强度、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相对电导率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 结果 减压贮藏能抑制贮藏初期香菇的呼吸强度( P<0.05),并将香菇的呼吸高峰延迟至第 8 天; 减压贮藏能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减少硬度的下降, 降低细胞膜的透性( P<0.05); 减压贮藏压力越低, 对香菇 PPO 活性的抑制作用越强( P<0.05), 与其他处理组相比,(30± 5) kPa 处理组在第 10天时 PPO 活性达到最低, 为 7.43 U。 结论 减压贮藏在一定程度上能导致香菇的失重率升高, 其中(55± 5) kPa减压贮藏压力下香菇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相对电导率等 3 个方面效果较佳。
  • 韩甜甜, 卢立新
    . 2014, (19): 13-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地测定在含有槲皮素的食品抗氧化包装膜中槲皮素保留率的测定方法。 方法 在温度为 65 ℃的纯乙醇溶液中, 将含有槲皮素的食品薄膜抽提10 h, 重复 1 次抽提过程,得到含槲皮素的抽提液,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抽提液中槲皮素的含量。 结果 槲皮素回归方程为y=643.65 x+0.0572( R2=0.9995, n=6), 在槲皮素的质量浓度为 1.6~280 μg/mL时线性良好,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69%(RSD=1.77%)。 结论 该检测方法出峰快, 能有效改善峰形, 避免拖尾峰的出现。 该方法简便快速、易操作、准确可靠,可用于检测抗氧化食品包装膜中槲皮素的保留率。
  • 刘劲阳, 陈景华
    . 2014, (19): 18-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现有巧克力包装材料的隔热降温能力。 方法 利用隔热降温涂料, 采用涂布形式复合在巧克力包装材料中(150 g/m2 白卡纸), 将隔热降温涂料与巧克力包装材料复合在一起, 以提高其隔热降温效果, 缓解巧克力高温易融化的问题。 结果 涂布后白卡纸的隔热效果优于未涂布白卡纸的隔热效果, 且前者是后者的 4~5 倍。 附着力测试等级为 1~2级, 满足实际使用 。 结论 利用涂布复合技术将隔热降温涂料涂布在纸质材料(白卡纸)上来提高隔热降温效果是可行的。
  • 宋晓利, 张改梅, 王灿, 王俊程, 郑永龙
    . 2014, (19): 25-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有限元法对发泡聚乙烯(EPE)缓冲包装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 方法 基于有限元法研究缓冲材料的厚度、压板的施压速度对EPE 缓冲包装材料的应力分布及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情况。 结果 随着缓冲材料厚度的增加, 最大应力从1.646 kPa逐渐减小到 0.624 kPa, 材料屈服点的应力从 41.700 Pa 逐渐降低到 14.727 Pa。 随着施压速度的增加, 压板与 EPE 接触边缘的最大应力由1.646 kPa逐渐增大到 8.617 kPa, 应力上升开始点的应力从23.497 Pa逐渐增大到 144.978 Pa。 结论 应力主要分布在压板与缓冲材料接触边缘。 随着缓冲材料厚度的增加, 最大应力逐渐减小。 随着施压速度的增加,压板与 EPE 接触边缘最大应力逐渐增大,且EPE 缓冲材料内部受力区域逐渐增大。
  • 孙德强, 罗显洲, 方众望, 张小强, 高芬, 赵建伟
    . 2014, (19): 29-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不同速度的共面冲击载荷条件下, 实现多层规则排列圆形铝蜂窝缓冲性能的优化。 方法 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以得到缓冲力学参数, 并通过简化的能量吸收模型来评估其缓冲性能。 结果 多层规则排列圆形铝蜂窝缓冲性能与动态峰应力和动态密实化应变有关, 是由冲击速度、变形模式和相关结构参数共同决定的。 结论 通过数值结果分析, 得到模型变形的临界速度、动态密实化应变和动态峰应力的经验公式,并详细地介绍了可行的缓冲优化方法。
  • 华美迪
    . 2014, (19): 34-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二自由度正切型系统的动态特性,为缓冲包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建立一类正切非线性缓冲系统二自由度振子模型, 采用数值仿真手段讨论质量比、频率比、易损件阻尼、缓冲材料阻尼等对振子变形响应的影响规律。 结果 质量比和频率比对最大变形影响非常小, 缓冲材料阻尼对最大变形的影响最显著, 是控制材料变形的主要因素。 结论 通过改变缓冲材料的阻尼来控制缓冲垫的变形,完成相应的缓冲包装设计。
  • 张晓勇, 郑会志, 王勇苗, 宋小飞, 祝华杰
    . 2014, (19): 38-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减小包装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对周围或包装内电子产品的影响。 方法 对金属包装材料与空间粒子的摩擦起电机理进行理论分析, 以固体接触分离起电为基础推导出摩擦起电电位的计算公式。 为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以铝系金属材料为例进行摩擦起电实验。 结果 通过理论推导得到材料静电电位随时间以负指数规律增加, 并逐步趋近饱和值, 该饱和值与材料的性质有关, 并与摩擦速度和接触面积成正比。 在材料摩擦起电电位测试实验中, 所得的静电电位变化曲线与理论分析相同 , 且连续测试后发现材料起电电位逐次降低; 根据不同材料和不同摩擦速度时静电电位饱和值的变化情况, 证实了金属材料摩擦起电电位与材料摩擦系数和接触面积的对应关系。结论 通过理论分析和材料摩擦起电实验, 得到了摩擦起电电位的增长规律, 对减小静电危害起到指导意义。
  • 朱赛玲, 李木子, 熊雪平, 王广静, 徐长妍
    . 2014, (19): 42-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农业废弃物——椰子凋落叶为研究对象, 提取纳米纤维素, 并用其制备高强度透明薄膜。 方法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 X 射线衍射(XRD), 对经酸碱处理和研磨超声提取的纳米纤维素分析表征。 采用扫描电镜(SEM)、UV-紫外分光光度计和万能力学实验机, 对真空抽滤的薄膜的微观形貌、 透光度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 纳米纤维素被完整地从椰子凋落叶中提取出来, 结晶度达到 56%。 用其制备薄膜, 弹性模量达到 3.3 GPa, 拉伸强度达到 126.4 MPa, 透光度达到88%。 结论 椰子凋落叶可作为纳米纤维素的提取对象, 并可用于制备高强度透明薄膜及其他功能型包装材料。
  • 何立冬, 曹恒, 方明周, 陈诚
    . 2014, (19): 46-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飞机隔音棉制造过程中包覆层的最佳热封参数。 方法 分析不同的热封工艺参数(热封温度、热封压力、热封时间)对隔音棉包覆层热封强度的影响, 建立主要热封参数与热封强度的数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 利用 LabVIEW 对材料进行热封强度仿真计算和热封参数优化设计, 并对数学模型得出的最佳热封工艺参数进行实验验证。 结果 模型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结论 实现了隔音棉材料热封参数的优化, 为某飞机制造公司在隔音棉热封中热封参数的设定提供了参考。
  • 李文钊, 韩小刚, 陈亮, 傅振华
    . 2014, (19): 52-54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适应高价值装备储运管理要求,研究设计带有质量监测功能的包装系统,监测高价值装备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受到的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方法 设计包装监测系统, 即采集终端、信息终端、管理分析软件系统等子系统,记录装备在储运过程中的冲击、温度、湿度、时间、位置、声音等信息,构建装备储运信息采集、传输、分析与管理平台,对装备质量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估。 结果 具备质量监测功能的包装系统可全程追溯装备储运过程,准确掌握装备质量状态。 结论 高价值装备包装系统的质量监测功能可完善装备技术保障全寿命信息链,实现装备的精细化保障,是未来包装发展的新趋势。
  • 马岩, 杨铁, 任洪娥, 丛亮, 杨春梅
    . 2014, (19): 55-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数控封边机的封边效率,保证封边质量,对数控封边机板坯进给系统进行结构设计。 方法 通过对数控封边机工作过程的分析, 确定封边机板坯进给系统的结构布局 , 并利用SolidWorks 软件对封边机板坯进给系统进行三维建模。 结果 完成了封边机板坯进给系统的机架、升降架、宽度调整机构、进出料机构和对中进料机构的参数化结构设计。 结论 封边机板坯进给系统可输送宽度为 240~3300 mm、厚度为 10~60 mm的板坯, 进给速度为 12~20 m/min, 且封边平稳性好、效率高,大大提高了封边机的工作性能。
  • 袁清珂, 李龙刚, 冯竞浩, 廖卫平, 骆少明, 张湘伟, 李俊清
    . 2014, (19): 59-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先进设计技术平台的构成、包装机械虚拟样机的开发过程。 方法 采用先进设计技术与工具, 规划平台建设方案, 建设数字设计、数字仿真、数字测量、数字制造等 4 个模块构成的先进设计技术平台 , 制定设计型教学实践项目 7 个、综合型教学实践项目 4 个、自主型教学实践项目 3 个。结合实际研究课题, 以打包机上砖装置为例, 通过方案设计与 3D 建模, 虚拟样机机构与运动建模, 虚拟样机仿真求解, 虚拟样机仿真优化等 4个步骤, 完成虚拟样机开发, 并投入实际生产。 结果 先进设计技术平台在数字设计与仿真、数字测量与制造等 2个方面能有效地支持教学和科研。 结论 平台能够训练研究生掌握先进设计技术与工具, 培养其产品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虚拟样机是促进产品创新的有效技术与方法,能提高产品开发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 朱军燕, 黎萍, 王京力
    . 2014, (19): 65-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瓦楞纸板取样器的精度和效率。 方法 结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设计了一种瓦楞纸板自动备样装置。 装置主要由箱体、工作台 、进样盘、进样盘横向限位条、旋转刀片 、电机轴、切样垫板、瓦楞纸板纵向限位件、触摸屏控制系统和安全防护罩等部件组成。 结果 切出的样本合格率高, 楞孔清晰, 无毛边及撕边现象, 楞边平行度高;工作效率高, 切出合格样品的速度达1500~ 1800个/小时;安全防护罩即开即停, 安全性高;旋转切削方式使得刀片耐用 , 节省成本。 结论 该装置取样精度和效率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 庆波, 李东波, 何非
    . 2014, (19): 69-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具有高产能的新型双列旋转式灌装机。 方法 通过对市场上现有灌装机的需求及技术分析, 指出了传统灌装机对提高产能所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新型双列旋转式灌装机的设计方案; 对新型双列旋转式灌装机进行运动分析, 得到其主要结构的运动轨迹;分析了新型双列旋转式灌装机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是进瓶装置的设计, 对进瓶装置进行了创新设计。 结果 设计的新型双列旋转式灌装机能够满足灌装的工作要求, 相比于传统灌装机, 其产能提高了 0.8~ 1 倍。 结论 新型双列旋转式灌装机为自主创新设计, 其主要设计难点在于进瓶装置的设计, 设计的进瓶装置虽然结构复杂,但能巧妙地实现所需的运动要求。
  • 贾礼凤, 仲梁维
    . 2014, (19): 73-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大规模定制模式下镀膜机的快速设计方法。 方法 阐述了基于实例推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将基于实例推理的快速设计技术应用到镀膜机的设计过程中;研究了镀膜机的实例表示、检索和修正的具体实现方法, 即采用数据库表的实例表示方法构建了镀膜机的实例库, 运用最相邻策略法进行镀膜机实例的检索, 采用基于框架的方案变换方法对检索的最相似实例进行修正。结果 以 Pro Engineer 5.0 为开发平台 , 开发了基于实例推理的镀膜机快速设计系统, 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重复利用 。 通过测试, 该系统使设计效率提高了 30%。 结论 将基于实例推理的快速设计技术引入到镀膜机的设计中, 能够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和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从而解决客户个性化需求与大批量生产之间的矛盾,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范孝良, 刘一操
    . 2014, (19): 77-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日常饮用水水桶受到紫外线直接照射易变色变质, 需要在水桶外部套上塑料袋进行保护。 传统人工套袋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为此, 设计一套饮用水水桶自动套袋设备。 方法 以普通饮用水桶的套袋包装为研究对象, 自动套袋原理模仿人工套袋进行取袋、撑开袋口、提起水桶、套袋和打结封口等 5 个主要步骤。 通过对人工套袋过程的分析, 基于真空吸盘撑开袋口的可靠性及一般机械手运动的可行性, 采用模块化设计了饮水桶套袋的自动包装设备, 包括自动送袋机构、撑袋机械手和抓桶机械手等 3 个模块。 结果 运用 Pro/Engineer软件建立了三维模型, 对相关参数进行了确定, 设计套袋速度为 300 桶/小时。 结论 实现了饮水桶自动套袋设备结构设计,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经济可行。 不仅能提高了 桶装饮用水罐装效率, 而且减少了灌水站人力资源配备, 为饮水桶自动套袋包装提供了借鉴。
  • 丛凤杰, 仲梁维
    . 2014, (19): 82-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了一种旋转斜盘实现变量的轴向柱塞泵,研究了该泵的变量方式及排量变化规律,以及变量过程中的脉动情况。 方法 建立旋转斜盘型变量柱塞泵排量数学模型, 对其工作原理进行论述, 推导出旋转斜盘型柱塞泵的排量公式, 绘制该泵随斜盘旋转角度变化的排量变化曲线; 根据通轴式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特点, 设计旋转斜盘型柱塞泵的变量结构, 并对斜盘进行了受力分析, 得出其转矩计算公式; 推导出柱塞泵的瞬时流量计算公式, 并绘制瞬时流量变化曲线, 将旋转斜盘型变量泵和调节斜盘倾角型变量泵的流量脉动率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 旋转斜盘型柱塞泵的排量与斜盘相对配流盘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为余弦变化关系, 当斜盘相对配流盘旋转角度由 0° 向 90° 增大时, 该泵的流量逐渐减小, 但脉动系数逐渐增大。 结论 旋转斜盘型变量柱塞泵可以实现变量及换向, 但是在调节流量时脉动系数会发生较大变化,需要进一步克服该缺陷。
  • 段能全, 曾志强, 张川川, 杜文华
    . 2014, (19): 88-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适用于某弹体药筒传火孔的检测系统及精确测量技术。 方法 搭建典型的机器视觉硬件系统和专用台架; 采用 Canny 算子和 Otsu 算法定位像素级边缘, 沿其梯度方向运用多项式拟合,以精确定位小孔边缘轮廓, 并据此编制软件系统; 分别多次测量同一和多个小孔做对比试验。 结果该系统的检测精度能够达到 5 μm, 具有较高的重复性, 且测量过程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结论 系统能够满足± 0.01 mm的检验精度指标,所采用的图像测量技术可用于小尺寸孔径的精确测量。
  • 申静
    . 2014, (19): 93-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结合人眼感知特性的彩色图像压缩技术。 方法 结合人眼对比度敏感视觉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基于彩色图像频谱特征, 提出一种适合于彩色图像的压缩算法方案, 并对图像进行3 种压缩比的压缩仿真实验。 结果 提出的压缩算法方案在完全不影响人眼观察的情况下压缩比可达15∶1,压缩比达到 64.1538∶1 时, 解压缩图像仍能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 且PSNR仍能达到 30 dB 以上。 结论 提出的压缩算法方案在保证图像压缩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较高的压缩比, 完全可以满足实际生活中彩色图像存储和传输的需要。
  • 徐向艺, 陈秋红
    . 2014, (19): 98-102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现行图像去模糊消除机制忽略了图像空间结构特征,降低了模糊消除效果,且算法稳定性不佳, 无法克服解模糊等的不足, 提出了贝叶斯模型耦合非平稳先验的图像去模糊机制 。 方法基于二阶统计量方法, 定义模糊函数;引入滤波因子和超参数, 构造非平稳边缘保持先验模型;基于贝叶斯推理, 引入雅克比矩阵设计了超参数动态更新机制 ; 用耦合先验模型与贝叶斯模型完成图像复原。 在仿真平台上测试了算法的性能。 结果 与其他几种机制相比, 提出的算法机制去模糊质量更好, 局部放大后纹理细节仍然清晰, 并且去模糊前后图像的结构相似度更高。 结论 提出的算法具有较佳的图像去模糊效果,重构质量理想。
  • 白韬韬, 刘真, 卢鹏
    . 2014, (19): 103-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校正的抗几何变换全息水印算法。 方法 在水印嵌入时, 将原始二值水印图像, 利用共轭对称延拓傅里叶计算全息方法生成全息水印, 并嵌入在原始图像小波变换的对角线高频系数中, 逆变换得到含水印图像。 在含水印图像的 DFT域中嵌入模版信息, 在水印提取时,首先利用模版信息对图像进行校正, 然后提取水印信息。 结果 该算法保留了全息水印的优良特性,结合了模版匹配校正技术, 可以有效抵抗滤波、噪声 、裁切、JPEG压缩、旋转、等比例缩放及其组合攻击。 结论 该算法在实际应用中能有效抵抗几何攻击,可以应用于数字图像的版权保护中。
  • 刘士伟, 宋卫生
    . 2014, (19): 109-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超四色打印机中常见的 Lc 与 C, Lm 与 M, Lk 与 K 原色和浅色双浓度墨水映射问题。 方法 采用色度中明度匹配的方法, 通过多项式拟合建立浅色墨与原色墨之间的映射关系, 并根据不同拟合次数和不同打印分辨率进行精度对比。 结果 低分辨率打印(720 dpi)二次拟合后匹配点的最大色差为 14.33, 四次拟合后匹配点的最大色差为 4.59; 高分辨率打印(1440 dpi)二次拟合后匹配点的最大色差为 21.60, 四次拟合后匹配点的最大色差为 8.72。 结论 四次拟合二次拟比二次拟合能够取得更高的精度, 并且低分辨率打印(720 dpi)比高分辨率打印(1440 dpi)的映射精度更高。 研究包含基色和浅色的两级颜色通道的多色分色具有重要意义。
  • 姜继春, 王晓红, 许秦蓉
    . 2014, (19): 114-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不受光照条件的影响下, 利用 H-Cb混合颜色模型, 提取快递单底单图像手写体文字信息。 方法 首先将图像从 RGB 颜色空间分别转换到 HSI 颜色空间和 YCbCr颜色空间 ; 然后将改进的YCbCr颜色空间的 Cb 颜色分量与 HSI 颜色空间的 H 颜色分量进行信息融合; 最后对提取出的手写体文字信息进行阈值和反相处理, 并将该算法提取结果与基于 YCbCr颜色空间 Cb颜色分量阈值分割方法和基于 Lab颜色空间的手写文字聚类算法的提取结果, 在分割效果、文字识别率上进行对比。 结果利用 H-Cb混合颜色模型检测出的手写体文字更准确, 具有更高的识别率, 在理想文字切分条件下识别率达96%。 结论 使用 H-Cb混合颜色模型提取手写文字受光照条件影响小, 提取出的图像噪声小、识别率高,算法简单可行,为彩色图像的检测与判定技术提供了支撑。
  • 金琳, 李艳, 王仪明, 刘宁, 李建国, 朱强, 孙万杰
    . 2014, (19): 119-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印刷机械的改进和节能减排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使用风量计量法对多家印刷厂不同型号凹印机的能耗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和计算, 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差异分析。 结果 得出了不同加热方式的凹印机在正常印刷时各部分的能耗量, 以及凹印机总的能源利用率。 结论 提出了一种以单位平方米印品实地印刷消耗的能源量作为评价凹印机能效的指标。 通过对部分机型的热量使用效率, 以及部分电机的工作状况及效率进行分析, 找到了凹印机耗能的重点, 以及影响凹印机能源消耗的可能因素,并对凹印机的节能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究。
  • 司占军, 李文霞, 顾翀
    . 2014, (19): 125-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增强现实技术在印刷品中的一些应用 。 方法 介绍了增强现实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产品展示、广告、出版物和海报等印刷品中的应用 , 通过增强现实印刷机说明书的制作, 说明了增强现实技术在印刷品中的应用要点。 结果 制作的三维模型能够实现和印刷机纸质说明书的叠加。 结论 增强现实技术以各种形式应用于印刷品中, 不但充分发挥了印刷品的优势, 而且增加了印刷品的趣味性和阅读性。
  • 胡智宏, 李军涛
    . 2014, (19): 130-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解决一维条码在倾斜情况下识别困难、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采用平移匹配的一维条码识别方法。 方法 首先对条码图像做常规图像预处理和行程编码, 然后选择2条能够平移匹配的平行扫描线, 利用 2条扫描线与条码条或空的相交点推算条码的倾斜度, 依据倾斜度寻找垂直于条码的最佳扫描线, 再次对条码图像进行扫描并解码, 进行样品条码测试, 在 C++ Builder 6环境下, 实现了提出的条码识别算法。 结果 经实验验证, 该方法在图像条码任意倾斜的情况下, 均能有效识别且准确识别率可达到 98%以上。 结论 相对于传统方法计算量有明显下降, 识别速度有显著提高, 执行时间一般在 5 ms 以内 。
  • 官燕燕, 叶义成
    . 2014, (19): 135-1381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包装印刷中镭射卡纸条形码印刷质量不合格问题。 方法 以香槟纸烟包产品为例,分析条形码印刷不合格的原因 , 从人员 、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 5 个方面分析归纳了影响条码印刷质量的因素, 找出其关键影响因素。 结果 检测指标中缺陷度不合格为 100%。 条形码区域白墨印刷不平整, 未有效覆盖镭射卡纸表面, 导致出现不规则透光点是缺陷度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影响白墨印刷平整性的关键因素是白墨水墨平衡和墨层厚度控制。 结论 生产中应按小墨小水原则调节白墨的水墨平衡, 并保持油墨墨层厚度为 2~3μm, 以使白墨印刷平整, 有效覆盖镭射卡纸表面, 保证条码印刷质量。
  • 李文霞, 司占军
    . 2014, (19): 139-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改善印刷设备传统专业教学和技能培训的弊端,充分发挥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建立虚拟印刷设备学习平台 , 使专业教学和技能培训能够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实现用户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方法 首先将印刷设备进行分类整理, 并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印刷机模型, 通过 VRML 虚拟建模语言实现印刷部件展示、 虚拟装配等; 制作印刷设备学习网站, 将VRML文件嵌入到网站中并进行测试改进。 结果 印刷设备学习平台包含了印刷设备学习系统、相关信息的链接以及BBS, 通过该平台学生能够进行学习交流、查询信息等实践化、个性化和自主化的学习 。 结论 建立了一种新的虚拟印刷设备学习平台 , 可以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 , 实现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的统一。 该平台的架构和实现也是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的方式之一, 为印刷专业虚拟教学奠定了基础。
  • 赵方庚, 石晓燕
    . 2014, (19): 144-1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美海军逆向物流系统建设对我军的指导意义。 方法 分析美海军装备保障逆向物流渠道、先进的可追溯性控制系统和电子回收管理系统的运作情况, 结合我军现状, 探讨其对我军装备保障逆向物流系统建设的启示。 结果 美海军的成功经验在制度完善、理论研究、渠道规划、健全机制及信息化建设等 5 个方面对我军有参考价值。 结论 我军应借鉴美海军经验, 加快装备保障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