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0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14-11-24
  

  • 全选
    |
  • 王广静, 徐长妍, 朱赛玲, 徐朝阳, 姬安, 赵雨晴, 熊雪平
    . 2014, (13):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纳米纤维素为基材, 氧化石墨烯为增强相, 制备氧化石墨烯/纳米纤维素复合薄膜。 方法 分别采用酸碱直接处理法和酸碱交替处理法制备纳米纤维素, 采用一步氧化法和循环氧化膨胀法制备氧化石墨烯, 观测其形貌, 得出最佳制备工艺。 测试由最优工艺制备的纯纤维素薄膜和复合薄膜的拉伸和润湿性能。 结果 酸碱交替处理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素薄膜表面结构清晰, 且纤维直径可达50 nm, 循环氧化-膨胀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片层厚度在纳米级别 。 当纳米纤维素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 20∶1 时,氧化石墨烯/纳米纤维素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达149.68 MPa,与纯纤维素薄膜相比增加了 19.55%,且复合薄膜的接触角大于纯纤维素薄膜的。 结论 证实了氧化石墨烯能够增强纳米纤维素薄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氧化石墨烯/纤维素复合薄膜对水分子的阻隔性优于纤维素薄膜。
  • 孙德强, 方众望, 罗显洲, 李文娥, 王晨阳, 郑波波, 王庆庆, 孙建建
    . 2014, (13): 8-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不同冲击速度的共面载荷条件下, 获取多层 U 形 A 瓦楞结构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参数。 方法 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并简化能量吸收模型, 来评估其能量吸收性能。 结果 随着冲击速度的不断增大, 均匀变形、过渡变形和动态变形等模式随之呈现。 结论 最佳单位体积的能量吸收主要由动态峰应力决定。 在结构参数一定的条件下, 共面动态峰应力取决于多层 U 形 A 瓦楞结构材料所受到的冲击速度。 通过对数值结果的物理分析和讨论, 提出了动态峰应力关于冲击速度的经验关系式。
  • 姚松亮, 李锻能, 周新云, 郑秀宏
    . 2014, (13): 13-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一种新型并联式机构码垛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进行仿真优化, 并阐述其结构特征。 方法 利用数值方法通过Matlab软件编程求解运动学方程, 得到工作空间三维图和二维截面图,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利用采样法对工作空间进行仿真计算, 研究斜导面丝杠行程x、驱动臂丝杠行程y和结构参数c, h对工作空间的影响。 结果 增大丝杠行程x, y, 斜导面机器人执行码垛动作有效工作空间高度增加, 范围变大; 增加结构参数c尺寸, 工作空间横向(宽度)范围变宽; 增加结构参数h尺寸, 工作空间纵向(高度)范围升高。 结论 斜导面机器人并联结构存在非线性问题, 即不能直接通过运动学方程研究结构参数对工作空间的影响。 通过上述方法仿真得到丝杠行程 x为 50~320 mm、丝杠行程 y 为80~330 mm、结构参数c为 200 mm、h为 180 mm时, 工作空间有效二维截面为一个 450 mm× 700 mm的矩形区域,且具有较好的工作空间位置分布,满足作业要求。
  • 董同力嘎, 张晓燕, 王立立, 苏琳, 段艳, 靳烨, 赵黎
    . 2014, (13): 19-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使用完全可降解聚碳酸亚丙酯(PPC)和聚乙烯醇(PVA)制备高阻氧 PPC/PVA/PPC 复合膜, 对冷鲜肉进行充气包装, 评估其货架期。 方法 对 PPC/PVA/PPC 复合膜的阻隔性进行测定, 并选用常用的 PA/PE 膜和 PE 保鲜膜做对照, 对冷鲜肉进行充气包装(O( 2 50%), CO( 2 25%), N( 2 25%))。 通过对感官评定、pH 值、汁液流失率、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等指标的测定来确定冷鲜肉的货架期。结果 由 PPC/PVA/PPC 膜和 PA/PE膜包装的冷鲜肉货架期均可达到 23 d,且pH值为一级鲜度,与 PA/PE膜相比 PPC/PVA/PPC 膜的汁液流失率略小些。 结论 PPC/PVA/PPC 膜完全可以代替PA/PE 膜来延长冷鲜肉的货架期。
  • 吴习宇, 赵国华, 李建光, 冯会利
    . 2014, (13): 24-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新鲜鲢鱼片在冰温气调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 方法 将新鲜鲢鱼片采用不同比例食盐和蔗糖调味, 研究其冰点的变化情况; 将鲢鱼片采用 CO( 2 90%)+N( 2 10%), CO( 2 60%)+N( 2 40%),CO( 2 50%)+N2( t 50%)等 3 种气调(气体均用体积分数表示,%)包装, 与空气对照组一起置于冰温条件下贮藏, 研究其感官评价、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pH 值、总酸度、TBA值、液汁流失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当食盐的质量分数为 3%、蔗糖的质量分数为 0.8%时, 新鲜鲢鱼片的冰温贮藏范围由0~ -1.97 ℃拓宽至 0~ -5.09 ℃; 冰温气调保鲜对鲢鱼片的品质变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CO( 2 90%)∶N( 2 10%)包装组和 CO( 2 60%)∶N( 2 40%)包装组贮藏至第 16 天时无异味, 肌肉弹性及色泽保持较好, 微生物数量小于 106 cfu/g, TVB-N 值未超过相关限量规定, 而空气对照组已于第 12 天时腐败。 结论 新鲜鲢鱼片在冰温气调条件下贮藏保鲜期可达16 d以上,与单独采用冰温保鲜的方法相比,可延长货架期4 天左右。
  • 孟令伟, 张芳, 胡亚光
    . 2014, (13): 3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储藏温度和包装材料对香菇品质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膜(LDPE/ 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等 3 种保鲜薄膜材料制袋, 并对香菇进行包装, 在 4, 13, 20 ℃等3 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储藏, 测试香菇的失重率、硬度和呼吸速率等指标。 结果 在 4, 13, 20 ℃条件下,香菇的新鲜度随时间增加明显下降, 失重率逐渐增大, 硬度逐渐降低。 在 20 ℃条件下, 香菇品质变化最快,储藏 4 d即腐败变质;在 13 ℃和 4 ℃储藏条件下,储藏期分别达到 7 d和 10 d。 3 种薄膜材料对香菇的品质也有较大影响, HDPE 保鲜效果最好, LDPE/ HDPE 次之, LDPE 最差。 结论 在 4 ℃储藏条件下,HDPE 包装的香菇在相同储藏期内品质最佳。
  • 陈晨伟, 段恒, 杨福馨, 李立, 顾志豪, 疏家伟
    . 2014, (13): 35-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释放型食品抗氧化活性包装膜开发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方法 综述了释放型食品抗氧化活性包装膜的主要类型及其应用效果, 以及释放速率控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结果 释放型食品抗氧化活性包装膜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未建立系统的研究体系, 其实效性、安全性、抗氧化作用机理、激发机制、释放规律及相应理论模型构建等问题还未进行系统深入研究。 结论 开发高效、安全、稳定、可控的控释抗氧化包装膜,并与气调、辐照等其他保鲜包装技术相结合,是食品活性包装技术的发展方向。
  • 雷亚君, 唐亚丽, 卢立新
    . 2014, (13): 43-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鱼类胶原蛋白在包装中的应用进展。 方法 介绍了作为天然蛋白质的胶原蛋白具有的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抗原性低等特点, 以及作为食品包装材料在制备人造肠衣、胶原膜以及胶囊等方面的应用 ;简述了国内外对胶原蛋白在包装方面的研究进展, 尤其说明了鱼类胶原蛋白的优势及应用 。 结果 我国是渔业大国, 鱼类胶原蛋白资源丰富, 如果直接作为废弃物丢弃, 不仅浪费资源, 造成环境污染, 而且对企业效益也不利 ; 反之如果能够充分利用 , 不仅可以增加鱼类加工价值, 对保护环境也有利 , 而且在安全方面没有任何顾虑。 结论 与哺乳动物胶原蛋白相比, 鱼类胶原蛋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 程珮珮, 程梦子, 雷磊, 何朝明
    . 2014, (13): 5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物品跌落时的受力和结构变化, 有助于改善物品的抗冲击性能, 减小跌落破损概率,减少损失。 方法 采用基于 SolidWorks 的产品跌落仿真方法, 仿真某型陶瓷水杯的跌落过程, 仿真反映了产品跌落过程中各节点的速度、加速度和应力变化。 结果 杯子在 19.365 μ s 的垂直跌落过程中,最大应力在 5.534 μ s 时取得,始终在杯底的中部。 在对杯子结构进行改进后,同一跌落高度下最大应力由临界破损应力 1.720× 108 N/m2降为 1.549× 108 N/m2, 杯子受力得到显著改善。 结论 结合产品脆值的定义和应用 , 提出了应用跌落仿真预估产品脆值, 指导产品设计和包装, 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 廖泽顺, 滑广军, 谢勇, 邵珍珠
    . 2014, (13): 56-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有限元软件 Ansys 建立 A, C, B, E 型瓦楞纸板的有限元模型,对其横向边压强度进行屈曲分析, 同时研究试样裁切位置对瓦楞纸板横向边压强度的影响。 方法 有限元分析方法将结构对纸板边压强度的影响从众多因素中解耦, 消除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结果 A, C, B, E 型纸板平均抗压能力比为 5∶4∶2∶1, 仅裁切位置不同对纸板横向抗压能力的影响达到 16%。 结论 大瓦楞有更好的横向抗压能力,楞高是影响瓦楞纸板横向抗压能力的主要因素, 裁切位置的不同也会影响瓦楞纸板的横向抗压能力。
  • 宋卫生, 胡晓波
    . 2014, (13): 61-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影响 2片罐轴向承压能力和耐压强度的因素。 方法 通过有限元屈曲分析方法,首先分析相关部位的厚度变化对以上 2指标的影响, 分析总结 2片罐拱底半径、拱底高度以及侧壁的高度与这2项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 圆柱部位侧壁厚度越大, 轴向承压能力越强; 罐底厚度对轴向承压能力在理论上没有影响, 但耐压强度会随着罐底厚度的增大而增强;拱底直径的增大在一定范围内会使轴向承压能力增大, 但超过这个范围这个影响就没有了 , 而耐压强度在保持拱底高度不变的前提下会随着拱底直径增大而减小; 拱底高度越大, 两片罐的耐压强度越强, 但是拱底高度对轴向承压能力没有影响;圆柱部位侧壁高度变化对轴向承压能力和耐压强度都没有影响。 结论 材料厚度和结构均对轴向承压能力和耐压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可以通过结构的优化达到轻量化设计的目的。
  • 王启慧, 徐长妍, 朱典想, 潘昌怀, 周国平
    . 2014, (13): 66-70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加入防白蚁剂对胶粘剂的影响。 方法 测试了联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3 种拟除虫菊酯类防白蚁剂对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黏度、pH 值、固化时间 、润湿性及胶合性能的影响。采用模拟固化法, 测试了三聚氰胺甲醛加入防白蚁剂前后的红外光谱特征。 结果 防白蚁剂的加入降低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 pH 值, 提高和延长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黏度和固化时间, 提高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在杨木单板上的润湿性, 降低了胶层剪切强度; 联苯菊酯、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等 3种防白蚁剂的加入没有引起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红外特征峰的改变。 结论 联苯菊酯、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一定程度上影响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常规特性;由于防白蚁剂中水份和原药微粒的影响,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胶层剪切强度有所下降;联苯菊酯、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对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化学基团没有影响。
  • 李超, 姚齐水, 余江鸿, 汤迎红
    . 2014, (13): 71-75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非矩形蜂窝纸板包边工艺与实现方案。 方法 采用文献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 在分析传统蜂窝纸板包边工艺的基础上, 针对特定纸板和生产要求, 将包边全过程细分至工步。 提炼出包边各工步的转角及行程数据, 制定运动工况表和工艺路线, 设计工艺实现方案。 结果 将包边过程分为 6 个工步, 由步进电机实现包边纸的间歇进给, 采用 PLC 控制步进电机和纸板的旋转角度和方向,液压系统控制纸板运动的行程, 由包边机构完成对纸板的包边。 结论 该工艺及实现方案能提高非矩形蜂窝纸板的包边效率, 适用面广, 适当改进后可用于不同厚度不同形状的蜂窝纸板, 可为包边工艺自动化的实现提供参考。
  • 汤德芳, 李海锋, 杜芳琪, 朱书秀
    . 2014, (13): 76-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包装盒中包装纸、薄膜成分的研究, 分析引起包装盒“水雾”现象的主因 , 找到解决包装盒“水雾”现象的办法, 以提高并稳定控制包装盒的外观质量。 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不同平衡温度下对包装纸中油墨、光油及薄膜进行成分检测。 结果 五甲基庚烷、15 烷、16烷、 17 烷是包装盒“水雾”的主要物质。 其主要是由包装纸上溶剂油墨产生的 , 而不是光油中产生的, 且 UV 油墨包装纸相对溶剂油墨包装纸较少, 溶剂油墨包装纸中 15 烷、16 烷、17 烷分别为 UV 油墨包装纸的 13 倍、7 倍和 7 倍左右, 宜采用 UV 油墨 1; 随着平衡温度的提升, 15 烷、16 烷、17 烷响应值也随之上升。 结合包装美观度, 为消除包装盒“水雾”, 美容温度宜采用 95 ℃。 结论 通过选择较适宜的油墨和美容温度, 以降低五甲基庚烷、 15 烷、 16 烷、 17 烷的体积分数, 可从根本上解决包装盒“水雾”的物理现象。
  • 李晓敏, 赵秀萍
    . 2014, (13): 81-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 RFID 标签Inlay封装工艺对标签质量的影响。 方法 主要讨论Inlay封装过程中的点胶工艺、拾晶工艺、热压固化工艺等对封装质量的影响, 着重研究热压固化工艺参数对封装质量的影响, 主要因素有热压应力、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等, 热压应力设定为 3, 3.5, 4 MPa, 上下加热头的热压温度设定为 160/150 ℃, 170/160 ℃, 180/170 ℃, 热压时间设定为 10, 12, 14 s, 建立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做对比。 结果 在电阻、读写情况均正常的情况下, 把剪切强度作为评价指标, 发现不同组合的封装参数, 剪切力差异很大。 结论 通过实验对比和分析得出最佳的热压固化封装参数组合: 热压应力为 3.5 MPa,热压温度为 180/170 ℃,热压时间为 10 s。
  • 苏俊明, 李振亮, 李亚, 刘宝华
    . 2014, (13): 85-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在包装机在工作过程中, 对系统延时和空中料柱引起的包装误差进行实时预测补偿的方法。 方法 通过分析包装过程中落料高度的变化, 研究系统延时和空中料柱对包装精度的影响和变化情况, 确定系统延时和空中料柱引起的包装误差决定因素。 结果 系统延时和空中料柱会导致最终充填的物料多于当时检测到的值, 由系统延时和空中料柱引起的误差大小, 决定于系统延时与空中料柱落料时间及物料堆积速度, 且随袋中物料增多而减小。 结论 系统延时与空中料柱落料时间之和Δ t可视为袋中物料质量 m的函数, 可提前计算出 Δ t与 m的关系, 从而在需要预测补偿时可计算出相应的Δ t。 由Δ t和前一段时间内的物料堆积速度υ m,可实时预测由Δ t引起的给料误差Δ m,从而实现系统延时与空中料柱的实时预测补偿。
  • 曹梅丽, 张国全, 刁建斌
    . 2014, (13): 93-95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提高瓷砖包装自动化程度, 对瓷砖自动包装生产线的核心机构——充填装置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方法 以包装效率为目标, 在 MATLAB 平台上建立瓷砖在皮带上输送时间 t的目标函数, 对瓷砖充填装置的皮带输送距离进行优化设计。 结果 根据优化结果, 得到了皮带输送瓷砖的距离 x1为 972 mm, 完成了装置的三维实现图。 结论 该装置很好地满足了实际要求, 提高了自动化效率;目标函数也适合于包装机械中对加速度有要求的各种装置运动行程的求解。
  • 仇久安, 魏娜, 谢亚, 孙诚
    . 2014, (13): 96-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机车弹簧组, 对其自动化包装机进行研制。 方法 按照自动化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包装的技术要求, 提出机车弹簧“U”型卧式自动包膜机, 包括供膜机构、供料机构、上推机构、下托机构、下推机构以及输送机构, 能够实现弹簧自动分类、薄膜裹包、套装、装箱等一系列自动化包装过程。 结果 满足自由高度范围为 200~260 mm, 直径范围为 80~120 mm, 弹簧原钢直径范围为 Φ12~Φ32 mm, 内簧与外簧自由高度误差≤2 mm的弹簧组, 以机械方式高速高效地全自动包装的要求。 结论 可降低材料成本,减少人工操作,并达到弹簧防损、防绣包装的效果。
  • 马利娥, 吴志勇, 武吉梅, 万清泉, 李彦锋, 李征
    . 2014, (13): 100-104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导向辊是保证凹版印刷机印刷薄膜稳定传输最重要的部件, 导向辊在薄膜张力及重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挠曲变形。 对导向辊进行挠曲变形分析和结构优化, 在保证挠曲变形不影响薄膜套印精度的前提下, 提高导向辊的随动性。 方法 根据导向辊自身结构特点, 基于 Ansys 将导向辊简化为多体组合的连续简支梁模型, 通过施加弹簧单元来仿真轴承对导向辊的作用 , 对不同壁厚的导向辊进行挠曲变形仿真分析, 分析导向辊挠曲变形对印刷套印精度的影响。 结果 对导向辊建立了多体组合的有限元模型,得到了导向辊的挠曲变形曲线。 当导向辊直径为?120 mm,筒体长为 1100 mm,轴头长为 110 mm, 薄膜和导向辊的包角为 90° 时, 工程实际使用的 4.5 mm壁厚导向辊的最大挠曲变形值为 51.208 。 结论 导向辊最大挠曲变形发生在导向辊轴线方向的中间位置, 其变形值随壁厚的增加而降低, 壁厚对导向辊的挠曲变形影响较为明显, 根据文中研究结果, 对导向辊结构的壁厚进行优化后,导向辊的随动性得到了提高,从而可以提高薄膜传输质量。
  • 魏代海, 邓开发, 吴承刚, 高丽萍
    . 2014, (13): 105-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凹版印刷机上的无轴传动技术进行研究。 方法 以智能控制技术为基础, 结合多轴同步控制系统的非线性等特点, 通过具有参数自选功能的模糊 PID 控制器, 对多电机系统进行改进;通过Matlab/Simulink构建仿真平台 , 搭建主从同步控制的多电机系统模型, 并对该系统进行仿真。 结果 通过PID 控制和模糊 PID 控制的结果比较, 模糊 PID 控制能控制系统初始时的超调现象, 能更快达到稳定状态, 使系统的鲁棒性和快速性得到提高。 结论 模糊 PID 控制很好的满足了永磁同步电机响应快、高精度的要求。
  • 何颂华, 张刚, 陈桥, 赵子琦
    . 2014, (13): 110-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实现多基色打印机的光谱特性化。 方法 结合光谱降维和光谱重构方法建立了多基色打印机光谱特性化 BP神经网络模型, 并提出了基于人眼视觉特性加权的目标函数。 结果 在基于 BP神经网络的多基色打印机光谱特性化中, 当目标函数未进行人眼视觉特性加权时, 光谱精度和色度精度分别为 0.0285 和 2.8614, 当采用人眼视觉特性加权目标函数后, 光谱精度和色度精度分别为 0.0166和1.2247。 结论 在基于 BP神经网络的多基色打印机光谱特性化中,使用基于人眼视觉特性加权的目标函数可兼顾光谱与色度2个因素,其光谱特性化效果更优。
  • 齐建虹, 蔡锦达, 李祥伟
    . 2014, (13): 116-122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数粒机高速、高精度的控制要求, 利用 TMS320F2812 型 DSP与线阵 CCD、ARM9 微型控制器及其他硬件设备相结合, 设计基于图像处理的数粒机控制系统。 方法 首先介绍了数粒机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对药粒CCD 检测计数系统进行了全面设计,最后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对药粒的形状和尺寸进行检测, 设计了基于 DSP和小波变换的药粒图像边缘检测系统,以判断是否有药粒通过检测通道。 结果 该控制系统运行稳定, 可以用于直径在 0.32 mm以上各种规格、形状的颗粒状药品的检测计数, 工作速度达 3000~8000粒/分钟。 结论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避免了噪声和伪边缘的出现, 实现了数粒机的精确计数, 计数精度达到 99.99%, 受粉尘影响小,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成效。
  • 李文育, 张倩
    . 2014, (13): 123-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 Photoshop 色彩管理中数码样张与印刷样张存在较大的色差问题, 提出了修正 ICCProfile 文件的方法。 方法 以灰色为研究对象, 利用数码打样机分别输出了 GMG和 Photoshop 色彩管理流程下的数码样张, 分析比较了 2 种流程下数码样张的色差特性, 并利用 ProfileEditor软件对印刷ICC Profile 文件进行灰平衡数据的调整与修正。 结果 在 Photoshop 色彩管理流程中使用调整后的ICC Profile 文件, 使仿铜版纸的数码样张中性灰的平均色差由原来的 8.0863 降低到 4.2284, 仿特种纸的数码样张中性灰的平均色差由原来的 10.1063 降低到 5.5908。 结论 优化 ICC Profile 文件中的灰平衡参数,能够使数码样张与印刷样张获得更小的色差,提高了颜色再现的准确性。
  • 刘攀, 刘真, 朱明
    . 2014, (13): 128-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个显示器颜色再现模型, 模型以 NEC 显示器为实例, 实现 Lab 到 RGB 的转换。 方法 模型以修正的立方体细分算法为基础, 通过对色域外的点进行处理, 并且选定一个最佳细分等级, 来平衡转换精度和算法计算量, 从而实现显示器的颜色再现。 结果 采用 CIELab 色差公式 [1]分析实验数据, 模型转换过程平均色差为 1.8068, 在人的视觉可接受范围内 , 最大色差仅有 4.6051, 模型的颜色再现精度高。 结论 文中建立的模型可以实现显示器从Lab到 RGB 的准确转换。
  • 王晋
    . 2014, (13): 133-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基于数字成像设备的光谱测量系统, 获得“快速、精确、低成本”的光谱反射比测量结果。 方法 通过数码相机获取印刷用色表ECI2002的 1485 个色块的 3 通道RGB 值,根据与待测样本的相似程度对训练样本赋予不同的权重, 并引入空间向量余弦度, 对可以表征颜色信息的光谱反射比进行重建;同时, 针对该测色系统进行镜头畸变校正、光源均匀性校正以及重复性校正。 结果 在训练样本数为 10时, 平均色差可以控制在 0.62以下, 均方根误差可以控制在 0.01 以下, 运算时间可以控制在1 min内 。 结论 构建的数字成像测量系统既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又可以提高测量效率, 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 郭倩, 陈广学
    . 2014, (13): 139-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不同纸张表面性能对印刷品不同阶调密度的影响程度。 方法 选取6种铜版纸,测量其白度、光泽度、PPS 粗糙度、表面强度等纸张表面性能, 用喷墨打印机在不同纸样上分别模拟印刷不同阶调的梯尺色块, 通过密度计测量各印刷色块的密度, 并用灰关联分析法分析实验数据。 结果 白度的灰关联R值较大, 其次为 PPS 粗糙度的 R值, 表面强度和光泽度对不同颜色和不同阶调有不同的影响程度, 且不同纸张表面性能对黄品青黑四色的影响程度不同 。 结论 纸张白度与印品阶调的关联度较大,在实际生产中,为根据需要的印刷效果选取不同的纸张性能提供依据。
  • 于海琦, 刘真, 张雷洪, 吴光远, 田全慧
    . 2014, (13): 144-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光谱图像作为检测样本讨论不同训练样本数量、分布对光谱图像重构的影响。 方法选择ColorChecker SG(140色)和 ColorChecker Color Rendition Chart(24色)以及Munsell(1269 色)等 3 种色卡作为训练样本, 对其光谱反射率进行主成分分析, 利用提取的主成分对光谱图像进行重构。 结果采用 ColorChecker Color Rendition Chart(24 色)色卡的 7 个主成分重构光谱图像对图像的再现精度最高, 其色差比其他 2 种色卡小, 且最大色差小于 3。 结论 在同一重构条件下, 光谱图像的重构精度并不随着训练样本数量增多以及分布范围增大而提高,3 种训练样本对红紫色的重构精度相对较低。
  • 张士洲, 唐正宁
    . 2014, (13): 150-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凹版胶印过程中的第 3 阶段, 即油墨从橡皮布滚筒向承印物转移时, 油墨黏度和分离速度对卫星液滴的影响。 方法 利用 Maxwell粘弹性模型, 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油墨黏度和分离速度与卫星液滴产生之间的关系, 并模拟凹版胶印中油墨转移的第 3 个过程, 即油墨在两平板间的分离 , 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 分离速度v=0.1 m/s、黏度μ=0.25 Pa· s 时产生的卫星液滴为 4个, 且大小几乎相同并集中; 分离速度和黏度较小时, 所产生的卫星液滴数目越少, 但其中一定有 1 个最大的卫星液滴; 分离速度和黏度较大时, 所产生的卫星液滴小而多 , 且分散。 结论 分离速度v和油墨黏度μ与卫星液滴产生的数目成正相关关系, 在印刷速度(分离速度)一定时, 减少甚至消除“卫星液滴”应当选择低黏度、高弹性模量的油墨,从而降低油墨的应力松弛时间。
  • 张守华, 黎智, 刘兴海, 张国全, 黎厚斌, 张振中, 张路遥
    . 2014, (13): 155-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火炸药包装工艺中的防静电技术。 方法 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包装工艺静电防控技术, 对火炸药包装工艺中的防静电进行研究。 结果 通过对设备及工艺的控制、增加湿度、静电接地、应用抗静电剂 、应用静电消除器、人体静电防护和工房合理设计等措施, 可以有效减少火炸药包装过程中的静电, 降低意外燃爆事故的发生概率。 结论 在火炸药包装工艺中防静电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意外燃爆率,专业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是静电防控的发展方向。
  • 黄志刚, 刘凯, 刘科
    . 2014, (13): 161-1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近期食品包装技术所取得的新进展, 以及新技术条件下的食品安全问题。 方法 分析新食品包装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食品包装工业中的应用 , 包括智能包装技术、活性包装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保持食品的品质、保障食品安全中所起到的作用 。 阐述新型环保材料, 如可降解材料、可食性材料的工作机理及其在保护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 。 探讨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食品安全问题, 包括不同包装材料所含有的有害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以及包装材料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加热、辐射等因素导致材料的变性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结果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食品包装的种类和功能, 同时对环境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但新材料也为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如有害物质的迁移。 结论 食品包装技术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丰富包装的种类, 保障包装食品的安全,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提高包装产品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