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0卷, 第17期 
刊出日期:2014-10-07
  

  • 全选
    |
  • 张迎娟, 樊彩虹, 张敏
    . 2014, (17):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不同热处理时间对预包装鲜切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方法 采用 60 ℃热水对预包装鲜切马铃薯进行处理, 时间分别为 0.5, 1.0, 1.5 min。 测定贮藏中的亮度L*值, 颜色饱和度C*值, 细胞膜透性, 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感官品质等指标, 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在温度为 4 ℃的保存条件下, 60 ℃热水处理 1 min能较好地维持鲜切马铃薯的白度, 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抑制 PPO 和 POD 的活性, 延缓鲜切马铃薯的褐变。 结论 热水处理可以改善鲜切马铃薯的品质, 1 min热水处理组贮藏至第 6天时仍具有良好的商品品质。
  • 庞明超, 王俊元, 胡振华, 曾志强
    . 2014, (17): 6-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炮弹药筒内孔几何尺寸在线自动检测系统。 方法 根据炮弹药筒内孔几何尺寸的设计要求和加工工艺特点, 应用气电测量系统对其进行测量。 根据气电测量系统的测量特点设计机械运动结构; 设计自动检测系统实现自动上下料、在线测量、数据采集处理和触摸屏监测。 以 PLC 作为自动控制、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核心。 针对测量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高效通讯数据处理方法, 解决了串行通信数据格式分散、运算困难和数据显示不匹配等问题;运用标准环规对该自动检测系统的重复度、线性度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将测量结果准确地显示在触摸屏上。 结果 该系统的最大测量偏差为 4 μm, 测量数据的离散程度小, 系统的重复性精度高; 由拟合直线可知系统的线性特性好。 结论 通过对该在线检测系统的实验研究,保证了其对炮弹药筒的检测效率达到 800 件/h,且检测精度和运行可靠性高。
  • 徐朝阳, 徐德良, 贾翀, 周兆兵
    . 2014, (17): 1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木材能量吸收特性。 方法 采用横纹压缩试验。 结果 径向横压应力-应变曲线呈现线弹性区、平台区和密实化区等 3 个阶段, 径向横压比例极限大于弦向。 当绝对含水率为 13.1%、径向横压应变为 0.55 时, 能量吸收值和缓冲系数分别为 3.919 MJ· m3和 2.847。 当绝对含水率为 13.1%、弦向横压应变为 0.11 时,吸收能量值和缓冲系数仅为 0.472 MJ· m3和 12.746,且木材已压溃失效。 随着绝对含水率的下降, 横纹压缩强度、吸能能力和径向横压最大吸能效率均呈上升趋势, 最大横纹压缩强度、能量吸收值和径向吸能效率分别为 10.15 MPa, 4.430 MJ· m3和 0.362%, 而弦向横压时吸能效率呈下降趋势。 结论 木材绝对含水率和纹理方向对木材能量吸收有一定影响。
  • 曾克俭, 刘珊
    . 2014, (17): 15-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蜂窝纸板动态缓冲系数与最大静应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通过动态跌落冲击实验,研究厚度为 10,20,30,40和 50 mm的蜂窝纸板的动态缓冲性能。 结果 得到了动态跌落冲击实验的动态缓冲系数-最大静应力曲线。 结论 蜂窝纸板厚度越大其能够承受的冲击越大, 在每个跌落高度都能找到曲线的最低点, 且每种规格的蜂窝纸板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 为缓冲设计的最优化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 何育朋, 李东华, 张慧
    . 2014, (17): 19-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发泡聚乙烯和发泡聚苯乙烯所组成的层状缓冲系统的响应。 方法 基于试验数据分别得到发泡聚苯乙烯与发泡聚乙烯的本构关系, 然后根据它们的本构关系, 建立发泡聚乙烯与发泡聚苯乙烯串联系统跌落冲击模型,并运用 Newton-Raphson方法得到串联结构的冲击响应。 最后,用算例介绍求解最优化串联包装结构的过程, 得到最优化包装结构。 结果 加速度-时间曲线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结论 所提出的优化方法为其他串联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 刘艾, 赵英芹, 王玉龙, 刘坤宏
    . 2014, (17): 22-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产品的基本参数和流通环境, 测试白酒包装件的缓冲性能, 并对其加以改进和优化。方法 通过 Pro/E 软件建立白酒瓶和白酒包装件模型 , 在不同跌落方式和跌落高度下采用 Ansys/LS-DYNA 软件对其进行跌落仿真模拟实验。 结果 得到了白酒和整体包装件在跌落冲击过程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 结论 白酒瓶最易损坏部位分别在瓶肩和瓶身连接部位及瓶身和瓶底连接部位,并对酒瓶、衬垫、包装件进行了优化设计。
  • 白淑伟, 王春香, 刘剑
    . 2014, (17): 27-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一款自主设计的 EPS 缓冲垫进行结构优化研究 。 方法 首先使用 HyperWorks 和LS-DYNA 做跌落分析, 然后结合模拟等相关数据用 OptiStruct模块进行拓扑优化, 最后对比优化前后结果。 结果 缓冲垫结构优化后平板电视受到的最大冲击加速值小于 45 g, 满足了缓冲保护要求。 结论 缓冲垫结构得到了优化,拓扑优化为此类问题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 朱志松, 郭东军, 陈阳阳
    . 2014, (17): 33-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探究钢桶泄漏产生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建立钢桶泄漏仿真模型和实验模型。 方法 首先介绍钢桶气体泄漏产生声发射信号的机理和流固耦合的基本原理;其次建立钢桶泄漏模型, 通过Workbench流固耦合方法模拟流激振动下结构响应特征; 然后根据声发射检测原理搭建钢桶泄漏声发射检测实验平台 , 采集实验数据并分析处理, 探讨漏孔直径、内压与钢桶泄漏各特征参数的关联, 结合频域分析, 得到能够表征钢桶泄漏的特征参数与特征激振频率; 最后将得到的泄漏声发射信号特征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钢桶气体泄漏流激振动的激振频段为 22~40 kHz,峰值频率约为 25 kHz。 结论 钢桶泄漏的仿真模拟结果与实验检测得到的结构响应基本一致, 钢桶泄漏的仿真与实验研究方法为钢桶气体泄漏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 刘海江, 付志鹏, 陈莉云, 周呈呈
    . 2014, (17): 39-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传统木托架在钢卷包装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适应能力差、强度不足和使用寿命短等缺陷, 根据某企业的需求, 设计了一种尺寸可调节、可承载不同规格立式钢卷的十字型钢托架结构。 方法 该结构主要由十字型连接件和 4 个可伸缩的托架臂构成, 通过可伸缩托架臂设计, 实现了尺寸的可调节功能。 结果 对托架进行抗弯强度和刚度计算, 得出托架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分别为 50.23MPa和 0.54 mm。 对托架进行承载钢卷时静态有限元软件验证的结果分别为 50 MPa和 0.64 mm。 结论 该托架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基本相符,表明其承载能力是合格的。
  • 王斐, 母军, 王作雨
    . 2014, (17): 43-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 SolidEdge模拟瓦楞纸箱的三维成形效果,通过偏置折弯线,使基于钣金环境的折弯命令按照瓦楞纸箱的需求从开槽中线处折叠。 方法 提出折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一块简化的瓦楞纸板(尺寸为 150 mm× 80 mm),从折弯方式、板厚和板的幅面规格等 3 方面,分析折弯命令对其成形过程的影响,并对折弯线向固定端的偏置距离进行优化。 结果 折弯方式为“材料外侧”对折弯命令的影响最小,随着板厚的增加对折弯命令的影响加大,且初始偏置距离为 0.25(t t为板厚),板的幅面规格对折弯命令无影响。 结论 将折弯线向固定端偏置 0.26t-0.05,可以解决二维向三维成形的折弯问题。
  • 吴水萍, 袁博, 袁瑜瑾, 王天宝
    . 2014, (17): 48-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瓦楞辊在复杂工作应力条件下的中凸度优化设计。 方法 通过理论力学的方法, 建立相应的上、下瓦楞辊的中凸度数学模型, 推导出中凸曲线方程。 对优化后的瓦楞辊进行力的加载和几何约束等边界条件, 建立有限元模型, 并且使用 Ansys 软件进行模拟仿真, 将优化前后的中凸值和 6 对啮合的瓦楞辊间隙值进行比较。 结果 优化后的上瓦楞辊中凸值比优化前最大降低了31.1%, 下瓦楞辊中凸值比优化前最大降低了 43.7%; 6 组啮合的瓦楞辊, 优化后比优化前的中凸值间隙减小, 说明优化后的 6 组瓦楞辊的自身受力情况较为均匀 , 生产出的瓦楞纸板质量更好, 并且瓦楞辊之间的阻力减小, 延长了瓦楞辊使用寿命。 结论 通过对瓦楞辊中凸曲线进行优化设计, 将上瓦楞辊制成向下凹的形状, 同时将下瓦楞辊制成向上凸的形状, 根据有限元仿真的数据对比得出研究方法是合理可靠的。
  • 董文丽, 李德溥
    . 2014, (17): 53-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包装方式对松仁贮藏过程中油脂氧化酸败的影响。 方法 分别将松仁进行普通包装、真空包装、充氮包装、脱氧剂包装, 监测贮藏期间松仁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 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松仁油脂劣变的影响。 结果 充氮、脱氧剂和真空包装松仁的过氧化值和酸价均低于普通包装, 其中脱氧剂包装的过氧化值和酸价比普通包装的低 52%, 38%, 充氮包装比普通包装的低 46%, 33%, 真空包装比普通包装的低 31%, 16%。 结论 提高包装的阻隔性能够有效抑制松仁油脂的氧化酸败, 改善储藏品质,其中脱氧剂包装和充氮包装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真空包装和普通包装。
  • 周小星, 葛乐通, 蒋益兴, 陈建栋, 唐娟
    . 2014, (17): 57-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棉花早期阴燃特性,提出针对性的棉包包装方式及棉包储存方法。 方法 利用可控加热装置加热棉花, 采用 CO 传感器采集棉花受热所产生的 CO 气体, 并加以分析。 在模拟棉垛下, 使用CO 传感器结合多点测量法, 测量 CO 气体在棉垛内的散逸轨迹。 结果 棉花在温度为 120 ℃左右时开始产生 CO 气体并散逸, 并得出了棉花在不同温度下产生 CO 气体的速率。 阴燃前期, CO 在棉垛内以阴燃点为原点,沿着缝隙缓慢地向四周扩散,且 CO 气体浓度与缝隙大小呈反比。 结论 将棉包以单个或数个为单位,用阻燃 PE 膜包装或适当减小棉垛规模的存储方法可以缩短棉垛早期火灾预警时间。
  • 高艳飞, 陈广学
    . 2014, (17): 61-64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合成一种抗水性良好的无溶剂聚氨酯胶粘剂 。 方法 采用聚酯多元醇(PB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蓖麻油和羟基硅油为原料, 合成出一系列有机硅改性聚氨酯胶粘剂 , 并用红外光谱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 同时考察不同羟基硅油的添加量对胶粘剂固化时间、固化膜吸水性、粘结性能等的影响。 结果 适量添加羟基硅油可以有效提高胶粘剂的粘接强度、耐热性和耐水性, 但是羟基硅油添加量过多会延长预聚体的合成时间。 结论 羟基硅油添加的质量分数为 3%~4%时最佳。
  • 苑静, 刘少友
    . 2014, (17): 65-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水溶性聚氨酯热熔胶。 方法 用聚乙二醇(PEG)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 制备水溶性聚氨酯热熔胶, 研究了 PEG的相对分子质量、TDI 滴加温度、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等对水溶性聚氨酯热熔胶性能的影响。 结果 当 PEG8000, PEG600, PEG200, 乙二醇和 TDI 的摩尔比为 1∶1∶0.8∶1∶4, TDI的滴加温度为 60~ 70 ℃、反应时间为 4 h时, 所得水溶性聚氨酯热熔胶的软化点为 59.5 ℃、粘接强度为 2.668 MPa。 结论 制备的水溶性聚氨酯热熔胶可以作为电子产品零配件等工业半成品的表面保护膜。
  • 倪俊义, 江轲, 张作全
    . 2014, (17): 69-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烘烤工艺对彩印覆膜铁材料拉深成形后光油产生裂纹、内壁透明膜白痕、蒸煮后覆膜剥离的影响规律。 方法 分别设定罩光油烘烤时间为 10, 12, 15 min, 分析烘烤时间差异对光油表征及耐加工性能的影响, 对比罐体烘烤前后的内壁白痕变化及耐蒸煮性差异。 结果 随着罩光油烘烤时间的延长, 彩印覆膜铁表面光油的耐加工性能得到了提升, 烘烤可以消除内壁透明膜白痕, 并避免覆膜在蒸煮后剥离 。 结论 将罩光油烘烤时间从 10 min 延长至 15 min, 可避免罐体拉深后的光油裂纹产生。 罐身成形后增加烘烤工艺(烘烤温度为 230 ℃, 烘烤时间为 1 min)可消除内壁透明膜白痕, 提高空罐的耐蒸煮性能。
  • 李国志, 李文凤, 丁毅
    . 2014, (17): 72-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传统包装设计流程对于产品包装与物流环节的匹配性关注较少, 造成物流浪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对传统包装设计流程进行改进。 方法 在分析产品包装生命周期内周转环节的基础上, 采用逆向分析物流环节的方法, 利用 TOPS Pro软件进行模数分割以确定产品包装最大外尺寸系列 ; 利用 Pro/E 绘图功能进行局部造型设计和结构设计, 并利用行为建模方法进行容积敏感度分析; 对造型进行优化, 并确定容积及灌装高度。 结果 优化后的包装设计流程, 采用模数分割、行为建模、敏感度分析等数字化设计手段, 可以大大简化设计流程, 同时设计结果对降低物流成本有较大帮助。 结论 优化后的设计流程在物流环节与产品包装的参数之间建立了合理联系, 使设计结果更为可信。 同时,减少了传统设计流程中设计的盲目性,提高了设计效率。
  • 李学忠, 刘晓
    . 2014, (17): 76-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基于 Pro/E 和 MasterCAM 的包装容器模具设计及数控加工。 方法 以饮料瓶模具为例, 利用 Pro/E 软件进行零件造型及模具结构设计, 将图形文件转换到 MasterCAM 软件, 详细分析了饮料瓶模具的加工工艺, 确定了加工方案, 分别对型腔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及清角加工设置了加工参数。 结果 通过几何建模、确定刀具路径、仿真加工和后置处理等, 实现了对饮料瓶模具进行数控自动编程与仿真加工, 得到了 NC 代码加工程序。 结论 将 Pro/E 和 Mastercam结合使用 , 发挥各自 优势功能,可以提高包装容器模具设计及其数控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 李宇庭, 胡万里, 谢伟华, 沈小华, 李波, 陈定方
    . 2014, (17): 79-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椭圆齿轮-槽轮组合机构的虚拟样机, 并对其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进行仿真分析。方法 在 Matlab 中利用齿廓包络原理, 计算得到椭圆齿轮齿面数据, 将数据导入 SolidWorks 中建立椭圆齿轮三维模型, 并利用 Adams 软件建立椭圆齿轮-槽轮组合机构的虚拟样机, 最后将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仿真结果中的角速度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角加速度在理论值上下波动,总体来看理论分析是合理的。 结论 改进槽轮机构角加速度最大值比原机构减小了 42.10%,最大应力降低了 38.52%,证明椭圆齿轮-槽轮组合机构应用于高速运转情况是可行的。
  • 原永亮, 杨臻, 王圣辉, 李翔飞
    . 2014, (17): 86-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翻转机构的功能和要求,设计由轮系组成的一种新型翻转机构。 方法 使用动力学仿真软件 Adams 建立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 得到其相应的动力学曲线和运动规律。 结果 翻转机构的转速降低 1 r/min, 弹药与翻转架的接触力降低 5 N 左右, 翻转机构对弹药的径向力降低 1 N 左右。 合理降低翻转机构的速度和减小接触刚度系数, 可以有效地提高翻转机构的稳定性。 结论Adams 对多体机构的运动规律提供精确的预测。
  • 张书, 吕晓娟
    . 2014, (17): 91-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影响全自动装订机空间圆柱凸轮机构的力与运动传递性能的压力角和曲率参数。 方法 应用共轭曲面啮合理论, 推导凸轮压力角和曲率的计算公式, 基于 Matlab软件编程绘制压力角和曲率变化曲线, 得出压铆各阶段压力角最大值和诱导主曲率值, 并与许用压力角和临界曲率值作比较。 结果 在铆头上升过程中, 最大压力角为 15° ; 在压铆过程中, 压力角接近 0° ; 在铆头返回过程中, 最大压力角为 55° 。 每个点的诱导主曲率值均大于 0。 结论 升程过程最大压力角低于许用压力角 , 可以满足要求; 压铆过程凸轮机构的力传递性能良好; 返回过程对动力要求很小, 压力角变化较大,对机器的正常工作影响很小,曲率不发生干涉。
  • 曹平方, 李灵, 李诗珍
    . 2014, (17): 97-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克服用启发式算法求解车辆路线问题(VRP)结果精确度不高的缺点。 方法 建立了一种改进型的单场站、 多辆车车辆路径数学模型。 通过对车辆路径问题进行分析, 将用于旅行商问题(TSP)的分枝界定法加以改进, 设计出了一种车辆调度问题的精确算法, 并用计算机对算法进行编程。 用实例加以验证, 对有 1 个中心仓库和 8 个需求点的配送系统进行了优化。 结果 得到含有 3 条线路、总路长为 60 km 的方案, 相对于启发式算法的求解结果(77 km)缩短了 17 km。 结论 运用分支界定法求解VRP的结果更加精确,也容易实现。
  • 陈钰琦, 张慧妍, 许继平, 李爽, 曹利红
    . 2014, (17): 102-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目前超市高峰时段结算排队拥堵、价签不符修正耗时的弊端,设计一款辅助顾客购物的自助式结算系统, 以提高购物结算效率。 方法 采用摄像头输入商品条码进行识别 , 以获得对应商品的价格、库存及质量等信息。 结合压力传感器获取商品的质量信息, 对比与扫描商品质量的一致性, 不一致则提示“码重”出错。 结果 选用 低成本传感器, 对超市内质量大于 15 g的商品, 采用将条码扫描质量与压力传感器获取质量进行一致性匹配校验的方法, 可以进一步提高确认购买商品类别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结论 系统具有友好的交互界面, 便于顾客及时核对商品的单价与总价, 在出口收款台无需进行第 2次扫码, 直接结算可节省时间与人力成本; 系统采用 LabVIEW编程实现与超市中央数据库的关联,为数据更新的零时间等待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 程传新, 崔博, 张海燕
    . 2014, (17): 107-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激光模切加工过程中激光束扫描运动控制算法。 方法 首先通过编写激光模切扫描的相关控制程序, 自动读取矢量模切图形并生成相应的 G代码, 然后对模切过程进行动画预览, 如果发现问题就对G代码进行相应的修改, 从而自动生成完善的下位机控制程序, 最后搭建实验平台进行验证。 结果 激光模切扫描算法能够准确地控制激光束的模切轨迹, 最大加工误差为± 0.05 mm, 激光模切效果比较理想。 结论 基于该激光模切扫描算法的控制系统, 能够对生产线上移动的印刷品进行完全数字化模切加工。
  • 郑新, 冯灿东
    . 2014, (17): 112-115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开发喷墨印刷过程中压电陶瓷的驱动电源。 方法 提出以单片机 AT89C52 和 CPLD为控制核心的驱动电源设计方案, 设计考虑了抗干扰、纹波和相位补偿的影响, 开发控制电路板和编写控制软件, 并进行实验测试。 结果 得到了 ± 100 V 的电压脉冲, 输出电流 0~5 A, 脉冲宽度数字可调。 结论 电源具有精度高、纹波小、驱动能力强和稳定性好的特点, 为开发能应用于喷墨印刷的驱动电源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 聂小安, 汤德芳, 刘兵, 杜芳琪, 王辉
    . 2014, (17): 116-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真空镀铝纸不同因子对印刷品爆裂的影响程度, 为更好地管控印刷品外观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采用铁质爆墨检测仪对 36 种真空镀铝纸印刷品进行爆裂检测。 结果 不同原纸类型其印刷品爆裂程度不同 ; 原纸水分质量分数控制在 5%~ 6%、转移胶水(聚氨酯)玻璃化温度与上胶量分别为 -5~ 5 ℃和 7.5~ 8.5 g/m2及转移涂料(丙烯酸)涂布干量为 1.2~ 1.3 g/m2时, 其印刷品为最佳状态,无爆裂现象。 结论 真空镀铝转移纸中每个环节均会对印刷品爆裂有一定影响。
  • 王园, 陈默, 尹世久, 王志伟
    . 2014, (17): 121-1261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食品标签作为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的重要载体, 成为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信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探究了消费者对食品标签上包装信息的需求情况。 方法 以牛奶包装标签信息为例, 在山东省的 6 个城市中选取了 348 个消费者样本展开问卷调研, 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在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的背景下, 对牛奶不同包装标签信息的信任程度、关注程度与便利性评价总体较为一致, 但个别信息仍显示出消费者信息需求与现有包装设计的矛盾。 结论 政府及厂商应针对消费者信息需求与使用行为特征, 规范包装标签设计, 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管理, 有助于发挥食品安全认证标签等多种包装信息的作用 ,恢复消费者对乳品质量安全的信心。
  • 石路晶, 贾长明
    . 2014, (17): 127-130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导热高分子材料在电子封装领域的应用 。 方法 首先介绍了目前提高高分子材料导热性能的 2种研究方法, 即制备结构型和填充型导热高分子材料; 其次分别概括了 2种方法制备的导热高分子材料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尤其对填充型导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综述。 结果 填充型比结构型导热高分子材料在操作实施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加工工艺简单, 投资成本低, 适用于大多数高分子材料, 是目前制备导热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研究方法, 而且填料的种类、形状、粒径和表面处理都对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导热性能有重要影响。 结论 提高高分子基体热导率应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提高材料导热性能的同时应保证其他性能的稳定,以满足实际生产和生活需求。
  • 刘振华, 刘小平, 申晓辰
    . 2014, (17): 131-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集装单元化包装在缩短物资准备时间、提高保障分发速度、有效防护内装物资、减少费用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重要地位、作用及对策措施, 为开展集装化包装提供相关保障措施。 方法阐述集装单元化包装的开展方式, 包括统一托盘、集装箱等集装器具标准, 统一包装尺寸系列规格、包装用材质等要求, 统一包装物资配套数量, 建立包装基数标准, 统一储存、运输、装卸搬运设施装备要求等。 结论 实现物资集装单元化包装应制定顶层设计方案, 研制组合集装器具等新型集装形式, 建立托盘及集装箱回收利用机制,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 张军, 梅仲豪
    . 2014, (17): 135-1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包装中的有效应用和物联网包装在供应链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 方法 系统解析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包装中的工作原理, 探寻在相应的开发应用技术基础上, 结合供应链管理理念, 研究物联网包装在供应链系统中的生产供应、运输作业、仓储作业、配送作业和流通零售等环节中的 应用与主要功能。 结论 研究成果对于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包装中的有效应用与推广 , 以及推动物流包装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提高供应链系统的智能管理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