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6-07-06
  

  • 全选
    |
  • 胡宇鹏, 罗群生, 李友荣, 李明海
    . 2016, (11):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具有内热源的某产品包装箱在不同压力下的传热特性。 方法 搭建具有内热源的某产品包装箱传热特性实验系统,对不同压力下内部具有热源的某产品包装箱内的温度场进行测量,讨论产品各部件的传热特性,并基于计算结果,拟合各部件的传热关联式。 结果 常压状态下各测点温度较低压状态更易达到平衡,箱体内温度场的分布符合被加热物四周热边界层厚度分布规律。包装箱内对流传热能力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强,且箱内压强处于较小范围时,压强的增加对于箱内各部的冷却效果更加显著。 结论 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内,该产品包装箱内传热能力的强弱主要受对流传热影响,对流传热能力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强;得到了各部件壁面传热关联式,误差在 5%以内。
  • 卢唱唱, 许琦炀, 徐丹
    . 2016, (11): 6-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与壳聚糖(CS)基材中添加纳米蒙脱土(MMT),制备安全无毒、具有良好吸水性的海绵衬垫,可用于鲜肉的保鲜包装。 方法 将不同比例的 MMT 添加到 CMC-Na 和CS 混合溶液中,冻干后采用氯化钙交联得到海绵衬垫,测定衬垫在水中的溶胀率和可溶物含量以优化配比,然后测定最优衬垫的吸湿速率、红外光谱、形貌、压缩强度以及色差等。 结果 当 MMT 质量分数为 5%时,衬垫在水中的溶胀率最高,可溶物含量较低,且与空白对照品相比,由于 MMT 在高分子基材表面形成大量微米级团聚粒子,所以其比表面积增大,吸湿速率加快。同时,由于 MMT 良好的力学强度,且与 CMC-Na 和 CS 基材结合良好,因此 MMT 的添加大大提高了衬垫的压缩强度。加入MMT 后,虽衬垫的颜色有所加深,但肉眼观察并不明显。 结论 MMT 的加入可改善 CMC-Na/CS 衬垫的性能,促进其在鲜肉包装中的实际应用。
  • 李芸, 康勇刚, 付志强, 李军然, 苗函阁
    . 2016, (11): 1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纸浆模制波状结构形式的缓冲填充物进行结构设计与缓冲包装性能的测试。 方法 设计并加工制备 2 种纸浆模制品波状缓冲结构填充物,其中 A 组试样的高度均为 30 mm,波状角度分别为 5°, 15°, 30°; B 组试样确定的波状角度均为 5°,高度变化分别为 10, 20, 30 mm。对 2 组试样分别进行了静态压缩、动态冲击和振动试验。结果 高为 30 mm,波状角度为 5°, 15°,30°的波状结构最大静载荷分别为 1230, 1430, 1600 N,波状角度为 5°,高为 20 和 30 mm 的波状结构最大静载荷分别为 560, 1380 N。 结论 静态压缩试验表明高度一定时,纸浆模制缓冲结构的波状角度越大,载荷能力越强, 波状角度一定时,高度越高,载荷能力越强;动态冲击试验表明纸浆模制缓冲结构的波状角度、高度影响着结构体的缓冲应用范围;振动试验表明在给定的载荷条件下试样避开了公路运输的共振频率。
  • 江向东, 徐朝阳, 李健昱
    . 2016, (11): 16-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樟子松在不同静态径向加载速率作用下的能量吸收特性。 方法 采用横纹径向压缩实验。 结果 在不同加载速率的作用下,应力-应变曲线都呈现出 3 个阶段,即弹性阶段,应力平台阶段以及密实化阶段。樟子松存在明显的应变速率敏感性,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的应力平台阶段不断上升。当应变为 0.06,加载速率为 1 mm/min 时,应力为 4.38 MPa; 当加载速率为 10 和 30mm/min 时,对应的应力分别为 4.71 和 6.56 MPa。樟子松具有优良的吸能能力,其能量吸收效率可以达到 0.7~0.8。其缓冲系数曲线呈“L”型,随着应变的增加缓冲系数不断减小,但受加载速率的影响不大。 结论 不同加载速率对樟子松的能量吸收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 赵媛, 陈宜昭, 王娟, 黄崇杏
    . 2016, (11): 20-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纳米纤维素/聚乳酸(NCC/PLA)复合薄膜在不同降解条件下的降解情况。 方法 在pH 值为 3, 7, 11 的溶液及紫外光照射条件下,降解自制的复合薄膜,通过测失重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 pH 值、光照和 NCC 的添加与复合材料降解能力间的关系,研究其降解机理,并与纯 PLA 薄膜对比。 结果 NCC/PLA 复合薄膜在碱性条件下质量损失最快,酸性稍慢,中性更慢,紫外光照射下最慢,复合薄膜质量损失均比纯 PLA 薄膜多。在pH 值为 3 和 7 的溶液及紫外光照射降解后, NCC/PLA 复合薄膜氧碳原子数量的比值均比未降解时增大,分别提高了 35.16%, 36.66%, 38.65%。 结论 NCC 的添加提高了 NCC/PLA 复合薄膜的降解性能,在不同降解过程中,薄膜表面 C 原子所占比例减少,相对地 O 原子所占比例增加,氧碳原子数量的比值增大。
  • 尹芬, 林月城, 段继华, 倪洋洋, 江贵长
    . 2016, (11): 27-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均聚聚丙烯为研究对象,研究具有更好透明度的聚丙烯材料的配方。 方法 使用直接加入法对各种原材料进行配比,在单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熔融挤出造粒,根据测试标准进行制样并测试。 结果 添加质量分数为 0.3%的α成核剂到均聚聚丙烯中时,聚丙烯试样的熔融温度最高,结晶度最大,半结晶时间最短,透光率和拉伸强度最大,冲击强度最小。 结论 在均聚聚丙烯中添加质量分数为 0.3%的α成核剂复配助剂可以制备耐 150 ℃以下的温度,且具有更好透明度的聚丙烯材料。
  • 马超, 孙超群, 吴瑛
    . 2016, (11): 32-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铜掺杂纳米二氧化钛抗菌材料,测定其金属溶出率,研究该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及抗菌性能。 方法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掺铜二氧化钛(TiO2&Cu)纳米材料,采用催化动力学法测定该材料 Cu2+溶出率,以亚甲蓝为光催化降解材料测定其光催化活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物,研究在紫外光和非光条件下 TiO2&Cu 纳米材料的抗菌性能。结果 TiO2&Cu 纳米材料 Cu2+溶出率最大值为 72.36%,在自然光和紫外灯光照下对亚甲蓝光催化降解率分别为 95.06%和 85.08%,光照下TiO2&Cu 材料质量浓度达到 10 mg/mL,与细菌共培养 90 min 后,抑菌率可达 94%。 结论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含铜量为 0.2%的 TiO2&Cu 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在暗光和紫外光照下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
  • 罗璇, 冯智劼, 张勇
    . 2016, (11): 38-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无菌包装袋的透氧率与其厚度、材质及温湿度的关系。 方法 用厚度测试仪测量无菌包装袋厚度,用红外光谱仪检测材质、用氧气渗透测试仪测试透氧率,并比较厚度、材质和温湿度对透氧率的影响。结果 无菌包装袋的透氧率随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材质对无菌包装袋的透氧率影响较大;无菌包装袋的透氧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阻氧性能下降。 结论 无菌包装袋的厚度、材质和环境温度对其透氧率均有影响,而相对湿度对透氧率无显著影响。
  • 于洋, 李斌, 王鹏, 辛秀兰, 徐宝财, 吴涛, 禹晓燕
    . 2016, (11): 42-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支化单体对丙烯酸酯乳液的影响。 方法 以顺丁烯二酸酐和季戊四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备聚酯型四臂支化单体,将其水分散液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得到支化丙烯酸酯乳液。测定不同比例分散液对乳液基本性能的影响。 结果 制备乳液粒径分布 100~200 nm,表面张力稳定在 30~35 mN/m,增加分散液的比例可适当降低乳液粘度,降低吸水率。 结论 将支化聚合物引入乳液聚合体系,可有效降低乳液粘度和吸水率。
  • 孙魁魁, 向红, 杨迪, 李大伟
    . 2016, (11): 47-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金属食品罐内涂材料中双酚 A 的迁移。 方法 采用 HPLC-FD 和 GC-MS 法对食品罐内涂中双酚 A 迁移进行分析。结果 在检测双酚 A 迁移的实验中,HPLC 法回收率范围为 92.6%~102.4%,线性相关系数为 0.9998,精密度为 4.0%,质量浓度的检测限为 1.2 μg/L; GC-MS 法回收率范围为84.8%~103.2%,线性相关系数为 0.9944,精密度为 4.5%,质量浓度的检测限为 0.03 mg/L。参考相关文献对分别采用 HPLC-FD, UPLC-DAD, GC-MS, UPLC-MS 检测双酚 A 迁移量的 4 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论 HPLC-FD 法具有检测限低、精密度高、随机误差小、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广、前处理简单以及检测成本低廉等优点,是双酚 A 迁移的首选检测方法。
  • 李云云, 魏丹, 张敏
    . 2016, (11): 52-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生鲜双孢蘑菇从(3±1) ℃的冷藏环境转移到(10±1) ℃的物流或销售环境后,延缓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品质快速下降的方法。 方法 升温后分别在聚乙烯微孔袋(20 cm×30 cm×40μm, φ=0.3 mm, N=4) 上均匀穿刺 2, 4, 6 个微孔,并与未穿刺的进行对照,测定保鲜过程中双孢蘑菇各指标变化。 结果 升温后增加微孔数量能明显改善包装内的气体含量,维持较好的感官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含量(P<0.05),并且能有效抑制双孢蘑菇白度值的降低及相对电导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增加(P<0.05),但会促进其质量损失率的增加。 结论 双孢蘑菇在升温后增加微孔膜的微孔数量能更好地保持双孢蘑菇的品质,其中增加 4 个微孔数的综合保鲜效果最佳。
  • 姜珺珺, 陈惠
    . 2016, (11): 58-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实验得到果品动态贮藏品质,为果品的防护包装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确定在轻微冲击下果品的保护性要素,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破损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结果 硬度、色度和质量等 3 个要素是果品贮藏保鲜的主要指标,为了能够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延长果品的贮藏寿命,需从表观品质动态损伤脆值方面着手进行防护性包装设计。 结论 对于受到轻微损伤的果品,在设计保护性包装方案时的重要标准就是将冲击的强度(峰值加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实际要求得到需要贮藏的时间,再根据时间和动态脆值的关系,得到设计缓冲包装需要的动态脆值,以此为基础可以进行水果包装的整体设计。
  • 马晶晶, 欧文, 罗九斌, 吴健, 刘东
    . 2016, (11): 64-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多孔阳极氧化铝/聚四氟乙烯(AAO/PTFE)复合薄膜应用于湿度传感器封装窗口的水蒸气输运特性和抗污染能力。 方法 通过旋涂法在双通阳极氧化铝薄膜上制备 PTFE 微孔膜,将该复合薄膜用作湿度传感器的封装窗口,在定温变湿的环境和油漆喷涂房中分析相对湿度测量的静态误差和动态响应,研究 AAO/PTFE 复合薄膜对传感器测量的影响和保护功能,并将其与 PTFE和 PVDF 滤膜进行对比。 结果 定温变湿环境下静态和动态的测量结果表明, AAO/PTFE 复合薄膜对湿度传感器造成的测量误差最大可达 15%,且误差曲线可以分为 30%~50%的低相对湿度区间、50%~80%的中相对湿度区间和大于 80%的高相对湿度区间。静态测量的差异是由不同相对湿度区间内试验箱中空气流动速率不同造成的,而动态响应的差异主要源于不同区间内管壳内、外的相对湿度差不同。 结论 PTFE 薄膜的涂覆不仅保留了 AAO 滤膜优异的水蒸气输运性能,还有效提高了其表面抗污染能力。
  • 汤亮, 郭卫林, 龚发云, 王亮, 潘明铮, 张董洁
    . 2016, (11): 7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摇盖式异形烟盒烟支入盒工艺普遍使用手工包装,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且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提出使用真空吸附式机械手完成烟支入盒流程,并对机械手末端真空吸盒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方法 应用 FLUENT 软件对 3 种不同结构型式真空吸盒的二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吸盒端口结构型式及真空度与负压气流场稳定性的影响关系。 结果 负压气流场稳定性强弱关系为锥形>圆形>方形;随着真空度的增加,吸盒端口中心及吸孔入口流速均增加,负压气流场内真空度越大,其稳定性越差,当真空度分别为 20, 25, 30, 40 kPa 时,锥形吸盒气流场的理想真空度为 20 kPa。 结论 设计的烟支入盒工艺合理,稳定性好,效率高。模拟结果可给真空吸盒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虞建中, 印雄飞, 徐雯, 孙海滨
    . 2016, (11): 78-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影响碳酸饮料货架期的各种因素。 方法 以 PET 瓶装碳酸饮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PET 瓶的二氧化碳泄漏的途径,通过 4 类实验分析了温度、壁厚、二氧化碳阻隔剂、气含量等因素对其泄漏速度的影响。 结果 常温下瓶体是二氧化碳泄露的主要途径,降低仓储温度、增加瓶子壁厚,在 PET 料里添加二氧化碳阻隔剂以及增加气体含量都可以有效延长货架期,而高温下气体含量高的饮料的货架期可能更短。 结论 实验得到了不同仓储温度、瓶子壁厚、不同初始含气量以及添加二氧化碳阻隔剂与产品货架期的关系。
  • 许美娟, 赵书凯, 贾大炜, 王呈呈, 崔明慧
    . 2016, (11): 83-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民机大型部件运输用传统木制包装箱结构重、成本高等问题,使用质量小、成本低的新型瓦楞纸材料研制民机大型部件运输用包装箱。 方法 以 APU 门为例,使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Nastran 计算 APU 门包装箱的强度,加载侧向载荷,使用木质材料和瓦楞纸板材料进行对比。 结果 同样的结构强度,瓦楞纸箱相比木制包装箱减重 60%,瓦楞纸箱的侧向结构需要优化。结论 瓦楞纸板用作民机大型部件的包装箱材料是可行的,且有很大的质量与成本优势,但设计中应全面考虑出现的各种载荷。
  • 王宏, 赵西友, 曾康斌
    . 2016, (11): 88-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空投水袋 200 m 高空的跌落冲击过程,验证双层超弹性材料包装方案的可行性。 方法基于 Ansys/LS-DYNA 软件平台,以盛装 5 kg 饮用水的水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着陆冲击过程中水袋主要力学参数的微观变化过程,包括形状变化、节点速度及应力的变化过程,并模拟出水袋着陆冲击的破坏情况。 结果 水袋四周的形状、节点速度及应力参数均在着陆瞬间发生急剧变化,直至水袋破裂。 结论 着陆瞬间液体向四周的急剧扩散是水袋破坏的主要原因,而且着陆时水袋侧面是最容易破坏的部位。双层超弹性材料的包装方案还不能满足饮用水 200 m 高空的空投包装需求。
  • 刘晨, 蒙丹花, 方玮宸, 周清华
    . 2016, (11): 93-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多品种小批量订单型企业的生产调度优化问题, 方法 针对 S 公司的生产现状,应用遗传算法思想设计调度优化方案,采用不等长矩阵的编码方式实现订单的批量生产及车间排产的方案。结果 通过仿真分析和 S 公司生产调度的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结论 基于遗传算法的调度优化算法实现了多品种小批量流程型生产企业生产调度优化,达到了缩短生产周期、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的目的。
  • 张伟科
    . 2016, (11): 100-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适应包装物品测径的需求,设计面向包装物品的激光扫描测径系统。 方法 通过研究激光扫描技术在测距方面的应用, 设计出适合包装物品测径需求的激光扫描测径系统装置,原理是将光源设计为可见激光,将包装防护的物品通过可见激光的测量扫描后,经过光电转换程序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转换后的电信号再经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整理,得出准确结果,并在激光扫描测径系统中显示出来。 结果 该装置具有数字化的通信接口,与 PC 机连接组成智能化的包装物品测径装置,可对激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并进行实时跟踪、监控,形成记录,如在包装物品扫描测径过程中出现意外时,能及时反馈给控制系统。 结论 该激光扫描测径系统实现了包装物品的全自动化、快速、 精确测径,可靠性高,可进行动态、流水化、实时在线检测,同时对包装物品没有损伤。
  • 马风力, 孙志栋, 孙志锋
    . 2016, (11): 105-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腌制蔬菜领域自动化包装技术的研究进展。 方法 结合腌制技术的特点,阐述了该领域自动化包装设备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计量、封口等关键包装技术,并展望了自动化创新技术的拓展应用。 结论 旨在提升相关领域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发扬创新精神,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 章耀平, 何渊井, 孙兆飞, 吴若梅
    . 2016, (11): 111-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自 1991 年首次发布气雾罐国标以来我国气雾罐的标准化历程。 方法 通过解析历次发布的国家标准(GB 13042, GB/T 25164)和包装行业标准(BB/T 0006),从气雾罐形式、分类、规格尺寸、耐压性、检验项目等方面阐述我国气雾罐制造技术标准化的更新改进。 结果 气雾罐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气雾罐不断满足气雾剂产业日益多样化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保证危险包装产品的质量安全需要,也是适应轻量化、节材化的绿色包装形势的需要。 结论 在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过程中,我国气雾罐制造业国际化程度相当高,标准化工作需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以引领行业发展。
  • 杨菊花, 刘林忠, 陈光武
    . 2016, (11): 115-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并解决托盘尺寸与铁路运输常用运载工具规格不匹配的问题。 方法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托盘,在常规托盘的基础上增加可移动部分,以实现托盘尺寸规格的可调节。 结果 对比计算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尺寸调节后的托盘在铁路运输常用运载工具上装载后,载盘效率会随着托盘拉伸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为了进一步说明托盘拉伸后的允许载荷量,运用 SolidWorks 软件针对 3 种常用材质的托盘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托盘拉伸 100 mm 后其载荷仍可达 1.5 t 左右。结论 尺寸规格可调节的新型托盘较之常规托盘,在与运载工具匹配性和载荷量两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 张志锋, 肖世德, 赵阳, 叶美松, 梁明通
    . 2016, (11): 122-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大板块包膜的特殊需求,设计一种由 PLC 控制的 L 型大板块自动包装机。 方法 通过分析大板块包膜背封、插角和点胶侧封动作的功能要求,采用 Pro/E 软件分别建立了取膜、背封、四角插封和点胶侧封等机构的三维模型,并对其关键的背封和四角插封机构进行了优化,完成了大板块自动化包装机的设计。 结果 该包装机能够对 2 种不同尺寸的大型板块进行完整包膜。 结论 采用四角插封方式,解决了大板块自动化包膜四角整齐包装的难题,提高了大板块包装机的工作效率和包膜效果。该机能够对不同尺寸的板块进行包膜,且更换组件更简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陈香利, 张锁怀, 韩庆红
    . 2016, (11): 127-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数值模拟技术,仿真某医用泡罩包装热成型容器在柱塞辅助热成型工艺过程中,不同时刻片材的厚度变化规律及分布情况,并验证有限元仿真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仿真拉伸头不同预拉伸深度下的热成型容器的壁厚分布情况,找出使壁厚分布更加均匀的最佳预拉伸深度值,以优化工艺参数。 方法 利用 SolidWorks 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通过 Ansys Polyflow 软件仿真该医用泡罩包装容器的热成型工艺过程。并通过对实际热成型产品进行热成型实验,验证了有限元仿真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仿真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约为 2%,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大体一致,仿真结果比较可靠。结论 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得到该医用泡罩包装制品的最佳热成型预拉伸深度值为 6.5 mm。
  • 陟俊杰, 蔡锦达, 唐静
    . 2016, (11): 133-1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基于 ARM9 的多功能贴标控制系统,解决目前国内市场上贴标机只能完成对扁瓶、圆瓶等单一类型瓶的贴标功能,且贴标精度低、正标率不高的问题。 方法 把变频电机频率作为参数基,依据运动关系进行数学分析计算,得出电机停止脉冲偏移量、启动延时时间参考值,结合伺服电机的闭环控制来精准定位标签在包装瓶上起始贴标位置,确保贴标时两者不会产生相对滑动,从而达到高的贴标质量。 结果 对贴标机 3 种方式分别进行现场测试,经由数据分析,该贴标机在扁瓶双侧贴标、圆瓶连续贴标、异形圆瓶定位贴标情况下,贴标精度为±1 mm,贴标速度分别可到达每分钟 60, 30, 20 瓶,正标率分别为 97.9%, 99.1%, 98.7%。 结论 该贴标控制系统采用 ARM9嵌入式系统取代传统 PLC 控制,贴标范围广、响应快速稳定、实时性强、交互界面友好,同时降低了设备成本,保证了较高的贴标精度,广泛适用于多种类型瓶的贴标控制。
  • 邱枫, 杨臻, 韩晓明, 柴三中, 仇久安, 孟婕
    . 2016, (11): 140-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用于某型精密球形电机中球形转子的杠杆型释放机构的可行性,以及解脱弹簧的最优刚度和预压力。 方法 首先对杠杆型压紧释放机构进行结构设计,然后对将该释放机构分析模型进行简化,最后采用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 ADAMS 进行解脱弹簧不同刚度和预压力的动力学仿真。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杠杆型释放机构可满足精密球形电机球形转子固定的指标要求,解脱弹簧最优刚度为 1.98 N/mm,最优预压力为 4~5 N。 结论 采用合理的弹簧刚度和预压力,能够降低释放过程中产生的碰撞力。
  • 李伟, 王友权, 董继先, 马超
    . 2016, (11): 149-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有效克服复卷机收线张力不稳定的问题,并有效抑制模型失配造成的误差。 方法 提出了基于内模控制算法优化的 PID 控制方法,将内模算法和传统 PID 控制方法相结合,用内模算法来调整PID 控制参数。 结论 仿真结果表明,该基于内模算法的 PID 控制方法具有优秀的控制品质,具有动态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 曾台英, 邵雪, 汪祖辉
    . 2016, (11): 153-1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相似性的印刷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解决客观评价印刷图像质量的方法忽略了人眼视觉的底层特征,不能与主观评价达到很好一致性的问题。 方法 采用能够提取视觉底层特征的特征相似性 FSIM 算法,应用在印刷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中,结合主观实验,对印刷图像质量加以整体评价。 结果 FSIM 算法的质量评分范围在 0.9~1 之间,在与主观评价的相关性分析上,皮尔逊相关系数(CC)为 0.9490,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SROCC)为 0.9940,平均绝对值误差(MAE)为 0.0049,相较于 MSE, PSNR, SSIM 和 MS-SSIM 算法表现出更好的预测稳定性、单调性和一致性。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 FSIM 算法与人眼主观质量评价有着更好的一致性,更接近人类视觉系统,能够有效地进行印刷图像质量评价。
  • 薛青晨, 吴丹, 陈大庆, 陈维霞, 顾济华
    . 2016, (11): 158-1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抵御 QR 码数字水印图像的几何攻击,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和离散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技术。 方法 利用 QR 码编码规则,将文本信息编码生成宿主图像;将宿主图像进行对数极坐标变换,然后进行一级小波分解,利用奇异值分解原理在其低频分块中嵌入置乱后的水印图像,形成含水印的 QR 码图像。 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使 QR 码水印图像抵抗旋转、缩放、平移(RST)等几何攻击。 结论 算法有良好的鲁棒性和不可见性,能够作为一个可行的版权保护和认证的工具。
  • 梁东, 张雷洪, 李贝
    . 2016, (11): 164-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光谱反射率重构精度,更好实现图像颜色再现。 方法 选择 4 种不同的训练样本,比较不同的改进的维纳估计算法重构光谱反射率精度。分别把 Color Checker Color RenditionChart(RC-24 色)和 Color Checker SG(140 色)以及 Panton 色卡、孟塞尔色卡(Munsell-1269)4 种不同颜色数量的哑光色卡作为训练样本,用伪逆算法、维纳估计算法、自适应维纳估计算法和最优化维纳估计算法分别对多光谱图像进行重构,并进行精度对比。从均方根误差、色差等方面评价这些光谱重构方法。 结果 最优化维纳估计算法重构均方根误差为 0.000 41,色差为 0.7874,均小于其他几种算法。 结论 最优化维纳估计算法能更好实现颜色再现。
  • 麻祥才, 王晓红
    . 2016, (11): 171-1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 LCD 显示器不同色温对人眼颜色感知有较大影响的问题。 方法 利用 BP 神经网络和色适应变换,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颜色相同感知的 LCD 显示器不同色温下的图像增强方法。结果 客观验证 100 个颜色的平均色差为 1.0441、最小色差为 0.3034、最大色差为 1.9757,符合视觉一致性的要求,利用该方法增强后图像主观评价的 Z 得分为 0.61844。 结论 该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图像在 LCD 显示器不同色温下显示效果的问题,达到了图像增强的目的。
  • 李杰, 王海文, 王永伟, 陈广学
    . 2016, (11): 176-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满足面向高保真再现要求的多光谱图像降维方法。 方法 基于二进制小波对信号的分解与人类的视觉特性相匹配,以及非负主成分分析法可较好地保证降维的光谱精度,提出采用基于离散二进制小波变化与非负主成分分析法的综合降维方法,并基于多光谱图像高保真再现的光谱精度、色度精度与变光源色差稳定性的要求,提出采用 CIELAB 的标准色差?Eab 、光谱保真度和平均梯度等 3 个指标来评价降维效果。 结果 经过多光谱图像的测试实验,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非负主成分分析法的综合降维方法相对于其他 3 种方法,其光谱精度、色度精度和图像清晰度保持良好。 结论 该方法较好地实现了多光谱图像的高保真再现问题,并且为颜色视觉的认知过程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
  • 付文亭, 陈锦新
    . 2016, (11): 181-1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实验研究适合凹印连线生产,且具有凹印连线印刷适应性,低 VOCs 含量,可实现高速、环保印刷的 UV 磨砂油墨的配方。方法 采用相关的检测设备对新的 UV 磨砂油墨进行性能检测与比较,主要包括油墨的细度、粘度、干燥时间、 VOCs 含量等;同时对比了该油墨印制的烟包产品的质量,包括磨砂度、色度等。 结果 该配方油墨各项检测性能优异,满足高速凹印机进行磨砂效果的印刷的基本条件;同时通过目测和手触实验对凹印印制的烟包产品磨砂质量与传统丝印工艺进行对比,目测效果基本一致,手触实验显示凹印机印制产品磨砂颗粒更细腻、磨砂感更强。 结论 新的 UV 磨砂油墨配方节能环保,可用于凹印连线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 王兴, 冷彩凤
    . 2016, (11): 186-1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 1,2-丙二醇与一种表面活性剂复配,把复配体系添加到润版液中,替代酒精实现免酒精润版。 方法 根据 HLB 值法,在众多表面活性剂中初步筛选出 3 种表面活性剂(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烷醇酰胺、十二烷基硫酸钠),通过对单一表面活性剂润湿性能的研究发现,十二烷基硫酸钠适合与 1,2-丙二醇进行复配,通过研究复配体系的润湿性能,得出二者最佳配比和添加量,以获得润版液最佳配方。 结果 1,2-丙二醇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体系最佳质量比为 1.5︰0.005,复配体系此时的临界胶束质量分数为 1.505%,配制的润版液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 结论 1,2-丙二醇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可实现免酒精润版,解决了酒精在润版时带来的危害。
  • 蔡锦达, 李翔, 姚尚金
    . 2016, (11): 190-1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发基于喷墨印刷技术的滚筒式生物芯片点样仪的组合压电喷头,介绍组合喷头的设计及其连续制备生物芯片的方法。 方法 该方法采用组合式压电喷头代替传统的单针头;用连续点样方式代替传统静态点样方式;用多样品同时喷点方式代替单个样品喷点方式,采用基于 ARM9 S3C2416 微处理器的触摸屏控制器来控制系统的运动,最后用激光跟踪仪测量了喷头连续制备生物芯片的精度。 结果 定位精度为 8 μm,重复精度为 5 μm,满足精度要求。 结论 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法可靠、精度高、性价比高的生物芯片制备方法。
  • 郭向阳, 杨冰峰, 张春和
    . 2016, (11): 195-1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军用车辆器材装箱配载问题进行合理优化,以提高集装箱的空间利用率。 方法 阐述了军用车辆器材装箱配载问题的重要性,并对装箱配载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应用蚁群算法建立数学模型和实现流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算法的合理性。 结果 利用蚁群算法模拟与优化装箱配载问题使集装箱利用率达到了 88.96%,并确定出了最优的装箱配载方案。 结论 蚁群算法能够对军用车辆器材装箱配载问题进行合理优化。
  • 田静敏, 黄秀玲
    . 2016, (11): 199-2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包装件的跌落冲击研究现状。 方法 从跌落冲击机理、冲击动力学、试验和仿真模拟等方面详细讨论其发展现状,并指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结果 对于跌落冲击机理,太多的经验公式忽略了时间、阻尼、摩擦等因素的影响,物理试验不仅试验周期长、试验成本高,且很难观察到包装产品内部冲击后的变化特性,理论分析只局限于对简单的单自由度包装系统的研究,模拟仿真技术解决了物理实验和理论分析的弊端。 结论 目前的模拟仿真技术还很不成熟,很多数据库还未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