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4-11-28
  

  • 全选
    |
  • 司腾飞, 于江, 许彦阳, 谢利, 钱永忠
    . 2014, (11):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超声波辅助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测定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玉米的迁移量。 方法 通过改变样品前处理条件, 分析正己烷、甲醇和二氯甲烷等提取溶剂 , 以及超声提取时间 、提取温度和净化方法等因素对提取DEHP的影响,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优化。 结果 选用正己烷作为提取溶剂 , 当提取温度为 38 ℃, 提取时间为 30 min时, 可以较好地提取玉米中的 DEHP, 加标回收率为 88.53%~ 103.28%, 检出限为 2.54× 10-3 mg/kg。 结论 该方法缩短了前处理时间,精密度较高,为检测玉米中 DEHP的含量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 胡云峰, 陈君然, 贺业鑫, 崔瀚元, 胡晗艳
    . 2014, (11): 6-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更便捷地指示食品包装袋内 CO2浓度变化情况,研究一种 CO2含量指示剂。 方法 以对pH变化敏感的指示剂为原料, 以 CO2-H2O 体系 pH值估算方法为理论基础, 运用基于 L*a*b*颜色空间的指示溶液颜色比色体系, 研究 CO2含量指示剂 。 结果 通过测得不同 CO2浓度环境下碳酸溶液的 pH值,运用数学分析软件模拟CO2浓度与体系中碳酸溶液pH值之间的函数关系,拟合得出了相关性较高的 CO2含量与 pH 值的相关性模型。 基于此模型, 综合考虑色阶数量、颜色变化显著程度等因素, 获得了指示剂配方, 即甲基红与溴百里酚蓝的质量比为 3∶2、质量分数为 5%的溶液。 结合色差显著性、感官分析结果, 采用 Photoshop 软件在 L*a*b*空间对颜色进行仿真还原, 分析出该指示剂在处于 CO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0, 5%, 7%, 13%, 18%, 34%, 43%, 61%, 78%的环境时能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结论 甲基红与溴百里酚蓝的质量比为 3∶2、质量分数为 5%的溶液可作为食品包装内 CO2浓度变化指示剂。
  • 齐明思, 刘守君, 赵奇, 张峰
    . 2014, (11): 13-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冲压式快速空投硬式气囊为研究对象, 对气囊以特定角度着陆时的缓冲过程进行仿真分析。 方法 使用 SolidWorks 软件建立气囊的仿真模型, 然后使用 Ansys/LS-DYNA 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从气囊的材料定义、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仿真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仿真研究, 并得出冲压式快速空投气囊着陆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动态参数, 以及货物和气囊的冲击加速度波动曲线。 结果 气囊在偏离竖直轴 15° 着陆缓冲过程中 , 在 0.077 207 s 时, 地面与气囊的棱接触处受到的最大应力为 1.47MPa, 此时对应的最大应变为 0.479 614 m。 结论 冲压式快速空投气囊在偏离竖直轴 15° 着陆时, 气囊所受的最大冲击应力以 1.47 MPa为标准, 可更好地确定空投物体的质量, 并且可以针对性地加强对气囊应力应变较大区域的防护,防止气囊在冲击过程中破坏。
  • 丁玉平, 钱怡
    . 2014, (11): 18-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整体包装件的仿真分析方法。 方法 首先对整体包装进行定频振动试验分析, 得到产品响应加速度曲线, 然后建立整体包装件的有限元模型, 运用有限元软件 Ansys Workbench 中的瞬态动力学模块(Transient Structural)对其进行了振动仿真分析, 得到了包装件的响应加速度、总体位移、等效应力、各向应力等结果。 结果 由仿真所得响应加速度及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仿真的可靠性, 并对缓冲衬垫的动态缓冲特性进行了分析, 发现缓冲衬垫内侧承受了较大应力, 在振动过程中起主要缓冲作用 , 而上部护角衬垫外侧边角稳定性稍弱。 结论 可采取增加厚度的优化措施来提高缓冲保护功能,为非线性材料整体包装件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创新方法。
  • 李慧亮, 张广文
    . 2014, (11): 23-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增加七层瓦楞纸箱在堆码过程中的强度。 方法 对市面上常见的瓦楞组合通过Ansys 进行静态仿真实验分析, 并用 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 比较瓦楞组合的强度大小。 在选择BBE 瓦楞组合的基础上, 对主要受力楞边提出了 3 种加筋方式来增加瓦楞纸板的强度, 对3 种加筋和未加筋方式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的屈曲分析, 比较结果, 观察扩展模态。 结果 将数据以表格的形式显示, 可以看出在相同条件下, 理论和实验表明不同的加筋方式临界压力也不同 。 结论 适当加筋能够增加瓦楞的强度,并且外加筋方式的强度最大。
  • 张树勋, 朱霞, 陈俊斌, 姚晓玲, 赵萍, 武小琴
    . 2014, (11): 28-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军用附属油料包装规格的优化找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以改善现有包装。 方法 运用聚类和模糊聚类方法, 实例研究附属油料包装规格优化问题。 结果 模糊聚类方法在处理军用附属油包装规格优化这类复杂问题时更加贴近实际。 结论 对开展基于装备需求为牵引的军用附属油料包装规格优化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厉洪熹, 张新昌
    . 2014, (11): 33-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节约设计成本, 提高设计效率, 缩短设计周期 , 基于当下流行的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 研究开发设计出一套参数化设计纸浆模塑包装制品的快捷方法。 方法 以圆台状结构作为缓冲单元的盘状纸浆模塑制品为例 , 在 SolidWorks 中采用宏录制的方法, 按照逻辑顺序特征建模后, 分离出盘状纸浆模塑包装衬垫制品的设计参数, 并通过SolidWorks API 使用 Visual Basic 平台实现人机的交互化。 结果 最终以插件的形式安装在 SolidWorks 中, 运行软件后在弹出窗口中输入产品尺寸参数值, 即可实现快速准确地设计可靠的纸浆模塑包装制品。 结论 基于 SolidWorks 二次开发形式的参数化设计模式,为高效可靠设计纸浆模塑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 宋卫生
    . 2014, (11): 38-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消费者在直接使用饮料瓶饮用饮料时的舒适度, 研究瓶口直径对饮用舒适度的影响。 方法 组织 160名学生志愿者针对瓶口直径分别为 28, 33, 38 mm的饮料瓶饮用舒适度进行调查。 结果 饮用舒适度受液流状况及其可调性等因素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流体分析模型来模拟消费者饮用时的瓶装液体, 通过仿真分析理解了消费者在饮用饮料过程中通过改变饮料瓶倾斜角度来控制流速, 并达到最佳饮用感觉。 结论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对于成年消费者直径为 33 mm的瓶口的舒适度最佳,而且该尺寸与消费者性别以及消费者嘴的大小无关。
  • 冯丽萍, 付海姣, 赵春霞, 张敏
    . 2014, (11): 42-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常温时在大气压力为(55± 5) kPa的条件下, 预冷对生鲜香菇贮藏品质的影响。 方法 香菇经预冷与非预冷处理后, 采用减压罐包装, 每2 d进行换气处理, 评定其呼吸强度、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相对电导率和感官品质等指标。 结果 预冷处理能显著提高香菇的整体感官品质,降低减压贮藏前、中期香菇的呼吸强度(P<0.05), 延缓减压贮藏期间香菇失重率的上升, 并能显著降低贮藏中期香菇的失重率(P<0.05), 显著延缓减压贮藏过程中香菇硬度的下降(P<0.05), 显著抑制减压贮藏初期香菇相对电导率的上升(P<0.05), 但预冷处理对减压贮藏期间香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结论 预冷可以延长减压罐中贮藏生鲜香菇的保质期。
  • 汤德芳, 王辉, 王雨凝, 杜芳琪, 李海锋
    . 2014, (11): 48-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生产工艺、产品类型等方面分析影响烟用内衬纸 VOCs、重金属含量的程度。 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对9 种类型烟用内衬纸的 18 种 VOCs 和 6种重金属进行检测。 结果 产品类型的不同对烟用内衬纸 VOCs 含量具有明显的影响, 尤其是醇类物质, 印刷类内衬纸高于未印刷内衬纸 1 倍以上, 同时, 随着印刷色数的增加, VOCs 含量也成正方向增加; 油墨和其他辅助材料对内衬纸重金属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尤其是铬(Cr)和铅(Pb)的含量, 真空镀铝(转移)内衬纸仅是真空镀铝(直镀)内衬纸和复合铝内初纸的约 50%和 10%。 结论 不仅是基纸, 而且油墨和辅助材料对内衬纸 VOCs 和重金属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彭慧丽, 孙昊, 张新昌
    . 2014, (11): 53-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 Discovery HR系列旋转流变仪测定废纸纤维与淀粉混合物料体系的流变性能, 研究不同配方废纸纤维与淀粉之间的混合均匀性, 探讨淀粉种类、淀粉含量和增塑剂配比等对物料体系加工性能的影响。 方法 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方法制备生物质纤维物料, 选择合适的测试参数,以复数黏度-频率曲线和黏度-剪切速率曲线为参考, 探讨其加工流变性能。 结果 在温度为 85 ℃的恒温水浴锅中水浴加热 15 min时, 废纸纤维和淀粉之间均匀分散, 不同淀粉种类、不同淀粉含量和不同增塑剂配比的物料体系均呈剪切变稀特性。 影响物料黏度的因素顺序为淀粉含量>淀粉种类>增塑剂配比, 主要表现为玉米淀粉物料黏度低于马铃薯淀粉物料黏度, 且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 物料黏度增加。 结论 生物质纤维物料的加工流变性能受到淀粉种类、淀粉含量和增塑剂配比的影响。
  • 刘洋, 莫灿梁, 张新昌
    . 2014, (11): 59-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 的 研究微波工艺代替水浴加热对过氧化氢漂白 OCC 纸浆漂白效果的影响。 方法 OCC 纸浆经 EDTA 处理后加入硫酸镁、硅酸钠和氢氧化钠搅拌均匀 , 在 60 ℃水浴中加热 3 min, 在微波工艺下进行双氧水漂白 , 研究了碱比(m(NaOH)∶m(H2O2))、H2O2用量、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纸浆亮度(CIE L*)和残液COD 值的影响, 并与常规水浴加热漂白进行了对比。 结果 当碱比为 0.2、H2O2的质量分数为 2%、微波功率为 300 W、微波时间为 150 s 时, 纸浆亮度提高了 69.3%, 与水浴加热漂白相比提高了 25.51%, COD 值降低了 32.43%。 结论 微波工艺可以明显缩短OCC 纸浆漂白的时间, 提高漂白效率,获得比水浴加热漂白更高的纸浆亮度,残液COD 值也处于更低水平。
  • 黄宏, 刘能盛, 余银浩, 岳大磊, 李政军, 郑建国
    . 2014, (11): 63-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包装用聚氯乙烯再生料树脂的表征鉴别技术。 方法 在对聚氯乙烯再生料进行热稳定性及其热降解行为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对聚氯乙烯再生料进行表征鉴别 。 结果 聚氯乙烯再生料由多组分组成, 分解失重分为 2 个阶段, 第 1 阶段(220~ 370 ℃)释放乙酸和氯化氢气体, 第 2阶段(370~ 550 ℃)是由增塑剂和碳氢链段的分解而引起的。 结论 该技术可有效鉴别包装用聚氯乙烯再生料的成分。
  • 李伟, 王友权, 董继先, 柏祯新
    . 2014, (11): 67-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模糊 PID 变频调速自调整控制系统以克服纸张卷取张力控制不稳定现象。 方法 采用西门子全数字交流调速的控制方法, 由速度及压力检测元件组成的张力控制系统, 针对传统 PID 控制参数固定, 将模糊算法应用于系统设计中, 对系统调节器输出滤波处理, 并将生产线速度变化作为前馈量加到控制器输出 , 进而提高调节器与生产线速度变化的跟踪能力。 结论 该自调整PID 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为工业过程非线性、时滞系统的张力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案。
  • 原永亮, 杨臻, 王圣辉
    . 2014, (11): 71-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翻转机构在满足补弹速度要求的前提下, 为提高翻转机构稳定性进行优化设计。 方法 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并运用 Adams 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 对翻转机构进行参数化优化设计分析, 得到相应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曲线。 结果 翻转机构的转速降低 1 r/min, 弹与限位板的接触力降低15 N 左右, 翻转机构对弹的径向力降低 3 N 左右。 结论 合理降低翻转机构的速度和减小接触刚度系数, 可以有效提高翻转机构的稳定性; Adams 软件可以对多体机构的运动规律和优化设计提供精确的预测,对改进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田野
    . 2014, (11): 76-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给我国探月采样任务中月壤初级包装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对月球表层土壤初级包装装置的受力情况进行研究。 方法 在简述我国月球探测器组成的基础上, 对月球表层土壤采集器所使用的月壤初级包装装置原理进行分析, 并基于土力学原理揭示月壤初级包装筒内径与筒内月壤高度的关系。 结果 通过对月壤筒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 得到了受压力作用时, 月壤初级包装筒产生的最大应力为 98 MPa,位移为 0.02 mm,二者均出现在包装筒底部中心处。 结论 通过建立月壤在初级包装筒内的受压模型, 揭示了筒内径与筒内高度的关系; 通过仿真分析, 指出了筒底部中心处产生的应力和位移最大,最大应力未超过月壤筒选用的硬铝合金屈服极限,而最大位移可由装配公差解决。
  • 熊强, 章军, 王芳, 朱飞成
    . 2014, (11): 80-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满足生产中抓取(如巧克力,饼干)分拣梯形礼品包装盒的需要,对柔性机械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方法 提出一种绳牵引驱动的单铰链柔性机械手, 适合抓取不同梯度与宽度的梯形礼品包装盒, 然后介绍机械手的驱动原理, 并对机械手指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 结果 抓取最大最小包装盒的压力差为 1.0311 N, 通过全局优化, 得出了扭弹簧的刚度系数与预紧角和机械手的关节尺寸,最后通过计算得出了关节角位移和指尖开度随气压变化的曲线图 。 结论 该结构具有很好的柔顺性能,能够实现自适应抓取。
  • 陆体文, 胡文, 李宇庭, 沈小华, 刘旭帅, 李涛涛, 孙科, 李崚湾, 陈定方
    . 2014, (11): 84-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国内展览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 设计一种新型包装机械以更好地满足展览要求。 方法由槽轮机构、防摆机构和起升机构组成, 实现机械运转过程中的平稳性和间歇性。 建立 1∶20 缩小模型, 对槽轮机构、防摆机构、升降机构等主要机构进行分析计算和优化, 并运用 Adams 和 Ansys 软件进行优化仿真。 结果 分析各个机构设计和仿真结果, 进行优化后, 满足要求。 结论 经过仿真和实物制作验证后,得出该展览机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王维, 宣兆龙, 程泽, 李金明, 张晓艺
    . 2014, (11): 91-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传统弹药识别方法不适应弹药储运方舱信息采集的问题,研究解决弹药信息自动识别技术。 方法 以功能需求为依据,通过对现有自动识别技术的比较分析,最终选择运用无线射频自动识别技术来实现弹药信息的自动采集。 结合功能需求、弹药自身的特性和 RFID技术的特点,研究 RFID系统中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等硬件的技术参数,并提出系统的软件要求和功能。 结果 确定了 RFID系统中电子标签、读写器等硬件的技术参数和模块结构、实现功能等软件的要求。 结论 通过应用 RFID系统,最终达到弹药信息自动识别、弹药出入库信息自动采集处理、库存弹药管理简便的目的。
  • 王瑶, 尤丽华, 吴静静, 宋淑娟
    . 2014, (11): 96-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SIFT算法特征点描述子生成比较缓慢和匹配过程距离比阈值无法自适应调节的问题, 探索一种改进SIFT的图像快速自适应匹配算法。 方法 通过简化特征点描述子的生成过程, 提高算法效率, 并通过自适应地调节距离比阈值参数, 提高算法的鲁棒性。 结果 与原算法相比, 图像快速自适应匹配算法的匹配点数减少, 匹配准确度高, 计算时间缩短。 结论 该算法在匹配效率和准确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能够将计算机视觉用于工业无损检测、印品图像检测、印刷网点图像检测和包装图像检测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李春梅, 高雪玲, 方恩印
    . 2014, (11): 100-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一种快速准确检测立体印刷用柱镜光栅线数的方法。 方法 柱镜光栅固定在测试平台上, 测头基座沿水平方向移动, 同时保证测头上的触头在垂直方向始终保持与光栅表面接触; 然后由计算机实时采集测头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移, 把数据保存到数据库, 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柱镜光栅表面曲线;最后把测头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移数据代入数据处理算法, 计算出被测光栅线数。 结果 以 100 线的柱镜光栅作为被测光栅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与传统方法检测的线数非常接近, 并且能在 60 s 内完成测试。 结论 该方法避免了传统人工观测带来的误差, 并把测试时间由 300 s降至 60 s,具有高效率、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优点。
  • 刘国栋, 陈艳, 陈永常, 蔺小林
    . 2014, (11): 105-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并分析图像噪声对印刷墨斑评价的影响。 方法 基于印刷墨斑图像灰度变化的评价模型及小波去噪, 建立去噪后的印刷墨斑图像评价模型; 以新闻纸背面剥离墨斑为例, 实施了去噪前后的印刷墨斑评价结果与人眼的相关性分析, 并对比了分析结果。 结果 去噪后的图像墨斑评价指数与视觉评价结果相似度有较大提高, 去噪前相关性为 0.53, 去噪后最小相关性达到 0.71。 结论 图像噪声对印刷墨斑的评价有重要影响,在分析评价墨斑时应考虑图像噪声因素。
  • 常江
    . 2014, (11): 109-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生物酶对新闻纸的脱墨效果, 提高废纸再生质量。 方法 采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脂肪酶等 3 种生物酶制剂对废旧新闻纸进行脱墨对比试验,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新闻纸生物酶脱墨流程, 制备了脱墨试样。 以白度和油墨残余面积百分比为评价参数, 对试样脱墨质量进行了评价。 研究了单组份和多组分复配条件下不同种类酶试剂对新闻纸脱墨质量的影响。 结果 在单组份脱墨试验中, 脂肪酶脱墨效果最好, 脱墨试样白度达到 55.33%, 油墨残余量为 2.11%; 在复配脱墨试验中, 维素酶与脂肪酶的混合酶液能够体现一定的协同作用 , 处理效果最好, 脱墨试样白度值达到 55.69%, 油墨残余量为 1.85%。 结论 3 种酶制剂均能起到脱墨作用 ,复配时脱墨效果有一定的增强。
  • 廖志浩, 杨伟柱, 税俊
    . 2014, (11): 113-117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胶印润版液的排放现状, 研制润版液循环过滤技术及设备, 以实现润版液的循环使用 , 达到节省生产成本、增加工作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等目的。 方法 采用双级不同循环过滤装置对胶印润版废液进行循环过滤生产应用实验, 通过测试其酸碱度(pH 值)、电导率、表面张力等印刷生产核心技术指标, 进行过滤前后的对比分析, 研究不同孔径滤芯的过滤效果、对润版液有效成分影响、产品质量的影响。 结果 经孔径分别为 0.5, 1μm的 PP棉滤芯过滤后, 测得 pH 值分别为 5.27, 5.20, 电导率分别为 720, 773 μs/cm, 表面张力分别为 58.45, 58.42 mN/m, 各核心参数均在印刷正常生产要求范围之内 。 结论 结合滤芯的成本及应用实验寿命测试数据, 确定循环过滤装置使用 PP棉滤芯 8 根(孔径 0.5,1 μm各4根),为较佳配置。
  • 魏代海, 邓开发, 吴承刚, 高丽萍
    . 2014, (11): 118-121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 3D 打印机下 x-y平台的双轴矢量控制精度。 方法 介绍永磁电机的数学模型, 同时对系统的轮廓误差进行描述, 对变增益交叉耦合矢量控制算法进行分析。 在 Matlab/Simulink 软件中对两轴变增益交叉耦合矢量控制进行仿真并分析。 结果 变增益交叉耦合矢量控制算法能将轮廓误差控制在 0.01 mm之内 。 结论 通过变增益交叉耦合算法,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并且减小了系统的轮廓误差。
  • 皮阳雪, 何永志
    . 2014, (11): 122-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克服传统印刷 ERP的不足, 开发出一套满足印刷企业需要, 能够解决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 易学好用的印刷 ERP解决方案。 方法 通过对多家印刷企业的调研, 总结了印刷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工单为核心, 开发出一款基于数据单据链条化的新型印刷 ERP系统。 结果 新系统能很好地解决印刷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通过124家企业的试用 , 满意度高达91% , 其中物料损耗降低了 7% , 部门协作效率提高了 3 倍, 平均每个工单节约了 5 个工时, 管理成本下降了 3.7% ,企业平均利润上升了 2.3% 。 结论 基于数据单据链条化的印刷 ERP解决方案, 把传统印刷企业管理中复杂、繁琐的信息进行简化,达到“轻松、易用 ”的目标,并快速地得到企业的认同和正式使用 。
  • 张晓君, 马晓军
    . 2014, (11): 128-132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了纳米 Fe3O4磁性粒子的制备方法和机理, 找出纤维素磁性纳米复合膜的基本复合方法。 方法 比较分析沉淀法、水热反应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高温分解法等制备纳米Fe3O4磁性粒子的优缺点。 结果 总结了纤维素磁性纳米复合膜研究和应用进展, 并为今后纤维素磁性纳米复合膜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新思路。 结论 采用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纤维素磁性纳米复合膜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具有显著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 王斐, 母军
    . 2014, (11): 133-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国内外对瓦楞纸箱抗压强度的研究进展, 探讨瓦楞纸箱的发展趋势。 方法 以查阅文献等形式, 了解国内外瓦楞纸箱抗压强度的研究现状。 论述对瓦楞纸箱力学性能的研究, 讨论抗压强度经验公式的修订、抗压强度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 结论 抗压强度的研究为瓦楞纸箱生产企业和包装设计者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数据。 轻量化、定量化、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等是瓦楞纸箱科学发展的要求,也为全球瓦楞纸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汪志立, 王久龙, 陈志强
    . 2014, (11): 139-144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现有托盘标准 GB 4995—1996 及 GB 4996—1996 不能满足托盘实际检测需要的现状, 研究最新的托盘标准及其应用 。 方法 在介绍了国际托盘标准 ISO 8611—2011 的托盘试验方法及性能要求基础上, 通过现场试验对比托盘试验方案。 结果 ISO 8611—2011 托盘试验方案更为全面, 托盘试验得到的数据更为详细, 对托盘生产和使用具有指导作用 。 结论 托盘的生产及使用企业通过 ISO 8611—2011 标准, 能选用更符合企业要求的托盘, 建议尽快修订现有国家标准, 以满足物流业发展需要。
  • 侯辉, 赵春燕, 蔡建
    . 2014, (11): 145-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柔性封套包装用高防潮阻隔性复合材料的设计与选材。 方法 首先通过对封套包装的功能作用原理进行分析, 探讨封套复合材料的防潮阻隔性、使用性能、环境适应性及工艺性等设计内容与要求, 然后从环境、材料等方面简要分析直接影响封套复合材料防潮阻隔性能的主要相关因素, 并对材料结构设计、功能层材料选用等进行研究。 结果 总结分析了封套复合材料结构铺层设计、材料选用设计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结论 封套包装复合材料的性能设计、结构铺层设计及功能层材料选用 ,应以能够满足装备可靠封存防护要求为前提,同时兼顾其使用性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