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0卷, 第21期 
刊出日期:2015-11-19
  

  • 全选
    |
  • 朱大鹏
    . 2015, (21):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蜂窝纸板的静态力学行为。方法 对蜂窝纸板试样进行压缩-恢复实验, 用多项式表达试样的弹性力, 用分数阶微分模拟试样的黏弹性力。考虑到试样变形和弹性力的对称性, 根据压缩和恢复阶段的黏弹性力之差, 利用信赖域方法识别试样的黏弹性参数, 再进行试样的弹性特性参数识别。结果 实验与模拟结果对比表明, 提出的模型可准确模拟蜂窝纸板的力学行为, 最大响应误差不超过7%。结论 可利用三次多项式和五参数粘弹性模型分析蜂窝纸板的静态特性, 为分析静态条件下蜂窝纸板的力学特性, 研究蜂窝纸板的应力和应变的时变特性, 优化包装设计方法提供了参考。
  • 韩卫荣, 王欣, 王志刚, 朱巍, 周殿元, 于宏伟
    . 2015, (21): 7-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二维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温度对聚丙烯化学结构的影响。方法 在1500~1350 cm-1的频率范围内, 分别测定聚丙烯C—H弯曲振动模式(δC-H)的一维红外光谱、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四阶导数红外光谱来确定聚丙烯分子结构, 后采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温度对聚丙烯 δC-H 红外吸收强度的影响。结果 聚丙烯 δC-H 主要包括甲基不对称碳氢弯曲振动模式 (δasCH3)、 甲基对称碳氢弯曲振动模式(δsCH3)和亚甲基碳氢弯曲振动模式(δCH2), 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 聚丙烯分子中 δC-H 红外吸收强度变化快慢顺序为δCH2-( 2 1464 cm-1) >δCH2-( 1 1475 cm-1) >δasCH( 3 1455 cm-1) >δsCH( 3 1375 cm-1)。结论 二维红外光谱在有机高分子包装材料热变性分析具有重大作用。
  • 游柳青, 王利强, 樊世芳, 张新昌, 卢立新
    . 2015, (21): 1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以海藻酸钠为主要基材制备抗菌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总结, 探讨海藻酸钠在缓控释抗菌包装材料的研究前景。结果 分析表明以物理方法直接载抗菌活性物质的海藻酸钠基包装材料, 在短时间内其抑菌效果明显, 随着时间的增加,抗菌活性物质释放量减少, 抑菌效果下降。利用化学改性海藻酸钠载入抗菌活性物质,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抗菌物质的包埋率, 增加抑菌作用时间。结论 基于海藻酸钠的缓控释抗菌包装材料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 对海藻酸纳及其衍生物进行进一步改性后, 使其成为良好缓控释抗菌包装载体材料的潜力非常巨大。
  • 陈晨伟, 谢晶, 贺璇璇, 房婧婕, 杨福馨, 李少玮, 周青
    . 2015, (21): 17-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含α-生育酚的聚乙烯/聚乙烯醇 (PE/PVA) 活性包装膜对鲜切苹果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溶液-涂布法制备得到含不同浓度α-生育酚的PE/PVA薄膜, 测定分析贮藏期间含不同浓度α-生育酚的PE/PVA薄膜对鲜切苹果的色泽、 质量损失率、 硬度、 维生素C含量、 可滴定酸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 (PPO) 活性的变化。结果 含α-生育酚的PE/PVA薄膜可以使鲜切苹果的褐变减缓, 失重率增加, 硬度、 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 抑制了其PPO活性, 随着包装膜中α-生育酚含量的增加, 对鲜切苹果品质的保护效果越好。结论 该活性包装膜可以减缓鲜切苹果的品质变化, 证明向包装薄膜中添加抗菌剂、 抗氧化剂等来达到延长食品货架期是有效的。
  • 梁晓菲, 龙柱, 吕文志, 王建华
    . 2015, (21): 22-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作为增干、 湿强剂在瓦楞原纸中的应用效果, 并与CPAM增强剂和CPAM/HPCS/PAE混合物比较增强效果。方法 将羟丙基壳聚糖 (HPCS)、 CPAM及PAE树脂通过交联反应制得 CPAM-HPCS-PAE 复合增强剂。结果 CPAM-HPCS-PAE 复合增强剂质量分数为0.5%时, 纸张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 与单独使用CPAM增强剂和CPAM/HPCS/PAE混合物相比, 该复合增强剂不但能明显提高瓦楞原纸的干强性能, 而且还能显著改善其湿强性能。SEM及光散射系数检测结果表明, 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的加入能够显著改善纸张纤维之间的交织, 增加纤维之间的结合面积, 从而对纸张起到增强作用。结论 CPAM-HPCS-PAE复合增强剂不但具有良好的增干强性能, 而且具有一定的增湿强性能。
  • 周宇, 郝一男, 张路, 安珍
    . 2015, (21): 28-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沙柳木粉的液化率, 应用响应面法对沙柳木粉液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单因素试验对沙柳木粉液化工艺进行初步优化, 在此基础上,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 得到试验因素之间的定量数学模型及单因素和因素间交互作用对沙柳木粉液化率的影响。结果 液化剂和木粉质量的比值 (液固比)、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的质量分数对沙柳木粉液化率有显著影响。沙柳木粉液化的最优工艺为液固比4, 反应时间140 min, 反应温度170 ℃, 催化剂质量分数5%, 在此条件下, 沙柳木粉液化率为97.84%, 与模型预测值接近。结论 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液化工艺参数可靠。
  • 陈艳艳, 陈广学, 崔艳艳, 陈奇峰, 邰晶磊, 杨宇
    . 2015, (21): 34-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优化化学还原法合成纳米银的路径, 对比研究乙醇、 乙二醇、 去离子水等3种溶剂中生成纳米银的形貌和粒径。方法 首先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 分别在乙醇、 乙二醇、 去离子水中利用水合肼还原硝酸银, 控制反应温度为60 ℃, 并用磁力搅拌器剧烈搅拌, 制得PVP保护的纳米银, 然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马尔文激光粒度仪进行表征。结果 3种溶液反应体系中都生成了球形纳米银, 平均粒径分别为35, 40和53 nm。其中, 乙醇溶液体系条件下生成的球形纳米银粒度小, 粒径分布窄, 乙二醇溶液体系条件生成的纳米银粒度稍大, 粒径分布稍宽, 去离子水体系中生成的球形纳米银粒度最大, 粒径分布最宽。此外, 去离子水中生成的纳米银形貌多样, 不仅生成球形纳米银, 还生成了少量形状各异的纳米银。结论 乙醇作为溶剂有利于生成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的球形纳米银。
  • 沈伊淇, 康勇刚
    . 2015, (21): 38-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EPE棱跌落的缓冲性能进行试验研究, 验证现有棱跌落当量面积计算方法的局限性, 并探索动态当量面积的计算方法。方法 通过动态冲击试验研究, 对比棱线接触、 V台接触和纸箱包装棱部冲击等3种接触方式对当量面积大小的影响程度, 以及构成棱部缓冲结构中边长、 棱长与缓冲作用的关系。结果 3种接触方式动态冲击试验获得的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族表明: 在构成的棱部缓冲结构中, 在相同当量面积条件下, 棱长的增加会降低冲击接触应力和加速度; 边长变化对实际应用中缓冲效果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现有当量面积计算方法无法作为可靠的缓冲设计依据。在棱跌落冲击状态下,棱垫的边长变化较棱长对缓冲性能有更大的影响。
  • 薛琼, 费伟民, 滑广军, 吴若梅
    . 2015, (21): 43-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优化戴尔笔记本电脑Vostro 1440的缓冲包装结构。方法 了解产品特性和流通环境, 确定缓冲包装材料, 提出3个缓冲包装结构改进方案并与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利用Ansys软件对最佳设计缓冲结构和原始缓冲结构进行跌落仿真测试分析。结果 采用密度为0.029 g/cm3的EPE为缓冲材料, 3个改进方案都不同程度节约了材料的用量并通过了挠度校核, 其中方案3用量较少且具有多功能化, 在跌落仿真中缓冲效果优于原始缓冲结构。结论 产品缓冲包装结构将朝着绿色环保、 高效能、低成本、 多功能化趋势发展。
  • 郑好晗, 臧艳, 赵海朝, 张庆, 乔玉林
    . 2015, (21): 47-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获得盐雾环境下PE基包装材料阻隔性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考察盐雾试验前后4种PE基包装材料的氧气透过率、 水蒸气透过率以及包装膜表面形貌变化情况。结果 真空包装技术使聚乙烯包装膜、 PE 高阻隔包装膜和镀铝高阻隔包装膜等3种包装膜的氧气透过量和水蒸气透过量均有增加,而增强型高阻隔包装膜的氧气透过量和水蒸气透过量均有较大下降。结论 PE基高阻隔包装膜能适应于盐雾环境下装备器材的真空长效包装。
  • 杨晋溥, 江鹏程, 冯辅周, 胡际万
    . 2015, (21): 5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克服目前装甲部队装备封存中广泛采用人工定期除湿, 或者建立恒温恒湿仓库等方式, 存在的造价高、 人工消耗大等问题, 研究一种基于485总线技术的温湿度智能监控系统。方法 以装甲车辆封存任务为背景, 采用工控主板、 485总线、 温湿度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等技术, 设计了温湿度监控仪, 并与转轮除湿机及封套等设备共同构成温湿度智能监控系统。结果 系统能够保证装备封存的温湿度条件, 使封存环境内的湿度稳定在45%左右, 显著提高了装备封存的自动化程度, 并降低了封存成本。结论 系统实现了装甲装备封存环境温湿度的自动调控, 已在多个装甲部队中得到应用,运行情况良好。
  • 汤德芳, 丁蔚, 李淑萍, 王辉, 杜芳琪
    . 2015, (21): 57-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特殊型真空镀铝内衬纸上机包装适应性的因素, 以解决特殊型真空镀铝内衬纸成形过程易出现折皱、 折叠不到位、 爆墨等问题, 提高其上机包装适应性。方法 分别设定不同梯度的原纸定量、 印刷涂料、 压纹工艺参数, 对特殊型真空镀铝内衬纸上机包装适应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原纸定量为56 g/m2, 可减少折皱、 折叠不到位现象; 印刷涂料为改性丙烯酸酯水性涂料, 且在250线的版辊工艺条件下, 可提高内衬纸表面油墨的耐磨性; 预压纹压力参数为4.41 MPa, 可获得压纹图案完整性。结论 改进后的特殊型真空镀铝内衬纸上机包装时, 无折皱、 折叠不到位、 爆墨等现象, 设备包装速度由原先的每分钟300盒提高到390盒, 设备有效作业率也由原先的85%提升到95%, 有效提升了真空镀铝内衬纸上机包装适应性。
  • 郑坤明, 张秋菊
    . 2015, (21): 62-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Delta机器人弹性动力学模型, 研究其动态特性。方法 基于有限元理论和Lagrange方程, 充分考虑主动臂与从动臂的空间动力学特性与运动协调关系, 建立Delta机器人系统弹性动力学模型; 根据系统结构参数, 制造装配出Delta机器人物理样机, 对所建立的弹性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利用Ansys Workbench对Delta机器人进行模态分析。结果 动平台中心点位移的数值解与试验得到的结果吻合度较好, 结合Matlab, 对比系统的前6阶固有频率, 最大频率误差为3.912%; 元件刚性假设前后系统的最大频率误差为1.693%; 确定了机器人从动臂为系统的薄弱环节。结论 验证了Delta机器人系统弹性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及建模过程中静、 动平台与转动关节刚性假设的合理性, 且改善从动臂的结构参数能提高机器人的整体动态性能, 为Delta机器人的结构优化和减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魏娜, 仇久安, 孙诚
    . 2015, (21): 70-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目前国内实验室静电纺丝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其设备结构与功能进行研制。方法按照静电纺丝的原理和多功能、 自动化操作的技术要求, 提出JDFSS-1型多功能静电纺丝机, 其包含智能化控制微量计量系统、 可快速更换2种收集系统、 多轴位移和多角度机构, 能够实现不同溶液体系在微量计量系统控制下的多角度喷射, 以及平板和滚筒2种接收方式。结果 满足 x轴移动位移为0~50 mm, 转动范围为0~90°, y轴往复移动位移为0~100 mm的多功能自动化静电纺丝工艺要求。结论 该设备设计先进、 可变参数设置方便、 实验数据获得直观可靠, 可以满足多种用途、 多种材料的实验要求。
  • 刘祎, 李虹, 李瑞琴, 郝亮亮
    . 2015, (21): 75-78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面向现代包装机械的设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方法 根据包装机械的性能要求、 结构特征和相对应的质量特性, 参照机械产品的评价体系, 构建面向包装机械的设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主观权重, 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的客观权重, 通过主客观权重综合得到评价体系设计质量指标的综合权重, 并以案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 案例分析证明, 该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可行。结论 使用该套包装机械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即可提高包装机械设计质量, 又能降低成本。
  • 杨智皓, 何邦贵, 杨朝丽, 周玲, 蔡培良
    . 2015, (21): 79-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KDF2, KDF3型滤棒成型机在线监测系统测径仪的初始结构总体尺寸过大, 不能安装在滤棒成型机有限空间内的问题。方法 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TRIZ) 及约束理论 (TOC) 的优点结合,并用于指引KDF2, KDF3型滤棒成型机在线监测系统测径仪的结构创新设计。结果 通过约束理论寻找到制约设计的关键矛盾, 并引导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对矛盾进行消除, 最终形成可行的滤棒成型机测径仪结构创新设计方案, 引导完成产品设计。结论 合理结合该2种理论可以更快捷地得到创新设计方案。
  • 黄彦相, 王永强, 许增朴, 周聪玲
    . 2015, (21): 84-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对人工分层装箱的扬声器进行检测的方法。方法 首先对采集的图像进行中值滤波等预处理, 然后采用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提取图像边缘轮廓, 并求出当前层边缘距离所选固定区域边界的像素值, 用以作为判定层数的依据。结果 通过确定的层数, 分别求解该层20个区域的平均灰度, 从而判断是否缺失扬声器。结论 该方法可以准确分辨出扬声器所在的层数与个数, 识别效果好、 检测速度快、 实时性好。
  • 吴静静, 宋淑娟, 安伟, 周德强, 张洪
    . 2015, (21): 89-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目标与背景对象的色彩值比较接近的RGB图像中, 目标对象难以有效分割的问题, 探索一种基于mean shift的RGB多通道图像的分割方法。方法 根据RGB图像的3个通道对颜色的敏感性差异, 运用均值偏移算法对RGB图像的3个通道分层聚类, 再引入可靠性因子, 分别对3个单通道的各聚类像素进行可靠性计算, 并保留可靠性高的像素作为分割结果, 最后采用逻辑 “或” 运算融合单通道的分割结果, 得到最终分割图像。结果 与一般分割算法相比, 该方法的分割效果好, 误分率低, 改善了图像的分割质量。结论 该算法具有很好的推广性, 能够应用于彩色印品缺陷检测、 彩色包装图像检测中。
  • 姚军财, 申静
    . 2015, (21): 95-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解压缩重建图像的视觉效果和质量。方法 结合人眼视觉特性和图像变换域频谱系数特征, 构建了一个提升解压缩图像质量的补偿矩阵, 用以在解压缩过程中对反量化系数起到补偿作用, 并采用JPEG压缩算法, 对3幅彩色图像进行仿真实验验证。结果 在6种压缩比下, 相对于JPEG技术, 在解压缩重建图像过程中加入补偿矩阵后, 反映提升图像质量的参数SSIM和PSNR值分别平均增加了2.5275%和11.8977%。结论 该补偿矩阵有效提升了解压缩图像的质量, 较好地弥补了压缩过程中因量化而导致图像质量下降的不足。
  • 汪祖辉, 孙刘杰, 蒋哲薇, 王晓红, 刘玄玄
    . 2015, (21): 102-107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小波变换域数字水印算法抗几何攻击能力差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SIFT特征点匹配的DWT数字水印算法。方法 将SIFT算法提取匹配特征点所具有的旋转、 缩放和平移不变性的特性与DWT水印算法相结合, 根据SIFT特征点的尺度特征和坐标关系, 实现带水印图像的几何攻击参数估计和校正。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 提出的水印算法在受到系列旋转、 缩放和平移攻击及组合攻击后, 提取水印的NC值均大于0.8394, 说明了算法的可行性。尤其是对于抗旋转攻击, 优于其他同类或相关算法。结论 提出的算法对旋转、 缩放、 平移等3种几何攻击都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 黄英, 陈广学, 陈奇峰, 潘丹红
    . 2015, (21): 108-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扫描仪和STFI-Mottling Expert 斑纹测试软件, 提出一种使用改进型变异系数Mod CoV表征纸张印刷墨斑的新方法。方法 纸张表面的印刷墨斑图像通过扫描仪获取, 再经过软件分析, 从数字图像处理的角度研究印刷斑纹; 实验选用新闻纸、 双胶纸、 铜版纸和喷墨纸等4种纸张, 分析不同波长范围和不同方向的印刷墨斑情况。结果 使用改进型变异系数Mod CoV表征印刷墨斑, 其视觉判定的相关性比使用变异系数CoV表征印刷墨斑的传统方法更好, 在研究不同波长的墨斑水平和墨斑取向问题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 能更加客观地对印刷墨斑进行度量, 更加方便地解决印刷墨斑所引起的问题, 提高了印品质量。
  • 王茜, 王琪
    . 2015, (21): 115-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构建调频网点微观立体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提取微观参数并结合印品宏观质量评价指标,建立基于网点的3阶段印品质量模糊综合评价体系。方法 基于3层递阶准则机制, 体系第1阶段采用模糊层次法评价各区域的各颜色质量; 第2阶段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 对各区域四色喷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第3阶段根据加权算术平均算法, 对喷墨样张进行总体质量评价。结果 该质量评价体系全面考虑了影响喷墨印刷品质量的微观与宏观因素及其关联度, 客观确定不同影响因子的权重, 反映了质量评价的等级。经验证, 评价结果与主观相一致。结论 该质量评价体系计算步骤明确, 评价结果清晰, 系统性强, 为喷墨印刷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 田敏, 刘全香
    . 2015, (21): 122-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体现印刷品不同区域的重要性等级, 提高印刷品缺陷检测的精度, 提出了一种分区域分等级的印刷品缺陷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检测区域的特点和重要性不同, 把印刷品分成不同的区域进行前景提取, 并且设置不同的检测等级; 对印刷品进行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的缺陷识别, 并对提取缺陷进行特征分析。结果 分区域的缺陷检测可以实现不同区域的同时检测, 在检测耗时、 检测准确率及误检率上都优于不分区域的检测方法。结论 基于分区域的印刷品缺陷检测方法能很好地满足印刷品质量检测的需求, 提高印刷品缺陷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 付文亭, 邓体俊, 陈海生
    . 2015, (21): 128-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针对打印扫描盗版方式的数字水印防伪算法。方法 结合矩阵奇异值分解 (SVD) 的抗几何畸变特性和离散小波变换 (DWT) 多分辨率分解特性, 提出一种基于CIE1976L*a*b*颜色空间的彩色图像数字水印防伪算法, 并通过仿真实验评价算法的有效性。结果 含水印彩色图像与原始彩色图像的色差均值为1.2183, 小于3, 且提取的水印中至少有1个水印有效, 其相关系数均满足R>0.6。结论 在保证水印不可见性的同时, 该算法对打印-扫描操作及大多数常规图像处理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 刘真, 于海琦, 田全慧
    . 2015, (21): 133-1361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实现打印机的光谱预测, 提出一种GA-BP神经网络结合子空间划分的预测模型。方法将打印机颜色空间划分成若干子空间, 在子空间中运用GA-BP神经网络, 对任意输入打印机的驱动值,根据其所在子空间实现光谱值的预测; 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光谱反射率进行降维, 在简化了神经网络结构的同时, 保持了对检测样本较高的识别精度。结果 模型预测精度较未进行子空间划分时有了明显提高。结论 提出的模型能够满足高精度打印机光谱预测的要求。
  • 葛力, 邢洁芳, 刘影, 许贵华
    . 2015, (21): 137-1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设计轮转胶印机的集中供墨系统, 减少粗放式施工产生的不良现象 。方法 在流体力学理论基础上, 通过对集中供墨系统的分析, 建立油墨黏度、 管道直径和长度之间的关系; 针对不同颜色油墨的不同黏度、 不同管径及泵压值, 分别计算出相应的管道长度, 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合理选择,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在实际施工中, 红、 青、 黄和黑色油墨4根管道应并排排列、 长度相等, 为保证油墨在管道内能够正常输出, 实际长度应小于设计长度, 并选择4个值中的最小值; 结合现场情况及在企业的应用验证, 采用管道直径为48 mm的1组数值, 其中, 黑墨管道设计长度最短, 实际施工长度选定为800 m。结论 圆形管道层流流体力学模型可以用于集中供墨系统管路的设计, 该研究为工厂设计集中供墨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成果在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以进一步推广。
  • 张潞, 司占军
    . 2015, (21): 142-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满足胶印机的产品宣传、 教育培训等需求。方法 以北人J2205胶印机为研究对象, 根据印刷机的组成及印刷的实际运转过程, 采用SolidWorks对胶印机各部分零件进行精确建模并装配成三维机械模型, 再利用3ds Max制作零件装配和内部运转的过程动画, 最终实现基于VRP的虚拟装配平台。结果 完成胶印机虚拟装配平台的制作, 该平台能够展现虚拟印刷机印刷部分的整体外观、 内部零件、 装配过程和内部机械运转动画等。结论 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印刷机械相结合, 模拟了印刷机械的结构、 工作流程及相关特性, 可运用于印刷机械的设计研发、 产品展示等方面。
  • 王兴, 冷彩凤, 柳咪, 邢铁豆, 陈燕
    . 2015, (21): 147-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6501与6502表面活性剂复配后添加到润版液中替代酒精, 实现免酒精润版。方法使用润版粉配制标准润版液, 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6501与6502, 测试单一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 根据复配原理, 将6501与6502复配, 得出二者最佳配比和添加浓度, 获得润版液的最佳配方。结果 6501和6502复配体系最佳质量比为4.36: 5.54, 复配体系此时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1%, 配制的润版液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 表面活性剂6501和6502复配实现免酒精润版是可行的, 解决了酒精在润版时带来的危害。
  • 姜尚洁, 黄俊彦
    . 2015, (21): 150-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活性包装系统在现代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和发展。方法 归纳不同类型活性包装系统在各类食品包装中的原理和应用, 以及国内外的研发程度, 同时预测将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结果 针对食品包装所开发的活性包装系统在除氧、 控制CO2含量、 脱除乙烯、 控制水分或湿度、 抗菌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并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结论 健康、 高效、 安全的活性包装必然会在食品包装领域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食品活性包装技术的发展趋势。
  • 赵文平, 许治
    . 2015, (21): 155-1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近10年国内外烟草企业包装技术专利的申请情况和专利特点。 方法 通过对佰腾网、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等中外专利数据库网站检索到的烟草企业在2004年至2013年间的包装技术类专利进行统计, 并采用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国内外大型烟企在包装领域专利申请情况、 技术分布及研发趋势。结论 烟草企业的包装领域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包装科技创新的主力, 发明专利是国外烟草企业专利的主要形式, 国内烟草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较低, 专利结构有待优化。国内外烟草企业申请最多的包装技术专利为包装盒形、 烟用滤棒和卷烟纸技术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