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6-04-11
  

  • 全选
    |
  • 司晓喜, 张蓉, 朱瑞芝, 张凤梅, 何沛, 申钦鹏, 刘志华
    . 2016, (7):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纸质包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向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方法 选取改性聚苯醚作为食品模拟物, 首次建立模拟物MPPO直接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包装用纸中23种有机挥发物质迁移量的方法。结果 该法测定 23 种挥发性物质的相关系数 R 均大于 0.998, 相对标准偏差为1.4%~4.6%(n=7), 检出限为0.03~0.60 mg/m2, 加标回收率为81.2%~110.2%。结论 该法无需前处理, 简单快速, 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能满足包装用纸中23种有机挥发性物质迁移量的测定要求。
  • 王杰琼, 张印辉, 何自芬
    . 2016, (7): 8-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实现包装机器人自动测距的功能, 提出将双目稀疏立体视觉算法应用到自动包装机器人视觉系统中。方法 为验证算法的实用性, 利用深圳市元创兴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配备双目视觉系统的REBot-V-6R六自由度机器人进行实验, 计算实验台上包装件与摄像机的距离, 通过计算值与测量值之间的误差评估算法的精确度。结果 实验证明双目稀疏立体视觉算法在600~1000 mm范围内深度计算误差小于7%。结论 该稀疏立体视觉算法可以应用于自动包装机器人测距。
  • 姜荔, 孙智慧, 晏祖根
    . 2016, (7): 13-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压电陶瓷振动给料器的双晶片压电振子, 求出其力学表达式, 为振动给料器的双压电晶片的优化设计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以螺旋式压电振动给料器的圆盘型压电振子为例, 对圆盘型压电双晶片进行动力学分析, 建立振动模型及动力学方程, 对激振力进行求解。结果 运用Rayleigh-Ritz法推导出在简支边界条件下, 双压电晶片振子的弯曲振动的共振频率以及激振力表达式, 得出最大误差出现在160 V处, 理论计算与实验验证数据的误差为10%左右, 有限元分析与实验验证数据的误差为5%左右。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在实际应用中, 要综合考虑其电压输入与压电陶瓷层的变形程度, 选择最佳的电能输入, 才能使压电双晶片获得最大的激励位移。
  • 罗瑜莹, 肖生苓, 李琛, 穆丽新
    . 2016, (7): 17-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植物纤维多孔缓冲包装材料的研究现状, 指出已有植物纤维缓冲包装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植物纤维缓冲包装材料研究文献的梳理,将已有研究从原料及组分、 发泡方法和成型工艺等3个方面进行分类, 并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论 植物纤维多孔缓冲包装材料的应用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减轻泡沫塑料对环境的压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解决现阶段存在的发泡机理等问题, 为植物纤维缓冲包装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张晓君, 李军然, 马晓军
    . 2016, (7): 23-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纤维素膜的防静电性能, 扩大其在包装方面的应用。方法 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 利用原位共沉淀法制备出纳米Fe3O4/纤维素复合包装膜, 探讨Fe3O4/纤维素复合包装膜的力学性能、 耐水性能及防静电性能。结果 随着铁离子浓度的增加, Fe3O4/纤维素复合包装膜的抗拉强度从10.57 MPa增加到14.78 MPa, 抗水性从0.27提高到0.38, 表面电阻率逐渐下降。结论 相比纤维素膜, 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能, 且在低湿的环境下其抗静电性能更稳定。
  • 俞秋燕, 严灵芝, 刘翔, 傅天翔, 张萍, 高德
    . 2016, (7): 28-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乙酸、 高氯酸、 乙酸酐等对纳米纤维素(NCC)进行乙酰化改性, 再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聚乳酸/改性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PLA/mNCC)。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PLA/mNCC进行透明性测试及透光率分析; 采用FE-SEM电镜观察mNCC在复合材料中的形貌; 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进行动态热力学分析。结果 与mNCC相比, NCC在PLA基体中的分散性更好。当mNCC质量分数小于4%时, 可较均匀地分散在聚乳酸基体中, 但随着mNCC含量的增加, 团聚现象明显; PLA/mNCC的储能模量随着 mNCC 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但是 mNCC 的加入对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非常小。结论 为改善PLA的加工性能提供一定的实验及理论依据。
  • 陈满儒, 杨阳, 薛婕
    . 2016, (7): 33-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推广中空板作为太阳能电池片等光伏产品的新型环保包装板材。方法 通过与当前普遍使用的瓦楞纸盒电池片包装方案对比, 在防氧化性、 破片率、 防静电效果、 成本分析等方面进行一一比较。结果 中空板盒的破片率更低, 其防氧化性和防水的效果比瓦楞纸盒好, 成本比瓦楞纸盒略高, 但因其使用寿命长, 若多次使用, 成本会降低。结论 作为新型包装材料, 中空板可广泛使用于电池片的运输包装方案中。
  • 李文生, 王宝刚, 侯玉茹, 苗飞
    . 2016, (7): 36-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樱桃物流中温度、 湿度变化及运输后不同温度下的贮藏适期。方法 采用自动温湿度记录仪记录樱桃物流全程温湿度变化, 并将果实在0, 5和20 ℃环境下贮藏。结果 未预冷的樱桃在30 h的物流过程中, 温度为15.4~27.3 ℃, 相对湿度为64.5%~97.6%, 运输后在0~5 ℃下贮藏能够保持果实较好的品质。结论 在未预冷条件下, 用冷藏车可以长途运输樱桃, 但运输后不适宜长期贮藏, 需要及时销售, 即便到达目的地后在冷藏条件下进行贮藏, 销售期也不宜超过采摘后5 d。
  • 刘文霞, 徐冬美, 时芳芳, 陈永利, 吴德宝
    . 2016, (7): 40-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壳聚糖、 聚乙烯醇为基材, 对壳聚糖膜共混改性, 制得一种性能优良的绿色环保包装材料。方法 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 用红外光谱、 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力学性能、 透气性、 透光率、 雾度等进行测试。结果 研究表明, 共混时2种组分之间发生了分子间作用力, 两组分的共混比例(体积比)为40∶60或60∶40时所制备的共混膜表面平滑, 两组分有很好的相容性。结论 所制备的聚壳聚糖-乙烯醇共混膜有很好的成膜性能、 力学性能和透气性能等, 在食品、 药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 邓冰, 韩云云, 韩艳文, 梁鹏, 刘畅, 闫师杰
    . 2016, (7): 45-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4种温湿度组合对库尔勒香梨采后贮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香梨置于5 ℃冷库中预冷, 采用5 d缓慢降温的方式, 每1 d降1 ℃, 最终降到0 ℃, 之后将香梨随机分组置于温度为-0.7 ℃和0.5 ℃, 相对湿度为85%~90%和90%~95%组合的条件下进行贮藏, 每30 d测定1次生理指标; 常温货架期14 d时统计各处理果果心褐变情况。结果 -0.7 ℃和相对湿度为85%的贮藏处理推迟了冷藏期间香梨果实乙烯高峰的出现, 抑制了果实呼吸和乙烯代谢, 较好地保持了香梨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延缓了果实色泽的变化, 降低了货架期果心褐变率和果心褐变指数。结论 库尔勒香梨贮藏的最佳环境参数是温度为-0.7 ℃和相对湿度为85%。
  • 黄艳斌, 李星琪, 陈厚荣
    . 2016, (7): 5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挤压营养强化米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实验室自制的青少年型挤压营养强化米为对象, 分别以马口铁罐装、 真空包装和普通袋装3种方式进行包装贮存, 并在不同的贮存条件(4 ℃, 室温, 37 ℃)下贮存180 d, 考察样品的维生素、 水分、 酸价的变化规律。结果 不同的包装方式对青少年型挤压营养强化米的水分、 酸价及维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罐装和真空包装方式更能保持样品的营养品质。
  • 宋海燕, 田萌萌, 伍亚云
    . 2016, (7): 56-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蓄冷剂质量对挤塑聚苯乙烯保温箱温控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3种不同的外界温湿度环境条件下, 向保温箱内部加入不同质量的蓄冷剂, 研究蓄冷剂质量对挤塑聚苯乙烯保温箱温控效果的影响。结果 加入不同蓄冷剂质量时, 保温箱内各点的保温时间不同, 但均遵循着一个规律, 即保温箱底层测点的保温时间>中层测点的保温时间>上层测点的保温时间。在温度为23 ℃和相对湿度为50%的外界环境下, 30 mm厚的XPS保温箱内蓄冷剂与药品质量比为4∶1时, 能够有效保存药品在2~8 ℃, 保温时间达到24 h以上。建立了挤塑聚苯乙烯保温箱中心点处的外界温度-蓄冷剂与药品质量比-保温时间的三维模型。结论 蓄冷剂结合聚苯乙烯保温箱内部温度可控制在2~8 ℃, 满足冷藏药品短途快递运输的温控要求。
  • 吕海峰, 牛凯强, 刘静, 耿彦章
    . 2016, (7): 61-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实现软包装内液体体积的快速、 非侵入测量。方法 在研究亥姆霍茨共振器原理的基础上, 分析共振腔体积改变对声学系统的影响; 采用Virtual Lab软件对所设计的测试系统进行仿真计算, 求取传递损失最大值频率与被测液体体积的关系; 搭建软包装液体体积声学测试系统, 采用Labview软件对管道入口、 出口处的声音信号进行采集; 采用声波分解法对信号进行分析, 得到声学系统的传递损失。结果 测试结果表明, 软包装内液体体积由25增大至200 mL时 (即共振腔腔体体积减小), 测试系统传递损失的峰值所对应的频率由256上升至278 Hz。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相同的趋势; 系统的灵敏度为7.4 mL/Hz。结论 所设计的基于亥姆霍茨共振器理论的声学测试装置可以实现对软包装液体体积的测量。
  • 吴坤培, 阮红梅, 赵钺, 王俊, 黄海军, 骆汉英, 揭晓华, 揭敢新
    . 2016, (7): 66-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新型包装防护技术对焊接件的防护效果及其对后续焊接、 涂装等工艺的影响, 解决常规包装无法解决的焊接部位腐蚀防护问题。方法 通过自然环境暴露实验、 中性盐雾实验对焊接件常规包装防护方式和改进后的新型包装防护方式, 即PE袋密封包装、 气相防锈袋和气相防锈袋+冷喷锌的防护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0 d盐雾实验后, PE袋密封包装防护下焊接件基材、 焊缝都出现了腐蚀迹象, 其中焊缝部位相对于基材锈蚀更加严重。气相防锈袋密封包装防护下焊接件基材基本上无锈蚀, 焊缝部位出现轻微腐蚀。气相防锈袋+冷喷锌包装防护下焊接件基材以及焊缝部位都相对完好, 未出现任何锈蚀现象。结论 常规的包装防护方式对焊接件基材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是对焊接部位并不能起到较好的保护。改进后的气相防锈袋+冷喷锌包装防护方式综合了气相防锈技术和冷喷锌的双重优势, 对焊接件的基材、 焊缝及热影响区均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且不影响后续的喷涂焊接工艺等, 该组合型防护方式可有效应用到焊接件的海运包装防护中。
  • 黄志辉, 孙田, 李志森, 刘东升
    . 2016, (7): 71-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非PVC储液软包的密封性, 提出合理检测储液软包是否渗漏的判别标准。方法 对样品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压强的变化进行理论分析, 并利用一种非PVC复合膜储液软袋渗漏检测的实验装置对同一批次、 规格相同的300个样品进行实验, 对完好样品和渗漏样品的实验数据进行正态拟合, 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合格样品的压降数据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受相同压力的情况下, 完好样品的压力下降小于渗漏样品的压力下降。结论 在保压期间, 如果样本压力下降值在 11.31~34.68 N, 可以判断出样品为合格样品, 否则为渗漏样品。
  • 宋钊
    . 2016, (7): 75-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纸板在模压过程中的形变和分层现象。方法 模压是用纸板生产纸盒的重要环节, 模压过程容易造成纸板分层。用正交各向异性弹塑性连续体模型描述各层纸板的力学特性, 用内聚力模型描述纸板层间的粘合和在模压过程中的分层, 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纸板模压, 再现纸板变形过程, 预测模压对纸板分层的影响。结果 从仿真结果得到, 模压造成纸板分层, 这与真实实验一致。结论 力学模型能描述纸板在模压过程中的形变和分层特性。
  • 杨志远, 王惠源, 张鹏军, 张成卿, 牛碧凯
    . 2016, (7): 80-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一种23 mm航炮无链供弹箱设计, 使其空间利用率提高, 降低供弹所需的能量, 提高高射速武器供弹系统可靠性。方法 改变无链供弹输送单元的排列方式, 根据现有供弹箱设计进行排列; 计算关键弹箱的主要改变部分; 利用动力学软件ADAMS对关键部分进行仿真验证。结果 供弹箱改进以后, 空间利用率提高了50%, 相同弹药的供弹功耗降低了54%, 极大地提高了供弹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处设计可以通过ADAMS仿真验证。结论 文中的设计改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现有供弹箱的性能, 对未来高射速武器供弹系统设计有一定意义。
  • 杨仁民, 张学昌, 韩俊翔
    . 2016, (7): 85-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铝箔卷装盒机封口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抖动和凸轮回位弹簧经常断裂的问题。方法 建立封口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动力学仿真, 通过封口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封口机构中凸轮轮廓、 回位弹簧刚度、 装盒速度对整个封口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 封口机构的抖动出现在封口机构封口完毕之前, 正准备进入保持阶段的时候。回位弹簧刚度有助于减缓封口机构的抖动, 但若继续增加刚度, 减缓抖动的效果不明显。结论 当凸轮回位弹簧的刚度为0.4 N/mm, 封口速度为2 盒/s时, 封口机构的抖动最小, 整个过程中无明显的冲击现象, 整机性能得到提升。
  • 陈营, 陆佳平, 陈永清, 蔡和平
    . 2016, (7): 92-95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预制袋包装机的生产效率。方法 基于回转式充填结构, 研究并提出一套预制袋在连续自动充填形式下的供送技术方案, 实现连续式给袋送袋及连续性充填。结果 针对选定的预制袋研究对象, 设计出了预制袋连续供送的轨迹路线。结论 省去了预制袋充填的间歇等待时间, 提高了生产效率。
  • 崔岩, 屠凤莲, 赵伟
    . 2016, (7): 96-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一种适合频繁更换桶形的直线式旋盖机。方法 针对不同桶形的长宽高和不同的桶盖, 四头直线式旋盖机设计有相应的调节机构和快速更换机构, 并阐述其结构组成、 工作原理及调节机构的设计。其中水平调节机构利用螺旋机构原理, 将2根丝杠的旋转运动转变成4个旋盖头的平移运动, 且2根丝杠由特定传动比的齿轮联动, 转动调节手轮即可实现4个旋盖头等间距调节; 该设备还为旋盖头设计快速更换机构。结果 四头直线式旋盖机结构简单, 成本低, 更换桶形时调整方便,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结论 四头直线式旋盖机在包装机械领域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 刘晓雯
    . 2016, (7): 99-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目前榨菜包装行业存在的包装效率低、 人工耗费高等问题, 对现有榨菜灌装机进行改进设计。方法 利用TRIZ理论, 对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 通过建立放袋机构、 装袋机构和真空热封机构设计的冲突矩阵, 得到相应的创新设计原理, 并选择最佳原理解决设计中涉及到的技术冲突问题。结果 放袋装置能够适应175.5 mm×125mm, 120 g和138 mm×93 mm, 60 g等2种不同规格的包装, 且解决了上袋频率快与上袋结构复杂间的技术矛盾; 生产节拍达到了40袋/分钟, 解决了灌装时开袋状态与装袋结构复杂间的技术矛盾; 提高了真空热封效率, 且通过改变热封结构布置方式, 解决了结构衔接紧密与物流运输间的技术矛盾。结论 通过综合运用TRIZ理论, 解决了设计基于榨菜灌装机械平台的新型榨菜包装机涉及到的技术冲突问题。不仅实现了现有榨菜灌装机的高效利用, 提高了包装效率, 且榨菜灌装和包装工序衔接紧密, 结构紧凑, 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
  • 梅菊, 黄松和, 李超军
    . 2016, (7): 103-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柔性长摆臂对包装机械凸轮系统的影响, 为验证凸轮系统的设计是否满足要求提供一种直观的方法。方法 以糖果包装机械中常用的凸轮系统为研究对象, 通过SolidWorks建立凸轮系统三维模型, 通过Ansys建立柔性体的中性文件, 二者相结合创建刚柔耦合分析模型, 在ADAMS下对系统进行仿真, 获得相应实际位移输出曲线。结果 在考虑两摆臂为柔性体的情况下, 上下冲杆同步段之间的距离有一定的波动, 且最大变化为2~3 mm。结论 考虑到柔性体对凸轮系统的执行构件影响不大, 可在执行件上布置胶垫, 避免夹持中糖果被夹碎。
  • 恽达明, 徐自明
    . 2016, (7): 107-109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目前吨袋在输送转向过程中频繁出现滞留现象、 输送传动零部件容易疲劳磨损失效等问题, 导致包装能力不能满足客户要求, 设计了一套新型输送转向装置。方法 通过分析吨袋内物料特性和原吨袋输送转向装置存在问题, 提出新型输送转向装置设计方案及装置结构组成。结果 新装置包装能力可以达到52.2袋/h, 与原装置比较, 包装能力提高了35.8%。结论 新型输送转向装置克服了粉状和颗粒状物料性质引起的冲击载荷, 杜绝了吨袋在转向输送中滞留现象的发生, 输送平稳性和传动部件寿命得到提高, 包装能力也得到提升。
  • 李飞, 张凯, 温金鹏
    . 2016, (7): 110-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提高能量吸收效率, 设置出一种合理的诱导结构, 对吸能构件产生积极影响。方法薄壁圆管设计一种环向圆弧刻槽诱导结构, 在不同长径比、 径厚比和刻槽深度的条件下研究薄壁结构吸能特性。结果 吸能量与圆管长径比和径厚比成反比, 初始压溃载荷随刻槽深度增加而减小。结论 在不同的条件下, 刻槽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初始载荷, 并获得较为平稳的压溃载荷平台。
  • 徐国宝, 杨红亮, 王延军, 徐志刚
    . 2016, (7): 116-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完成塑料薄膜在包裹丝饼前的焊接工作。方法 设计一种超声波封膜系统, 阐述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并分析塑料薄膜焊接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针对化纤行业的特殊使用环境, 结合了理论分析, 确定了系统的焊接条件。结论 该系统经实际应用, 运转良好, 具有推广价值。
  • 李玉华, 王文雅, 蒙磊, 李光
    . 2016, (7): 120-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方罐盖注胶烘干机罩边机构在复杂应力作用下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并进行优化设计。方法 通过Ansys Workbench建立罩边机构三维模型, 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上压板结构进行静态分析和模态分析; 建立优化数学模型, 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结果。结果 通过分析获得了优化前后的应力云图、 变形云图以及模态振型图。优化后的上压板厚度减小了30%, 宽度减小了7%, 变形量等效应力增加, 固有频率有所减少, 质量减轻了约7.1 kg。结论 经分析, 罩边机构上压板的结构优化是合理的, 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 减少质量并节约成本。
  • 梁金星, 万晓霞, 王琪
    . 2016, (7): 125-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光谱重建训练样本选择方法及训练样本集样本数量对光谱重建精度的影响。方法以光谱反射率已知的1687个矿物颜料样本为研究对象, 搭建真实六通道宽带光谱成像系统并进行标定, 利用宽带光谱成像系统对样本进行六通道数字响应值采集并进行校正, 通过R-matrix光谱重建方法, 对现有以及文中引入和提出的训练样本选择方法的光谱重建精度和计算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 分区最大化色域边界描述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光谱成像过程中训练样本选择, 其在保证光谱重建精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训练样本选择的效率, 实验证明文中提出的基于色域最大化思想的训练样本方法, 在面向复制的光谱成像流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结论 研究结果对于光谱成像过程中训练样本选择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刘洪豪, 王琪, 柴江松
    . 2016, (7): 131-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印刷品网点扩大中光学网点扩大特性, 量化分析不同类型网点结构对光学网点扩大的影响差异, 探讨光学网点扩大的一般规律。方法 根据网点结构, 提出周长对网点面积率敏感度的定义, 以此分析光学网点扩大随网点结构特性的变化规律, 图象栅格化处理器 (RIP)输出多种网点结构, 以不同网点胶印样张形式验证光学网点扩大规律。结果 对于调幅网点, 光学网点扩大大于机械网点扩大; 对于调频网点, 机械网点扩大大于光学网点扩大。同心圆网点是一种特殊网点结构, 兼有调幅、 调频光学扩大特性。结论 光学网点扩大不可避免, 光学网点扩大值与周长对面积率敏感度正相关, 研究不同网点结构的光学扩大特性对印刷品质量控制有一定意义。
  • 况盛坤, 王晓红
    . 2016, (7): 136-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传统视频镜头边界检测算法精度低和较复杂等缺点, 提出一种基于谱残差显著图和分块灰度直方图相结合计算似然比的算法。方法 为了提取有效结构信息作为特征来比较帧间差异,采用谱残差方法得到各帧图片的显著图。将显著图分块并计算各块的灰度直方图数据, 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精度。计算各帧似然率后用文中提出的帧间差指标计算比较帧间差异。结果 所提方法的综合检测精度能达到93.82%, 对常见影响因素下相邻未变化帧的相似性保持在99%以上。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 文中算法的检测精度高于传统方法, 过程相对简单, 对常见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 王颖, 司占军, 王佳
    . 2016, (7): 141-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满足视频服务系统根据不同的需要提供不同质量的视频, 并且能够识别和量化质量损失, 使得视频质量能够得到控制和提高, 以满足不同领域的要求。方法 采用基于熵权赋权法的灰关联技术构建了一套视频质量评价体系, 分为视频质量评估系统和灰关联评估模型2个部分。其中视频质量评估系统包含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主观评价采用标准ITU-T P.910中定义的DCR主观评价方法, 客观评价中包含峰值信噪比、 结构相似度、 清晰度—点锐度算法、 四元数奇异值4个指标算法。结果 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优势明显, 解决了主观意识和单指标衡量的局限性问题, 能够全面准确的评价实验视频, 且与人眼相关性高, 客观的反映了视频序列的真实质量。结论 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证明, 文中的视频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合理, 方法选择正确, 思路可行, 达到了较好的评价效果,对视频质量评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 李艳妮
    . 2016, (7): 147-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专色油墨的配色方法。方法 在K-M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光谱配色法, 引入权重因子, 推导得出胶印油墨的配色模型。通过计算目标色块与匹配色块的色差对配色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验证色块的色差均小于6, 符合忠实复制的要求。结论 采用此种方法建立的模型精度较高, 可用于配色。
  • 孙艺, 张正健
    . 2016, (7): 151-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吸墨性优良的多层涂布石头纸基喷墨打印相纸。方法 文中采用表面改性技术改进石头纸基相纸表面结构并通过主观与客观对比评价不同涂层结构的改进效果的方法, 研究强吸墨性的石头纸基喷墨打印相纸的造纸工艺。结果 其配方如下: 底层, m (PCC) ∶m (白乳胶) 为100∶12; 中层, m (沉淀二氧化硅) ∶m (胶体二氧化硅) ∶m (白乳胶) ∶m (PVA-1799) 为70∶30∶10∶10; 面层, m (胶体二氧化硅) ∶m (纳米三氧化二铝) ∶m (PVA-1799) 为80∶20∶20。涂布量为15 g/m2, 经压光工艺处理后的石头纸较石头纸原纸白度提高了6.9%, 光泽度提高了151.1%, 平滑度提高了976.9%, K色色密度提高了47.4%; 较市售的260 g/m2高光相纸平滑度提高了1650%, K色色密度提高了14.3%。结论 三层涂布配方效果最佳。
  • 陈凤宝, 张正健
    . 2016, (7): 157-160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分析溶剂型凹版油墨中的有机残留, 为溶剂型凹印油墨风险监控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QB/T 2929—2008的基础上建立12种有机溶剂的标准曲线。以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为基材, 在不同墨层厚度和干燥时间的条件下, 检测12种有机溶剂残留量, 分析残留量与墨层厚度和干燥时间的关系。结果 有机溶剂残留量随墨层厚度增大而增加, 随干燥时间增长而减少, 均具有一定的线性趋势, 丙酮和乙酸丙酯的残留量变化最为明显。结论 研究结果能为塑料包装印刷在墨层厚度、干燥时间控制上提供科学依据, 为食品相关材料风险监控标准的制定和修正提供数据依据。
  • 薛美贵, 章理, 田乐园
    . 2016, (7): 161-165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得到纸张表面孔隙的相对深度与平均孔半径, 并探讨表面孔隙的相对深度以及平均孔半径与纸张表面特征之间的关系。最后, 使用IGT印刷适性仪模拟胶印方式对其中3种牛皮纸进行印刷。方法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5种非涂布纸样的印刷面进行扫描, 然后, 采用Image J图像处理法对各纸样的SEM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 纸张表面孔隙的相对深度介于107~133之间, 平均孔半径介于36.06~45.71 μm之间, 且纸张表面孔隙的相对深度越浅, 其平滑度越高, 反之亦然。平均孔半径越小, 其光泽度越高, 反之亦然。结论 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 可以快捷、 高效的测定纸张表面的粗糙程度与对入射光镜面反射的情况。在纸张表面孔隙平均孔半径相当的情况下, 其值越小的, 胶印图像的密度、 饱和度、 光泽度就越高, 相反就越差, 但是, 如果平均孔半径太小, 油墨颗粒不能很好的渗入到孔隙当中, 图像的耐摩擦性就会差。
  • 袁峰, 张翔
    . 2016, (7): 166-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考虑轴承支承刚度的情况下, 对橡皮滚筒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方法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橡皮滚筒进行有限元建模。结果 分析得出其前五阶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 以及轴承支承刚度对橡皮滚筒固有频率的影响, 通过谐响应分析得出橡皮滚筒在载荷冲击下的位移频率响应曲线。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 该型曲面胶印机橡皮滚筒动态特性良好, 可有效保证印刷质量。
  • 王梅, 彭湘敏
    . 2016, (7): 171-1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书籍装订中利用梯标进行配帖质量的检测, 一般是配帖完成后通过目测来判断配帖是否合格, 工作量大且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文中旨在开发一种检测配帖质量的在线检测系统。方法 通过电荷耦合器件 (CCD) 采集配帖完成后的梯标图像, 应用机器视觉技术, 利用Matlab高级程序语言实现梯标图像的识别。结果 通过将标准梯标图像与实际采集梯标图像进行比对, 利用有效的识别算法, 能够高效地对配帖的质量进行判断。结论 该识别算法适用性强, 可应用于多种类型的梯标图像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