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5-06-09
  

  • 全选
    |
  • 吕刚, 李晶, 张彬, 曹丽静
    . 2015, (7):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食品包装用印刷油墨中乙二醇醚类及酯类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油墨中的乙二醇醚进行富集, 对萃取方式、 萃取纤维、 萃取温度、 搅拌速率等参数进行优化。结果 涂层为65 μm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萃取纤维的效率较高, 优化后的搅拌速率为250 r/min, 萃取温度为60 ℃, 萃取时间为15 min, 解吸温度为275 ℃, 解吸时间为3 min。结论 7种化合物在其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均大于0.99, 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5~15.0 ng/L, 加标回收率为90.1%~99.9% , 相对标准偏差为5.2%~10.1%。该方法的样品前处理简便、 快速, 可用于食品包装用油墨中乙二醇醚及其酯类物质的检测。
  • 刘向红, 张薇蓉
    . 2015, (7): 5-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莫斯利安酸奶包装进口复合阻隔片材进行国产化生产。方法 通过将塑料热成型片材挤出和软包装阻隔膜进行熔融粘合, 生产出复合阻隔片材。利用不同基材配方和厚度的PS片材与EVOH阻隔膜进行复合, 测定复合片材的力学性能、 成型包装性能、 阻隔性能和卫生安全性能, 并对测试合格的片材灌装产品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 EF400生产线采用复合阻隔片材PS/EVOH/PE, 总厚度为1200 μm, 其中PS (配方为mHIPS∶mGPPS=4∶1) 的厚度为1050 μm, EVOH的厚度为39 μm。PS的配方和厚度会影响复合片材的力学性能和成型包装性能。复合片材的卫生性能按照GB 9683进行测试, 样品型式、 浸泡条件和测试方法都会影响蒸发残渣值检测结果。结论 国产化复合高阻隔片材PS/EVOH/PE可以代替进口片材,保障莫斯利安塑杯酸奶的质量安全。
  • 程欣, 余平, 王淑娟, 唐亚丽, 卢立新, 方艳
    . 2015, (7): 1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壳聚糖为基材与丁香精油相结合制备可食性抗菌包装。方法 先制备膜, 再根据检测膜的厚度、 力学性能、 抑菌性能来确定各成分的添加量, 确保膜各方面的性能处于最优状态。结果 当甘油的质量分数为1.0%, 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20 mg/mL, 丁香精油的质量分数为1.0%时, 丁香精油壳聚糖抗菌包装膜具有最好的力学性能和抑菌性能。结论 丁香精油食品抗菌包装材料的制备需要结合膜的性能来确定最终成分的含量, 以达到最优的设计。
  • 欧阳昊, 成伟
    . 2015, (7): 16-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双壁厚蜂窝铝的面内动态冲击力学行为。方法 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 建 立双壁厚蜂窝铝有限元模型, 分析蜂窝铝壁厚和冲击速度对蜂窝铝面内变形模式和平台应力的影响。 结果 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 在蜂窝铝的压缩方向上观测到3种变形模式, 获得了变形模式转换的临界 速度, 并给出了临界速度与厚跨比的关系式。计算了不同冲击速度和厚跨比下蜂窝铝的平台应力。结 论 变形模式对平台应力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的变形模式下呈现不同的规律: 准静态模式时, 平台应力与 冲击速度无关; 过渡模式和冲击模式时, 平台应力随着冲击速度 v的增大而增大, 分别与 v 1.5和 v2成线性 关系。根据有限元结果, 拟合得到了不同的变形模式下平台应力与冲击速度的经验公式。
  • 杨帅, 康勇刚, 齐菲
    . 2015, (7): 21-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低温环境条件下, 测试与分析2种冲击高度 (61, 76 cm) 下聚乙烯发泡材料的动态缓冲性能。方法 参考实际包装件流通环境的温度范围, 分别在23, 0, -15, -30 ℃等4种温度条件下进行聚乙烯发泡材料的动态冲击试验。结果 在低温环境条件下的EPE动态冲击曲线中, 对应于最小加速度处的静应力较常温条件下的增加0.9~2.5 kPa, 加速度值降低约7~8 g。结论 低温环境下, 缓冲材料动态载荷能力增加, 其最小加速度值低于常温条件下相同受力状态下的数值。在实际包装设计中, 应结合实际流通环境温度进行缓冲设计。
  • 张秀梅, 徐伟民, 张衡
    . 2015, (7): 26-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小麦秸秆缓冲包装材料的力学性能。方法 分别对小麦秸秆缓冲包装材料进行静态压缩、 松弛蠕变以及动态压缩试验, 采用L-M非线性拟合法曲线以及遗传算法识别模型参数。结果 得到静态性能曲线和动态性能曲线, 以此建立小麦秸秆缓冲包装材料的力学模型。结论 小麦秸秆缓冲包装材料的力学性能曲线开口向上, 呈凹谷状, 且只有一个极值点, 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及粘性特征。动态缓冲特性曲线近似呈U型, 过了最低点后, 曲线急速上升, 反映材料被压实。
  • 李祖吉, 宋少云
    . 2015, (7): 3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卷膜在拉开过程中的动力学仿真方法。方法 卷膜在受拉过程中, 相邻卷膜层之间会发生自身接触的高度非线性行为的动力学问题, 其分析计算量大且收敛困难。通过对卷膜的离散化建模, 以减少接触区域, 从而减少计算量。该问题方法借助于ANSYS软件, 用APDL命令流参数化建立卷膜模型, 施加边界条件, 并对其求解。结果 可以通过圆心与内圆节点建立刚性梁来创建圆的绕圆心转动的转动副; 对于类似卷膜的缠绕物体, 可以通过离散且用转动副连接相邻离散体的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 得出了计算收敛后卷膜的动力学属性及其力学行为。结论 该方法对卷膜的建模及动力学仿真具有可行性, 为类似卷膜的接触动力学分析提供了借鉴方法。
  • 高晨超, 张洋, 王超
    . 2015, (7): 36-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人造板的尺寸稳定性及使用价值。 方法 采用高温水热处理来脱除杨木刨花中部分半纤维素, 研究处理温度及时间对脱除效果的影响, 并测试刨花压制板的力学性能及吸水膨胀性能。结果 处理后的刨花组分含量发生变化, 大部分半纤维素被脱除, 半纤维素的脱除对刨花原料的润湿性有影响。在处理温度为170 ℃, 处理时间为60 min时, 刨花的质量损失率最高 (24.9%), 所压制板材的防潮性能的提高幅度最大 (13.4%), 而力学性能有所降低, 其静曲强度为14.4 MPa, 内结合强度为0.53 MPa。结论 刨花原料经高温水热处理能够提升其压制板材的防潮性能。
  • 江山, 何卫锋, 利建华
    . 2015, (7): 40-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一种封口机上的新型旋转式分盖装置。方法 首先通过对分盖动作的介绍, 详尽分析该装置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然后对刀盘进行设计, 确定其关键参数。最后对装置进行运动仿真,验证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结果 经过仿真分析, 上下刀盘边缘切刀切入点在分盖过程中始终相距约10°, 与刀盘边缘切刀外形设计相符, 能够成功地实现分盖功能。结论 该装置稳定性好、 结构简单,经实际使用证明达到了设计要求。
  • 潘光华, 柏子游, 王冬梅
    . 2015, (7): 44-47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配合正在研究的具有二次抗冲击性能的高低瓦楞夹芯纸板, 采用瓦楞辊组专利技术中瓦楞辊齿形参数, 开发设计高低瓦楞夹芯纸的成形装置, 验证高低瓦楞夹芯成型的可行性。方法 在确定试验用纸板宽度尺寸、 纸板弯曲变形屈服强度等参数的基础上, 计算纸板弯曲成形所需压力值, 确定电机功率, 并根据试验滚压速度, 设计传动系统及其他零部件。结果 电机功率为0.1 kW, 滚压速度为3~15 r/min, 对应的变频调速频率为6~30 Hz, 成形装置装配调试后均达到设计要求。结论 成形装置证明了高低瓦楞夹芯成形的可行性, 由于上、 下瓦楞辊高齿进入滚压和低齿进入滚压的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不同, 导致上瓦楞辊产生轻微的周期性弹跳, 而使成形不充分。
  • 席晓燕
    . 2015, (7): 48-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图解法对金属成形加工机械执行机构进行设计, 并基于ADAMS和Pro/E软件对机构进行建模仿真及分析。方法 根据测量出各铰链受力情况选取典型构件作为柔性构件, 在ADAMS柔性模块中对相应刚性构件进行柔性替换, 并比较冲头的位移、 速度、 加速度、 曲柄力矩等曲线。结果 当机构高速运转时, 原动件速度为360 (°)/s, 柔性构件对冲头的位移、 速度、 加速度都造成了影响, 其中对位移曲线影响不大, 对速度、 加速度曲线影响明显, 对机构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结论 当设计高速机构时, 必须考虑构件的柔性因素对机构运动特性的影响。
  • 李红果, 石卓栋, 古田, 屠凤莲
    . 2015, (7): 53-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一种龙门式防爆码垛机以提高易爆危险场所码垛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减少生产成本。方法 采用隔爆型防爆方式, 合理选择防爆元件, 设计以PLC为核心的码垛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研究了触摸屏和开关按钮在隔爆系统中人机交互的应用; 分析了码垛机的运动结构, 采用了模糊PID控制算法。结果 设计的龙门式防爆码垛机满足防爆等级E级 , 运行稳定可靠, 重复定位精度满足工作要求,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触摸屏和开关按钮的应用, 成功解决了隔爆系统不易修改参数的难题。结论 此码垛机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 徐国宝, 杨红亮, 石卓栋, 徐志刚
    . 2015, (7): 57-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闭口铁桶封口设备存在的寻口速度慢、 封口效率低和设备可靠性差的问题。方法 设计了一种封口设备, 采用视觉寻口技术实现寻口操作, 同时将旋盖和压盖等2道工序设计在同一工位完成。结果 寻口快速准确, 并且只需对桶口定位1次, 即可完成旋盖和压盖等2道工序。结论 该设备经实际应用, 工作可靠, 封口效率高。
  • 陈诚, 曹恒, 曾繁俊, 何立冬
    . 2015, (7): 61-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决在大尺寸薄膜脉冲热封过程中, 因镍铬合金膨胀收缩导致热封质量不佳的问题。方法 通过对试生产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采用理论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确定张紧机构的主要参数, 设计并研制了2种张紧机构的实物样机, 通过调试及运动过程分析, 总结了2种张紧机构的优缺点。结果 通过样机试制, 张紧机构均能在各自适用的条件下起到张紧效果, 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选用, 达到设计目的, 解决了脉冲热封镍铬合金膨胀收缩的问题。结论 将张紧装置II型安装至4 m长脉冲热封机压头结构的两端, 明显改善了镍铬合金张紧效果, 消除了因镍铬合金受热膨胀导致的热封质量不佳的情况, 减少了因加热部件损坏带来的停工损失, 提高了生产效率。
  • 陈伟, 唐火红, 骆敏舟, 孙明迁
    . 2015, (7): 67-70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不同摩擦因数工况下进行磨料粉体自由卸料的流动性研究。方法 根据粉体流动性评价方式,建立流动性表征指标; 基于离散单元法原理, 利用PFC3D软件建立料仓粉体自由卸料模型,仿真砂轮磨料在不同摩擦条件下的自由卸料运动过程; 根据仿真结果, 分析磨料粉体摩擦因数变化对其流动性的影响, 利用表征指标评价流动性, 建立流动性函数。结果 摩擦因数为0.4时, 磨料粉体的流动性能最佳。结论 随着摩擦因数增大, 砂轮磨料粉体流速减小, 流动稳定性提高。
  • 张英慧, 汪贻生
    . 2015, (7): 7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在应急物流资源动态使用情况下, 应急物资筹集点的现存保障能力。方法 在明确应急物资筹集点保障能力的含义、 特征、 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通过对应急物资筹集点保障能力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 构建了应急物资筹集点动态保障能力的表达模型, 并通过算例进行了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结果 应急物资筹集点可以根据已受领任务, 以及在待领任务时间区间内各类资源的综合占用情况, 动态地评测出在任一时间点的现存保障能力。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某一筹集点在持续承担救援保障任务情况下的任务安排, 使决策者对于应急物资筹集点的选定及筹集量的确定等应急物资筹集决策更加合理、 可行。
  • 徐卓飞, 张海燕, 宋希龙, 翟一红, 吴欣阳
    . 2015, (7): 78-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画面分析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用于印刷机械中印刷单元的故障模式分类。方法 通过印刷特定图像, 获取印刷单元在正常与故障状态下的印刷画面, 从网点覆盖率、 灰度特征和画面纹理特征等3个方面构建表征印刷单元状态的多元图像特征集, 并通过SVM构建故障识别网络。结果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印刷单元6类故障与特征集的映射关系, 依靠画面特征实现了故障类别判断; 经过实际故障诊断试验验证, 所提出方法的准确率可达90%以上。结论 图像特征集对于印刷机故障有着很好的分类表征能力, 为印刷机维护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 杨叶芬, 曾东海, 刘海, 段班祥
    . 2015, (7): 84-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逆向学习耦合多属性查询的图像同步排序/检索优化算法, 以解决当前算法检索效率与精度不高等问题。方法 引入逆向学习概念, 利用复杂无损函数, 设计图像检索机制, 优化训练误差。考虑查询项属性相关性, 将训练图像分割成多个子集, 联合权重因子, 构造图像排序模型。对于给定的多属性查询, 文中算法可以利用查询项中隐含的单词属性完成检索。结果 文中算法支持多标记查询, 与当前图像排序搜索机制相比, 在多属性查询条件下, 文中算法具有更高的检索精度 (当查全率为80%时,精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3%和13.2%) 与效率。结论 文中算法能够支持多属性查询, 能进一步增加检索精度。
  • 李毓彬, 孙刘杰, 包观笑
    . 2015, (7): 91-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一种具有高度抗攻击能力的数字水印算法。方法 将载体图像从RGB色空间转换到YCbCr色空间, 以其Y通道作为嵌水印通道; 将文字信息编码为QR码作为数字水印, 再对其Y通道进行离散余弦变换; 最后在其中频区域嵌入数字水印。结果 该算法重建的水印图像与原水印相似度极高, NC值达到0.99。同时, 水印的嵌入对图像质量影响很小, PSNR值高达42.3115, 且能抵抗多种噪声的攻击。结论 该数字水印技术兼具了水印的安全性与鲁棒性, 能够基本满足各类数字作品版权保护的需要。
  • 田祎, 刘爱军
    . 2015, (7): 96-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当前图像修复算法在面对复杂纹理的高频成分时, 修复区域残留一定的块效应与纹理不连续性, 产生较大失真等难题, 提出了2D非调和分析机制耦合扩散张量的图像修复算法。方法引入傅里叶变换机制, 联合最速下降法与牛顿法, 设计2D非调和分析机制; 提取损坏区域初始轮廓,嵌入扩散张量, 增强了损坏区域周围的像素信息表达能力, 构建新的优先级计算模型, 确定出优先级最大的先验块及其填充顺序; 基于2D非调和分析, 嵌入权重因子, 定义成本函数, 提取该先验块的精确频谱, 通过重构2D波形, 合成新纹理, 并将该纹理传播至损坏区域, 完成修复。结果 该算法与当前性能较好的图像修复技术相比, 在大面积高频分量损坏图像复原中, 具有更高的修复质量与结构相似度, 很好地避免了目标区域的不连续纹理与块效应。结论 该算法能够较好地修复大面积高频损坏区域的图像。
  • 付婉莹, 刘东
    . 2015, (7): 103-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法和FNN神经网络法重构图像光谱反射率的精度。方法 以SG标准色卡作为训练样本, 分别使用BP和FNN神经网络法, 对测试样本DC标准色卡的光谱反射率进行预测, 并利用CIEL*a*b*色差公式、 均方根误差(ERMS)和光谱匹配精度(GFC)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BP和FNN神经网络重构的光谱反射率平均色差 (ΔEab) 分别为2.997和3.071, 平均均方根误差 (ERMS) 分别为0.056和0.049, 平均光谱匹配精度 (GFC) 分别为0.987和0.991。 结论 2种神经网络方法重构的光谱反射率具有相当优越的色度和光谱精度。相比于FNN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更加适合于光谱图像的获取领域。
  • 王琪, 位春傲, 谢德红, 李蕊
    . 2015, (7): 108-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高动态范围图像分层阶调映射算法中显著边缘处产生的光晕和阶调逆转问题, 提出了一种分层阶调映射的改进算法。方法 首先通过对图像分层后的基础层图像和细节层图像进行分析, 确认导致光晕和阶调逆转的异常信号特征; 然后依据其异常信号特征, 从细节层图像梯度的角度予以识别、 修正, 再在修正梯度的基础上, 建立对应图像的正规化方程; 最后利用共轭梯度算法求解正规化方程。结果 抑制了细节层图像的异常信号, 去除了映射结果图像中的光晕和阶调逆转。结论该算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原分层映射算法中的光晕和阶调逆转现象, 还可保有与原分层映射算法同等的细节再现能力。
  • 高敬敬, 陈永利, 黄倩, 张晓庆
    . 2015, (7): 113-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自然界中结构色呈色的不同机理和光栅微结构的反射或透射光呈色的特点。方法 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法 (FDTD) 理论, 以FDTD Solutions和Matlab为平台, 建立2种周期性光栅结构仿真模型(对称仿生结构模型和非对称仿生结构模型), 并利用颜色理论研究其结构色呈色原理。结果 获得了2种光栅反射光谱特性曲线颜色及其差异。结论 周期性光栅微结构可以创建光谱颜色, 结构模型参数发生变化的峰值位置出现了明显偏离现象, 颜色光从非对称仿生结构模型的蓝色光 (光谱波峰值为455nm), 变为对称仿生结构模型的绿色光 (光谱波峰值为550 nm), 为制造颜色特性可控的人造结构色和光栅结构色呈色规律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 从继成, 曾步衢
    . 2015, (7): 116-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当前图像重构算法容易产生过渡平滑图像纹理区域, 使复原图像丢失大量纹理, 降低重构图像视觉质量等缺陷, 提出TV-泊松奇异积分联合先验模型耦合贝叶斯推理的图像重构算法。方法引入配分函数, 结合TV函数, 构造TV图像先验。定义泊松奇异积分先验, 并将其嵌入到TV先验中, 设计一种联合先验模型, 控制图像纹理平滑度。基于高阶统计量技术, 完善图像退化模型, 并耦合先验模型, 生成重构图像的最大后验估计MAP。引入优化最小原则, 求解MAP, 完成贝叶斯推理, 获取重构图像。对文中算法复原图像纹理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 并研究分析该算法的用户响应。结果 与当前图像重构算法相比, 文中算法的复原视觉质量更高, 能够较好地平衡噪声与纹理。在图像退化程度较大时,文中算法具有良好的用户响应。结论 文中算法能够较好地同步保持图像边缘与纹理。
  • 丁桂芝, 王晓红
    . 2015, (7): 123-128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环境下移动终端显示器显示色的光谱特性, 研究外界环境对移动终端颜色显示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暗室和D50光源下测量移动终端显示色的光谱值, 利用高斯-马尔科夫线性回归, 改进显示色与三原色之间的光谱叠加模型, 并根据显示色光谱函数之间存在的线性叠加关系, 建立同一显示色在2种环境下的光谱关系模型。结果 外界环境对同一显示色的光谱值影响显著, 但不影响各通道独立性, 2种环境下移动终端都具备良好的通道独立性。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光谱均方误差和DE 2000色差的结果表明, 改进后的线性叠加模型较原模型的光谱计算精度提高了6倍,色差降低到0.1以下; 同一显示色在2种环境下光谱关系模型的光谱预测值与实测值非常接近, 色差均值小于1。结论 改进后的光谱叠加模型更精确地量化了移动终端的颜色显示特征, 并且光谱转换模型的建立, 可以有效去除环境对移动终端颜色显示的影响, 为研究移动终端显示图像效果的增强提供了方法。
  • 简川霞, 高健, 李克天, 敖银辉
    . 2015, (7): 129-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印刷标志套准机器快速和高精度的识别方法。方法 提取印刷标志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表达其纹理特征, 采用Adaboost分类器对印刷标志套准图像进行识别, 以判断印刷是否套准。结果提取出了印刷标志图像的能量、 熵、 惯性矩、 相关度等的均值和标准差的8维图像纹理特征。为了比较不同分类器的分类性能, 分别得出了Adaboost、 K近邻、 贝叶斯、 支持向量机、 Fisher和决策树对印刷标志图像纹理特征的分类准确率和分类时间。结论 采用文中方法, 印刷标志图像套准识别准确率达到97.5%, 分类时间达到0.022 377 s, 优于其他的分类方法。
  • 陈家祥, 唐正宁, 王莎莎, 缪斌鹰
    . 2015, (7): 134-137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网纹辊向印版进行油墨转移的特性。方法 将网纹辊结构简化为轴对称的梯形槽, 使用有限元法对网纹辊油墨转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即模拟油墨从网纹辊向印版进行转移, 并且加入网纹辊和印版滚筒的运动情况, 研究了接触角、 梯形槽高宽比和角速度对油墨转移的影响。结果 分析了油墨从网纹辊转移到印版的影响因素, 油墨转移率随着上板接触角的增加而减小, 随着梯形槽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大, 梯形槽高宽比越小和角速度越大, 油墨转移率越高。结论 通过对柔印网纹辊油墨转移情况进行数值模拟, 得到了接触角、 梯形槽高宽比及角速度对油墨转移情况的影响规律, 为柔印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 雷沪
    . 2015, (7): 138-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铝箔凹印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完善凹印工艺技术。方法 在分析铝箔印刷适性、 专用水性油墨印刷适性、 激光雕刻技术的基础上, 选择铝箔凹印高速印刷机对印刷过程的质量问题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铝箔的界面张力大于32 kN/m, 激光凹版100线/cm的网点暗调深度的控制范围为30~35 μm, 水性油墨的黏度为25~35 s (25 ℃, 4#黏度杯)。结论 在验证技术数据的同时, 查明了凹印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原因, 并提供了解决方案, 提升了铝箔的凹印水平。
  • 王莎莎, 唐正宁, 缪斌鹰, 陈家祥
    . 2015, (7): 145-148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基于电-液耦合动力学原理 (简称EHD) 喷印技术的相关参数, 进行锥射流和滴落模式下的数值分析研究。方法 在锥射流模式中, 对毛细凝结加热液体喷射的物理模型进行调整, 以适用于EHD喷印; 对滴落模式的液滴沉积过程, 引入表面张力概念进行数值分析。运用数值法得到了锥射流的轮廓图, 集中讨论了流量和净高度对射流直径的影响; 重点研究了液滴直径与电压频率和液体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 并将理论结果与实验和经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锥射流模式在一定条件下, 射流直径随着流量和净高度的增大而增加; 在滴落模式中, 得到的液滴直径随电压频率和流体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减小, 且数值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结论 对相关参数进行数值分析是对实验研究的补充, 为EHD喷印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 罗少锋, 刘振华, 闫济军, 董超
    . 2015, (7): 149-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军用包装机械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 从军用物资长期完好储备、 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储存管理、 应急快速保障能力及野战生存防护能力等方面, 分析了军用包装机械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军用包装机械应用发展中存在的自发建设为主、 专业特征明显、 技术指标不一和作业效率较低等问题,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做好系统规划工作、 统型工作、 科研创新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设发展对策。结果 军用包装机械的应用发展比较缓慢, 应着眼解决当前军用物资包装机械应用发展存在的问题。结论 应从加强规划管理、 统一机械型号和促进科研创新等方面加以改进, 促进军用包装机械建设应用的科学发展。