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05-06
  

  • 全选
    |
  • 许文才, 付亚波, 李东立, 刘鹏
    . 2015, (5):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活性包装材料和智能标签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进展情况。方法 针对我国食品包装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 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活性包装材料与智能标签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在食品包装领域的一些典型应用进行综述。结论 研究成果对于推进食品包装的功能化、 信息化和智能化,促进活性与智能包装标签在我国食品生产、 流通和消费全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提升包装安全与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吴芳英, 范小平, 向红, 张钦发, 黄建萍
    . 2015, (5): 1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空气垫在静态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以便更直观、 系统地了解空气垫的静态压缩力学行为。方法 以柱状空气垫为对象, 建立空气垫的静态压缩物理模型和力学模型, 并基于该有限元模型模拟该结构的静态压缩过程, 分析结构尺寸和充气压力对其静态缓冲性能的影响, 得到空气垫在不同压缩量下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形特点。同时, 将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空气垫的变形是从接触钢板的地方开始的, 上下位置同时被压缩,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结论 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结果准确、 合理。
  • 江春冬, 李海龙, 杜太行, 武玉维
    . 2015, (5): 16-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可靠性理论改进包装件的振动试验方法。方法 通过界定产品平均寿命、 试验截止时间和失效数, 研究了样本大小对整个试验可靠程度的影响, 以及改变包装阻尼与振动频率对试件振动幅值的影响。结果 保证包装产品的可靠性有必要明确样本的大小, 样本过小将不能完全体现该批产品的可靠程度; 样本过大, 虽然能充分体现该批产品的可靠程度, 但试验费用将大大提高。随着产品样本的增大, 使用者的风险降低。结论 在包装件振动试验中融入可靠性理论, 并在试验标准中加入失效率验证程序和失效率等级等内容, 提高了包装件的可靠性。
  • 欧丽娟, 李立, 杨辉, 杨福馨, 徐尔萱, 周沁怡
    . 2015, (5): 21-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涂膜对牛肉进行保鲜, 将质量浓度为10 g/L的4种天然植物精油(迷迭香精油、 葡萄籽油、 茴香籽精油及柠檬精油)添加到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的复合涂膜保鲜液中, 研究其在贮藏过程中对冷鲜牛肉的品质影响。方法 通过测定牛肉的汁液流失率、 pH 值、 TVB-N 值、 菌落总数和TBA值等指标, 对牛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来说明不同涂膜处理的保鲜效果。结果 含质量浓度均为10 g/L的柠檬精油和葡萄籽精油的复合保鲜液对牛肉的保鲜效果最佳。结论 使用包含柠檬精油和葡萄籽精油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10 g/L 的复合保鲜液可对牛肉在温度为(4±1) ℃的条件下保藏牛肉20 d以上。
  • 王美华, 屠瑶, 沈之丞, 康海平, 郑澎
    . 2015, (5): 26-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在不同迁移条件下, 食品用纸质包装中17种残留有机溶剂的迁移量。方法 制作污染试样, 在不同种类食品中迁移后, 测试其有机溶剂的迁移率, 同时比较迁移时间、 迁移温度、 食品特性、 微波辐照及超声振荡等因素对迁移率的影响, 绘制迁移率变化曲线。结果 迁移时间、 迁移温度、 食品特性、 微波辐照及超声振荡等因素都会影响残留苯系和其他有机溶剂的迁移率, 在较高的迁移温度下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平衡迁移率, 100 ℃的迁移温度与25 ℃相比, 平均平衡迁移值提升了2.8倍(苯系溶剂)和2.3倍(其他溶剂)。食品特性对迁移率的影响由其极性和二者的相容性决定, 微波辐照和超声振荡会加速迁移过程。结论 食品用纸质包装中残留溶剂的迁移受多个迁移条件的综合影响, 其迁移规律对安全使用食品用纸质包装和维护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 魏丹, 赵东方, 张敏
    . 2015, (5): 3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柑橘皮渣/淀粉基复合材料中添加纳米材料, 对其进行纳米改性研究。方法 分别将质量分数为 1%, 3%, 5%, 7%等 4 种纳米蒙脱土添加到柑橘皮渣/淀粉复合材料中, 采用双螺杆挤出制备复合发泡材料, 并检测复合发泡材料的膨胀率、 表观密度、 压缩强度、 吸湿性能、 微观结构和红外光谱。结果 添加质量分数为 1%和 3%的纳米蒙脱土, 均能显著增强复合发泡材料的压缩强度, 且添加质量分数为 3%的纳米蒙脱土, 能使复合发泡材料具有最大膨胀率、 最低表观密度和丰富的泡孔结构, 而添加质量分数为 5%和 7%的纳米蒙脱土, 并不利于复合发泡材料的挤出成型。结论 添加适量的纳米材料可以提高柑橘皮渣/淀粉基复合材料的发泡效果, 增强力学性能。
  • 潘春娇, 方健, 魏洁, 蔡源春, 陈艳萍, 周佳乐
    . 2015, (5): 37-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正交实验找到淀粉疏水化改性的最佳实验方案和工艺条件。方法 利用氧化法、 交联法和酯化法对马铃薯淀粉进行疏水化改性; 利用正交设计助手(Ⅱ)3.1筛选出制备改性淀粉的最佳实验条件组合, 得到吸水率和黏度性能的最优方案为交联法; 用SPSS13.0进一步对交联法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 交联改性将马铃薯淀粉的吸水率降低了43.44%, 在液体石蜡中的黏度降低了 70.54%; 综合考虑吸水率和黏度等 2 个指标及实际可操作性, 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水浴温度为 55 ℃, pH 值为 11, 环氧氯丙烷和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 1.5∶100, 此时得到的疏水化改性淀粉吸水率为20.96%, 黏度为156 mPa·s。结论 制备疏水化改性淀粉的最佳方法为交联法, 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 为提高淀粉疏水化性能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 王海珍, 郝一男, 王虎军, 王喜明
    . 2015, (5): 43-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沙柳纤维不同掺入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得到性能更优的废纸纤维基轻质材料。方法 采用机械发泡和化学发泡相结合的二次发泡法、 水玻璃凝胶-溶胶法、 硼系阻燃法和恒温鼓风干燥法制备废纸纤维基轻质材料, 对样品进行密度和力学性能测试, 利用氧指数、 热重等测试分析手段, 对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 沙柳纤维掺入量(质量分数)为 40%~60%时, 材料的密度约为16.52 kg/m3, 抗压强度可达21 kPa, 回弹率可达60%以上, 氧指数可达31.2%, 热稳定性好,结构稳定。结论 沙柳纤维的掺入量对材料的密度、 抗压强度、 压缩应变和阻燃性等性能均有影响。
  • 韩敏, 杨光, 卢晶昌
    . 2015, (5): 48-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大豆蛋白胶的胶合机理, 为进一步提高大豆蛋白胶的胶粘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实验, 对大豆蛋白胶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分析,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对大豆蛋白胶与纤维素的胶合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150 ℃左右大豆蛋白胶发生吸热反应, 亲水性基团减少, 酰胺键增加; 大豆蛋白胶与纤维素混合固化时, 吸热反应温度降低, 焓变增加, 固化后—COOH 和 C—OH 吸收峰减弱。结论 大豆蛋白胶与纤维素的固化过程存在交联反应, 大豆蛋白胶与纤维素之间发生吸热反应生成高聚物。
  • 孟令伟, 李娟, 张东杰
    . 2015, (5): 53-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玉米磷酸酯双淀粉为基材, 甘油为增塑剂, 制备可食性包装膜。方法 通过改变玉米磷酸酯双淀粉添加量, 测试可食性包装膜的厚度、 定量、 力学性能、 透湿性和透CO2性等指标, 从而确定最佳配比。结果 实验发现, 随着玉米磷酸酯双淀粉添加量的增大, 可食性包装膜的厚度和定量增大, 拉伸强度、 拉伸率和透湿性先增大后减小, 透 CO2性下降。结论 在 80 ℃条件下搅拌 40 min、烘干温度为60 ℃时, 淀粉的质量分数为7.5%、 甘油的体积分数为5%的薄膜综合性能较好。
  • 赵素芬, 刘晓艳, 潘斌, 张莉琼, 涂志刚
    . 2015, (5): 56-58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无溶剂复合过程中热封膜摩擦因数的变化。方法 从不同热封层薄膜厚度、 不同热封层配方结构及熟化控制等 3 方面研究无溶剂复合摩擦因数的变化规律。 结果 无溶剂复合用热封膜的厚度越厚, 摩擦因数的变化越小。在实际生产中膜厚必须在35 μm以上, 摩擦因数的变化才容易控制。采用抗迁移性能好的热封膜可以减缓摩擦因数的上升, 在生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摩擦因数的变化影响很大。结论 改善无溶剂复合摩擦因数可以从改进爽滑剂配方、 热封膜结构及无溶剂复合工艺等方面着手, 使无溶剂复合产品的摩擦因数控制在0.25以下。
  • 范志庚, 卢立新, 王军, 胡志军
    . 2015, (5): 59-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疲劳压缩实验, 建立蜂窝纸板疲劳累积损伤模型。方法 首先对蜂窝纸板进行一定的预压缩, 然后进行不同次数疲劳压缩试验, 最后将疲劳试样进行准静态压缩。结果 随着压缩次数的增加, 纸板的承载能力、 平台应力均有所降低; 蜂窝纸板的屈服应力尖峰消失; 应力-应变曲线变为3个阶段, 即线弹性阶段、 平台阶段和密实化阶段; 当压缩次数在30 000次左右时平台应力下降比较大, 在30 000~50 000次时, 下降比较小, 之后微弱变化。结论 蜂窝纸板疲劳压缩后平台应力会发生变化, 呈现出先剧烈后微弱降低; 选取剩余平台应力为损伤参量, 结合损伤累积方法建立了蜂窝纸板疲劳累积损伤模型。
  • 曾逸淞, 杜群贵
    . 2015, (5): 64-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改造瓦楞纸板生产线蒸汽系统, 实现二次蒸汽再利用, 降低能耗。方法 将蒸汽系统拆分成用热单元和管道等2个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并分别对其建立基础数学模型; 以数学模型为基础, 结合工程实例中的蒸汽系统设计方案, 得到该蒸汽系统的压降计算方法。结果 通过工程实例计算, 确定了实例中疏水不畅的原因, 依照压降计算结果, 对系统中的管道进行重新布置, 不仅大幅度减小了不同管路之间的影响, 而且实现了二次蒸汽的合理再利用。结论 建立了一种针对瓦线蒸汽系统的压降计算方法, 为瓦线蒸汽系统的节能设计和现场排障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 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 王岳, 孙海滨, 洪伟奇, 于方, 孙万里, 印雄飞
    . 2015, (5): 69-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饮料瓶盖防盗环连接桥强度对瓶盖开启性能的影响。方法 对瓶盖开启性能与连接桥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 利用特别设计的成型刀具, 得到3种不同防盗环强度的防盗瓶盖样品, 并通过开启性能测试和抽样试验等方式, 对样品的开启性能进行评估, 并对不同连接桥强度对饮料瓶盖封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 随着连接桥强度增加, 对应的开启扭矩及扭断扭矩逐步增加; 抽样实验表明, 被测试者对低连接桥强度瓶盖(10桥设计)的开启性能接受度最高, 达到93.2%; 3 种不同连接桥强度瓶盖样品的上线适用性均通过评估。 结论 连接桥强度较低的塑料防盗瓶盖拥有更好的开启性能。
  • 李萌, 鲁宁, 李佳德
    . 2015, (5): 74-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某工控设备缓冲包装的跌落数值仿真技术。方法 建立一种工控设备缓冲包装的跌落仿真模型, 从仿真结果中获得跌落加速度曲线和产品的等效应力云图, 观察缓冲包装的变形动画; 对比缓冲包装的跌落试验, 验证了跌落仿真模型; 基于验证的跌落仿真模型, 研究EPE衬垫尺寸对缓冲包装跌落冲击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 跌落仿真与跌落试验的加速度曲线趋势基本吻合, 峰值加速度相差仅0.8%; 仿真的等效应力云图显示产品满足强度要求, 未发生永久变形, 与跌落试验结果一致。对EPE衬垫尺寸的跌落缓冲研究表明, 相对于缓冲面积, 缓冲厚度的大小对跌落加速度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结论 建立的跌落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为产品的缓冲包装结构设计及其优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 魏效玲, 李帆, 陈华, 张宝刚, 尉鹤缤
    . 2015, (5): 79-81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根据瓦楞辊的工作环境和运动特点, 研究在不同驱动函数下瓦楞辊的运行情况。方法首先运用实体建模软件 Pro/E 创建瓦楞辊的三维实体模型, 然后使用虚拟样机分析软件 ADAMS 对瓦楞辊的工作过程进行运动学仿真和分析。结果 得到了2种驱动函数下瓦楞辊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曲线, 并将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论 STEP函数为最适宜的驱动函数, 为改善瓦楞辊的运动平稳性提供了理论帮助, 并为后期的动力学分析打下了基础。
  • 彭智松, 杨传民, 王心宇
    . 2015, (5): 82-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发一种多工位高速真空包装机, 并对真空包装袋包装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多工位协同工作装置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无真空室呼吸式抽真空技术、 全自动协同智能控制技术等技术集成方法, 设计和研发一种多工位高速真空包装机, 并采用国家标准对真空茶叶袋进行评价。结果所研发的多工位真空包装机包装速度大于40次/分钟。在压强为50 kPa的条件下, 10个真空茶叶袋样品均不破裂或渗透, 最低绝对真空度达到小于1.33 kPa的要求。结论 研发的多工位高速真空包装机生产效率高, 包装效果好。
  • 林陈彪
    . 2015, (5): 86-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00 L规格钢桶中段生产设备的特点及预卷工艺的重要性,研究其中段生产设备的选用及技术工艺的确定。方法 根据中段生产设备的构成及作用, 对工序分散和集中等2种主要生产模式进行研究, 对中段生产的3种典型工艺流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专业或大批量生产钢桶,其中段生产应选择现代型中段工艺流程, 即桶身翻边+涨筋+波纹成形→顶底预卷→卷边; 配套生产或小批量生产时, 应选择传统型中段生产工艺流程, 即桶身翻边 → 涨筋 → 波纹成形 → 顶底预卷 → 卷边。结论 中段生产对保证加工质量及提高生产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程度应根据产能或配套及场所等因素确定。
  • 吕剑, 许秦蓉
    . 2015, (5): 90-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单张纸胶印的递纸机构, 寻求当最高印刷速度提高时需要改进的设计环节。方法采用实验模态法对单张纸胶印机的递纸机构进行分析, 将实验模态分析技术引入递纸机构动态响应的求解过程, 并通过求解结果指导并改进设计。结果 在有样机可提供测试的情况下, 用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建模的精度会高于常用的单自由度集中质量法, 对系统进行测试分析能够达到更准确的结果。运用该方法将一款单张纸胶印机的最高速度由13 000张/h提高到了16 500张/h。结论 试验模态方法能为胶印机的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既是结构设计和动力学设计的有效补充, 也是校核的工具。其他关键机构如输纸头、 前规和咬牙开闭机构等凸轮连杆机构也可以使用此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 孟治国, 朱云鹏
    . 2015, (5): 95-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使喷印设备趋向高密度、 高精度、 立体化, 研究并设计喷印平台的数字系统控制。方法 采用矢量控制、 自动控制和数控系统方法, 以 FPGA 实现主控模块, 配合 DSP 的定位圆图像采集及参数提取, 并采用 CNC 和 CCD 等技术进行实时定位, 整体操纵交错排列、 斜装组合的喷头,喷头有平移、 旋转运动控制和图像识别辅助控制, 又有喷墨头的温度、 流量等过程控制。结果 实现阵列双模式喷印平台的数字控制, 可在基材上方高速并列喷印。对多排喷嘴的数据进行处理及分配, 实现实时喷射控制、 装置控制逻辑与状态管理, 多排喷嘴收发一次数据, 能喷印一行完整的像素点矩阵, 并能根据平台的偏移量, 精确调整喷印图线, 重新设定控制程序可改变布线。结论设计的平台能简化传统工艺流程, 解决了内部传输速度的瓶颈问题, 不需要为新产品的每一次改动而制作网版。
  • 罗桂兵, 彭珍瑞
    . 2015, (5): 100-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纸纱复合制袋印刷一体机纸张张力控制器。方法 针对纸纱复合制袋印刷一体机的张力控制问题, 结合模糊自适应PID与粒子群算法, 设计基于余弦自适应调整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模糊自适应PID张力控制器。利用余弦自适应调整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搜索出一组最优的PID参数, 来提高张力的控制精度。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 该张力控制方法的响应时间为0.25 s, 最大超调量为 2%, 小于其他方法的响应时间和最大超调量。结论 设计的控制器与传统的PID控制和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相比, 具有响应速度快、 控制输出稳定、 调节时间短等优点。
  • 金琳, 李艳, 王仪明, 刘淼, 刘宁
    . 2015, (5): 105-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蒸汽加热方式的凹版印刷机在印刷过程中能耗的测试方法。方法 首先采用电平衡法建立凹印机消耗电能的数学模型, 而后采用风量计量法和传热介质计量法分别建立蒸汽加热方式的凹印机消耗热能的数学模型, 最后借助红外测温仪、 超声波液体流量计和功率计对印刷厂中的多台凹印机进行现场测试。结果 电阻丝和其他电机消耗的功率符合实际要求, 通过测量的平均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反推得到的额定功率, 与电机名牌示数上的额定功率十分接近, 传热介质计量法和风量计量法分别求得的热能消耗值相接近。结论 验证了蒸汽加热方式凹版印刷能耗测试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并较准确地测出了印刷过程中消耗的能量。
  • 王茜, 王琪
    . 2015, (5): 112-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印刷传递过程中对网点微观立体形态进行准确提取并解析。方法 在显微测试系统准确采集的网点二维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明暗恢复形貌(SFS)原理, 构建出不同形状的印刷网点微观三维结构模型。结果 直观并精确地还原了不同形状网点在承印物表面附着的立体形态, 网点微观立体特性的不同会对印刷质量产生相应的影响。结论 SFS算法推导过程严谨, 构建出的立体模型精度较高, 能真实、 细致地反映出印刷过程中网点传递的具体形态, 是网点立体形态还原的有效方法。精确获取并解析印刷网点微观立体形态, 可以直观有效地检测网点传递效果, 并能从源头上控制印刷质量, 是图像复制质量评价的新方法。
  • 王天马, 王琪, 刘洪豪
    . 2015, (5): 117-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图像半色调加网原理为理论基础, 运用相位调制潜像技术实现一种光栅防伪方法。方法 设计原图与潜像, 对其设置加网参数进行数字加网, 在C, M, Y, K通道分别嵌入潜像作为防伪母版, 根据加网线数的不同, 设计具有对应周期的数字光栅, 而后与防伪母版进行适当角度覆合完成防伪信息的提取。用加权信噪比(WSNR)和彩色图像结构相似度法(CISI), 分别评价各通道潜像的隐蔽性及信息提取的差异。结果 隐藏信息的隐蔽性好, 隐藏信息提取再现清晰。结论 该防伪方法对于图像加网线数无明显选择性, 而通道对于防伪效果有明显影响。K通道中的潜像隐蔽性最差, 不适合作为防伪母版。M和C通道中潜像的提取效果最好, 是该防伪方法的适用通道。
  • 于明伟
    . 2015, (5): 122-1261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基于光谱多色分色中颜色分区的判断算法。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光谱的颜色分区判断算法, 该算法引入特征光谱的提取和匹配算法,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颜色分区判断算法。针对该算法流程中的参数, 设计实验进行推算。结果 将光谱曲线的值域范围划分为12个等级, 目标光谱与分区的距离和目标光谱与所有分区距离最小值的差值小于14%, 预测光谱与目标光谱的RRMS小于0.01, 色差小于1.5时, 能够得到最佳的分区判断结果, 每个色块的判断次数为1.93, 约为遍历算法的24%。 结论 提出的基于光谱颜色分区算法能够有效地对目标光谱所在分区进行准确判断, 简化基于光谱的多色分色算法流程。
  • 王晋
    . 2015, (5): 127-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以丝绸为承印物的数码印花机色彩再现质量过程控制方法。方法 详细分析过程控制节点的实地密度、 阶调复制和灰平衡等对喷墨印花颜色的影响,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的总结, 找出各因素影响的实质及如何控制, 以提高复制质量。结果 通过对过程控制方法的研究, 获得了影响印花质量的关键因素, 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控制方法。结论 综合控制节点之间的关系, 验证了其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准性, 为跨媒介的色彩复制智能化、 高精度、 高品质和高可靠性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价值。
  • 付文亭, 邓体俊
    . 2015, (5): 131-1351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 Photoshop 中转换选项对印前分色的影响。方法 首先对 Photoshop 中转换选项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 并组合不同转换选项设置, 进行印前分色测试, 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主观和客观的评价。结果 未进行黑场补偿的转换设置, 暗调层次并级严重; 不同再现意图中, 相对比色再现意图转换后色差平均值及色差标准差均为最小, 感知再现意图色域范围最广。结论 每个转换选项对印前文件的层次和颜色转换均有其适应性映射目的, 用户需要在了解其基本原理及作用的条件下,根据原稿的类别或者使用偏好来选择。
  • 黄岳钧, 颜爱民
    . 2015, (5): 136-1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人本化包装设计的本质内涵及评价方法, 为客观评价和提高产品包装的人本化设计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现方法。 方法 运用文献研读、 理论提炼和逻辑推演等方法, 提炼出人本化包装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 引入支持向量机, 构建了人本化包装设计的量化评价模型。 结果 验证了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 该评价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提升产品包装的人本化设计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 蔡军锋, 梅思君
    . 2015, (5): 140-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渡海登岛作战过程中步兵分队弹药携行防护问题, 设计一种组合式两栖便携防护装具, 提高战时抢滩登陆过程中弹药的保障能力。方法 采用理论分析和工程设计等方法, 运用三维设计工具SolidsWorks, 对防护装具结构进行设计与分析。结果 通过整体结构分析和关键部件设计, 解决了防护装具防水防潮、 水上漂浮、 携带便捷等问题, 满足设计功能要求。结论 通过对目前我军典型步兵弹药装载应用分析, 表明防护装具能够满足步兵分队多种弹药防护要求, 为渡海登岛作战弹药保障提供支持。
  • 刘诗雅, 冯洪炬, 向红, 范小平, 岳淑丽
    . 2015, (5): 144-1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分析电商物流包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为电商物流包装的发展与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电商物流包装的现状, 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每个问题寻找对应的解决对策。 结论 电商物流包装必须加强系统化、 集装化、 标准化建设, 以适应网络购物快速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