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6-05-11
  

  • 全选
    |
  • 赵月圆, 鄂玉萍, 蒋玥彤
    . 2016, (9):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竹纤维/淀粉发泡复合缓冲材料的制备方法, 分析组分含量变化对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确定最佳的组分配比和最佳配比条件下竹纤维/淀粉发泡复合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能。方法 将按一定比例配置的竹纤维、 淀粉、 碳酸氢铵、 丙三醇和水置于模具中, 采用烘焙发泡法制备竹纤维/淀粉发泡复合材料, 并从能量吸收的角度分析了发泡剂、 胶黏剂、 增塑剂对竹纤维/淀粉复合发泡材料缓冲性能的影响规律, 从而确定各组分的最佳配比。结果 随着发泡剂和淀粉含量的增加, 竹纤维/淀粉发泡复合材料的平台应力和总吸收能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增塑剂含量的增加可改善制品的弹塑性, 但降低了制品的平台应力和能量吸收能力; 竹纤维、 淀粉、 水、 碳酸氢铵、 丙三醇最佳质量比为1∶2∶3∶1∶0.8。结论 最佳质量配比条件下的竹纤维/淀粉发泡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缓冲吸能效果, 其静态缓冲性能与EPS接近, 可用于产品的物流防护。
  • 谢元仲, 徐淑艳, 张维丽, 孟令馨
    . 2016, (9): 7-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具有优异阻隔性能及热稳定性的聚乳酸薄膜材料。方法 在聚乳酸中添加石墨烯对其进行改性。首先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将鳞片状石墨制备成氧化石墨烯, 继而采用热剥离法将氧化石墨烯还原剥离为石墨烯, 然后以聚乳酸为基材, 还原后的石墨烯为增强相, 采用流延法制备石墨烯/聚乳酸复合薄膜, 并测试了其结构、 热稳定性以及阻隔性能。结果 红外分析表明, 石墨被强氧化剂氧化后形成了以C—OH, —COOH, C—O—C和C=O等官能团形式存在的石墨层间化合物, 还原后获得的石墨烯剥离充分; 石墨烯/聚乳酸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能和阻隔性能随石墨烯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结论 在试验参数范围内, 石墨烯/聚乳酸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和阻隔性能优于聚乳酸薄膜。
  • 黄媚章, 宋晓丽, 黄亦其
    . 2016, (9): 12-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在纳米 SiO2改性聚乳酸中, 由于两者之间的不相容性导致复合材料性能较差的问题。方法 根据纳米二氧化硅与 L-乳酸的原位聚合原理制备纳米 SiO2与聚乳酸的相容剂——二氧化硅-g-聚乳酸(SiO2-g-OLLA), 并分别对纳米SiO2, PLLA, PLLA/SiO2, PLLA1/SiO2-g-OLLA进行红外吸收光谱、 热性能、 力学性能、 透气性能、 透湿性能分析。结果 PLLA/SiO2的分解温度高于PLLA且失重达到近 74%, 含 SiO2的质量分数为 8%的 PLLA1/SiO2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含质量分数为 11%的拉伸强度几乎相同。PLLA的透氧气量和透水气量最小; PLLA1/SiO2的透氧气量和透水气量最大。结论L-乳酸与纳米二氧化硅的反应符合两者的原位聚合原理, 且加入质量分数为 11%的纳米 SiO2仍能保持PLLA1/Si-g-OLLA/SiO2薄膜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 PLLA1/SiO2-g-OLLA膜的透湿透气性能均得到改善。
  • 魏风军, 贾秋丽, 郭福全, 张炎斌
    . 2016, (9): 16-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燃烧行为和纳米SiO2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 将聚丙烯、 氮磷复配阻燃剂及表面改性的纳米SiO2制备成聚丙烯复合材料。结果在燃烧过程中纳米SiO2对阻燃性能有一定影响, 氮磷复配阻燃剂是影响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关键因素。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 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先增加后降低, 当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最大。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 复合材料的拉伸、 冲击、 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结论 氮磷复配阻燃剂与纳米SiO2对于复合材料有一定的协同阻燃效果。当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1%时, 复合材料的阻燃及力学性能最优。
  • 康柳, 华媛, 母军, 储德淼
    . 2016, (9): 21-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牛皮纸及瓦楞纸板进行纳米SiO2疏水涂层处理后, 探讨其对纸或纸板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纳米SiO2和有机硅树脂混合制成疏水涂层, 浸渍、 喷涂于牛皮纸及瓦楞纸板表面, 通过测试纸张接触角及可勃吸水值检验疏水效果, 并测试纸张的抗张强度、 耐折度、 撕裂度、 耐破度及检验瓦楞纸板的边压强度、 平压强度、 戳穿强度等物理性能。结果 经表面混合树脂处理的疏水纸张的接触角为88.6°, 可勃吸水值大大降低。随着涂层层数的增加, 牛皮纸耐破度及瓦楞纸板平压强度均整体随之增长。经双涂层涂饰处理后瓦楞纸板的各物理性能均有较大提高, 纳米SiO2双涂层瓦楞纸板较单涂层瓦楞纸板力学性能更优良。结论 纸张及纸板经纳米SiO2疏水涂层处理后,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纸张与纸板的疏水性能, 对纸张与纸板的物理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良, 为实现纸或纸板的防水包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处理方法。
  • 闫丹丹, 钱怡
    . 2016, (9): 26-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一种含微胶囊的抗菌淀粉膜制备工艺, 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以淀粉作为成膜基材, 加入具有抗菌性的微胶囊, 以及明胶、 甘油、 CaCl2等助剂, 采用流延法制备出含微胶囊的抗菌淀粉膜。将淀粉/甘油/明胶的质量比、 微胶囊含量、 CaCl2含量、 干燥温度作为影响因素, 进行正交试验,选取膜的水溶性、 力学性能、 抗菌性能作为指标, 对其性能进行检测和综合评价。结果 当淀粉/甘油/明胶质量比为6∶3∶1, 微胶囊质量分数为20%, CaCl2质量分数为2%, 干燥温度为50 ℃时, 薄膜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结论 通过加入丁香精油微胶囊, 制得的淀粉基薄膜具有抗菌性。
  • 张峻岭, 魏风军, 张彦粉
    . 2016, (9): 3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六钛酸钾晶须表面改性对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 以探索最佳表面改性手段。方法 分别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 KH570、 正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钛酸酯偶联剂NDE311、 改性六钛酸钾晶须(PTW), 然后将改性过的六钛酸钾晶须、 玻璃纤维、 聚丙烯通过熔融共混制得聚PP/GF/PTW复合材料。结果 比较六钛酸钾晶须经不同偶联剂改性前后对聚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发现改性过的六钛酸钾晶须可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不同偶联剂改性六钛酸钾晶须对聚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发现经KH550偶联剂处理后, 与未改性相比, 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提高了58.63%, 拉伸性能提高了16.07%, 冲击性能提高了63.1%。结论 六钛酸钾晶须经KH550偶联剂处理后, 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 肖颖喆, 邵珍珠, 莫灿梁
    . 2016, (9): 36-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典型温度条件下纸浆模塑制品整体的静态抗压性能。方法 在温度为5, 23, 40 ℃环境下对纸浆模塑材料进行含水率、 弹性模量及整体静态抗压测试, 并分析了制品整体的载荷-位移曲线。结果 在温度40 ℃, 湿度50%条件下, 制品的第2次屈曲载荷相对较高, 以40 ℃为基准, 当温度为5 ℃, 23 ℃时制品的第2次平均屈曲载荷分别降低16.7%, 30.0%。结论 40 ℃时纸浆模塑制品的静态抗压性能相对较好。
  • 何岩明, 何玉安
    . 2016, (9): 40-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单层E型瓦楞纸箱托盘进行稳态分析, 以便能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方法 首先借助弹性力学理论, 通过微分方程法对单层 E 型瓦楞纸箱托盘的临界载荷进行推导; 然后通过 UG(Unigraphics NX)对单层E型瓦楞纸箱托盘进行建模, 利用试验测定的单层E型瓦楞纸箱托盘的工程常数, 通过有限元法(FEM), 在Ansys平台上对单层E型瓦楞纸箱托盘进行静态分析和屈曲分析, 求解单层E型瓦楞纸箱托盘的屈曲模态和临界载荷。对理论方法推导和FEM试验验证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对比分析结果, 仿真结果和理论推导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两种方法对比验证, 为E型瓦楞纸箱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结论 理论方法推导和FEM对单层E型瓦楞纸箱托盘进行稳态分析,能够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 王君, 许超, 慕春玲, 李宁, 李丽, 刘容宏
    . 2016, (9): 44-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重复使用条件下聚碳酸酯(PC)饮水桶中双酚A(BPA)的迁移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日常生活中PC饮水桶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研究了重复使用时间、温度和换水间隔对收集的5只饮水桶中BPA迁移行为的影响, 同时分析新桶与使用1年的旧桶的区别。结果 PC饮水桶中BPA的迁移主要受重复使用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并且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间隔换水时间对BPA迁移影响较小; 已使用过的PC旧桶中BPA迁移量显著高于新桶。结论 在PC桶的日常使用中, 应注意在常温下短期使用, 避免高温长期使用, 使用一段时间的PC桶应注意废弃回收。
  • 潘驰, 邸斌, 郭志达
    . 2016, (9): 49-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促进铁路集装化发展, 寻求铁运车辆与集装容器的最优适配度, 研究箱式托盘的最佳尺寸型号。方法 首先计算5种铁路棚车车型对国际通用的3种标准平托盘的装载效率, 然后以1200 mm×1000 mm为底面, 利用递阶优化算法为铁路棚车选择装载效率最高的箱式托盘尺寸标准。结果 通过对铁路棚车载盘效率的分析发现, 5种车型 (P50, P60, P61, P64, P70) 对1200 mm×1000 mm平托盘的载盘效率均在82%以上, 具有稳定的载盘效率; 对于P50, P60, P61, P64型棚车, 1200 mm×1000 mm×760 mm型箱式托盘载盘效率最高, 各种类型箱式托盘对P70棚车的载盘效率接近。结论 最适合铁路棚车使用的箱式托盘尺寸为1200 mm×1000 mm×760 mm。
  • 杨雪, 李学洋, 杨永超, 宋贺帅, 李晶, 李方方
    . 2016, (9): 54-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危险化学品公示标签要素权重顺序, 为危险公示标签内容的评估指明方向。方法 依据GB 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统计分析进口危险化学品危险公示标签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危险公示标签要素进行了权重评估。结果 准则层评价指标依次为技术性内容 (0.6333)、 规范性标示 (0.2605)、 资料性标注 (0.1062)。危险化学品公示标签要素权重的排序为象形图>危险性说明>信号词>应急咨询电话>防范说明>化学品标识=供应商标识>资料参阅提示语。结论确定了危险化学品公示标签要素的权重排序, 可用于指导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和检验监管部门逐项核查危险公示标签。
  • 贺培青, 张瑞夫, 张绍杰, 苏亚东
    . 2016, (9): 58-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使用卷钢托架在集装箱内系固卷钢, 以提高运输效率与安全性, 并降低运输成本。方法 在青岛港至孟买港班轮货运航线上使用卷钢托架在集装箱内系固卷钢, 进行了2个航次的运输实验。2次运输实验程中所使用的卷钢规格不同, 集装箱在船上装载的位置也不相同。结果 通过实验得出在2个航次中使用卷钢托架的总成本为3915.11元, 装、 拆箱总作业时间为123 h, 装拆箱总用工人数为8人。2个航次中使用卷钢托架的总成本低于使用普通系固工艺的成本。结论 卷钢托架的使用降低了运输成本, 提高了运输效率与可靠性。
  • 胡云清
    . 2016, (9): 63-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克服标准智能水滴(IWD)算法泥土含量更新对象较为单一的缺点, 提高其求解车辆调度问题的全局搜索能力。方法 在IWD算法基础上, 设计一种改进智能水滴(IIWD)算法用于车辆调度问题的求解。引入次优解集合的概念, 每次迭代结束后同时更新最优解集合和次优解集合中的泥土含量; 设计浑沌扰动机制, 对陷入局部最优解的智能水滴进行浑沌扰动; 根据车辆调度问题的特点, 提出求解车辆调度问题的IIWD算法。结果 得到含有8条子路径, 总行驶距离为842.60 km的最优调度方案, 相对于标准IWD算法 (941.35 km) 和遗传算法 (860.76 km) 的求解结果分别缩短了98.75和18.16km。结论 与遗传算法和标准IWD算法相比较, IIWD算法在求解车辆调度问题时收敛速度更快, 全局优化能力更高。
  • 翁松露, 张秋菊, 吴静静
    . 2016, (9): 68-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传统Harris角点检测算子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以提高算子的漏检率和伪角点检测能力。方法 以自动物流包装线上物料的识别为例, 把获取到的图像先进行预处理, 得到灰度图像, 在灰度图的基础上, 首先通过方向可调滤波器进行4个不同角度的旋转, 再分别进行角点检测, 最后通过逻辑运算综合判断真伪角点。结果 把图像预处理的图像数据使用改进后的Harris角点检测算子进行角点检测, 并与经典角点检测算子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子确实有很强的辨别真伪角点的能力。结论 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角点检测算子的识别准确率, 误检率降低到了1.3%, 漏检率降低到了2.9%。
  • 高喜平, 王晓, 杜丽媛, 赵子潇, 王晓欢, 姚大虎, 张玉清
    . 2016, (9): 74-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天然高分子(淀粉、 羧甲基纤维素、 壳聚糖、 海藻酸钠和木质素)与聚乙烯醇(PVA)复合制备可生物降解共混膜的方法及性能的研究进展。方法 分类讨论淀粉、 羧甲基纤维素、 壳聚糖、 海藻酸钠、 木质素分别与 PVA 进行共混制备共混膜的方法及应用。结果 总结了多糖类天然高分子/PVA共混膜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并指出了该类共混膜今后发展的方向。结论 多糖类天然高分子/PVA可生物降解共混膜的研究是目前科研的热点之一, 该共混膜对降低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王尊, 谢晶
    . 2016, (9): 80-85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三文鱼的保鲜方法, 为我国三文鱼保鲜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从物理保鲜、 化学保鲜和生物保鲜这3类保鲜方法的角度, 综合理化指标、 微生物指标等三文鱼的鲜度评价指标, 详细介绍不同保鲜方法对三文鱼品质的影响, 分析不同保鲜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各种保鲜方法各有优劣, 物理保鲜适合水产品大规模运输保鲜, 化学保鲜高效、 易残留, 生物保鲜安全高效, 发展潜力巨大。结论 生物保鲜技术及复合保鲜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水产品保鲜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 徐志刚, 屠凤莲, 佘艳祥
    . 2016, (9): 86-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发一种关阀后液体不滴漏的灌装阀。方法 打破传统设计理念, 将灌装阀设计成复合腔, 即灌装腔和负吸腔, 负吸腔在灌装腔内部。灌装阀关闭瞬间, 负吸腔形成上腔和下腔, 下腔具有负压, 阀口周围残留的液体会自动顺着阀芯和负吸杆中间的毛细孔被吸入负吸下腔。结果 灌装阀关闭后没有残留液体滴漏, 避免了残留液体污染包装桶, 省去了传统的接料盘或复杂的负吸装置。结论带负吸功能的液体灌装阀成功地解决了灌装阀滴漏的难题, 而且结构紧凑、 成本低。
  • 肖振乾, 王文格, 文冬仁
    . 2016, (9): 89-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某包装机组中的活动吸爪轮式交接装置进行设计, 分析其动力学特性, 并进行优化, 以使其适合伺服控制。方法 对交接装置中凸轮机构进行设计, 建立装置的三维模型, 利用虚拟样机技术进行动力学分析。利用遗传算法对机构的凸轮曲线进行优化设计。结果 优化后的装置负载转矩波动幅度从7.7751下降到5.6696 N·m。结论 通过优化凸轮机构引起的阻力矩, 可有效地减小装置负载转矩波动幅度, 降低对伺服电机性能的要求, 提高系统的同步控制精度。
  • 程芳, 赵美宁
    . 2016, (9): 94-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实现异型瓶的自动化装箱, 以提高全自动装箱机的工作效率。方法 结合抓头的工艺要求, 设计机械式抓头实现异型瓶的装箱。通过机械式抓头的设计分析, 理论计算出机械式抓头驱动力与夹紧力的关系, 抓头夹紧力及抓头张角的大小等数据。根据计算出的理论数据, 为机械式抓头的仿真分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在SolidWorks中建立三维模型, 导入ADAMS中, 设置参数, 定义约束和驱动, 在ADAMS中完成仿真机械式抓头的装箱动作过程。结果 根据仿真数据结果分析, 机械式抓头的抓瓶和放瓶动作能够满足异型瓶的装箱要求, 实现了异型瓶的自动化装箱。结论 机械式抓头机构的设计实现了异型瓶装箱, 提高了装箱机的生产效率。
  • 刘齐舟
    . 2016, (9): 98-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扁丝卷绕螺距及错位距离对丝锭质量的影响, 分析传动比与卷绕螺距及错位距离的理论联系, 解决生产中针对不同规格扁丝收卷换挡难的问题。方法 通过反复实验取得经验数据, 并结合理论分析设计多挡快换机构, 对编织袋生产线上现有的绕丝机进行大幅度的结构改造。结果 改造后的绕丝机从原来1台只能对应1种规格扁丝, 通过便捷的换挡操作便可应对多种规格扁丝,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适宜的螺距及错位距离对丝锭卷绕质量至关重要, 可通过传动比设计有效控制卷绕螺距及错位距离, 满足不同规格扁丝的卷绕质量需要, 依此设计的多挡快换机构有效解决了生产实际难题。
  • 于海娇, 孙刘杰, 李毓彬, 包观笑
    . 2016, (9): 103-107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结合四元数和全息技术的优势, 将数字水印技术应用在彩色图像中, 以提高水印算法的抗攻击能力。方法 将四元数离散傅里叶变换和加密傅里叶全息技术应用到数字水印算法。首先对一幅彩色图像进行数据类型的转换, 表示成四元数矩阵, 然后对其进行四元数离散傅里叶变换, 最后基于人眼视觉特性将水印信息加密后利用重复计算选取合适的嵌入强度后嵌入变换得到的频域矩阵中, 实现信息隐藏。结果 算法能够将彩色图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 有较好的不可见性。与此同时, 提高了四元数域水印对于裁切攻击的抵抗能力。结论 该算法在保证水印不可见性的同时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攻击, 满足数字防伪以及版权保护的需要。
  • 占俊
    . 2016, (9): 108-1131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决当前图像配准算法匹配精度较低的问题。方法 提出加权相位一致性耦合改进的图变换匹配的精准动态图像配准算法。首先, 基于SIFT机制, 检测图像中的关键点; 并嵌入加权因子, 定义相位一致性特征, 对关键点完成提纯, 消除误配点与稳定性不佳的特征点; 随后, 设计角度距离, 替代相邻特征, 改进图变换匹配技术, 形成精准匹配关系集; 再利用初始匹配特征点与精准匹配特征点间的映射关系, 对其完成修正; 最后, 利用改进的图变换匹配算法处理修正后的匹配关系, 进一步提高匹配精度。结果 仿真结果显示, 与当前图像配准技术相比, 改进的算法拥有更强的鲁棒性与更高的匹配精度。结论 改进的算法能够提高图像在几何变换程度较大时的匹配精度。
  • 孙叶维, 孔玲君, 刘真
    . 2016, (9): 114-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同时实现较高的光谱精度和色度精度, 提出一种基于修改的LMS曲线加权残差补偿光谱降维法。方法 利用Matlab软件自制由7986个色块组成的色靶, 将前5986个色块作为训练样本,后2000个色块以及Munsell色卡作为测试样本。采集色靶的光谱数据后, 对高维光谱数据采用基于修改的 LMS 曲线加权残差补偿光谱降维法进行降维, 并与主成分分析法、 LabPQR 非线性降维法、WSPCAplus非线性降维法、 修改矩阵 R降维法等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 提出的基于修改的LMS曲线加权残差补偿光谱降维法重构得到的光谱数据具有较高的光谱精度, 同时在色度精度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且在观察视角变化的情况下仍具有稳定的色差精度。结论 基于修改的LMS曲线加权残差补偿光谱降维法能够在保证较好光谱精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色差精度, 且在不同视角下色差精度的稳定性较好, 适合多种颜色样本, 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 李胜辉, 张保龙, 史瑞芝
    . 2016, (9): 120-1231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FAST特征点检测算法与FREAK特征点描述算法相结合用于图像匹配, 以改善图像识别算法在移动终端上对印刷品图像的识别性能。方法 匹配的过程需要不断对摄像头获得的图像进行实时处理, 但由于手机设备的处理器、 内存等硬件条件有限, 因此匹配算法的速度和效率是需要首要考量的指标。借鉴ORB的FAST特征点检测算法的思想, 将FAST与FREAK特征点描述算法相结合用于图像匹配, 然后与ORB算法的匹配速度和匹配精确度进行比较。结果 结合了FAST特征点检测算法的FREAK算法, 与ORB算法相比, 匹配速度有了一定的提升, 匹配精确度也基本可以满足纸质印刷品图像匹配的需求。结论 在移动终端进行印刷品图像识别与匹配时, 文中的研究能够在保证图像识别准确性的基础上使识别算法的运算速度得到一定的提升。
  • 魏代海, 王晓红, 刘玄玄
    . 2016, (9): 124-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了一种彩色图像数字水印技术, 解决数字水印在大数据量水印、 不可见性和鲁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该算法对彩色QR码水印和彩色载体图像分别进行RGB三通道分解, 彩色水印单通图像进行混沌加密; 对彩色载体单通道图像进行Contourlet变换; 按对应通道将水印嵌入到载体图像低频经奇异值分解后的对角矩阵。 结果 该算法在水印嵌入和提取仿真实验结果为PSNR>50 dB;鲁棒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在抵抗任意旋转攻击和基本图像处理操作的攻击下, 提取出来的彩色QR码颜色未失真, 并且均能够成功解码和自动识别。结论 该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较好的不可见性, 能够很好地将彩色水印嵌入彩色图像, 可应用到实际的数字版权保护中。
  • 夏京瑞, 周奕华, 钱俊, 张文菡
    . 2016, (9): 129-133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细胞打印用压电式喷墨头的研究进展。方法 从压电式喷墨头的角度出发, 总结压电式喷墨头中影响细胞打印的关键因素, 主要包括喷墨腔内部的压力波形态、 压电陶瓷驱动器、 喷墨头内部流体动力学特征以及喷嘴几何形状设计等对压电式喷墨头喷射行为的影响, 同时针对各因素对细胞打印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讨论。结论 研究成果对当前普通桌面打印机如何改进应用于细胞打印, 优化细胞打印用压电式喷墨头的设计方案以及促进细胞打印的应用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姜中敏, 周颖梅
    . 2016, (9): 134-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简化印刷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方法 提出基于多尺度结构相似度的印刷图像质量评价研究, 将多尺度结构相似度应用在印刷图像质量评价上。结果 实验仿真表明, 多尺度结构相似度模型客观评价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的相关系数最高, 为0.7698, 表明两者是强相关关系。结论 提出的基于多尺度结构相似度的印刷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是印刷图像质量评价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 潘娅萍, 张正健, 王满康, 陈蕴智, 王雪吟, 高欣, 陈银林, 辛纪辉
    . 2016, (9): 138-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决传统装饰原纸大量加填所导致的填料流失严重、 成纸强度较低和印刷适性不理想的问题。方法 实验以传统生产工艺为基础, 减少原纸在抄造过程中的加填量, 通过对纸张进行涂布来提高其质量。对装饰原纸表面进行涂布后检测涂布装饰原纸的物理性能和印刷适性, 并采用PDA动态渗透特性分析仪研究装饰原纸的表面孔隙开放程度和内部孔隙大小情况。结果 涂布装饰原纸与市售高档装饰原纸相比, 白度提高了0.6%, 粗糙度下降了6%, 匀度提高了33%, 抗拉强度提高了340%, 印刷色密度在暗调部分提高了21%, 中间调部分提高了29%, 亮调部分提高了55%。结论 当原纸内钛白粉加填的质量分数为20%, 涂料中二氧化钛和瓷土质量比为50∶50~60∶40之间的涂布装饰原纸的各项性能得到改善。
  • 陈海生
    . 2016, (9): 144-1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喷墨热转印纸性能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4种纸张特性不同的喷墨热转印纸, 分别测试其匀度、 白度、 灰分、 透气度、 吸收性和粗糙度等主要性能指标。用喷墨打印机对这些纸样打印相同的印刷图案, 通过磁力烫画机将各样张的图案转印到同样材质的热转印T恤上, 对比热转印纸转印前后质量的变化, 探讨热转印纸张性能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结果 匀度高的纸张, 纤维分布规则, 有利于获得较好的印刷适性, 从而提高油墨转移率。纸张灰分含量低, 纤维交织紧密, 油墨转移良好。较低的粗糙度和吸收性及适中的透气度对提高油墨转移率具有显著作用。结论 喷墨热转印纸的性能会直接影响油墨转移率, 必须在热转印纸的生产及研发中加以控制。
  • 胡明进, 张静雯, 孙亚楠
    . 2016, (9): 148-1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醇溶性树脂对不同基材的附着牢度及以醇溶性树脂为连接料的油墨性能。方法 以苯乙烯为硬单体, 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 丙烯酸及氮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 乙醇为溶剂, 合成醇溶性苯乙烯-丙烯酸树脂, 以合成树脂为连接料, 添加分散剂、 炭黑及酞菁蓝, 研磨制得PE, BOPP,NY薄膜, 用黑色、 蓝色凹印里印油墨。结果 合成树脂对PE, BOPP, NY薄膜的附着牢度良好, 且油墨黏度随树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结论 由质量分数分别为50%, 15%, 2%和33%的醇溶性树脂、 颜料、分散剂、 溶剂组成的塑料里印油墨的着色力、 细度、 黏度、 附着牢度、 初干性、 溶剂残留总量和耐水煮性均符合食品包装要求。
  • 屈贞财
    . 2016, (9): 152-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喷墨印刷工艺对导电墨水导电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EPSON 1390万能平板打印机为输出设备, 选取塑料薄膜种类、 打印分辨率、 打印次数、 电路形状为主要工艺指标, 运用单因素实验法,测试不同指标作用下各印刷线路的单位电阻值。结果 塑料薄膜的表面分子结构对墨水的导电性能有直接影响, 表面张力高的塑料有利于获得较好的印刷效果, 导电性会得到提高; 较高的打印分辨率有利于提高墨层的连接精度, 从而提高导电性; 适当增加打印次数有利于形成清晰完整的印刷电路,可以降低平均电阻值; 印刷电子线路形状不同, 导电性能也不尽相同, 导电性能顺序为直线型>折线型>矩形波型>环型。结论 喷墨印刷工艺对导电墨水的导电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印刷工艺有利于提高导电线路的导电性。
  • 邢洁芳, 冉紫媛, 张绪勇, 郝琪
    . 2016, (9): 156-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用于精装书壳的聚氯乙烯发泡革的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利用发泡革的微观结构分析和宏观质量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数据量化表征和统计分布计算, 探讨两者间的相关联系。结果 对2种发泡革的物理性能和泡孔结构分别作出对比, 泡孔结构均匀、 分布细密、 穿孔率少的发泡革的物理性能检测结果较好。结论 发泡革的微观构造与宏观性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微观结构对宏观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和评价作用, 发泡革的泡孔结构越完整, 泡孔大小与分布的均匀程度越好, 感观性能和耐折牢度也越好。
  • 张文雨, 许文才, 罗世永, 张能健, 李绍国, 邓刚
    . 2016, (9): 161-164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获得胶印联机冷烫用胶黏剂的性能和冷烫印质量的关系, 提出胶印联机冷烫用胶黏剂的性能要求。方法 选用一种商用胶印联机冷烫胶黏剂, 测试黏度、 粘弹性、 触变性、 乳化率、 粘性、 干燥速率和固含量, 分析其与冷烫印质量的关系。结果 冷烫胶黏剂的初粘性要高并维持稳定, 且具有较快的干燥速率。印刷适性如黏度、 粘弹性、 触变性、 乳化率和普通胶印油墨要求相近, 在保证印刷适性、 粘性和合适的干燥速率的前提下, 固含量越高越好。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胶印联机冷烫胶黏剂的改进和胶印冷烫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 朱永双, 王利婕, 刘霞
    . 2016, (9): 165-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商业宣传册印刷品的碳足迹具体计算方法与步骤, 提出现阶段在计算印刷产品碳足迹中存在的难题与解决方案, 给国内商业印刷品或出版印刷品的碳足迹计算提供参考, 确定节能减“碳” 关键控制点, 促进国内印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结合商业印刷企业的实际生产数据, 以大卖场宣传册为例进行印刷品碳足迹量化研究。结果 得出宣传册从原材料到成品的部分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当量, 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 案例中的单本宣传册碳足迹为0.17 kg, 其中纸张碳足迹占55%, 其他原材料碳足迹占15%, 生产过程碳足迹占22%。
  • 吴旭辉, 张广辉
    . 2016, (9): 171-1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军品包装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及应重视的几项工作。方法 通过论述军品包装的发展趋势及包装标准化在军品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从建立标准体系、 全寿命设计管理角度论述军品包装标准化设计应重视的内容, 并根据现代科技引导的军品包装管理理念, 进行军品包装件的二维码模块化的简单设计。结果 军品包装标准化设计和管理应树立信息化战争的思想, 协调各行业资源, 做好顶层设计, 并进行标准、 规章制度的制定, 使装备随时具备 “好用、 耐用” 的能力。结论 通过对军品包装标准化的意义、 重点工作的论述, 对提高军品包装水平、 提升军品管理水平、 进一步搞好标准化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